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型金融科技的過程當中,中小銀行最缺少的是什麼?技術?資金?每一個銀行都有本身不一樣的狀況,但談起缺人,卻能引發一片異口同聲的議論:「咱們行花大力氣引發的那位科技大牛最近離職了,說是研發投入不足,沒有技術氛圍,不能聚焦前沿科技」、「前先後後花了上百萬在科技人才培訓上了,可是這對於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把握,只能是杯水車薪」、「咱們剛剛把某一項技術突破了,但那倒是別的公司幾年前的課題了,而行業新的技術風向又更新了,咱們這點人才根本趕不上趨勢」……在每一次的行業會議上,都能聽到行長們對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抱怨。由金融壹帳通聯合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聯盟以及埃森哲推出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19)》(如下簡稱《報告》)也證明了這點,《報告》指出, 54.5%的被訪銀行表示人才缺失是目前金融科技建設的最大瓶頸。安全
(圖:54.5%的被訪銀行表示人才缺失是目前金融科技建設的最大瓶頸)架構
「金融科技時代,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面臨快速迭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說到底仍是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的競爭「,金融壹帳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曾這樣評價」人才「對轉型的重要性,同時,他還指出「金融科技人才稀缺和培養難,已經成爲制約中小銀行轉型的最大瓶頸」。幫助中小銀行轉型,不只要從技術層面對其賦能,還要在人才供給方面爲其構建長效機制,這是葉望春和金融壹帳通的共識。機器學習
(圖:葉望春指出人才稀缺已經成爲中小銀行轉型的最大瓶頸)學習
相較於資金、技術、場景研發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人才的不足纔是中小銀行轉型金融科技的最大制約。對於金融科技人才,「引不來、留不住」是不少中小銀行面臨的尷尬現狀,這每每直接致使轉型進程被拖慢甚至被中斷,成爲企業發展過程當中不可承受之痛。區塊鏈
人才缺失是中小銀行轉型的最大瓶頸 尋求外部合做箭在弦上測試
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 Page在《2018中國金融科技招聘趨勢》報告中指出,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達到了150萬。表面是「人才荒」,背後卻折射出中小銀行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上的無奈。首先,地處北上廣等一線或新一線城市的大型銀行因爲可以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和更有競爭力的薪酬,在金融科技人才的招攬中長期處於優點地位,這形成了廣大中小銀行尤爲是位於較偏遠地區的銀行無人可用的局面。其次,中小銀行長期處於傳統模式下,其組織架構相對固化且缺少技術優先的氛圍,每每致使一些已經入職的金融科技人才由於「水土不服」而逃離;此外,因爲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週期長、成本高且風險大,中小銀行管理層也存在猶豫不定,人才戰略容易中斷的狀況。從各方面看,自建龐大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對於中小銀行來講都是投資收益比不划算的事情,可是須要金融科技人才實現的目標又怎麼辦呢?接受賦能或是中小銀行更好的選擇。這也正是葉望春對中小銀行的寄望:「尋求外腦合做、拓展生存空間」。大數據
金融壹帳通三個維度賦能讓中小銀行再也不受困於人才短缺優化
對於缺兵少將的中小銀行來講,要彌補沒法自建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的缺陷,至少要從三個維度尋求外部合做,一是核心系統和模塊能夠從外部採購,省去最大頭的研發費用;二是能夠經過共建的方式培養出核心人才,減小中小銀行自建人才培養體系的時間和成本;三是能夠在開放式平臺上得到個性化需求的知足。雲計算
細數市場上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大多集中在提供系統和軟件方面的服務,能從以上三方面都進行賦能的公司屈指可數,金融壹帳通是爲數很少的其中一家。脫胎於平安集團的金融壹帳通憑藉獨特的「業務+技術」雙賦能模式,精準把握各種金融機構的需求,前後在零售銀行、中小企業、保險、投資等領域推出了10大解決方案和近50個產品類別。人工智能
