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11 我指望的師生關係

20165211 我指望的師生關係

說到老師,大家想到的老是春蠶,蠟燭,園丁,彷彿咱們下一刻就要爲了教育事業奔赴刀山火海,雖九死其猶未悔。可是,我不喜歡這樣的描述,做爲一個老師,我並非爲了奉獻而存在,在教育大家的同時,我也在不斷的發現着本身,完善着本身,我不想當一個灌輸者,而是一個交流者。html

這是我很喜好和尊敬一位語文老師曾對我說過的話。安全

原由是教師節的徵文比賽,當我絞盡腦汁,寫出一篇極盡溢美之詞的散文後,老師找到了我,並對我說了以上的話。學習

對於當時的我來講,這樣的一番話不只僅意味着個人做文要所有推翻重來,更是一種觀念的衝擊與重建。在通過一段漫長的指示-服從,灌輸-接受類型的師生關係後,我忽然發現,那種交流式的師生關係纔是我所但願的師生關係。htm


我印象深入的老師

曾有一句玩笑話是,老師你見過各類各類的學生,可是咱們也見過各類各樣的老師了。聽起來有一點無賴頑皮了。可是,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中,我也確實遇到過很多的老師。不得不說,各有各的風格,有些老師,想起他的名字就會不由莞爾。blog

在讀了婁老師的博客《老師能提供什麼幫助?》後,在看到老師回憶了那些對本身影響巨大的老師以後,我也禁不住想來講一說本身的老師。get

  • 溫和與鼓勵的力量

在開頭我提到的那位語文老師,是我在初一時的老師L,那時剛入初中,面對徹底陌生的環境,我甚至是恐懼的。可是,也許是由於在小學時有一些寫做的功底吧,在剛入學的第一天,L老師便把我叫過去,讓我準備一篇演講稿,在開學典禮上表明全體新生髮言。當時的心情仍是挺複雜的,說不緊張怕是本身都不信,L老師安慰說:「你先寫,寫完我幫你改改。」可是在我呈上寫好的初稿後,L老師看了好久後,給我改了一個錯別字,一個標點符號,便再無改動了,說稿子挺好的,沒什麼可再改動的。直到後來典禮順利結束,我才晃過神。後來,有各類演講,做文比賽,L老師也是一直鼓勵我參加。老師也是個溫柔的人,面上老是帶笑,詩詞古文也是張口就來。初中時期是我語文學得最好的時候,150分的卷子,不少時候,整張卷子扣不到10分。博客

在高三的時候,咱們的班主任H也是這樣一個非常不同的老師。先不論的她的教學方法科學,思惟邏輯縝密,我對她印象最爲深入的就是,我都是聽着老師大家是我教的最差的一屆長大的,H老師卻是反其道行之,大家是我教的最優秀的一屆大家學長學姐要回來看看優秀的大家等等等等,是她的口頭禪,咱們高中是重點中學,高三有被分到了最爲拔尖的火箭班,你們也都是心高氣傲的,可是高三倒是讓我以爲最像一個家的班級,這一切應該都是歸功於H老師吧。效率

  • 是老師也是人生導師

我有四位很喜歡的理化老師。兩位是初中老師,還有兩位是高中的老師。在江蘇,語數英是關鍵,可是,我好像一直在語數英不溫不火,卻是理化學的不錯,最後高考考的很差,當年比較的難的理化,倒讓我作的順利。大概也是要歸功於這些老師。基礎

我算是很幸運了,在初二開始學物理的時候,我便遇到了一個很睿智的物理老師,到了初三接觸化學,也是一位教學頗有特點的老師。後來到了高中,遇到了當時學校裏頗有名聲的化學大神老師和物理大神老師。循環

曾經有人說,最喜歡那種老師,上課上着上着就開始瞎扯,很不巧的,我遇到的這幾位老師偏偏都是這樣的,可是,他們的上課效率奇高,就算扯上半節課,也絲絕不會耽誤教學。我也是那種乖(wu)巧(liao)的學生,每次他們瞎扯的時候,我就豎着耳朵聽,有我這種習慣的同窗也不在少數,他們的瞎扯大都是些人生哲理,結合理化知識,卻是頗有趣,這裏列幾個例子吧。

美與醜,只是臉上細胞的排列問題。

一我的說只愛你一我的確定在騙人,由於他至少愛着兩我的,你,還有你的反物質。

一我的看你,不是在看你的臉,只是在看你臉上的反射光。

以上就只是冰山一角,卻足以窺見他們的睿智。如今我也甚是懷念和這些睿智的老師們相處的時光。

  • 獨特的上課方式

最後我想講的不是哪一位老師,而是一種教學模式,大概在小學六年級左右開始到初三,學校實行的一直是一種很特別的教學模式——活動單教學。不知道有多少地區採用這種模式,可是,我對於這種模式印象深入,並且在這種教學中的師生關係,是我所認爲的很理想的狀態。

