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險管理規劃。ide
2) 風險識別。工具
3) 定性風險分析。測試
4) 定量風險分析。spa
5) 應對計劃編制。設計
6) 風險監管。事件
應急計劃是指當一項可能的風險事件實際發生時項目團隊將採起的預先肯定的措施。如:當項目根據一個新的軟件產品開發的實際進展狀況,預計到軟件開發成果將不能及時集成到正在按合同進行的信息系統項目中時,他們就會啓動應急計劃。如採用對現有版本的軟件產品進行少許的必要更動的措施。資源
應急儲備是指根據項目發起人的規定,若是項目範圍或者質量發生變動,這一部分資金能夠減小成本或進度風險。如:若是因爲員工以一些新技術的使用缺少經驗,而致使項目偏離軌跡,那麼項目發起人能夠從應急儲備中撥出一部分資金,僱傭外部的顧問,爲項目成員使用新技術提供培訓和諮詢。開發
風險事故是形成損失的直接或外在的緣由,是損失的媒介物,即風險只有經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致使損失。就某一事件來講,若是它是形成損失的直接緣由,那麼它就是風險事故;而在其餘條件下,若是它是形成損失的間接緣由,它便成爲風險因素。文檔
全員性;系統性;動態性;信息依賴性;綜合性。產品
收集資料;
風險形勢估計
根據直接或間接的症狀將潛在的風險識別出來。
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檢查表法、SWOT技術、檢查表和圖解技術等。
德爾菲技術是衆多專家就某一專題達成一致意見的一種方法。項目風險管理專家以匿名方式參與此項活動。德爾菲技術有助於減小數據中的偏倚,並防止任何我的對結果不適當地產生過大的影響。
SWOT分析法是一種環境分析方法。所謂SWOT,是指優點(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遇(opportunity)和挑戰(threat)。
列出項目的優點和劣勢,可能的機會與威脅。
內部優點和外部機會相結合,造成SO策略,抓住機遇、發揮優點戰略。
內部劣勢和外部機會相結合,造成WO策略,利用機會克服弱點戰略。
內部優點和外部威脅相結合,造成ST策略,利用優點減小威脅戰略。
內部劣勢和外部威脅相結合,造成WT策略,彌補缺點、規避威脅戰略。
1) 因果圖。又稱石川圖工魚骨圖,用於識別風險的成因。
2) 系統或過程流程圖。顯示系統的各要素之間如何相互聯繫以及因果傳導機制。
3) 影響圖。顯示因果影響。
風險機率與影響評估法、機率和影響矩陣、風險緊迫性評估等。
風險可被評定爲高風險、中等風險或低風險。對於高風險,須要採起重點措施,並採起積極應對的策略。對於低風險,只需放入待觀察風險清單或分配應急儲備額,不需採起任何其餘當即直接管理措施。對於中等風險,可能須要採起措施,並採起應對策略。
蒙特卡洛模擬、計算分析因子、計劃評審技術與決策樹分析(指望貨幣值)。
也稱隨機模擬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創建一個機率模型隨機過程,使它的參數等於問題的解,而後經過對模型或過程的觀察計算所求參數的統計特徵,最後給出所求問題的近似值,解的精度能夠用估計值的標準偏差表示。其基本步驟以下:
1) 針對現實問題創建一個簡單且便於實現的機率統計模型,使所求的解剛好是所創建模型的機率分佈或其某個數字特徵。
2) 對模型中的隨機變量創建抽樣方法,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試驗,抽取足夠的隨機數,並對相關的事件進行統計。
3) 對模擬結果加以分析,給出所求解的估計及其方差的估計,必要時改進模型以提升估計精度和模擬計算的效率。
規避:是指改變項目計劃,以排除風險或條件,或者保護項目目標,使其不受影響,或對受到威脅的一些目標放鬆要求。如:延長進度或減小範圍等。
轉移:是指設法將風險的後果連同應對的責任轉移到他方身上。保險、履約保證書、擔保書或保證書等。
減輕:是指設法把不利的風險事件的機率或後果下降到一個可接受的臨界值。如採用不太複雜的工藝,實施更多的測試,設計時在子系統中設置冗餘組件有可能減輕原有組件故障所形成的影響。
開拓:經過確保機會確定實現而消除與特定積極風險相關的不肯定性。如爲項目分配更多的有能力的資源,以便縮短完成時間或實現超過最初預期的高質量。
分享:是指將風險的責任分配給最能爲項目的利益獲取機會的第三方,包括創建風險分享合做關係,或專門爲機會管理目的造成團隊、特殊目的項目公司或合做合資企業。
提升:經過提升積極風險的機率或其積極影響,識別並最大程序發揮這些積極風險的驅動因素,致力於改變機會的「大小」。經過促進或增織機會的成因,積極強化其觸發條件,提升機會發生的機率,也可着重針對影響驅動因素以提升項目機會。
接受。該策略可分爲主動或被動方式。最多見的主動接受風險就是創建應急儲備,應對已知或潛在的未知威脅或機會。被動地接受風險則不要求採起任何行動,將其留給項目團隊,待風險發生時視狀況進行處理。
