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要懂心理學》-第九章-人會犯錯

 

第九章  人會犯錯服務器

   人皆有錯,難能寬恕。網絡

          ——亞歷山大·蒲柏
  人都會犯錯。建立一個防止人們犯錯的系統是不可能的。本章將介紹與人犯錯有關的知識。架構

 

85.人總會犯錯,沒有徹底的容錯產品測試

要點:spa

1)應假設總會出錯設計

  很難建立一個不存在任何錯誤而且保證人們不會犯錯的系統。設計一個容錯系統的成本很高,並且你永遠不會真正成功。(產品的快速迭代,不斷修復錯誤)3d

2)最好的錯誤提示就是沒有提示orm

  也許錯誤提示是一臺設備或軟件系統中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少的部分,也許這樣作很合理。畢竟,最好的錯誤提示就是沒有提示,這意味着這套系統的設計能夠避免人們犯錯。可是當出現錯誤時,重要的是人們知道如何去修正它。blog

  怎樣寫錯誤提示:圖片

 

 

 

86.人在壓力下會犯錯

  在壓力下,簡單的任務可能會變得複雜。

要點:

1)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

  壓力研究顯示,少量壓力(在心理學領域被稱爲喚醒)能夠幫助人們完成任務,由於它可使人集中注意力,然而過多的壓力會使人表現糟糕。

  1908 年,心理學家Robert Yerkes 和John Dodson 首先提出了這種喚醒與任務完成效率的關係,所以一個世紀以來該定律被叫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如圖86-2 所示)。

 

  喚醒會提高任務完成效率

  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稱任務完成效率會隨着心理或精神的喚醒水平。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稱任務完成效率會隨着心理或精神的喚醒水平而提高,但只會提高到必定程度。當喚醒水平太高時,任務完成效率就會下降。研究代表,最佳的喚醒程度(壓力大小)跟任務的難度有關。困難的任務只須要較低的喚醒水平就能達到最高任務完成效率,並且當喚醒水平太高時任務完成效率會降低。簡單的任務就須要較高的喚醒水平,並且這種喚醒的效果不會很快消失。

  隧道效應

  第一次提高喚醒水平時,會由於人們注意力集中而產生積極效應。可是隨着喚醒水平不斷提升,會開始出現消極效應,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隧道效應」(tunnel action)出現。隧道效應是指人們反覆不停地作同一件事,即便並不奏效。

 

2)任務帶來的壓力比想象中更大

  不要假設人們會在毫無壓力的環境中使用你的產品。在設計師看來毫無使用難度的產品,可能會給實際用戶帶來很大的困擾。(例如:中考、高考、填寫信息表格的時候,咱們每每感受到這個東西對咱們的重要性,就會增長它給咱們帶來的壓力。)

 

87.犯錯不必定是壞事

 

 

  Van der Linden 認爲誤操做會產生某些結果,可是與大衆觀點不一樣的是,他認爲並非全部的結果都是消極的。儘管犯錯誤極可能帶來消極的結果,可是也可能帶來積極的或者中性的結果。
  帶來積極結果的錯誤是指,某些行爲雖然沒有帶來你想要的結果,可是它所提供的信息能夠幫助你實現全局性目標。
  帶來消極結果的錯誤是指,某些行爲會致使你走向死衚衕,毀掉積極的結果,把你打回原點或者產生無可挽回的後果。
  中性結果的錯誤是指對於任務的完成沒有任何影響的錯誤。

 

88.人常犯可預見的錯誤

 

  正如van der Linden 的研究中詳細闡述的那樣,除了思考錯誤可能產生的結果,還存在着另外一種有效的錯誤分類方法。Morrell(2000)將錯誤分爲兩類:實施型錯誤(performance error)和設備控制型錯誤(motor-control error)。

要點:

1)實施型錯誤

 

  實施型錯誤是指在逐步完成一項任務時所犯的錯誤。Morrell 進一步把實施型錯誤分爲執行錯誤(commission error)、遺漏錯誤(omission error)和誤操做錯誤(wrong-action error)。

  執行錯誤

 

  好比說你試圖完成一項任務,例如打開平板電腦上的WI-FI。你須要作的就是觸摸屏幕上的開關控制按鈕,可是你覺得還須要點擊下拉菜單並選擇網絡。這就是一個執行錯誤,你執行了沒必要要的額外步驟

  遺漏錯誤

  好比說你在新平板電腦上設置郵箱。你輸入了郵箱地址和密碼,但沒有意識到還須要進行收件和發件設置,於是只進行了發件設置。這種狀況下你遺漏了一些步驟,這就是遺漏錯誤

  誤操做錯誤

 

  繼續以郵箱設置爲例。你輸入郵箱和地址,可是輸錯了發送郵件服務器名稱。這就是誤操做錯誤。你的操做步驟正確,但操做內容是錯誤的。

 

2)設備控制型錯誤

  設備控制型錯誤是指在控制設備的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好比說你試圖在平板電腦上用手指旋轉圖片,但卻切換到了下一張圖片。這時你就犯了設備控制型錯誤。
  在設計或用戶測試階段,你可能想要記錄不一樣的錯誤。關鍵是,你要提早斷定人們可能犯哪些類型的錯誤,哪些錯誤對於你來講更加須要檢測和修正。

 

3)錯誤會產生連帶效應。

  組織架構中出現了一個錯誤,隨後致使了監管錯誤,以後又致使了更多的錯誤。系統中每個錯誤都會產生一個漏洞,到最後該系統就會像瑞士奶酪那樣有不少的孔洞,最終致使人爲災難。

 

 

4)人爲因素分析與分類系統(HFACS)

 

89.人使用不一樣的糾錯方法

  除了對人們所犯的錯誤進行分類,你還能夠思考人們糾正錯誤的方法有哪些。

要點:

1)系統性探索

  系統性探索意味着人們已經計劃好要怎樣修正錯誤。例如,他們試圖弄清楚如何在平板電腦上循環播放一首歌曲。他們從第一個菜單中的第一項開始,嘗試電腦上與播放音樂相關的全部控制項。這就是在進行系統性探索。

2)反覆試驗性探索

  與系統性探索不一樣,反覆試驗性探索意味着人們隨機地嘗試不一樣命令、菜單、圖標和控件。

3)循規蹈矩性探索

  循規蹈矩性探索是指一遍遍地重複一樣的動做,即便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例如,某人但願電腦上的歌曲循環播放,因而點擊了屏幕上他們認爲執行循環命令的圖標,可是並無成功。而後,他們再次選擇了這首歌曲,再次按下圖標,就這樣不斷重複着這一連串動做,即使這並不奏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