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團隊做業

一.關於團隊小程序

1. 團隊及組員狀況微信小程序

班級微信

學號app

姓名網站

 

擬開發軟件名稱spa

計算1511.net

2015211210013d

丘慧桃blog

基於.NET的「隨手公益」ci

計算1511

201521121003

伍雨馨

計算1511

201521121006

施鳳嬌

計算1511

201521121011

陳深舟

計算1512

201521121012

宋志超

計算1512

201521121018

郭德權

計算1513

201521121004

羅豔燕

計算1513

201521121007

張鄺安婷

計算1513

201521121016

楊聖華

2. 組隊緣由

  理想的團隊應該是接近特工團隊或者祕密團隊,前者中每一個成員都具備擅長的技能,好比某個特工擅長狙擊,某個特工擅長安裝,他們的高效配合下能夠迅速地完成任務。然後者,祕密團隊的成員具備極大的自由,每一個人能夠發揮本身的正常工做效率,可是若是水平不夠的話,遠不如訓練有素的團隊高效。

對於最初組隊的想法大體有如下幾種:

  a誤打誤撞組成的一支隊伍,寢室4人不知足人數要求,因而乎就去尋找另外一支小隊,沒有考慮太多的人員劃分,還麼考慮好每一個人應該作什麼。不過粗略的劃分,開發人員和產品都具有了。

  b.對於組隊我沒有太多的想法,由於對於其餘人的技術能力等等不瞭解。因此這個隊伍其實一開始是爲了湊人數而組成。

  c.對於組隊合做完成做業,第一想到的是本身宿舍的幾個小夥伴,俗話說的「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因而想着再和其餘同窗組組,這時正好有4人組的女生團隊邀請一塊兒組隊,因此就稀裏糊塗的組成了。

團隊組建: 

  本組團隊模式比較接近業餘劇團模式,由於成員還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應用程序的開發,相似於業餘團隊在成爲職業團隊以前的探索階段。團隊的組織模式屬於開放模式,已經組成的團隊目前處於磨合階段,採用投票解決爭端。

就如老師給出的rasci模型,刨除掉那些能夠幫助咱們的老師和助教(C),一個團隊最起碼須要有人具體負責把事情作好(R);須要有人對任務負全責,來管理整個團隊(A);須要有人對任務提供支持,輔助任務的完成(S)。這些角色在團隊裏也有了較明確的人選了。根據RASCI模型,合理分配好五種角色能夠最大化發揮團隊隊員實力,儘量實現最優的解決方案。根據我的的時間和精力的變化,五種角色會在某些階段發生變動,可是必須確保有R型角色即Responsible負責關鍵進度。在8-10人的規模下,更容易實現多種角色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咱們的團隊採起男女比例均衡,既有男生活躍度較高的大腦,也有女生的細心耐心,咱們一致認爲男女搭配的團隊更加有利於取長補短,能夠說是事半功倍。而接下來的合做之中,咱們也會更加努力的磨合,爭取早日成爲一個「真的團隊」,甚至有機會成長爲一個「高效的團隊」。

二.關於選題

1. 選題的背景

  團隊組建之初,咱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題了。這能夠說是團隊之中目前最有話可聊的部分。當時咱們參考選題的核心就是「須要一個實際存在並須要解決的問題」,不管是社交軟件仍是支付軟件甚至是娛樂軟件,市面上其實都已經在飽和狀態了。而目前在公益界的領域中,尚未出現過相似阿里巴巴或者微信這種在領域裏領頭的大佬存在,而且在有些公益app中的最大用戶量還未超過5000萬人數,在這個領域競爭存在更大的市場。

  再加上社會貧富不均,物資利用率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之後,有人手頭有大量資源,有些地方卻缺乏資源(貧困地區和貧苦家庭以及發生天然災害的地區),兩極分化嚴重。就拿大學校園來講,寢室裏有一些不要的舊物,有些衣服多是過期了不喜歡了,有些書已經讀過了不須要了,有些電子設備買了新款淘汰了舊款。但是這些東西自己其實還無缺無損,徹底能夠二次利用。若是把這些東西賣給收二手貨品的人,也賺不到什麼錢,反而是讓他們拿去倒賣。與其如此倒不如主動捐贈給須要它們的人。可是大多數人願意少掙幾十塊錢把不須要的東西捐出去,可是也可貴特地把這些東西拿到特定的地點去。因此就有了上門取物的想法,以一種極高的效率回收而後直接對接弱勢人羣及時給予幫助。

  因而通過兩天的討論,咱們最終選擇作一個以公益爲出發點的軟件「隨手公益」。

2. 選題的意義

  隨手公益,隨手隨手,即是將公益簡單化,透明化。公益這個詞聽起來,讓人以爲十分的高大上,通常人或許認爲作公益,要參加專門的公益組織,或者直接給慈善機構捐錢,亦或者要去貧困的山區支教呀,或者親自去探望弱勢羣體……須要必定金錢或者時間上的付出纔算是公益。因而公益變成了大多數人眼中不痛不癢的精神概念,好比說雖然從小被教育要樂於助人,但事實上真正可以付出行動的人並很少,畢竟世界上精神麻木的人數遠遠大於追求提升本身精神的人數。可是另一種的助,應該是大多數人不會拒絕的,好比說只要伸出個手這樣隨手的一個動做的事情,大多數人應該不會拒絕。因此,現在的公益存在急需改變的地方,即是公益須要簡單化廣泛化,必定要隨手,不會給人產生畏難情緒,以爲公益會耽誤本身的時間亦或者金錢之類的。

