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應該讓用戶時刻清楚當前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就是快速的讓用戶瞭解本身處於何種狀態、對過去發生、當前目標、以及對將來去向有所瞭解,通常的方法是在合適的時間給用戶適當的反饋,防止用戶使用出現錯誤。
案例二:
好比安心記加班中關注和取消圈子功能:當用戶點擊關注按鈕以後,頁面中間會出現一個「關注成功」的提示,停留2S以後消失。相似這種,操做以後的提示也是狀態可見原則的一種,以下圖:ios
網頁的一切表現和表述,應該儘量貼近用戶所在的環境(年齡、學歷、文化、時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語言。《iPhone人機交互指南》裏提到的隱喻與擬物化是很好的實踐。此外,還應該使用易懂和約定俗成的表達。小程序
△ 使用用戶熟悉的表述和名詞安全
爲了不用戶的誤用和誤擊,網頁應提供撤銷和重作功能。微信
撤銷也要保存用戶曾經的信息對於用戶來講,一樣的文字、狀態、按鈕,都應該觸發相同的事情,聽從通用的平臺慣例。也就是,同一用語、功能、操做保持一致。函數
保持一種相似的結構,新的結構變化會讓用戶思考,規則的排列順序能減輕用戶的思考負擔。工具
案例:佈局
例如微信每一個模塊的條目佈局:微信中每一個模塊的條目都有統一的「圖標+文字信息」的結構樣式,能讓用戶快速瞭解朋友圈、掃一掃、搖一搖、看一看、搜一搜、附近的人、漂流瓶、購物、遊戲及小程序等功能都是作什麼的,這就是結構一致性的體現,以下圖:性能
產品所使用的主要色調應該是統一的,而不是換一個頁面,顏色就不一樣。學習
案例:字體
例如網易雲音樂的顏色:網易雲音樂的圖標顏色與界面的主色均爲紅色,也包括其中一些標籤和強調的文字顏色都是紅色。整個界面除了圖片的有效信息外,都經過灰、白、紅色來呈現,界面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這就是色彩一致性原則,以下圖:
能在產品更新換代時仍然讓用戶保持對原產品的認知,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
案例:
好比安卓版微信、支付寶和釘釘APP中左上角的返回操做:它們三個安卓版的應用內返回上一級操做,都是經過頂部左側的返回按鈕進行的,固然也能夠經過安卓的物理返回鍵,這就是操做一致性的體現,以下圖:
用戶在操做按鈕或者條目的時候,點擊的反饋效果應該是一致的。
案例:
好比安卓版手機QQ信息列表的打開方式:它的信息都是列表式結構,無論你點擊哪一行條目,下一級界面都是由右往左滑出,點擊頂部左上角的返回按鈕會從左往右滑回,體驗至關一致。這就是反饋一致性的體現,以下動圖:
產品中呈現給用戶閱讀的文字大小、樣式、顏色、佈局等都應該是一致的。
案例:
例如微信幾個關鍵界面的字體:下圖我用紅色框框起來的條目部分的文字,三個主界面不盡相同,可是,字體大小、顏色、佈局的樣式都同樣,這樣讓整個APP視覺上看起來很舒服,這就是字體一致性。所以,咱們在作視覺設計的時候儘可能使用同一風格的文字。
經過網頁的設計、重組或特別安排,防止用戶出錯。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儘量減小用戶回憶負擔,把須要記憶的內容擺上檯面。動做和選項應該是可見的。
汽車油門,新手用戶經常看不見,而對於高手來講,能夠經過它快速與汽車互動。這樣的系統能夠同時知足有經驗和無經驗的用戶。容許用戶定製經常使用功能。
案例一:
好比安卓版本支付寶中的編輯應用功能:支付寶首頁的應用是能夠根據自身喜愛自定義的,包括定義經常使用應用、排序、刪除、新增等等。這樣用戶能夠根據本身的我的興趣定製本身適合的應用分佈方式,這就叫作用戶定製經常使用功能,也就是靈活高效原則的一種體現,以下圖:
對話中的內容應該去除不相關的信息或幾乎不須要的信息。任何不相關的信息都會讓本來重要的信息更難被用戶察覺。