因爲項目的創新性、一次性、獨特性及其複雜性,決定了項目風險的不可避免性。風險發生後的損失難以彌補和工做的被動性決定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傳統的風險管理是一種「回溯性」管理,屬於亡羊補牢,對於一些重大項目,每每於事無補。所以,創建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對於風險的有效監控具備重要做用和意義。
1) 風險再評估。
2) 風險審計
3) 變差和趨勢分析
4) 技術績效衡量
5) 儲備金分析
6) 狀態審查會
項目驗收,項目總結和項目評估審計。
1) 系統測試
2) 系統的試運行
3) 系統的文檔驗收
4) 項目的最終驗收報告
1) 瞭解項目全過程的工做狀況及相關的團隊或成員的績效情況。
2) 瞭解出現的問題並進行改進措施總結。
3) 瞭解項目全過程當中出現的值得吸收的經驗並進行總結。
4) 對總結後的文檔進行討論,經過後即存入公司的知識庫,從而歸入企業的過程資產。
1) 項目績效。
2) 技術績效。
3) 成本績效。
4) 進度計劃績效。
5) 項目的溝通。
6) 識別問題和解決問題。
7) 意見和建議。
1) 軟件BUG的修改
2) 軟件升級
3) 後續技術支持
信息系統的平常維護工做
硬件產品的更新
信息系統的新需求
1) 項目團隊成員的管理計劃,也就是項目人力資源管理計劃中描述所說的人員轉移條件已經觸發。
2) 項目團隊成員所承擔的任務已完成,提交了通過確認的可交付物並已完成工做交接。
3) 項目經理與項目團隊成員確認該成員的工做銜接已經告一段落或者已經完成。
4) 項目經理簽發項目團隊成員轉移確認文件。
5) 項目經理簽發項目團隊成員的績效考覈文件。
6) 項目經理通知全部相關的干係人。
7) 如果項目收尾全體項目成員結束項目工做,應召開項目總結表彰大會,確定項目的成績、團隊成員的業績冊時總結項目的經驗教訓。
知識產權的範圍是著做權、專利權、商標權及其三者的衍生或者組合產生的權利。
演繹做品基於已有做品進行再創做而產生的新做品統稱爲演繹做品。演繹做品主要有改編、譯文、註釋、評論和整理等。
職務做品是做爲僱員的公民爲完成所在單位的工做任務而創做的做品。認定職務做品時應考慮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做者和所在單位存在勞動關係;二是做品的創做屬於做者的職責範圍。
特殊職務做品,是指《著做權法》第16條第2款所列做品,即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計算機軟件和地圖等科學技術做品。
鄰接權保護期限爲50年,截止到做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著做權財產權的保護期,根據做品性質和著做權主體的不一樣,其保護期規定以下。
1.做者爲公民的期限
保護期爲做者有生之年及死亡後50年,截止於做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若是是合做做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做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2.做者爲法人和其餘組織的期限
保護期爲50年,截止於做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做品自創做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著做權法再也不保護。
3.特殊做品的期限
電影做品和以相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做的做品/攝影做品,保護期爲50年,截止於做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做品自創做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著做權法再也不保護。
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爲20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爲10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此處的申請日,是指向×××專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專利申請之日。
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