  經過這個軟件,可讓更多的人蔘與公益,由於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有善心,只是大多數的時候,人的惰性多於善心,因此每每公益也就不了了之。有了這個軟件就方便了參與者。只要用戶提交訂單,就會有人主動上門回收舊物,對舊物進行合理利用。這樣既能夠作公益,也省去了許多的麻煩。

  這是目前咱們對於這個項目的討論,但具體的盈利點咱們目前尚未找到,畢竟咱們不是商人。但咱們仍然認爲,這樣一個項目即使是沒有盈利之處,也不失爲一個值得去作的項目。

3NABCD模型分析產品

  NNeed,需求)

  這個創意解決了用戶處理舊物的需求,可讓舊物充分發揮其價值。沒必要煩惱舊物累積致使空間的堆佔以及處理舊物的不便之處。解決有愛心的人但由於懶得去搬大量舊衣物的現象,給愛心人士提供一個便利的獻愛心平臺。固定時間點上門領取,爲用戶省事省時省力。

  AApproach,作法)

  技術上最理想的是使用安卓開發,畢竟手機已經成爲大多數人貼身之物了。而電腦卻還否則。可是由於團隊組員能力有限,所以選擇使用.net進行開發。商業模式上,隨手公益,即該項目可能收益甚微甚至於無。所以打算,採用外包,須要各個地區的公益組織的協做。以廈門地區的爲例講解: 須要找到廈門全部的學校公益組織、社區公益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加入咱們,公益組織中的志願者們即做爲咱們上門回收人員。而時間上,只可以限制固定點進行回收。好比每週週末的某個時間。用戶須要在每週週五以前下單。APP工做人員會在週五前將全部訂單根據地區分類,發給就近的公益組織負責人。由公益組織負責人分發回收任務給志願者。最後由公益組織負責人集中回收舊物送達相關弱勢羣體處。前期啓動資金打算經過向一些公司企業拉贊助得到,然後期資金還沒划算。(好比APP工做人員工資以及貨車運輸費……)

簡單討論一下咱們產品的執行流程:

1.用戶註冊帳號,完善資料,上傳身份信息,待管理員經過身份審覈後能夠下單。

2.用戶下單肯定須要捐贈的物品,肯定時間地點。

3.志願者接單。

4.用戶志願者交接物品。

5.物品分類送到倉庫

6.聯繫受贈人,想辦法能聯繫社會上的順風司機(也能夠愛心者接力送貨)沒有人會去私吞這些舊物吧。

7.順風司機和受贈表明人交接物品。

整個交接過程全程在APP上顯示,就想淘寶訂單同樣。到達哪一個階段就表示哪一個階段。用戶能夠看到本身的物品是否被捐贈,捐贈到哪。

  BBenefit,好處)

  對於用戶來講,能夠及時將本身舊物處理,省去到指定地點捐東西的時間和路途,順手作公益; 對於公益組織的志願者,踐行了志願者這一名稱的意義:爲了公益而付出,充分達到他們加入公益組織的目的——幫助他人; 對於受捐者,則是得到了有實際意義的幫助。

充分利用了設備的價值,爲獻愛心提供平臺,讓整個公益流程化,便捷化

  CCompetitors,競爭)

  咱們的殺手功能是上門提取舊物。第一,目前市場上已有的關於公益的APP很少。第二,對於已有的公益APP,宣傳力度不大,大多數人不太瞭解。第三,大多數APP的公益方式是:捐錢,或者購買app上一些商家的產品,而後每單商家會將一部分收益捐贈給幫扶貧困用戶,這裏只以公益中國APP爲例如圖:

 

   

  DDelivery,推廣)

  至於推廣,目前在國內即時通信APP用戶量最大的即是微信,初步思想是經過微信公衆號+微信推文+微信公益圈+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先宣傳,經過微信平臺或者QQ平臺擴大APP開始的宣傳度。如下以微信爲例:先經過微信推文和微信公衆號,讓微信用戶先了解隨手公益APP是個什麼產品以及怎麼使用,對不想下載客戶端的用戶,能夠先使用微信小程序先體驗一兩次,假若使用一兩次後以爲該款產品確實不錯也能夠下載客戶端來使用產品更多的功能。每次微信用戶使用產品捐助舊物後,後臺系統會根據捐出的舊物給予必定的公益積分,經過公益積分能夠在微信公益圈進行好友排名,相似運動圈排名。這樣作,第一經過這個積分排名能夠促進用戶積極激發公益的樂趣,第二即是經過這個公益積分來更好的推廣以及宣傳產品。以朋友加朋友的形式推廣,一點一點加入咱們。另外,當公益積分達到必定數量做文公益達人能夠兌換必定的公益獎品,用於維持用戶作公益的長期回饋。

  咱們還能夠下到社區宣傳,或者在門戶網站上打廣告。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