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咱們是否也能從前人身上汲取養料、學習怎樣扮演好下級的角色呢?微信
我不是沒嘗試過,但真的沒找到太多有用的東西。究其緣由,是由於下級的弱勢地位和工具屬性,致使了兩個後果:一是不少人企圖指導下級,二是沒人真心爲下級說話。從利益流動的角度看,宣揚下級應該安心作牛作馬甚至還能賺錢呢!我將在第六章解釋賺錢問題。工具
在孔夫子舊書網(www.kongfz.com)以「下級」爲關鍵字搜索,找到 30 個結果。其中,張二江的《下級學》是個異類,也是名氣最大的一本,後面單獨談它。《圖解上下級禁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通情達理--上司和下級的人際關係》(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0)等兩本因介紹太少,略過不表。其他 27 本,根據其側重點,能夠分紅三類。學習
第一類:着眼於提升組織效率、改善組織氛圍,包括:翻譯
《如何處理上下級關係》(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blog
《處理上下級關係的方法與藝術》(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8)效率
《組織中的上下級關係:前因與結果的實證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書籍
《和諧心理學發微:中庸視角下的上下級共生之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搜索
《上下級關係對工做績效的影響研究》(中國人民大學 2012年碩士論文)方法
《上級關照與員工信任:三種歸因理論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im
《新編辦公室主任必備全書》(光明日報出版社2003)
共 7 本。
此類書籍有較強的原則性和學術性。不會明顯偏袒於上級或下級,但事實上確定爲上級考慮得更多,由於有效率的組織必有執行力,下級必須服從領導。雖然有時也會給下級提供建議,但常鬧「何不食肉糜」的笑話,由於其做者是從場外的上帝視角看問題,對下級不能感同身受,更談不上「階級感情」。他們給下級的「建議」,有可能本身都沒親身實踐過。而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心得,又不必定敢寫下來。
第二類:着眼於上級怎麼指揮如意,包括:
《企業家上下級關係學》(中國經濟出版社1986)
《領導:上下級相處的藝術》(農村讀物出版社1992)
《機關的邏輯:上下級關係的相處之道》(現代出版社 2013)
《出色領導的50條法則》(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中層正能量:優秀經理人正向管理法則》(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
《帶人要同頻,管人要共情》(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19)
共 6 本。
這就是低配版的帝王學。人人都想當帝王,最是無情帝王家。哪怕用詞再真摯,諸如「要和下級交心」,說穿了也是在演戲,由於交心的目的在那放着。
好的帝王(領導者)放哪都是財富,可帝王學對下級有什麼用呢?特別當下級不受上級待見時,帝王學彷佛只能鼓動他造反。
第三類:着眼於下級怎麼爬上去,包括:
《下級功課》(中國民航出版社2004)
《職場攻略下級法則》(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6)
《作下級的學問》(京華出版社 2010)
《下級的13條法則》(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0)
《上下級禁忌99》(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2)
《上下級關係協調藝術》(學範出版社 2004)
《學會和領導說話》(新世界出版社2009)
《超級白領必須掌握的16個淺規則》(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
《向上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向上管理的藝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中層領導四個管理關鍵》(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6)
《學會和領導面對面說話》(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自覺:優秀員工必具的49個特質》(中國商業出版社2004)
《高績效人士的十個共識》(新華出版社2010)
共 14 本。
這其實就是給下級定製的成功學。若是把下級的「成功」定義爲獎金、晉升,那麼直接結論就是要迎合提供獎金、晉升的人——上級。若是進一步把人生的所有意義限定於「成功」,那簡直要把「迎合上級」刻到 DNA 裏了。這種成功學之於職場,和興奮劑之於運動場同樣。若是你們都不用它、只有你用,你會得一時之利。若是你長時間用它,哪天想作回正常人的時候,上級會以爲你目無領導,偷懶、變壞了。若是你們都用它,就變成衆人競相賣命,只有最賣命、賣命到得不償失的人才能「成功」。除了少數幸運兒,絕大多數人要麼力竭倒斃,要麼中途退場。退場意味着作邊緣型下級,低獎金、無晉升、背黑鍋、可拋棄,之前的超額付出所有清零。而爬上去的幸運兒,天然也但願下面繼續競相賣命。因而整個社會都會陷入超額壓榨、搏命相殺的互害狀態。
傳奇大老闆馬X宣揚「可以996(996:從早9點工做到晚9點,每週6天)是修來的福報,不少人想作沒機會」,引發激烈反彈。這件事一方面說明大部分人都意識到這條路不可持續,一方面也說明社會已經在這條路上走得太遠,以致於有人以爲下級就應該競相賣命,纔會隨口說出這樣的話來。再看看上面那些書的做者,有的開辦培訓機構,有的本身就是大老闆。他們給下級寫書,是什麼動機?
