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能夠說,99%的人都有拖延這種症狀,只不過有的人很嚴重,而有的人很是輕微而已。工具
而有行動力、執行力、能打敗拖延症的人,卻只有不多一部分。學習
對於「拖延症」和「懶癌」問題,其實好久以前就在思索,究竟是什麼讓咱們動不起來,讓事情拖了又拖,讓一個個目標與時間失約。通過反覆思考和與朋友們交流,我以爲不是事情真的很難沒法完成,而是咱們心裏深處對事情認識的問題。簡單來講就是咱們的思惟認爲,要執行的這件事情對於本身來講不過重要。或者咱們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沒有退路可選。spa
就好像說:「我沒有時間,沒有動力,我就是這個樣子」同樣,咱們固然有時間,咱們只不過是決定用這些時間作些什麼而已。「我沒有時間去作這件事」的意思其實就是「這件事對我來講還不是特別的重要,我更願意利用個人時間去作別的事情」。好比不想去運動,更喜歡躺在沙發上看看肥皂劇打發時間。視頻
當你遇到十萬火急,關於你本身切身利益或利害的事情時,咱們還會去拖延嗎?能夠確定的說,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再拖延,由於咱們會將它放在優先級最高的層次,盡心盡力去完成它。blog
記得年青時也常常會作計劃,在紙上寫下每一天當中,每一個時間段內要作的事情,而幾乎沒幾天能徹底作到的。之前也常常是明明知道必須學一些東西,提高本身的技術,但拿起書就打瞌睡,學習一些視頻也是有始無終,有始沒終。開發
然後來成家有小孩之後,家庭的責任感讓我漸漸的有了更多的動力,去不停的學習各類知識,提高本身的能力。由於我知道技術在不停的更新換代,新的技術層出不窮,若是我懈怠之後,技能跟不上,就不能保持穩定的收入。學習能讓我擁有更多的技能和機會,讓我離職後能更快速的找到另外一家高薪工做。我是家裏的頂樑柱,必需要更努力爲個人家去努力,去學習,去提高本身。get
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目標,慢慢的養成了高效執行的習慣,讓拖延症離我遠去。博客
固然並非每個目標都能作到,在某些時候對於某些事情,仍是會存在拖延的現象。好比跑步堅持了半年多,因爲工做的變更,如今又停了近兩個月了。尤克里裏的練習也中斷了不短的時間。通過自我檢討與分析,發現並非本身徹底抽不出時間出來,而是思想上認爲,這些事情對目前階段的我來講並非很是重要,因此將個人時間都花在了其餘更重要的事情上面了,好比線上線下分享活動、公司軟件功能開發與收尾工做、去旅行處處看看……軟件
因此解決拖延症,首先要作的是去發現執行計劃的力量源泉,執行的動力所在,去挖掘咱們心裏深處可讓本身動起來的那一份觸動,而後再去嘗試行動,並堅持下來。技巧
而怎麼尋找到這份動力呢?咱們要學會運用「爲何」的力量。
下面咱們來了解「爲何」的力量。
「爲何」是什麼?
爲何是咱們發現世界的一把鑰匙。它能幫助咱們去尋找事情背後的緣由所在,尋找事情的真相與本質。
小孩經過爲何來探索世界;科學家經過爲何來研究世界;政客經過爲何來尋找控制世界的辦法;商人經過爲何來尋找賺錢的方法……而咱們本身,能夠經過爲何來更深刻的認識本身和了解本身。
然而多數成年人,已被生活的重擔壓的喘不過氣來,喪失了思考「爲何」的能力。思惟已被慣性所控制,全部事情都理所固然有固定的答案,任何事情都被本身的主觀所認知,很難保持客觀角度。
爲何要問「爲何」?
你們有沒有發現,普通人與「能人」們思惟層面上的差異在哪裏?
普通人思考的或問的問題都是事情的表象,而哪些利害的人能直接接近事情的本質。其中的最大的差異就是普通人不懂得深刻思考;能人們能經過事情的表象,一層層的去詢問去思索,去尋找和發現問題背後的緣由和規律,而所使用的工具就是「爲何」,去思考「爲何」的「爲何」,經過一層層分析,瞭解最終的緣由所在。
「爲何」對咱們有什麼用?
