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本身的生活,從使用GTD時間管理法開始

前言
  爲了避免再浪費時間,不在茫然度過每一天,我爲本身應用了GTD時間管理法,以前並不知道這種方法,實際和我本身定製的也差不太多,下面說說這個方法。
 
1、GTD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法有不少,而GTD(Getting Things Done)是其中最行之有效且最受歡迎的一種。它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把事情作完」,而GTD的核心概念就是「經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類待辦事情移出來,而後整理安排規劃以後再去執行」。
 
 
一、收集
  人的大腦資源有限,雖然說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開發,但實際應用同時負責存儲和思考兩項任務的話,不少事慢慢也會被淡忘,並且老是去回憶某件事情或者某個想法、某個靈感會很不爽,把這些待處理的事情所有收集記錄下來,騰空大腦,使大腦只負責思考。
二、整理
  只有及時處理收集到的信息,對信息及時作出取捨決定和概括分類,才能避免信息堆積及碎片化,處理信息時採用「兩分鐘法則」和「四象限法則」,兩分鐘法則就是若是一件事能夠在兩分鐘內解決,則不管是何種事情都立刻着手處理,若是不能則利用四象限法進行分類,四象限法就是把工做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程度劃分紅:很緊急很重要、很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很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三、計劃
  整理完收集到的信息後,對信息指定完成計劃,也能夠設定每日、每週、每個月、每一年須要完成的重大事件做爲計劃。天天要作的事情采用「三隻青蛙理論」,三隻青蛙理論就是篩選出該週期內的三件最重要的事,並已這三件事爲主線完成該週期範圍內的任務(同理可用於每個月的三隻青蛙、每一年的三隻青蛙等等),每週要作的事採用「習慣21天效應」,一件事只要堅持21天就能成爲一種習慣。每個月要作的事情采用「日曆行程表」的方法,將每個月要作的事安排進日程表。每一年要作的事採用「願望清單法」,讓本身每一年都有收穫和進步,每一年要進行年終總結和明年計劃。  
四、執行
  對制定的計劃進行實施階段,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執行的時候要儘可能不分心,專一一次只作一件事情,不要多線工做,也不要讓你的工做忽然中斷。能夠採用「番茄工做法」,番茄工做法就是將一段時間劃分爲小段,每半小時一段其中包含25分鐘工做和5分鐘休息,25分鐘專一工做中途不作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鐘響起,而後休息5分鐘繼續番茄鍾,每4個番茄鍾能夠多休息一會,番茄工做法能夠顯著的提升工做效率,還會鍛鍊專心能力。
五、回顧
  執行完成了羅列出來的任務,每週進行一次回顧,採用「PDCA循環法」對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時間目標進行回顧,對工做和其餘事情進行回顧,看看那裏作的很差,哪裏須要改進,下一步的計劃中應該作出哪些調整,這樣及時總結及時實施使工做更加行之有效
 
2、我本身的GTD規劃
   原先我也是天天有本身的計劃,後來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跟我說「你這樣天天按照計劃規律的生活不累嗎?生活不能隨性一點?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多舒服自由」,我當時真的無言以對,的確若是一味的按照規律去生活真的很乏味,生活確實應該多姿多彩一些,因此個人規劃就是每週工做日按照GTD的計劃執行,而每週末自由安排時間,隨性一點,自由一點,盡情享受生活帶給咱們的美好。
 
  好了,扯了一堆題外話,說說我怎麼執行GTD的吧。
  先給說一下我用的軟件工具,雖然都有收費和免費兩種權限,但免費權限就足夠平常使用了
  Wunderlist(GTD的To-Do-List工具,能夠羅列清單、分類整理、定製提醒等,優勢是功能完善且免費,現已被微軟收購,長時間使用可靠性高)
  PomoDoneApp(番茄鍾工具,能夠計時25分鐘,還能夠根據本身喜愛延長或縮短該時間,能夠暫停,優勢是可以綁定Wunderlist實現針對某項任務的番茄鍾工做)
  Evernote(在線筆記工具,就是一種能夠在線同步數據的word文檔,如今免費版只容許2臺設備同步,若是不知足需求能夠付費或者改用有道雲筆記)
  百度網盤(百度免費空間足夠,且如今仍然能夠上傳文檔及視頻、圖像等信息,感受後續停用的概率不高,能夠作雲盤儲存資料用)
  還有一個我一直想用但卻感受美中不足的一個工具「番茄土豆」這個工具同時具備番茄鍾及To-Do-List兩個功能,但To-Do-List只適合短時間天天任務,不能很好的完成長期分類整理任務的功能也就是清單層級劃分定義的功能,因此我就棄用了,但願之後功能更加完善後能夠替換我在用的兩個工具,畢竟誰也不想用那麼多工具。相似上面的工具備不少,功能都大同小異,GTD時間管理法在於人不在於工具,哪怕使用紙筆都能實現,因此沒必要浪費不少時間去找工具,只須要無BUG、免費、跨平臺、使用體驗流暢就能夠,全憑本身喜愛沒必要糾結。
 
  正題來了
  第一,先爲本身規劃一個天天能夠重複的生活規律計劃,好比:07:00 起牀洗漱;07:30 吃早餐;08:00 出門上班;08:30 學習新概念英語;09:00 開始工做;09:30 和朋友用英語溝通;12:00 吃午飯;12:30 午休;13:15 開始工做;18:00 下班;18:15 閱讀技術書籍;19:00 到家吃晚飯;21:30 鍛鍊身體;23:00 上牀睡覺;這種規律要造成習慣使用「習慣21天效應」,我是把這些設定在Wunderlist中「日程清單」下,設定每日提醒來遵循。
  第二,在Wunderlist中「收件箱」中存放收集到的待辦任務,想到任何本身將來須要作的事情均可以先收集進來。【收集】
  第三,在Wunderlist中創建了「焦點清單」用於按期或不按期整理收集到的任務,整理時先根據「兩分鐘法則」處理掉零散的任務。【整理】
  第四,在Wunderlist中的「焦點清單」下根據「四象限法」創建四個子清單很緊急很重要、很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很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用來分類存儲整理好的待處理任務。【整理】
  第五,將Wunderlist中的任務設置到期日和提醒日,計劃好某個任務某個時間執行,在這些待執行的任務中選擇三個最重要的使用「三隻青蛙理論」來優先處理。【計劃】
  第六,開始按照計劃執行Wunderlist中的每一項任務,執行時使用PomoDoneApp實施「番茄工做法」每次只作一件事,每執行完成一個任務就勾選掉標識完成,若是有問題或其餘心得感悟都記錄在Evernote中便於後續整理。【執行】
  第七,我按照每週回顧一次的頻率,每一個星期五都會根據「PDCA循環法」來檢驗本週執行的任務,先查看原定計劃天天所完成的任務及執行狀況,再查看每一個任務執行的結果那些對了,那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對正確的經驗予以確定,並將其標準化,對錯誤的地方,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及時更正本身,以便在下一次循環有所進步【回顧】
 
  以上就是個人GTD實現方案,如今確實還在實驗階段,目前我發現的問題出在25分鐘的專一時間裏,有太多外界因素干擾好比各類提示消息,各類社交消息等,很不容易作到滿滿25分鐘全神貫注在同一事情上,我還得摸索後續如何改進,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