老師上課前會將課堂內容分紅幾個部分,在各部分提出主要問題,課堂上,咱們被分紅小組,針對各自討論,再進行彙報補充。

在這種模式中,老師再也不是一個灌輸者,而是提問者,引路人,固然,這種模式也要求同窗有足夠的上進心和自覺,畢竟小組的模式,仍是很容易滋生「混」的形態的。可是對於上進的同窗來講,提問,思考,解惑,補充,是很符合本身的思惟模式的,並且增長了雙向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單向的灌輸與接受。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在這些老師中,我所欣賞的老師們,他們儘管風格各異,嚴肅或是溫柔,刻板或是風趣。可是,他們的共同點也是明顯的。

  1. 他們都是有必定積累和積澱的老師,專業基礎十分過硬。
  2. 他們都有着一顆願意和學生分享和交流的心,不管是課業知識仍是人生閱歷。
  3. 教書育人,雖然說教書在前,可是,我喜歡的這些老師在教書的同時,更加註意對咱們作人道理的潛移默化的傳遞。
  4. 他們都十分開心能收到學生對於課程的反饋。

我指望的師生關係

鄒欣老師在博客中寫了不少種師生關係,蠟燭、春蠶和園丁,餐館與食客,老闆和僱員,保姆和幼兒,哥們和哥們,路人甲和路人乙,獄警和犯人,這些都是一些不理想的師生關係,就我本身的理解來講,這些不理想的師生關係,很大程度上是,一頭熱,或是兩頭不熱,在不少時候,當學生沒有足夠學習的熱情的時候,老師所採起的,強制命令,過分幫助,甚至於根本失去熱情,也就會致使這些不良的師生關係的造成。

鄒欣老師在博客中寫,最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健身教練和健身學員的關係。

很顯然,教練/學員的關係是最有但願撞擊出火星的,老師和學生之間要有足夠的工做量,足夠的張力,有衝突,有鼓勵,有質疑,纔會出現火花。

這一句,是我在博客中讀到的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教練和學員的關係,很顯然是一個「兩頭熱」的關係。我很喜歡這句話中出現的「張力」「衝突」「質疑」「火花」這樣的描述,彷彿是一場思惟的戰爭與提高。

我實際上是有一點那種婁老師所頭疼的那種學生的傾向的,若是對老師不喜歡,我對於一門課的態度也會有些消極。以前有一個老師熱衷體罰,一根棍子不爽就敲。我實在不喜歡他,那門課一度處於班級倒數(固然也被棍子敲了很多)。可是,這種極端的狀況也在少數。

我指望的師生關係,就是一場思惟的交流,甚至是思惟的碰撞。我很喜歡那種跳躍着去觸碰目標的感受,由於這讓我能感受到本身正在邁步。

我但願的師生關係,是一種交流式的關係。有事先學習和課後交流的空間。在大學中,一些課程,我是靠着最後的考試周突擊才能安全經過。對於一種灌輸式的教育,我能夠清晰的感受到本身是在硬生生的將知識塞進腦殼裏,只求考試一過。我更加但願,我是將知識真正的吸取,而不是到此一遊。

我但願在課後能夠有更多交流的空間,並對咱們的預習能夠有一個大體的方向,或是幾個問題的引導。


C語言相關

以前的C語言的學習,我並無作過系統的統計,可是在平時的學習和題庫練習中,加上大一上在協會的學習,我以爲寫到代碼應該是有3000~4000行的。可是,不少內容都是簡單格式的重複,數據,輸入,輸出改一改,感受仍是有所欠缺的。有一些程序,好比,漢諾塔,八皇后,思路仍是很混亂,甚至能夠說是毫無頭緒,一些不經常使用的,甚至也就忘了大半,實在是有些慚愧了。

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老師要求咱們實踐並理解很多於4000行代碼,我認爲這個主要在於一個毅力和耐心的問題,積沙成塔,每日堅持,一天也就三四十行的問題,花不了太多時間,可是如果,一日拖到下一日,即是一個極大的工程了。這讓我想到了,以前的C語言題庫練習,平時天天無事刷兩三題,便不用擔憂分數的問題了,可是不少同窗都是拖到了最後,一天50題,豈不可怕?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實踐和理解代碼的時候必定要避免以前的過分重複的問題,我以爲能夠幾天將一個問題研究透徹,將一種用法熟練使用,可是不能沉迷,必定要有不斷向前走,走出一條路,而且走實每一步。

我以爲作到這樣,才能作到輕鬆學到東西,而不是又累,又一無所得。

我我的的計劃方法,有以下兩點:

  1. 作到每日的理解和實踐代碼,鑑於我不是一個特別自制的人,我大概會經過一些外界的手段,好比日程任務,每日鬧鐘提醒來強制本身完成吧。
  2. 在課程學習中,遇到問題及時解決溝通,不然後來就是徹底不懂的惡性循環了。

但願在這一學期,本身能夠真正學到東西吧!


碎碎念:第一次寫博客,感受仍是須要不但的改進啊,有一些過程在不斷地摸索,感受本身的排版詭異,也有些枯燥,但願以後,能夠更加熟練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