在中小銀行最爲關注的風控、營銷、運營、產品等領域,金融壹帳通都推出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如金融壹帳通新近推出的互聯網銀行平臺,在保障銀行原有業務穩定運行的同時,依託內置的移動銀行、零售貸款、中小企業融資、供應來金融等業務模塊幫助銀行快速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全面提高銀行的獲客、產品、風控、運營等幾大類能力。以其中一個互聯網銀行平臺+移動銀行解決方案爲例,針對中小銀行獲客難、成本高、客戶畫像不清晰、後臺系統龐雜、數據冗餘等痛點,金融壹帳通打造了一體化的互聯網移動銀行體系,爲合做銀行提供一整套集移動服務、客戶營銷、帳戶管理、會計覈算、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場景接入等功能。除了強大的技術功能,該解決方案還自帶業務優點,提供超過1000個業務場景對接、超5億互聯網客戶多維度信息、超500的內容營銷模板、10000種積分商城權益商品……機遇豐富的業務資源和實踐經驗,有效優化客戶互動流程和交互體驗,提高客戶轉化率。
(圖:金融壹帳通互聯網銀行平臺節省中小銀行研發費用)
若是說技術+業務的賦能已經給中小銀行節省了大部分研發和人力費用,那麼金融壹帳通的另外一祕密武器——加馬「金融科技新星」(Gamma Star)人才培養計劃則能幫助中小銀行構築本身的金融科技核心團隊,造成自身的「造血」和「活血」能力,從而保障金融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圖:金融壹帳通推出「金融科技新星」計劃)
該計劃是金融壹帳通攜手世界頂級商學院沃頓商學院、全球最大量化對衝基金Two Sigma聯合推出, 針對金融行業年輕從業者和優秀高校畢業生推出的專業培訓項目,經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爲參與者提供先機,培養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及行業競爭力的「金融科技新星」。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是計劃的三大核心課程,這也是目前全球金融業在金融科技領域投入重金,最具產業價值的行業方向。該計劃將發揮金融壹帳通加馬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前沿科技上卓越的研究能力和金融場景的落地能力,幫助金融機構保持領先,掌握最新尖端技術,爲中國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發揮人才培養「黃埔軍校」的做用。
與其餘培訓項目不一樣的是,加馬「金融科技新星」計劃最大的特點是理論和實踐並重。在理論學習上,藉助沃頓商學院全球頂級的教學資源,學員可與金融科技領域世界頂級的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全球最領先的金融科技學術知識。在實踐應用上,學員可參與學習金融壹帳通衆多實戰性的金融科技項目,學習Two Sigma將大數據分析等前沿金融科技應用到金融市場的實戰經驗,全面提高實戰能力。「經過這個培訓計劃,咱們要培養既懂技術,又能將技術應用於實際業務的人才」,金融壹帳通聯席總經理邱寒表示。金融壹帳通後期還會經過將部分已簽約金融壹帳通的優秀學員派駐到企業上的方式,實現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的共享。
對於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加馬「金融科技新星」計劃能夠幫助他們發現好苗子,提供一攬子的成才計劃,培養本身的金融科技骨幹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壹帳通在人才培養上已經屢獲大獎,5月底由《培訓》雜誌頒發的中國人才發展菁英獎「最佳學習項目」和「優秀培訓管理者」兩項大獎花落金融壹帳通,以表彰其在科學構建人才培養體系上的成果。
有了核心的技術體系和人才隊伍,中小銀行不時而來的個性化需求則被金融壹帳通的另外一「武器」完美解決。前不久,金融壹帳通發佈了Gamma O開放平臺,這個平臺被稱爲是「金融機構的科技APP Store」,平臺集技術、社羣、商城、孵化爲一體,吸引合做夥伴入駐,協同合做方優秀開發能力,鏈接金融機構與包括開發者在內的科技服務商兩端,爲雙方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及服務平臺,構建金融科技智能開放生態圈,賦能將來開放銀行建設。
(圖:金融壹帳通發佈Gamma O 平臺)
Gamma O有效聯結了中小銀行與各大科技服務商,使得中小銀行不只能夠選擇標準化或者定製化的產品及方案,還能夠對產品及方案進行專業測試,有效下降了銀行對於自身金融科技人才的依賴。另外,Gamma O創建了一整套嚴格的服務商入駐標準,爲銀行搭建了安全可信的科技服務平臺,保證了服務商的安全性、延續性。
人才是21世紀第一輩子產力,這句話在金融科技領域顯得更爲正確,由於一切的科技進步歸根究竟是人的做用。中小銀行要想在金融科技大潮中不被落下,只能在人才建設上走出一條更爲巧妙的路線,幸虧還有金融壹帳通,本着「科技讓金融更簡單」的初心,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中小銀行的人才焦慮,讓它們站在與大型機構一致的起跑線上,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堅決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