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下級學》第八章第5、6、七節——信息不透明致使獎金失效等

8.5信息不透明致使獎金失效

如上一章所述,獎懲也是重要的溝通頻道。發獎金是爲了讓員工有幹勁,但這裏要揭示一個常見的現象:因爲企業推行薪酬保密制度,反而使獎金的效力不那麼大了。動畫

薪酬保密已經很流行了,自有其道理,在此不細述。但因爲這個制度,獎金也是保密的,員工失去了橫向比較的基準,只能縱向比較,也就是和本身之前的獎金比較。blog

橫向比縱向更有說服力,由於獎金並不徹底取決於員工我的的表現,還和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關。縱向比較的話,去年、今年的經營狀況不同,缺少可比性。而橫向比較排除了經營狀況的干擾,能體現員工之間的業績差別。薪酬保密制度不讓員工看到本身和別人的業績差別,只能根據對公司經營狀況的猜想來估計上級的態度,而這猜想顯然是不許的。遊戲

另外一方面,由於人的攀比本性,橫向比較也更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若是獎金公平的話。資源

對上級來講,薪酬保密省去了不少麻煩。哪怕給的獎金不公平,也不擔憂下級抗議。若是不想在員工身上投錢(可能由於確實不滿意此員工,或者據說該員工可能跳槽,或者合同快到期了,在員工去留未定之際確定打算少給錢)又不想鬧翻,還能夠用「公司很困難,雖然今年的獎金很少,其實已是最大限度確定你的工做了」這樣的話搪塞。總之,上級有很大的暗箱操做空間。下級之間就算互相打聽獎金,所獲得的信息也是殘缺失真的,並且也不敢拿到檯面上。產品

然而獎金的本質不就是爲了讓先進帶動落後嗎?當先進者不知道本身是否是真的獲得獎勵、落後者不知道本身是否是真的受到懲罰,還剩多少意義呢?技巧

怎麼讓先進者知道本身「真的」獲得獎勵、落後者知道本身「真的」受到懲罰呢?靠上級的公開講話確定沒用,哪一個領導不說本身是公正的呢?im

私下談心確定也沒用,別說上級不會把經營狀況泄出來,就算說了,下級能信嗎?經驗

仍是要從制度上想辦法。下一章,我將討論這個問題。總結

​8.6小道消息

理論上,組織內部的信息通路應該是總線形,但其實每每還有許多飛線,或曰小道消息,也就是下圖中的虛線。數據

 

小道消息甚至會傳到上級的耳朵裏,而上級不但不敢求證,連消息來源都不敢泄露,就在半信半疑中讓小道消息干擾決策。請看下例。

公司有個晉升機會,員工小美頗有但願,但最後晉升的是她的好朋友紅姐。原來小美有次和紅姐聊起本身的男朋友,說他很帥,未來確定能生個漂亮寶寶。紅姐「無心中」告訴上級:小美可能要結婚生小孩。上級確定但願提拔穩定的人,小美就此出局。

此例中,值得研究的不是紅姐,而是上級:他爲何相信紅姐,爲何不向小美求證。

上級相信紅姐,由於小美和紅姐是人所共知的好友;不向小美求證,由於這事無法求證。上級甚至都不會告訴小美真正的緣由,怕她對紅姐有意見影響工做。

面對小道消息,上級不必定就更睿智。上級不是慈善家,確定要規避風險,本質上就有獲取員工隱私的動力。但員工不是上班機器,隱私受法律保護。因此上級通常很差意思主動問隱私問題,只能期望在業餘頻道中獲取。求證小道消息有兩個風險:一是泄露消息來源,之後聽不到消息了,二是引起下級之間的矛盾,還顯得本身不清高。因此,上級反而可能更加不敢求證。

對小美來講,教訓就是沒有控制業餘頻道的交流強度。你們都看到她和紅姐親熱聊天的樣子,紅組還曾透露過一些關於小美的消息,後來也獲得了驗證,好比小美曾經讓紅姐幫她請假。這樣,上級就會以爲紅姐的消息比較可信。

8.7和上級的溝通障礙

幾乎全部的「職場密藉」都會建議要主動和上級溝通,理論上這徹底正確。但實踐中,不少人和上級溝通的效果並不理想,主要有這些緣由:

(1)              上級興趣點的不可知。上級面對多項任務,其興趣分配不是平均的,並且因時而變。但他但願每一個下級都能認真盡力,因此幾乎對誰都老是說「你的任務很重要,我很關心」。因而,下級興沖沖去彙報時,上級想着另外一件事;或者上級急迫詢問時,下級還沒準備好。

(2)              上級自身的惰性。上級也是人,也有不想動的時候。或者上級以爲已經掌握狀況了,懶得再看更多彙報了。反映到下級眼裏,就是受到冷遇。

(3)              上級過載。通俗說就是忙不過來了。排除突發性偶然因素,上級過載的緣由主要有兩個:過分集權,因此上級的事不少;交流低效,因此每件事都要談好久。二者相乘,可想而知還有多少時間、精力留給下級。

