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的詳細做法參見去年的2015-2016-1 《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基礎》課程總結。html
教學方法上,課程提倡老師作教練,學生作中學,採用教材和微課進行混合式教學,引入遊戲化理論,過程化考覈,博客驅動的做業,git驅動的代碼實踐等。linux
今年博客園加大了對教學支持,推出了班級教育應用,咱們也使用博客園課程管理。git
咱們的課程主頁以下:程序員
翻轉課堂不是老師讓學生自學就完了,學生要自學,老師也要作大量的工做,付出巨大的努力。web
首先要安排好每週的學習內容,咱們這學期的教學進程參見:2016-2017-1 《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基礎》教學進程:編程
每週都給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詳細的學習資源和有最後期限的學習任務:安全
雖然有些死板,但同窗們缺的就是這些死板嚴格的要求,要求不明確,學生根本沒法享受「靈活」帶來的好處,很多人隨便糊弄一下就過去了,這麼細緻的要求,也仍是有同窗糊弄的。微信
咱們的主要學習資源有教材,課程內容配套的微課,實驗樓實踐項目。教材學習指導是同窗們學習的重要指導,至關於傳統課堂要講授的內容,用好了能大大減小學習時間,提升學習效率。教材學習指導初期幾乎是一頁一頁的指導,詳細到每段代碼如何閱讀,取得了良好的指導效果:函數
這樣還不夠,學生學習過程當中仍是會有問題的,多年實踐證實微信羣,QQ羣不適合答疑:問答很快被沖掉,一個問題要回答多遍,問答沒法積累。後來在博客園創建了課程答疑論壇進行答疑,承諾同窗們有問題24小時內回覆。工具
與以往答疑時間無人提問不一樣,從以老師教爲主轉變爲學生學爲主後,在每週的學習過程當中同窗們總能提出一些問題,有問題才說明學了。咱們的課程答疑論壇應用效率很高的一個證實是,開課期間在博客園的排名一直是首屈一指的。
學生每週寫學習博客,老師每週有教學總結,對教與學有反饋。《Scrum要素》中說,回顧會議專一討論當前sprint中心得體會,並用於繼續改進。之前一學期回顧一次教學,這學期一週總結一次,感受每週教學能力都有提高,發現軟件開發中的敏捷方法用在教學上也頗有效。
每週有教學總結會發現本週教與學的問題,並着力解決這些問題,教學變成了問題驅動的教學。
問題驅動的教學不斷解決教與學中的問題,在迭代中不斷的提升教學效率。
我認爲以上措施解決了以往同窗們學習中的各類障礙,只要想學習的同窗,就沒有什麼學習上的障礙了,剩下的是本身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的問題了。
過程化考覈對每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測,老師能夠根據成績和出錯多的題目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進行調整。若是沒有100分的限制,這學期學得好的同窗能夠拿200分,學得差的就只能30-40分。我常常讓同窗們體會「學過」和「學會」的差異,咱們老師也要體會「教過」和「教會」的差異。翻轉課堂之前我特別不理解,上課強調了那麼多遍的重點內容,甚至有些題目和答案都講了,考試爲何還有學生不會。過程化考試讓我瞭解到,因爲基礎和態度問題,不少同窗根本沒聽或聽不懂,因此學生的結論是老師沒教。過程化考試讓老師很早就知道學生有那些該掌握的知識沒有掌握,能夠經過反覆講解和反覆考覈來解決重點,難點的學習問題。
學習完每週內容後,同窗們要發學習博客。體會到寫博客的好處的同窗的學習熱情很高,有經驗和心得就經過寫博客分享。有的同窗的學習博客有了較大的影響,好比高其同窗這篇博客目前有了6000屢次的訪問量,比老師博客的單篇訪問量都大不少:
別的課程老師沒有要求寫博客,同窗們也很積極主動的利用博客來學習,總結。這學期咱們課程中同窗們寫的博客裏面最受歡迎的十篇中,有兩篇就是其餘課程中的:
還有同窗用博客發表其餘課程的總結,這種多課程輻射是我讓同窗們發博客的意外驚喜,也是我想要的學習效果。掌握了一項技能,觸類旁通的用到多個地方,這種激勵能給學習帶來正循環,學的越好越想學!