下面摘取部分字句,請你們自行感覺。
●給出目的:
「如下制上平步青雲」;「在職場的跳板上起跳」;「拓寬本身發展的空間」。
●自我欺騙:
「成就老闆才能成就本身」;「和老闆作同一個戰壕中的兄弟」;「服從老闆,最終受益的人是你」;
●自我壓制:
「職場鐵律:老闆永遠是對的」;「沒有不對的上司,只有不對的下屬」;
●自我矮化:
「黑鍋,該背的時候別猶豫」;「能力超過老闆時,裝裝糊塗」;
●自我剝削:
「主動爲本身攬些‘苦差事’」;「成功只在多作一點點,超過老闆的指望」;
●作上級肚子裏的蛔蟲:
「聽出老闆的弦外之音」;「‘領會意圖’乃下屬至高境界」
●提供情感慰安:
「學會作‘轎伕’,把老闆擡高」;「知足老闆‘好爲人師’的心理」;
●刺探上級隱私,趙高本色:
「掌握老闆的好惡」;
●業餘時間也不是本身的:
「在娛樂時善於和老闆相處」;「拜訪老闆家,你有功課要作」。
●面面俱到永遠正確的指導意見:
「不要越權,不要墨守成規,不要反對冒險精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掂量斤兩,別太高地估量本身」。
●阿Q精神勝利法:
「發現被老闆利用了,就當走了段逆風路」。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自我催眠大法:
「發現老闆的魅力」;「與老闆的真正關係始於捱罵」;「對老闆抱着一顆感恩心」。
●表功,下了蛋就要咕咕叫:
「讓你的成績,躍然紙上」;
●最後仍是免不了利益訴求:
「向老闆要求我的應得利益」。
如今專門談談《下級學》,這是迄今全部書裏惟一值得,也必須,單獨拿出來介紹的一本。
做者:張二江 劉雲峯,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
該書第一做者張二江,官至天門市委書記,因貪腐落馬判刑,出獄後在武漢開茶館直至病故。
張二江在文史方面確有至關造詣,性格張揚又不失率真,纔會在《下級學》中直抒胸臆,言人之不言。後來他又落馬,戲劇性反差轟動全國,以致於光明日報出版社專門出了本《審判張二江》,比張二江大幾倍的貪腐分子們都沒這待遇。不過這本書有戲說感,真實度存疑。
丟開張二江我的,僅談這本書,有兩個貢獻。
一是創立了「下級學」這個名字。有人可能說「不就是三個字嘛」,但這三個字不大不小界定了整門學問的範圍。請對比一下:「下級成功學」、「機關下級學」,「下級行爲導論」,都失之褊狹。這三個字中,「下級」代表立足點,「學」字強調系統性。總體組合含義明確,簡潔有力,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是上乘之做。
二是真心從下級角度考慮問題,並給出具體建議,固然建議自己不必定正確。
這本書也有兩個侷限性。
一是基本面對黨政機關,由於張二江本人就一直從政,90年代初的官本位思想還很嚴重,並且張二江的教育背景是武大歷史系,中國的歷史就是官史。可是,黨政機關工做人員相對於全社會畢竟是少數,並且黨政機關有其特殊性,環境和外界不一樣。
二是仍未跳出成功導向的窠臼,因此纔會給出溜鬚拍馬這樣的「建議」,更在他倒臺以後,被幾個重量級媒體揪住,成了過街老鼠。實際上,書裏絕大部份內容都是正面的,即便有這種「建議」也是帶特定前提的。試問:若是上級就是那種人,有幾我的敢說本身毫不溜鬚拍馬?斷章取義批評人,只是鬥爭手腕罷了。若是《下級學》真那麼不堪,也請不到于光遠給做序了。
可是,以成功爲導向的《下級學》,和麪向下級的成功學徹底不一樣。張二江入獄後仍出版了幾本書,都是他本身用五筆字型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說明此人就喜歡寫做。他做此書時還不到40歲,仕途得意,正是全面上升期,對「亢龍有悔」還缺少感性認識。他的罪名雖多,卻沒提到他借這本書搞培訓斂財,或者用此書給下級洗腦。此書純粹是他意氣風發、思有所得的產物。
《下級學》以前,這門學問是零散分佈的「潛學」,是欺騙下級的「僞學」。《下級學》以後,才成爲「顯學」。本書命名爲《新下級學》,以彰顯和《下級學》的承襲關係。
