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如何集中注意力動畫
什麼會忽然引發人的注意和興趣?如何贏得並維持人的關注?人又是如何選擇關注對象的?網站
40.選擇性注意spa
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到底有多難?這取決於他們有多麼專一。好比說,若是他們去你的網站上想買個禮物,但卻不清楚具體要買什麼,那麼視頻、大幅照片、色彩和動畫就很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設計
要點:視頻
1)無心識的選擇性注意對象
有時候咱們能意識到本身有意識的選擇性注意,就像你在看本章第一段文字時同樣,但有時候選擇性注意也會在無心識的狀態下進行。blog
41.人會主動過濾信息教程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他長期持有一個觀念且從不改變,不管你找出多少證據證實這種觀念站不住腳。人們會主動找尋和關注能支持他們觀念的信息和線索,而不會去找尋甚至會無視那些與本身固有觀念相悖的信息。事件
主動過濾一般頗有用,由於它能夠減小咱們須要關注的信息量,但有時候這也會致使錯誤的決策。音頻
42.熟能生巧無需特別留意
反覆練習一項技能,直到它變成一種慣性,那麼之後不假思索也能熟練展現。若是它真的變成了一種慣性,那咱們幾乎就能夠一心二用。我說「幾乎」是由於一心二用的狀況並不真正存在。
要點:
1)太多的慣性步驟可能會致使錯誤
43.對頻率的預期會影響注意力
要點:
1)關於頻率的心智模型
Andrew Bellenkes(1997)對這種心理預期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人們會對事件發生的頻率有所預期,若是實際發生的頻率與預期頻率不一樣,他們就會錯過事件。他們創建了一套事件發生頻率的心智模型,並根據這套模型來設定注意力。
44.注意力只能維持10 分鐘
大腦在短暫休息後能夠再次集中注意力7~10 分鐘,7~10 分鐘差很少是人對任何任務保持專一的時間上限。
要點:
1)在設計網站的時候,儘可能將瀏覽網頁須要的時間限制在7 分鐘之內。
咱們假設的每每是用戶來到這個頁面並點擊一個連接,但有時候事情並無那麼簡單,網站也可能須要加載一些其餘的媒體,例如音頻和視頻,而這些媒體可能並不符合7~10 分鐘的法則。
①TED 系列的視頻就經常有20 分鐘之久,這就超出了時間限制(不過,TED 邀請的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演講者,有可能單憑魅力抓住聽衆的注意力)。
②Lynda.com 網站在這一方面就作得很好,儘可能將在線教程的時長控制在10 分鐘內。
45.人只會注意顯著線索
看一下圖45-1 這些美分,哪一個纔是真貨?別做弊,先猜猜看,再拿真硬幣來對比。
若是你住在美國, 用過美國硬幣, 那一美分的硬幣你必定見了無數次了。但你每每只會注意它的某些屬性,好比顏色和大小,心理學家稱之爲「顯著線索」(salient cue)。你只會注意到解決當前任務須要關注的內容。雖然硬幣上有不少細節和線索,但對大多數人來講顯著線索只有顏色和大小。
46.人沒法同時完成多個任務
不少人都覺得本身可以一腦多用,然而研究結果偏偏相反:人們沒法同時完成多個任務。(只有一種例外狀況:以一邊勞做一邊再進行一項腦力勞動)
咱們很擅長在不一樣的任務之間切換,因而誤覺得那就是一腦多用,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
要點:
1)開車時打電話會分散注意力
講電話時,人不可避免地會把注意力從駕車轉移到對話上。因此說,這是注意力的問題,而不是手能不能控制方向盤的問題。
2)只聽對話中的一方說話要比聽兩我的對話更費神
若是隻能聽到對話中一方所說的內容,就須要動用更多腦力,由於可預知的信息量減小了,你須要猜想對話的那頭說了些什麼。
形成這種差別是由於只聽一方說話時不少信息難以預知。被試者老是要去揣測他沒聽到的那些內容,所以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在當前的任務上。
3)年齡和執行多任務的經驗會有影響嗎?
重度多媒體使用者更容易被無關刺激分散注意力,任務也不如輕度者完成得好。
47.勾人六事:危險、食物、性、移動、人臉和故事
要點:
1)爲何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注意食物、性和危險(舊腦的提醒)
人其實有3 個大腦:新腦控制意識、推理、邏輯,中腦處理情緒,舊腦則關注生存狀況。從進化的角度來講,舊腦是最早造成的。事實上這部分大腦很是像爬行動物的大腦,因此有些人稱之爲爬行腦。
48.巨大噪聲會嚇人一跳並引發注意
若是你想經過聲音來吸引某人的注意,表48-1 提供了一些選擇及其使用條件(改編自Deatherage 於1972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
要點:
1)人們習慣於常常出現的刺激
49.人慾關注,必先感知
要關注一件事,必需要先察覺、感知到它。下面的例子說明了感官的敏感度。
要點:
1)信號檢測理論
6 米以內的滴答聲你是能夠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