同窗們寫的博客,我每篇都閱讀了,而且對絕大多數博客都有點評,甚至屢次點評,這是經過博客交做業的好處。我幾乎天天都要花幾個小時點評博客,本學期很多同窗的學習積極高,有的博客點評與老師,同窗互動十幾回。博客點評是因才施教的一個重要方面,願意好好學的老師就多指導,學習中很是重要的一點是反饋,老師的點評是很重要的反饋,與老師互動多的同窗都是學習態度好,學習積極性高的,他們進步都很是大。一週花十幾個小時用來點評博客,回答問題,與同窗們互動,累但值得。學是認認真真的學,教是實實在在的教。
每週咱們都有考覈,檢測本週學習的效果,這是座位表:
考覈後會公佈試題和答案,這是學習中很是重要的反饋,我但願同窗們能對照答案,找出不足,查漏補缺,一些重點內容和錯得多的題目會屢次考覈。實踐中發現有了答案還有很多人看不懂,後面的課上增長了錯題講解的環節。我仍是認爲這必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和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過程化的考覈有不少好處,老師也能從考試中獲得反饋,有助於後面教學的針對性。這學期考覈項目增多,一共批改了2000多份試卷:
考試後會公佈成績和排名:
最終成績狀況:本學期87名同窗(除去兩個休學的),最高分100分,90分以上的14人,80-89分的26人,70-79分 的17人,60-69分的16人,60分如下的4人。平均分77分,基本符合正態分佈。
每週的排行榜對同窗們的學習促進做用仍是很明顯的,排在前面有獎勵,排在後面的有督促。
這學期繼續遊戲化,每週獎勵一下總分排第一的同窗,本學期獎勵範圍從T恤擴大到圖書和程序員茶杯:
獲獎同窗以下,他們的博客值得你們好好學習:
本學期增強了應用實踐,經過一些加分項目引導同窗們深化應用知識,同窗們完成狀況很好。
對後續課程中必然會用到的知識點深刻指導,多作要求,好比反彙編與函數棧幀的理解同窗們都深刻學習,積極實踐.
調查顯示大多同窗對教學方法承認,對學習效果滿意:
這幾年,從封閉的有道雲協做 全面開放走向博客園,老師和同窗們都經歷了不適應到習慣的過程,如今也都嚐到了開放的好處。
實驗樓課堂提供了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時間有統計,是個好工具。
學生實踐的代碼都在碼雲git@OSC託管。實踐狀況也都是公開的。
公開也就意味着更公正!
