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自主移動機器人沒法繞開SLAM?

 

在某社交平臺,一篇題爲「自主移動機器人真的須要SLAM嗎「的問答,引發了你們的熱議。算法

有人認爲機器人確實是須要SLAM的,但目前流行的SLAM項目還不夠,機器人更須要符合其特點的SLAM方法,還有人認爲不是全部的機器人都須要SLAM,但像掃地機、自動駕駛類是必定須要SLAM的...,答案衆說紛紜。安全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凡涉及到自主移動的機器人都沒法繞開SLAM。網絡

自主移動機器人

SLAM一詞最先出如今機器人領域,意爲同步定位與建圖,主要包含了定位與建圖兩大部分,其中又以定位更爲核心,而建圖其實是在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將觀測數據進行融合的過程。關於定位,相信你們聽過很多,其中就包括了GPS定位、WIFI定位、基站定位等等,但這些方案不管是從場景仍是精度上來講,都沒法知足移動機器人的實際應用需求。ide

本質上能夠把定位理解爲一個估計問題,將傳感器測量好的數據來估計位置,也能夠定義爲一個優化問題,經過多種觀測數據之間的約束關係,對位置進行優化。正常來講,噪音越低的傳感器獲取的定位精度更好,目前在行業中主要涉及到激光雷達及視覺兩類主要傳感器。模塊化

傳統意義上來講,視覺傳感器進行測距須要大量的計算,且測量結果容易受光線的影響,若是在較暗房間內進行測距基本不能使用。但近年來,已經出現了一些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使用視覺傳感器也可獲取更多的信息,固然,更多的信息也意味着更高的處理代價,隨着算法的進步和計算能力的提升,上述信息處理的問題已慢慢獲得解決。相比視覺傳感器,激光雷達傳感器更爲成熟、穩定,能夠實現較高的精度測量,而且也很容易應用於SLAM中。優化

移動機器人研究了這麼多年,始終離不開定位、建圖、導航等問題,而SLAM就是其中的關鍵技術,SLAM一般包含了特徵提取,數據關聯,狀態估計以及狀態更新等多個部分,不只能夠應用於2D運動領域,同時還可應用於3D運動領域。blog

本文僅針對2D領域進行探討,以在室內環境中運行的移動機器人爲例,機器人想要到達某地執行某項任務,首先須要利用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環境,好比在前方出現了一個障礙物,機器人想繞過去,就得知道障礙物的大小及離自身有多遠,這即可以經過SLAM來解決。資源

那當機器人已經感知到障礙物,並知道障礙物的位置,具體又該如何走呢?正常來講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繞開障礙物很遠走過去,還有一種是以離障礙物的安全距離繞過去,這就須要涉及到路徑規劃了,路徑規劃可使得機器人以最優路徑進行行走,以下圖a的路徑明顯好於路徑b的路徑,在路徑規劃中會涉及到全局路徑規劃和局部路徑規劃,但局部路徑規劃更爲關鍵。同步

在以上場景中,假設機器人沒有應用SLAM技術,沒法定位當前信息,沒法探索位置領域,又將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結果能夠想象..。產品

有人曾說過,移動機器人離開了SLAM,就像智能手機離開了WIFI或數據網絡。SLAM對於機器人自主行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着移動機器人的不斷髮展,行業對SLAM技術出現了井噴式需求,另外一方面,隨着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髮展,計算資源的豐富以及算法的進步,SLAM技術自己也進入了一個從算法到產品過渡的階段。

目前,行業中基於SLAM技術已相繼出現了一些產品,思嵐科技的SLAMWARE模塊化定位導航系統就是其中之一,SLAMWARE集成了基於激光雷達的同步定位與建圖(SLAM)及配套的路徑規劃功能。

思嵐科技從09年開始就致力於自主定位導航方案的研究,通過多年的探索及技術迭代,於2015年發佈了SLAMWARE模塊化定位導航方案,SLAMWARE包含了硬幣大小的SLAMWARE Core及激光雷達傳感器,經過內置的先進算法驅動,可以使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實時提供定位,並構建高達5cm分辨率的環境地圖。在實現定位與建圖外,採用D*動態即時路徑規劃算法,可自動搜索前往目標的最短路徑並控制機器人行動。

爲了幫助機器人適應多種應用環境,思嵐科技對SLAM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推出了全新的SLAM 3.0系統,使機器人即便在複雜的大場景下也能輕鬆完成定位導航任務,相比傳統SLAM,思嵐科技升級版的SLAM 3.0採用了圖優化的方式進行構圖,能實現百萬平米級別的構圖能力,同時還擁有了主動式迴環閉合糾正能力,能很好的消除因長時間運行致使的里程累積偏差,成爲目前業內最受環境的定位導航方式。

總的來講,在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中是沒法繞開SLAM的,定位與建圖是機器人完成自主移動的必備能力,也是機器人執行行走任務的根本。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