咱們想要擺脫拖延的問題,也須要經過「爲何」來尋找出咱們的目標背後的源動力所在,也就是真正的爲何要作某一件事情的緣由。
好比說鍛鍊身體,你們都知道常常運動鍛鍊,身體會比較健康,身材會變的很好。可多數人制定計劃之後,堅持一段時間就放棄了。這可能有方法不當、很忙抽不出時間、沒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陪伴等緣由,更多的是不鍛鍊並不會影響當前的本身,身邊更多的朋友沒有鍛鍊身體也沒有看出有什麼問題。它對本身很重要,但並不緊急,有堅持最好,沒堅持下來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咱們能夠經過和本身提問「爲何」來尋找本身能堅持下去的緣由。
我爲何要去鍛鍊?
鍛鍊可讓我保持擁有健康的身體,遠離亞健康(沒有通過身體不適,長期處於亞健康的人不能體會到擁有健康的難得),擁有好身材,有足夠的體能去體驗各類活動去旅行,有足夠的精力完成工做中各類任務……
爲何要擁有健康的身體?
當身體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時,身體的相關部位或器官就會出現問題,好比腸胃很差時,會常常胃痛、腹瀉等;腰肩有問題時,會常常痠痛、僵硬,甚至腰肌勞損利害的,坐立不安,行走都不方便,只能躺着……當身體發生各類症狀時,可想而知小日子過成啥樣了。
堅持鍛鍊就能避免這些狀況發生嗎?
不能否認,有不少人不鍛鍊也沒有太多的問題。但長期不鍛鍊,隨着年齡的增加,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不良的症狀發生。何況如今都市人,都忙於工做卻沒有太多時間來照顧本身,更容易發生亞健康。鍛鍊不必定能避免亞健康的發生,由於它與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飲食做息心情等都有必定的關係和影響,但堅持鍛鍊不能否認,它可讓咱們心情更加愉悅,幫助消化,更容易進入深層睡眠,有助於咱們保持身體健康。
不健康狀態對於我本身來講意味着什麼?對於家人來講意味着什麼?
不健康狀態對於本身來講,意味着身體與精神上在遭罪;在工做上意味着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努力去拼博,很容易被人頂替或淘汰;意味着會有更大的開支以及收入可能變少;可能會影響心情,讓心態變的更加糟糕,從而影響到家人或同事……萬一出現重大的疾病,身爲家裏頂樑柱的本身垮了,整個家庭的經濟就會變的很拮据,甚至出現更困難的現象,辛苦建立的家庭支離破碎,老公(老婆)孩子房子車子都有可能變成別人的。
而對於家人來講,會讓他們處於憂慮的狀態當中,讓他們的生活品質降低,影響他們的心情和幸福感。
健康狀態對於本身來講意味着什麼?對於家人來講意味着什麼?