本學期每週都有教學總結,對教與學有反饋。
每週教學總結對學習重點回顧,對重點難點深化,對自學期間學的好的同窗進行表揚,對自學和考試中的問題進行解答,指導,不光講知識,還講方法,作到「授之以魚,還授之以漁」:
提問的目的毫不是爲了垂手可得地得到答案,而是爲了逐步培養本身的思考能力,去造成本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愛提問並不能說明你在思考,更有可能說明你有依賴性。你主動思考過,並能提出一個有深度的問題,這樣的提問對培養思考能力會很是有價值。大部分同窗提出的問題都不是能刺激大腦思考的問題,而是反映了他的大腦充滿惰性的問題。他們提問只是須要一個「一針見血」的答案,而不是好的思考過程。
針對學習Linux 命令學習沒重點,效率不高的問題,我從與搜索有關的幾個核心命令引出Linux命令學習方法,寫了學習指導「別出心裁的Linux命令學習法」,指望同窗們掌握觸類旁通的方法,不少Linux命令我都是通個這個方法發現和學習的。
針對學習Linux 系統調用學習缺乏實踐,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我以搜索能力的培養爲核心,以man -k
,grep -nr XXX /usr/include
的應用爲主來培養學習Linux 系統調用的方法,寫了學習指導「別出心裁的Linux系統調用學習法」,指望同窗們能觸類旁通的學會20%的核心繫統調用。
針對同窗們git 應用不得法,代碼只會編譯運行,不會深刻思考,深刻理解應用,完成學習任務累卻收穫不大,從而失去學習的激情的問題,我寫了「代碼驅動的程序設計學習」的學習指導。指導學生使用GDB進行反饋,加點代碼,改點代碼。
這種深刻了解學生,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讓老師感到教學能力,對教學的控制能力每週都在提高,這是一個很是有成就感的過程。
課程實踐性強,動手實踐就很是重要,雖然有「代碼驅動的程序設計學習」的這麼詳細的學習指導。學生踏踏實實使用GDB進行反饋,加點代碼,改點代碼的仍是很少,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同窗問題不大,後面的仍是要增強控制,若是老師一個一個的檢查,花費時間會很是多,經過git log --pretty=format:"%h - %an, %ar : %s
截圖的結果,和`wc -l 'find src -name *.c``代碼量統計截圖,能夠自動化檢查學生的實踐狀況,而後重點抽查。
經過git log --pretty=format:"%h - %an, %ar : %s
的截圖,誰在何時提交了代碼清清楚楚。
經過`wc -l 'find src -name *.c``的截圖,一學期的代碼量明明白白。
這學期同窗們有了2000至6000行的代碼訓練,使用git的好處顯現。
本學期出臺了待及格同窗的管理辦法:
本學期更多的使用了教學微信公衆號「rocedu」,發佈教學,讀書學習的相關信息,與同行,同窗們有了更多的交流。
也歡迎你們關注交流(手機上能夠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
後面補充了幾個問題,很多同窗積極反饋:
優秀總結博客有:
扇貝背單詞對六級幫助挺大的,在閱讀部分的試題中也遇到過很多背過的單詞。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壓力仍是挺大的。後來看到了婁老師每週的學習安排後,稍稍有些安心了,學習內容分配到每週。最初實際作起來仍是感受有些壓力的,和其餘老師的講課模式比起來,自學模式有些累是確定的,每週投入的時間在20-30小時,學習到的東西也不少。學習效率最開始時,以爲任務實在是太多了可要抓緊,寫的博客也由於這樣的想法寫的比較長,這樣效率就有些低了,一些沒必要要的在課本上能夠找到的能夠簡略,代碼也不用所有複製粘貼到博客中,後面的幾周也有不少代碼須要本身去理解摸索,真正學到東西才行。
如今以爲這門課學到的知識可不比其餘老師講課模式學到的東西少。同時,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當中,發現和同期學的很多課是相輔相成的,好比彙編、Web編程、操做系統等,甚至這門課講的比那些課程更加細緻,獲得了相互的印證,這種學習方法是輕鬆且高效的。
從第一週的不適應,到最後回頭看看本身也把這麼厚的書讀下來了。自學能力獲得了再次提高,也學會了各門課之間的融會貫通。大學以後真的是「散養模式」,沒有人逼着學習,感謝婁老師對咱們嚴格要求
在寫了兩個學期的博客以後,雖然我不太喜歡寫博客,但我不得不認可我仍是收穫頗豐的~個人打字比之前更快了(固然也離不開代碼的編寫);由於個人習慣是每篇博客用一句詩作副標題,而後總結的時候談一談本身的感覺或者本週發生的一些大事,這潛移默化的讓我平時積累了更多的詩詞,並對一些時事政治有了本身的思考。我不太喜歡寫博客的緣由,就是有着戴着枷鎖跳舞的感受,通常我寫文章就是天馬行空的那種~