綜上,能夠說現有的、服務於下級的知識體系幾乎爲零。若是把《下級學》出版的1993年視爲下級學元年,那麼至今將近30年,一代人過去了,除了許多居心叵測的僞學,什麼新東西都沒有。社會對下級學的誤解和忽視、下級學自身研究的空白、僞學氾濫,已經而且還將繼續致使怎樣的後果?下面由點及面地分析。
首先看下級我的,他落入了拼、死、廢的三角困境中。他覺得只有給上級賣命纔有前途,以致到了這樣的地步:若是長期得不到任務,有人會主動辭職,而這也成了資本家無成本、無風險開除人的辦法之一,真是魔幻。弦崩斷了就死:過勞死,抑鬱死,產生幻覺出車禍死。沒崩斷就廢:灰心絕望,膽怯自卑,接受一切不公正待遇和職場霸凌。我的利益方面,前期靠超額付出維持收入,後期收入走低且自暴自棄,整體上得不償失。也有人感受到這不是個事,想改變找不到方向,想守成又把握很差平衡點,只能被裹挾着前行。由於超額付出的人太多了,想等價交換的人只有失業。
社會中人人皆下級,僞學也所以滲入千家萬戶。婚戀功利化已經是常態,家庭生活也不能倖免。根據僞學,工做就是路,人是車,家成了路邊的加油站。爲了工做能夠犧牲家庭,理由是一句縹緲的「未來能夠過上好日子」。本身頻繁地丟棄家人加班不說,我的微信朋友圈淪爲公司的免費工具,連家人隱私也隨時奉上。只要公司提出「背景調查」之類的簡單理由,就可輕易索取員工親屬的姓名、身份證號、電話、工做單位等信息。如今還有個新說法:「打破工做和生活的界限」,實際上是單向打破,即工做能夠侵入生活,反之不行。
走出家庭,來到公司。公司義正詞嚴地搞雙重標準。好比考勤制度:員工遲到1分鐘要扣一個小時的工資,但加班不到一小時就不算加班。這和舊社會地主用大斗收租、小鬥糶米有什麼區別?員工請假,事假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算,年假不足半天按半天算,理由是「便於計算」——咱們明明生活在精確到秒、電腦自動計算的時代啊!還有公司牢牢抓住「喪假」的字眼,要求員工出示死亡證實,作到「喪假必喪」。有人問:爲何人事總監能夠年入百萬?他創造什麼了?其實他不用創造什麼,就衝他能讓千百個員工夾緊尾巴拼命工做,這種「價值」就是通常人創造不了的。
2020年初,全國性大公司36X的年會特等獎爲「免裁券」。該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X顯然很重視此事,事先專門在朋友圈發佈,觀者無不噁心到吐。稍後的全國新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有個全國性的大公司房天X,宣佈全體員工降薪緩發,同時又給困難員工提供貸款。根據公開新聞,房天X給員工提供的貸款年利率是2.4%,同期的銀行存款是三個月1.1%,六個月1.3%。用我小學生的智商能夠明白:若是把員工的工資扣下來,改爲貸款的名義給員工,反而還能賺錢呢,比存銀行還賺。單看每個環節,都沒作錯什麼;組合在一塊兒,卻如此使人「驚喜」:這是何等的智慧和自信?
下面是36X公司的免裁券和房天X公司的貸款說明:
分散在千千萬萬公司的下級們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瘋狂轉動的輪子。驅動輪子的生力軍是積極樂觀、還拼得動的人,其它人被迫跟着跑,直到掉下輪子。也有人會耍點小聰明,好比請1小時事假,明明提早辦完了,還要磨蹭到59分鐘纔回來。還有人在工做中積了一肚子火,要找弱者釋放,因此社會上不知哪裏就會忽然冒出一股戾氣。
不止下級,上級也多是僞學的受害者。有的上級,不知道爲何下面老是那麼「笨」,着急上火,白費力氣。有的上級,直到被人暴力攻擊或者起訴時,才知道本身多招人恨。有的上級,在下級的阿諛奉承中忘了天高地厚,肆意妄爲,自取滅亡。
從階層角度看,低素質的下級階層也難以向上級階層輸送優質人才。高管們有股暴發戶作派,不能簡單地歸因於我的,還要考慮其階層。
長遠看,充斥僞學的社會,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對此我尚難回答。但我知道古希臘有個叫「斯巴達」的城邦,其風格是一切爲了戰鬥。結果除了一些血腥的戰鬥故事,它什麼都沒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