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爲三個部分:安全
一、原理及參考資料app
二、無腦化實踐模塊化
三、成果展現及話嘮3d
首先列出模塊化飲食的兩篇主要文章,均來自@仰望尾跡雲 :blog
第二篇:具體食物熱量表get
總體來講,模塊化飲食能夠歸納爲:hash
一、根據體重、年齡、運動量計算所需熱量it
二、按九大模塊依次選擇食物,湊齊一天所需熱量。io
而若是在外面吃飯,由於油和菜的量很差衡量,因此基本沒法按照這個模塊化飲食法吃飯。反過來,若是參考Meal Prep的內容,週末按量購買好一週的餐食,再定量搭配,二者結合能夠產生1+1>2的功效。
那麼Meal Prep是什麼呢?它是國外健身圈流行的一種準備健身餐的方法,強調在週末一次備菜,吃若干天。老外喜歡買不少不少個飯盒,而後週末一次性把它們裝好,工做日簡單加工便可吃飯。
可是對於咱們國人來講,熱菜放冰箱冷藏一週,基本就等於天天都吃剩菜了。我我的比較能接受的是每週採購一兩次食材,每隔1-2天作飯。
關於剩菜是否能夠吃,可查看下面幾篇文章:
菜譜參考公衆號:健身小廚、MissFitness。雖而後來我以爲隨手炒炒就行了。。無腦化嘛
在肯定meal prep在必定程度上是安全健康的,以及它能夠協助模塊化飲食以後,就要開始規劃執行meal prep了。
然而在執行以前還要簡單處理一下數據。
雲老師的模塊飲食表,裏面有些食物我是基本不會碰的,或者很難在超市裏買到(舉例:肉類裏的驢肉。。。蔬菜裏的芹菜)。而因爲各種菜品所需重量不一,在買菜時基本記不住所謂的,西紅柿要200g,西葫蘆能夠吃350g這樣的細節。
因此要再傻瓜化一下這張表,讓它更加容易上手。如下是處理流程:
1)在食物表裏選出好買好吃好作的食品
2)利用【食物派】查找不在列表上的食物/排除異常食物,並添加到表上
3)計算這些菜品的平均重量
4)按照正餐、加餐量搭配出天天所需食品重量。
具體可看文章底下的EXCEL附件。
如上表。對食品進行篩選,好買好吃的就打個1。
模塊化飲食裏,有一些常見食物缺失(如我愛吃的毛豆)
因此這裏使用【食物派】的app,把這類食物估算重量寫進表裏,並去除一些不適宜我多吃的食物。
如上表,用EXCEL的透視表算出,我想吃的食物,在該種類中的平均重量是多少。
舉例,我喜歡吃的蔬菜,平均每份重量約216g,而模塊化飲食要求天天至少吃3份蔬菜,那麼我天天要保證吃650g左右的蔬菜。
已知每份平均重量之後,就能夠大體算出每頓食物重量了。
如我按兩頓正餐、一頓加餐、一頓早餐計算,我每頓大體的食物分配應該是:
也就是說,若是按照這個吃法跟我所需的熱量分配,我準備一份正餐時,要準備324g蔬菜、75g肉、85g主食。若是我規劃出說這周我要作10頓正餐,5頓早餐的話,5頓加餐,那麼我就能算出來講,這周我要買:
我喜歡吃的蔬菜 3240g,肉750g,水果3000g,牛奶雞蛋若干。
接下來就是去菜市場採購湊滿數量,或者直接網上超市買好等送貨便可。
這樣的吃法,不用管哪天要吃多少蔬菜,要怎麼吃,只要種類足夠豐富,就能夠隨意買買買,再總體稱重着吃,比每次看錶配菜要更容易堅持一點。
根據上面的無腦搭配,大概堅持meal prep + 模塊化飲食一個半月吧。
如下是幾點額外的感想:
1)綠葉菜週末多吃一點,隨煮隨吃,平時若是要吃綠葉菜,買生菜作成沙拉就好,不要煮熟了帶飯。真要帶飯,仍是各類瓜果莖類作熟了能帶的久一點。
(生菜洗乾淨,用瀝水盆瀝乾水分,按重量往密封袋裏分裝好,包個廚房紙,能夠冰箱冷藏2-3天。)
2)買一個不粘鍋很重要。譬如我買了個不用油的牛排鍋,每次作飯就是把蔬菜、肉往裏面一扔,開火煮一下子加點鹽就能裝碟了。若是鍋會粘底,就要放不少油。
3)便當最好用玻璃飯盒,Glasslock有一款分隔的玻璃飯盒,還蠻好用的。塑料飯盒雖然有分隔,可是留味道,並且每次不敢微波爐加熱過久,總以爲飯不熟,最後我仍是改買glasslock了。
國外meal prep基本用的是塑料飯盒,可能由於他們吃沙拉冷菜比較多吧。。
4)Meal Prep最重要的是色彩要鮮豔。譬如多買點彩椒紅蘿蔔作搭配
5)雞胸肉、牛肉最方便作,由於提早醃製後,配點黑胡椒粉烤烤就很好吃。魚肉什麼的太腥了,作起來不方便,並且不容易保鮮。以及豬肉要吃只能吃裏脊肉。
成果展現:
歡迎指點,一塊兒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