(4)              溝通競爭。雖然上級都說本身是根據工做成果來評價下級的,但一般又要經過溝通來了解下級的工做成果。從而,專門把心思放在溝通上的人就會佔便宜。好比有些人,着力提升和上級的溝通能力。實際上,他們主要就鑽研這個了,具體包括:觀察揣摩上級的興趣所在;結交上級親信打探內幕;瞭解平級的工做尋找有用信息;反覆檢查本身的工做看怎樣表達讓上級最高興;若是不順利則怎樣撇清責任並保持正面形象;等等。一分付出一分回報,他們在和上級的溝通中會獲得較多的正面反饋,上級也樂於和他們溝通。而那些主要精力放在工做上的人,就不容易有這麼好的溝通效果、這麼多的溝通機會。好比,一樣是工做總結,一心提升自身形象的人以成就爲主,一心考慮工做的人則以經驗教訓爲主。上級以爲前者「能力強,貢獻大」,然後者「工做吃力,沒能力」。兩種人就好像鸚鵡和老黃牛。進一步,鸚鵡成了上級親信,佔用更多溝通資源,上級甚至都沒時間和黃牛溝通了,要由鸚鵡轉達。鸚鵡隱隱還成了半個上級。若是你是黃牛,內心什麼滋味呢?傳統話裏的「說漂亮話」、「作面子活」、「包裝」,都是指鸚鵡這種人。固然不是全部上級都這麼昏庸,但也沒人能對鸚鵡絕對免疫。

 

因爲以上緣由,致使不少人和上級溝通時,有這些感受:

(1)              對牛彈琴。發過去的彙報沒有迴音,後來才知道根本沒看,使人沮喪,甚至有種「說話如放屁」的憤怒。有的上級本身看彙報毫無規律,下級不知道他到底瞭解什麼、不瞭解什麼,卻在當面談話時要求下級「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若是下級講解的地方剛好是他知道的,他就批評下級「囉嗦」。若是下級覺得他知道而跳過了某些地方,他就批評下級「不說重點」。弄得下級說多了也不是,說少了也不是,不知如何適應上級的認知水平。

(2)              徒增負擔。上級要求時時彙報,又不能給出更高明的指揮意見或其它支持。有的上級越是狀況緊急,越要下級頻繁彙報、全面彙報,真是揚湯止沸攻其不備。有的上級,本身有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小主意,懶得深刻想,就讓下級寫個可行性報告,且對格式吹毛求疵。還有的上級多是管得太多腦子不夠用,每次彙報前居然還要下級介紹一遍項目基本狀況,就好像計算機每次啓動時要初始化同樣。關鍵這些上級還沒能力,只會哇哇哭叫要奶喝,就像個巨嬰同樣要下級揹着。並且,幾乎全部上級都不會把彙報算做工做量。這樣,下級就會感到「還不如花時間幹正事」。特別是喜歡強調「我只看結果」的上級,這麼作就更使人反感。

(3)              打亂計劃。因爲上級過載,原定的彙報時間一拖再拖。上級要麼沒時間見面,要麼未能到達約定地點,干擾下級原來的工做安排。這種狀況嚴重時,會發展爲「湯姆——傑瑞遊戲」。《湯姆和傑瑞》是美國動畫,湯姆是貓,傑瑞是老鼠。和中國傳統的貓、老鼠不一樣,傑瑞老是主動招惹湯姆,湯姆又抓不到他。和動畫同樣,上級發個指令要下級來彙報,下級來了又找不到本身。條件容許的話,下級可能會一邊工做一邊等,就算這樣 ,也是很不舒服的。上級不尊重下級 ,失去了信譽,也讓下級感到本身的工做不重要。

(4)              你爭我搶。多個下級爲了爭奪彙報機會,而在上級辦公室外排隊、插隊。無疑是極不愉快的體驗。

 

和上級的溝通有多重要,能夠從一個小數據看出來。據前惠普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孫振耀先生退休感言中說:世界500強的CEO當中銷售出身的最多。另有人進一步推算銷售出身的CEO約佔70%。但咱們都知道企業裏的銷售人員遠遠不到70%,可見銷售人員最容易獲得提拔。這一方面由於銷售是實現利潤的關鍵一步,另外一方面也由於銷售人員強大的心理素質、過人的溝通技巧:他們能把產品賣給客戶,怎麼不能把本身賣給上級呢?

下級想往上爬,就要過對上溝通這一關。但若是不想往上爬,也不該由於對上溝通而受到不公平待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晉升靠能力,而非「對上溝通技巧」。固然這只是理想狀況,現實中幾乎作不到的。

向下級瞭解狀況,本是上級的職責,但卻有不少溝通困難是上級形成的。做爲下級,若是不能克服,至少也要正確認識,不要所以懷疑本身其它方面的能力。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