最後一點收穫,我把他叫作習慣,養成習慣不容易,婁老師這學期讓咱們養成了很多習慣,雖然不知道以後還有多少,可是這其中定力和毅力已經有了。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沒有老師監督的時候,我作的還不是很到位。同時時間的分配也不是很合理,婁老師也說了,我以前的態度不是很端正;因此致使我以前的分數一直很低,後來我一看這分數太少了,認真下了一波功夫,連拿幾個5分;看來只要肯下時間,平時的測驗拿個5分仍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你的態度,成績與你的付出老是成正比的。
20145214 張寧同窗的總結不光版式漂亮,內容也很是認真,幾乎達到了我認爲的完美,git用的好卻沒體現。也體會到認真把一件事作好帶來的好處,這是那些總想糊弄的同窗不能體會的。
對比上個學期,我每週投入在課程學習上的時間多了許多,每週一老師發佈學習任務以後就先開始大概地看一下學習內容是什麼,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順序開始學習(如期中考試後,就是先實踐老師給的代碼,後學習課本內容),肯定了學習方向後,以後天天都學一點,再也不把學習內容都堆積到週末去完成。一開始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有不習慣,可是到後來學習任務多了以後,發現同窗們週末在抓狂的時候我已經差很少完成了博客做業,纔會發覺這樣分隔式的學習模式實際上是更輕鬆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老話果真沒錯,付出的多了,收穫天然也更多。最明顯的改變是上課拿到老師的小測題後不會再一臉懵逼了,雖然沒法作到閉卷可以做答,可是至少我知道這道題老師在考查咱們對哪個知識點的掌握,也知道應該從哪裏尋找答案了,這應該是對付出最「實惠」的回報了吧。
在這篇博客的最開始,貼出每週博客連接以外老師還要求要有博客的簡要內容,這是和上學期相比不同的地方。在寫簡要內容的時候,我暗暗感謝了本身還好每週都按着老師的要求在學習進度條裏記錄了重要成長,只須要將每週的重要成長複製粘貼、稍加修改便可,不然一篇一篇打開博客看下來再進行總結將是多麼大的工做量!
在一整個學期的學習中,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本身的學習方法。不會再像之前,有了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求助身邊的同窗,偶爾遇到同窗也沒法解決的問題就不了了之了。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我學會了遇到問題先上網搜索,看看是否別人也和我遇到了一樣的問題,是否這些問題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其實在搜索的過程當中,即便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網上有的關於知識點的元知識也能爲咱們解決問題提供不少的思路,我想這應該也是老師一直強調man -k和grep指令的使用和掌握的深意吧。
20145215盧肖明同窗的總結中說明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有同窗至今學習態度都不端正,不理解爲什麼:
我以爲最重要的仍是態度,畢竟態度決定一切,只要態度端正了,我以爲學習並非一件很是難的事情,不少時候不是說咱們學不會,而是不想學。固然,學習是須要動力的,這種動力或許不是一開始就有,而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慢慢去尋找的,例如當我解決問題的時候我會找到動力,當我幫助過別人以後我會找到動力,當我被老師表揚以後也會找到動力,只要肯學,我以爲就必定能找到學習的動力。
20145219宋歌同窗的總結 不光版式漂亮,內容也很是認真,老是對老師的點評積極迴應。她不斷提升學習效率的作法值得你們學習:
在這學期的學習中,我清晰的感覺到了效率、投入的重要性。剛開始,多是因爲剛過完假期,我一直不太能進入狀態,效率很低,收穫也寥寥無幾,感受老師的要求太多了,而本身卻徹底以爲是在浪費時間。後來,我逐漸進入了狀態,學習效率大大提升,也更加能體會到老師的每一項要求的意義所在,因而,讀書、理解、作練習題,讀代碼、理解、編譯運行,這一個體系下來,以爲本身對於這門課的知識獲得了掌握,而使用的時間也沒有比以前更長。因此,不得不說,有付出纔會有收穫,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收穫更多。
20145221高其同窗早早拿到了滿分,仍堅持有始有終,學習一絲不苟,他說:
下學期學初就要離開婁老師的懷抱了,說實話有點捨不得呢,相處一年,婁老師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確實令我感動,老師在微信羣、朋友圈、博客裏分享的一些心得非常受用,老師無論是從爲人仍是爲師都很是令我欽佩。
帶着在婁老師這裏的好習慣繼續出發!有的人說婁老師上課啥也不說,全靠本身領悟;其實否則,老師在課堂上除了講授專業知識之外,還告訴咱們一些人生道理、職業規劃,以過來人的角度時刻提醒着咱們,讓咱們少走彎路。對於這一點,我很是感謝這位老師,但願在從此的學習生活中,在明年開學時能繼續保持這樣一份心情,帶着在婁老師這裏的好習慣繼續出發!
