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接:航洋 blogjavascript
涉及知識「CSS:transform、JS:deviceorientation」
廢話很少,先上 DEMO「請使用移動設備查看」css
只須要寥寥幾行 HTML、CSS 代碼就能產出一個「立方體」html
<div class="cube"> <span class="cube-face cube-front"></span> <span class="cube-face cube-back"></span> <span class="cube-face cube-left"></span> <span class="cube-face cube-right"></span> <span class="cube-face cube-top"></span> <span class="cube-face cube-bottom"></span> </div> <!-- 6 個 <span /> 表示立方體的 6 個面 --> <!-- 這裏有個小插曲: 起初,我使用的 6 個 <i /> 標籤,由於大部分表示「圖形、圖標」的元素都用 <i /> 標籤, 不過,強迫症的我,細細想來,<i /> 是表示的「斜體文字」,語義上徹底不匹配啊。 因此,我在知乎上搜到這樣一個描述:[爲何你們都用i標籤<i></i>用做小圖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80548) 有個回答: 「 你們都遵循開放的標準來作事,將來可能少走彎路。 少用 hack 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助於你寫出向將來兼容的代碼。 」 我很贊同,因此就把 <i /> 改爲了 <span />。 -->
.cube { width: 160px; height: 160px; position: relative; -webkit-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 這一句重點 */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webkit-transform: rotateX(10deg) rotateY(10deg) rotateZ(10deg); transform: rotateX(10deg) rotateY(10deg) rotateZ(10deg); } .cube-face { display: block;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 height: 100%; box-shadow: inset 0 0 4px 1px #fff;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 -webkit-linear-gradient(45deg, rgba(156, 144, 144, .6), #000); background: -o-linear-gradient(45deg, rgba(156, 144, 144, .6), #000);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45deg, rgba(156, 144, 144, .6), #000) }
這個 CSS 過於簡單,就不贅述與解釋。
主要是要設置父元素 .cube
的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
使子元素位於 3D 空間中,否則子元素都是「平面內、扁平化」,達不到 3D 效果。java
給全部子元素 .cube-face
設置了透明的漸變色 rgba(156, 144, 144, .6)
背景,
是爲了更好的觀察到「被遮住的反面」,視覺上更加 立體git
目前效果截圖大概是這個樣子:github
看起來就像一個正方形,實際上是 6 個面所有重疊在一塊兒。web
.cube-front {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Z(80px); transform: translateZ(80px); }
上面 4 行代碼使得「正面 .cube-front
」向前移動 80px
「也就是立方體一半的邊長」。
同理咱們能夠設置「背面 .cube-back
」向後移動 80px
效果大概是這樣:動畫
.cube-left { -webkit-transform: rotateY(90deg); transform: rotateY(90deg); }
上面 4 行代碼使得「左面 .cube-left
」先順時針旋轉「90 度」
大概是這個樣子:spa
而後再向「左邊」移動 80px
就 OK 啦,
注意:左邊是 Z 軸負方向。3d
.cube-left { -webkit-transform: rotateY(90deg) translateZ(-80px); transform: rotateY(90deg) translateZ(-80px); }
大概是這個樣子:
同理,咱們能夠作出右邊的效果,惟一區別就是,右邊移動方向與左邊相反。
道理相似,殊途同歸,上邊和下邊,想必聰明的你們都掌握了正確寫法姿式。
成品大概是這個樣子:
細心的開發者應該發現了,在最開始,我給父元素 .cube
設置了: transform: rotateX(10deg) rotateY(10deg) rotateZ(10deg)
認讓父元素在三維空間上旋轉 10 度。
若是咱們動態連續修改這三個值,絕對能夠達到 3D 旋轉動畫的效果。
這個時候,JS 的 deviceorientation「檢測設備方向」 事件閃現忽然閃如今個人腦海。
由於這個事件的回調參數裏面剛好有三個參數「beta、gamma、alpha」,分別表明「X、Y、Z」的旋轉方向。
beta 表示設備在 x 軸上的旋轉角度,範圍爲 [-180, 180]
度。它描述的是設備由前向後旋轉的狀況。
gamma 表示設備在 y 軸上的旋轉角度,範圍爲 [-90, 90]
度。它描述的是設備由左向右旋轉的狀況。
alpha 表示設備沿 z 軸上的旋轉角度,範圍爲 [0, 360]
度。
大概是這個樣子:
const handleOrientation = ({beta: x, gamma: y, alpha: z}) => { // 1. 獲得 x、y、z // 2. 處理 x、y、z // 3. 使用 x、y、z } global.addEventListener('deviceorientation', handleOrientation)
因爲咱們指望立方體能夠在 x、y、z 三個反向的旋轉範圍是 [-360, 360]
度,
可是 beta、gamma、alpha 的範圍並非咱們指望的範圍,因此咱們要處理一下數據。
{ x: x * 2, y: y * 4, z: (z - 180) * 2 }
咱們如今獲得的 x、y、z 已經在 [-360, 360]
度範圍內了,
接下來要作的就是,使用 x、y、z 修改父元素 .cube
的 rotateX(xdeg) rotateY(ydeg) rotateZ(zdeg)
旋轉值。
完整的代碼大概是這樣:
const cube = document.querySelector('.cube') const setCubePosition = ({x = 0, y = 0, z = 0}) => { cube.style = `transform: rotateX(${x}deg) rotateY(${y}deg) rotateZ(${x}deg);-webkit-transform: rotateX(${x}deg) rotateY(${y}deg) rotateZ(${x}deg);` } const handleOrientation = ({beta: x, gamma: y, alpha: z}) => { setCubePosition({ x: x * 2, y: y * 4, z: (z - 180) * 2 }) } global.addEventListener('deviceorientation', handleOrientation)
如今咱們已經完成了,一個利用「移動設備陀螺儀」與「preserve-3d」實現的 3D 交互效果。
讓咱們爲本身鼓掌
???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