健康的身體,能讓本身有更多的精力爲家庭的幸福進行奮鬥,能夠陪兒女一塊兒慢慢長大,陪愛人一塊兒白頭到老,能夠去享受更多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擁有健康的身體年輕時不成爲父母的負擔是爲父母負責,年老時不成爲兒女的負擔爲兒女負責。
對於家人來講,意味着幸福生活的保障。能夠有更多的陪伴。
其實還能夠一級級的問下去,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去挖掘心裏深處所懼怕的和渴望的,從中找到改變的動力所在。
上面的問話若是通俗點講,就是身邊有很多小夥伴,因爲缺少鍛鍊身體已經嚴重發胖,而長期的發胖伴隨着脂肪肝、三高、痛風等症狀的到來,有個別甚至發展成腫瘤或癌症,有的已經離開了家人,所形成對家人的影響和傷害可想而知。如今仍然有好多朋友根本沒有意識到身爲家庭頂樑柱,倒了後對整個家庭有多麼大的影響?然而這一切的發生,並非忽然而來的,它是咱們身體通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健康不良習慣而努力所形成的,一旦身體變壞了之後,想再好起來就不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咱們不僅僅是爲本身活着,咱們還在爲家人朋友而活着,甚至事業而活着。不能自私的以爲我本身怎樣怎樣無所謂,咱們不是一我的。
因此當咱們一層層的去認識問題所在,問題與咱們本身的鏈接,問題對咱們的影響時,行動就會減小不少障礙,堅持也再也不是困難的事情,只須要不斷的將緣由進行內化,而後堅持一段時間造成習慣,拖延將再也不出現,而執行則再也不是問題。
學會思考與提問
經過對「爲何」的提問,咱們能夠學會主動的深刻思考。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也是很浮躁的社會,你們天天接收着大量的信息,卻沒有進行深加工。多數都是很膚淺的很表象的認知事物,或別人所寫的文章,而並無進行深刻的去思索,咱們所接觸的這些信息或事物,它是真是假?它表明着什麼?爲何會出現這些事情?背後隱藏着什麼緣由?問題究竟是什麼出如今哪裏?應該由誰爲它負責?它對咱們有什麼用?咱們應該如何應用它?咱們從中能夠獲得什麼或收穫什麼?……咱們看了不少心靈雞湯文章,卻發現對咱們本身的生活並無什麼影響,沒有多大的幫助。
而學會提問與思考之後,可讓咱們從中提煉出咱們須要的東西,而後應用到本身生活中,慢慢的就能夠造成本身的知識體系。
問題就是答案,好的問題能夠幫助咱們更容易尋找到正確的答案。好的問題也可讓你們更容易找到事情背後的故事和起因。
好的問題結合深刻思考,能夠幫助咱們發現世界,從而去改變世界。
應用「爲何」的力量有什麼技巧或方法?
1.擁有本身的問題清單
不少朋友遇到事情時,常常會腦子一片空白,不知要作什麼,不知要如何提問。其實這也是思惟的一種僵化,腦子動不起來。咱們能夠經過收集問題清單(如前面所提的各類問題),或者每日一個話題,本身嘗試結合時間、空間、人物、人生各維度、6W3H1E1D方法,進行思考與提問,對於每個話題或事情,都列出最少10個問題出來,1個月的訓練就可讓咱們脫胎換骨,徹底不同了。(具體方法的應用請留意後續文章)
2.尋找問題背後的緣由
用戶去買報紙,咱們須要弄清他買的是紙仍是新聞?用戶去買煤,他買的是煤碳自己仍是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
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尋找到事情的真相,只有瞭解真正的需求,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給出更多的解決方案,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3.深刻挖掘可能性
每件事情它都有多面性,不一樣角度不一樣人物不一樣時間與空間,得出的結論多是徹底不同的,因此咱們要培養本身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去充分挖掘事情的可能性。
能夠經過:材質、時間、空間、功能、用途、使用方式、組合、多角度、換位思考、發散思惟、去掉約束(跳出問題自己)、去掉約束、增長邊界、頭腦風暴、逆向思惟等方式來進行思考。
固然,充足的知識結構,瞭解當前事情現狀,以及瞭解目標方向,學會使用各類分析手段,能夠幫助咱們更好的掌握「爲何」這個好工具。
咱們也須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其餘成功人士的思惟方式,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讓咱們更容易成功。
遠離拖延,從學會思考與提問開始
遠離拖延,從挖掘咱們心裏深處的那一絲觸動開始
遠離拖延,從發現咱們心裏真正的渴望開始
遠離拖延,從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開始:「你真的想解決問題嗎?仍是隻是想一想而已?」
想要真正遠離拖延,從如今開始,行動起來,解放思惟,尋找執行計劃的力量源泉開始。
版權聲明:本文原創發表於 博客園,做者爲 AllEmpty 本文歡迎轉載,但未經做者贊成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鏈接,不然視爲侵權。
有興趣的小夥伴能夠關注個人公衆號:與寶貝共同成長(gongtongchenzhang),主要是分享我的成長、情緒管理、親子教育、人生思考的各類話題,身爲父母的咱們願意好好學習,與寶貝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