翻轉課堂讓一些習慣於填鴨式教學的學生不適應,無論是本科生仍是研究生都有同窗在教學評價中反饋,老師啥也不講。這讓我極其無語。我準備了微課,教材指導,每週任務,每天點評博客,在論壇中答疑,問題在本身沒有學好很差?事實上,大多數同窗能體會到老師的付出的,課程評價整體上很好。
20145227鄢曼君同窗的總結 的版式我認爲是完美的,達到了我想要的最好的效果,總結髮布的也較早,成爲了其餘同窗的參考模板。扇貝打卡加分主要是爲了培養同窗們堅持學習的習慣,鄢曼君同窗的體會是很實在的:
天天扇貝打卡已經堅持了一年了。從一開始的常常忘記打卡到如今的習慣,雖然天天花的時間很少,記的單詞也很少,但日積月累,一年下來本身單詞量確實好了很多。對四六級也有很大幫助。
20145311王亦徐同窗 掌握了學習方法,給學弟學妹們的學習建議:
首先是要看書,可是不是讓你每一個字都去看,要善於抓住重點,能夠看看婁老師的每週內容的重點,結合那個指導去學習課本。書上的練習題能夠看看結合答案理解一下,一樣抓住重點的題目。
接下來就是實踐的環節,書上的代碼、老師給的代碼敲一敲,其實敲不是重點,又不是練打字的(固然要練也能夠),別人的代碼拿過來直接用,而後就是按照上面說的那些步驟,思考、編譯運行、比對結果、修改調試運行,真正作到深刻理解代碼。
還有就是我以爲本身作的還不夠的,對一些較複雜的問題要多一些探索精神,利用各類學習資源去把一些困難的問題(例如gdb調試彙編代碼、還有一些複雜的代碼等,包括裝虛擬機遇到的問題和怎樣配置git等等)解決一下,多作了這麼一點你可能就超過大部分人許多,解決完還能夠寫一篇博客總結一下,畢竟仍是有加分的
老師特殊的教學方式很神奇。從一開始對每週的任務對的抵觸,到一學期過去習慣了這種每週都花固定時間來學習的生活。大學以來學習能力降低了不少,積極性主動性什麼的更是幾乎消磨殆盡,而這種「使自主」學習方式,讓我天天都想着還要學習還要學習,這種態度的轉變我以爲是最大的收穫。
在實際學習中,老師提供了不少新式的平臺方式,實驗樓自主實驗、博客借鑑、小組論壇討論、合做完成家庭做業等,除去學校網速限制之外我從中受益不少。之前學習遇到問題可能直接就放棄了,等老師課上講或者問同窗,甚至直接跳過。而如今,老是會先本身想一想如何解決,而後發到論壇中,和老師同窗分享本身的思路,不一樣的思惟碰撞以後獲得正確的解答,這樣對問題的記憶極其深入永遠不會忘。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有太大的提高
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得進一步提升,效率也有所提升。課堂教學遜色於自主學習的一點在於教師須要儘可能知足全部學生的需求,不可能面面俱到,容易致使學得好的同窗須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已經理解的知識章節,而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
重中之重的,老師也在羣裏說過。學生的本職工做是學習,若是學習沒搞好,其餘工做全都是白瞎。就事論事,本學期本課程而言,我確實沒有作到學習上搞好。特別是一度進入了待及格名單,主要緣由是我忙於學生工做,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本末倒置,終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學生工做、比賽競賽之類的,都須要創建在基礎成績足夠優秀的基礎上。若是本職工做沒作好,一味追求其餘方面,那麼最後必會是失敗的。就算是僥倖矇混過關,也終究經不起時間和人們的考驗,最終吃虧的仍是本身。
學生工做比學習重要,運動會比學習重要,院系各類競賽活動比學習重要...,那還有人學習嗎?學習能不糊弄嗎?一個學校,學生不把學習看成最重要的任務,老師不把教學看成最重要的任務,這是有很是大的問題的。
