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生存指南-9 離職黑屋


離職黑屋程序員

(24)面試

郝公子年前有關豐厚年終獎的小道消息最終被證明是謠傳。咱們非但沒有獲得可觀的獎金,做爲不能給集團帶來直接利益,每一年還需大量資金投入的IT部門,外加集團分管技術領導貪腐等緣由,部門年終獎被取消了。算法

我真是欲哭無淚,賠了夫人又折兵。郝公子找到我,爲年前放的那個煙霧彈向我表達了深深的歉意,爲了安撫我那顆受傷的心,他主動爲我打探來了離職的詳細流程。編程

誰承想這個國企進來的時候不容易,想要離開更是困難重重。我把離職申請給了組長老周,老周再三挽留,見我去意已決,也再也不規勸,在離職申請書上籤了字。框架

離職申請又送到了部門經理辦公室。經理頭都沒擡,大筆一揮,很痛快地予以批准。像我這樣的蝦兵蟹將,他平時都不帶正眼瞧。從加入公司到離開公司,估計他都不曉得我姓甚名誰。post

離職申請雖然得到了領導的批准,但我還須要經歷一個月的脫密期才能真正地走完離職流程。因爲我曾經參與了國家大型項目的研發,掌握着國家的機密,所以我必須在把全部祕密從腦殼裏清除掉後,才被容許離開。網站

事實上,哪有什麼國家機密,咱們日常作得最多的就是從網上,從書裏摘抄別人的技術方案,而後改更名字,調整下措詞,包上一層皮,就變成了不可外泄的核心技術。那些所謂的核心機密在網上隨處可見,固然欺騙那些不懂技術的領導仍是綽綽有餘。設計

不過既然組織上有脫密的規定,誰也不能破例,我堅定服從組織上的安排。在離職申請被批准後的次日,我全部的辦公用品馬上被公司收回。code

在脫密期間,我天天必須來公司報道,按時打卡,跟正常上下班無異。公司有專門爲離職人員提供的脫密辦公區域,咱們稱之爲小黑屋。全部離職人員必須在小黑屋呆上必定日期後才被容許離開。cdn

做爲入職不滿一年的新員工,個人脫密期只有一個月,倒也不算太過漫長。假若你爲公司服務超過十年,那麼你的離職脫密期至少是半年,層級更高的領導甚至是一年。

在脫密期間,公司照常發放基本工資,由於沒有績效,因此沒有正常上班那麼高的工資。這種不用幹活還給錢、無功受祿的好事聽起來彷佛還不錯。

實際上,對於咱們這些想趕忙抽身的人倒是一種煎熬,整日無所事事地坐在一個密室裏,還不如被雪花般的任務包圍,這樣天天日子過得還可以快一些。

(25)

在被關小黑屋裏的一個月裏,天天我都是按時來公司,用手機在網上投簡歷,看面經。一二三四五,脫密真辛苦,一臺破手機,一坐一上午。

有些互聯網公司的面試能夠在電話裏進行,我在小黑屋裏經歷了幾場電話面試。不過因爲小黑屋信號差,外加自身又緊張,跟面試官在電話裏溝通得不甚流暢。

在與幾家心儀公司失之交臂後,我決定仍是等脫密期結束後再正式找工做,省得把全部公司都錯過。我把簡歷給了老潘,想讓他幫我內推一下他們公司的技術團隊。老潘卻直搖頭,他說並非對個人技術信不過,而是不建議我去他們公司。

在他嘴裏他們公司那些程序員都是一羣混子,拿錢不幹事,有事就推脫,難題解決不了,簡單事又不肯意幹。爲了打消我迎難而上,死乞白賴去他們公司的想法,老潘給我講了很多他所在產品組跟開發組鬥智鬥勇的事兒。他們之間如何互相使絆子,送黑鍋,這驚得我一身冷汗。

果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產品經理跟程序員水火不容的事情,我先前也聽過很多,只是沒承想在老潘公司,兩夥勢力對抗如此厲害。老潘公司以產品精良在業界著稱,技術實力並不算強,所以程序員在他們公司地位並不高。

寧作雞頭不作鳳尾。我仍是找一家程序員地位比較高的公司比較好。雖然不期望對別人頤指氣使,但也不至於忍氣吞聲,被人凌辱。

(26)

脫密的這一個月過得非常漫長,好在我終於自由了。雖有了自由身,我卻不敢有片刻悠閒,迅速投入到了兵荒馬亂地找工做中去。

老潘建議我先找一些不知名的企業練練手,見識一下當前互聯網技術領域面試流程與面試難度。等各個方面準備的都差很少了,再去投遞心儀的公司,這樣命中的概率會比較大一些。

我接受了老潘的建議,在幾大招聘網站上投遞了近百封簡歷,天天焦急地等待着面試邀請。知名國企這個背景在互聯網技術求職中並無給我有所加分。反卻是因爲近一年都是在國企裏作方案設計,沒有從事一線編程,不少公司由此懷疑個人技術能力。

鑑於此,許多簡歷的投遞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好在2014年,互聯網行業十分火爆,當時所處的環境對於程序員求職特別有利。新興互聯網公司不斷涌現,急速擴張。老牌知名互聯網公司積極拓展新業務。技術人員處於供不該求的狀態。

我陸續接到一些小公司的面試邀請。小公司因爲對成本考慮,因此通常都選擇市郊租金比較便宜的地段。我常常是上午還在昌平跟面試官談笑風生,下午就得趕到大興參加筆試。辛苦倒也談不上,只是一次次被公司拒絕,令我有些沮喪。

一些公司雖小,但要求卻不低。由於處於初創階段,他們分工不甚明確,更但願找一個可以在方方面面都有建樹的人,用技術領域的術語來講就是全棧工程師。

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太快。面試過程當中,我已經聽到了太多我聞所未聞的新技術,新名詞。技術上荒廢了近一年,我須要惡補的知識實在是太多。能在技術領域的某一方面有所長已經耗費了我許多精力,短期內沒法勝任全棧,因此悲劇在所不免。

幾輪面試下來,最深的體會就是:從面試官出的那些題目來看,他們招你進去巴不得讓你負責製造原子彈。事實上,被招進去後,咱們頂多也就是個螺絲釘。

一次次面試失敗,一次次總結經驗教訓。被算法難到了,就惡補算法;被編程框架問住了,就惡補框架。我深知技術這個領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對於技術人員的考察歷來都很簡單粗暴。

不須要你有多麼出衆的口才,也不須要你有多麼好看的皮囊。借用國外開源大神Linus一句話說就是: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點擊進入下一章

點擊從第一章開始閱讀

ps:歡迎各位關注我,文章更新的消息會在「掘金動態」裏滾動,同時七筒也歡迎你們在動態的評論區給我評論。此致敬禮,感謝各位厚愛。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