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網絡15我的閱讀做業2(201521123029 鄭佳明)

軟件工程網絡15我的閱讀做業2

提出問題

快速通讀教材《構建之法》,並參照提問模板,提出5個問題。
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請看這個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問題。 還有這些要點:
html

  • 在每一個問題後面,請說明哪一章節的什麼內容引發了你的提問,提供一些上下文
  • 列出一些事例或資料,支持你的提問。
  • 說說你提問題的緣由,你說由於本身的假設和書中的不一樣而提問,仍是不懂書中的術語,仍是對推理過程有疑問,仍是書中的描述和你的經驗(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矛盾?

(1)

答:
第89頁,兩我的合做的狀態,做者介紹了一步一步的走向好的方向。 我以爲有一部分不可能一塊兒完成,而且會在半途而廢,這時候難道就沒有任務了嗎?我認爲做者須要添加上有2個方向的結局,提早解體也應該有爲下一次合做作必定的準備工做,否則就讓孤.單者無所事事嗎,這時候須要給一些指引,指引這些同窗最後能達到完成最後合做的項目,就算不能完成所有的工做,可是也是有去作,有趣付出的,不是嗎。我認爲有趣付出汗水的,就必定會有所收穫,也會i有回報。並且第一次結對編程,確定會有不少問題,而且須要咱們去解決。

(2)

答:
第115頁的第六章敏捷流程,在我看來,敏捷是一我的的身手比較靈活,而這裏敏捷流程是一系列價值觀和方法論的集合。這我就看不懂了,感受有點高深,不是通常人理解的敏捷。然後看到了,極限編程的定義,感受這是假設並把遇到的問題推到極致,假設客戶每時每刻都在身邊,時時瞭解需求,這是很好的想法,由於咱們編程不是編完就萬事大吉的。咱們須要跟蹤客戶的感覺,須要時時更新有活力的產品。這樣子就能夠有所收益,有收益纔有動力繼續作下去。

(3)

答:
第169頁,原文爲,開發網站,就認爲用戶必定須要一個網站;開發移動應用的,就認爲用戶必定須要一個APP。個人觀點是,這樣子很正常也很合理,難道我殺豬的不賣豬肉還能賣狗肉嗎,每一個人須要各司其職,作好本身的事情與產品,只不過須要吧人們的需求吧本身的擅長的方向引導,否則若是用戶用得少,難道我就關閉應用,而朝着流行的方面走嗎,每一個流行以後,螃蟹被吃了,再上去努力,另外一個潮流就快來了。我認爲仍是須要穩定的踏踏實實的工做。

(4)

答:
第84頁,左下角的英文,我是知道英文上面的中文是譯文。然而放這段文字的目的我不知道。而後就以爲會不會有些多餘?就是咱們已經把中文給學生了, 那英文是來鍛鍊咱們的英語嗎?我若是是在看書的話,我會不自覺的跳過去,而後假如後面遇到不是很想看的內容也會跳躍了,這樣子是很差的,並且一本書不該該都是有用的東西,不然一本書能薄則薄,要那麼厚幹嗎,也許是我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吧,

(5)

答:
第74頁,左下角註釋的部分,雖然這個示例是爲了讓同窗們知道註釋不能過分,因此會顯得亂,這樣子一說好像利索固然。可是在我看來是不合理的,我在課上聽老師講課,而後只知道這是過分註釋,然而過分在什麼地方,因爲全是英文,因此我沒看懂所有。在我看來,看到一本書,而後大半頁是看不懂的內容就會使得我看不太下去,進而產生不想看的想法。我認爲能夠適當讓他簡單易懂一點,例如是中文版的,或者條理,排版整潔乾淨的,由於是錯誤的,就須要我明白錯誤在哪,這樣子印象會更深入一點。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