20145325張梓靖的收穫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我基本明白計算機的內部原理,無論是CPU、存儲器、虛擬內存、I/O設備,仍是各種的系統調用,組成了我對於計算機的基本認識:知道了在計算機中是如何存儲大量數據的,是如何協調各部分的運行效率以達儘量的高效處理的,CPU是如何一步一步執行命令的。每週投入到該課程的時間是不定的,但學習的量是必定得保證的,我不能說本身學習的效率很高,但我能確定的說,只要是當週學習的,都是我明白且理解的,至於運用上,不能說每週都有所實踐,但如如果趕上沒法理解的地方,那麼實踐是必須的。真心但願本身能作到學一門精一門,但在精以前,仍是得先保證本身學一門知一門.
20145326蔡馨熤理解了主動學習的好處,體會到本身構建知識的重要性:
我以爲本身看書和聽老師講課徹底是兩回事,聽老師講課是學生被動的學習,而本身看書是主動的學習!人的大腦是有一個工做過程的,從最開始看書上的內容,內容再傳到大腦,大腦再開始思考。這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老師對知識已經倒背如流了,講課的過程當中會無心識的過濾一些所謂的「非重點」,我以爲這是很差的,這違背了知識的完整性,自學的方式給了學生一個機會去親身體驗,到底什麼是重要的知識點,什麼是所謂的「非重點」,以及爲何會這樣。也許有的人會說,這種自學方式很浪費時間。沒錯!不過這纔是學習的本質啊!學習不是應試!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未知的過程!書裏的不少內容可能只是幫助咱們理解的,但在閱讀這部分的過程當中,咱們也提升了本身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啊,也能夠鍛鍊本身的專一力啊,更重要的是這些所謂的「非重點」可能會無形之中將咱們以前所學的知識都串起來!
同窗們提出很多好建議,這些建議我在後面的課程中落實:
老師教學方法中獲得大多同窗承認的作法有:
同窗們提出來的問題有:
我本身感到要增強的地方有:
特別感謝鄒欣老師(博客,微博,豆瓣)、周筠老師(知乎,微博,豆瓣),範飛龍博士(博客,微博)以及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陳冀康編輯。鄒老師,周老師,龍博士點評咱們學生的博客,鼓勵咱們的同窗,激發了很多同窗的學習興趣;感謝人民郵電出版社贊助的T恤。
感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的羅傑老師(博客),福州大學的張棟老師(博客),東北師範大學的楊貴福老師(博客),教學中跟大家學了很多方法,有大家這些負責的老師作榜樣,我教學更有積極性了,看到大家的教學效果,也給我了很多壓力。但願後面能愈來愈好!
在此,對博客園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感謝園主杜勇和工程師阿春,有什麼問題基本都是當天解決。
感謝同窗們的大力配合,與大家一塊兒體會教學相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上面提到的連接,感興趣的均可以經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查看:
歡迎關注「rocedu」微信公衆號(手機上長按二維碼)
作中教,作中學,實踐中共同進步!
版權聲明:自由轉載-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若是你以爲本文對你有幫助,請點一下左下角的「好文要頂」和「收藏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