從座標系圖中理解「空間變換」

 
for a better view plz follow this link (from evernote).
-----------------------------------------------------
 
長久以來,「空間變換」這個話題對我就像是謎同樣的存在。我瞭解這種事物所講的原由和結果,卻始終對當中的過程參悟不透。我知道,這是由於大學時常常逃課的結果:至今線性代數這門知識,都未曾系統性地學過一遍。今日,當往往不得不接觸這個使人膽寒的東西時,我老是當心翼翼地記着那"咒語"般的規則——總之把矩陣和向量那麼乘一下,就算是轉了麼。
 
不過最近,在學習「 切空間"時,竟偶然意識到,原來能夠用在幾何學中常常用到的工具「座標系圖」來直觀地分析這種變換。因此,我想就這個新的認識再在這裏分享一下。
 
讓咱們從一個實際的例子入手:下圖是一個 用兩維的笛卡爾座標系表示的二維空間。
 
 
 
 
其中,黑色 座標系  x-y 表明一個二維空間 藍色座標系  i-j 表明另一個二維空間。已知藍色座標系軸在黑色座標系下對應的值是i=(1,1)j=(-1,1),又知橙色向量 處在 i-j 空間中,其座標值爲(2,1)。如今的問題是,這個 被轉換到黑色座標系 x-y 空間下它的座標值是什麼?
 
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最關鍵也最直接的想法是「向量分解與再合成」。能夠被分解到  和  j 兩個方向,獲得  p= 2 i+ j;同時  i 又能夠分解到  和  y 兩個方向,獲得  i =  x +  y,另外  j 也能夠分解獲得  j = - x +  y。因而,咱們所有展開,就獲得  p(i-j) = 2 i +  j = 2( x +  y) + (- x +  y) =  x + 3 y =  p (x-y) 。所以點  在  x-y 空間下的座標值爲 (1,3)

這種方法能夠用來討論更通常的狀況。假設 p點在  i-j 座標系下爲 (k1,k2),在  x-y 座標系下爲( q1,q2)。一樣地有基向量  i 對應在  x-y 空間中爲 (m1,m2)j 對應在  x-y 空間中爲 (n1,n2)。因而咱們有如下推導,

i = m1 x + m2 yj = n1 x + n2 y
 
因而,
 
  p(i-j)  = k1 i + k2 j
         = k1( m1x + m2y) + k2( n1x + n2y)
         = (k1m1 + k2n1) x + (k1m2 + k2n2) y
 
因而,
 
  p(i-j)  = ( k1m1 + k2n1, k1m2 + k2n2)
         =  (q1, q2)
         =  p (x-y)
 
獲得,
 
q1 = k1m1 + k2n1
q2 = k1m2 + k2n2
 
變換成矩陣形式,
 
 
其中 (k1,k2)是  i-j 空間下的座標值,而 (q1,q2)是  x-y 空間下的座標值。中間的矩陣就是用來作轉換的矩陣。從中咱們能夠發現,若是豎着來觀察,向量 (m1,m2)就是基向量  i 在  x-y 空間下的座標值,而向量 (n1,n2)則是基向量  j 在  x-y 空間下的座標值。這個矩陣,實際上就是由空間  i-j 下的基向量在空間  x-y 下的座標值構成的。這一點,之前我就知道。但直到今天,我才理解了爲何是這樣。
 
由於知道了底細,因此一些長久以來伴隨的困惑也隨之消解。好比,對於一個變換表達式  M * v1v1究竟會被變換成什麼樣子,或者說什麼空間內呢?這要由矩陣 M決定: M中的各基向量表明的是什麼空間,這個 v1就會被轉換到什麼空間。
 
這個結論能夠很天然地擴推廣到三維或者高維空間中,由於「 向量分解與再合成」的規則在通常(歐幾里得)幾何學中是廣泛適用的。
 
如今,麻麻不再用擔憂個人「空間轉換」能力啦。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