案例一:
蘋果手機中自帶的軟件(iOS11設計規範):在新版本的蘋果手機自帶的軟件中標題都屬於字體放大,界面簡潔的設計風格。還有蘋果自帶的音樂軟件中,段落中的標題和正文區別是很明顯的,標題明顯很大,而正文部分相對較小,這就是優美簡約原則的體現,以下圖:
幫助用戶從錯誤中恢復,將損失降到最低。若是沒法自動挽回,則提供詳盡的說明文字和指導方向,而非代碼,好比404。、
幫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一、無需提示;二、一次性提示;三、常駐提示;4;幫助文檔。
△ 對用戶容易產生困惑的敏感信息進行提醒MT標識完成移動所需時間
ab是根據迴歸分析得出的兩個常量
D表明從起點到目標中心的距離
W目標寬度大小(按照移動方向爲水平方向計算)
RT是反應時間
a是與作決定無關的時間(前期認知和觀察時間)
b是根據對選項認識的處理時間(從經驗衍生出的常數,對人來講約0.155s)
n是選項數量
keep的跑步功能。跑步時手機做爲記錄器,通常狀況下,手機綁在手臂是最爲準確,無論是跑步機仍是戶外跑步,用戶都身處在一個時刻運動不穩定的場景之中,很容易形成誤操做,所以界面中有太多選項是很是不明智的。再來看keep的界面,「開始跑步」做爲最重要的按鈕,面積最大,顏色爲鮮豔的品牌綠,按鈕所處位置最容易操做(費茨定律能夠解釋),這樣的設計在跑步中很容易進行操做。
首次在螞蟻財富理財時,金融機構都會強制要求用戶作一次風險測評,這時候希克定律就不適用了,由於每道題都須要仔細的閱讀和思考才能做答,希克定律不適用於這類須要高度閱讀與解答問題的工做。可是設計師仍是有辦法讓風險測評看起來更友好,設計師將每道試題拆分紅一個界面,這樣就會讓用戶在一個頁面上的目標更加專一,選擇更少。頭部的進度條讓用戶時刻了解本身所處的位置。 希克定律適用於任何要從多重選項作出簡單決定的系統設計或程序。若是想減小用戶的反應時間和錯誤機率,請減小選項。若是狀況複雜,須要大量閱讀和思考判斷,那麼,請拋棄希克定律,根據當下場景和目標用戶進行設計。在整個產品中,大部分效果由少數幾項關鍵因素決定。
80/20法則又名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則(定律),也叫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爲,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他80%儘管是多數,倒是次要的。80/20法則被普遍應用於社會學、經濟、用戶體驗設計、企業管理等。
通用設計法則的定義:在整個產品中,80%的效果是由20%的關鍵元素決定的。確切的百分比並非重點,在實際狀況中,關鍵變量所佔比例是10%~30%不等。
△ QQ同步助手需求場景分析表(圖片來自於《騰訊產品法》)咱們來假設一個場景:兩個產品經理各提出一個需求,產品經理A的項目用戶量佔比爲90%,產品經理B的項目用戶量佔比5%。若是資源緊張,咱們該如何排期?在一般狀況下,我相信每一個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
80/20法則有助於整合資源,能夠提高設計的最大化。上面假設的場景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騰訊產品法》中例舉出QQ同步助手需求場景分析案例(如上圖所示),對於工具類的產品來講,產品要解決的「問題」很清楚,用戶在人口學、社會學方面的因素,如性別、年齡等對產品影響不大,因此能夠選擇按「使用場景」來劃分用戶模型。QQ同步助手中A類換機用戶和B類備份防丟失用戶的用戶量佔比分別是90%和80%,利用80%的時間集中該產品20%的主要功能時,那麼咱們的設計就要集中發力在這些關鍵功能上面,因此此兩類功能也被定義爲了產品核心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