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php
故事應該從 2011 年提及,那時我剛上大學,讀的是軟件工程專業。前端
那時大學裏這種專業的課除了數學和英語外,基本上都是些計算機語言的課程,好比《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面試
說實話可能骨子裏就是作前端的命吧(雖然當時並不知道前端是什麼),我對這些後端編程語言並不感興趣。編程
所以大一大二過去了,我對本身的人生毫無規劃可言,對本身未來畢業後能作什麼也是一片迷茫,基本上這兩年除了在學生組織裏混跡外也別無是處了。小程序
到 2013 年的時候狀況忽然發生了轉變,可能上大三了吧(比較閒),更想經過課餘時間來賺點錢,和其餘找兼職的同窗不同的是,我開始接觸到了「網賺」,百度搜索「用電腦賺錢」的時候很容易就被各類廣告和推廣給吸引了。後端
那時還付費買了課程和資料學習,雖然基本沒有賺到錢吧,可是不得不說我從課程裏開始學會了如何建站(當時的大部分網站都是 php 寫的)以及作 SEO,開始學用 WordPress 搭建博客,用 Discuz 搭建論壇,所以也購買了服務器申請了好幾個域名,感受那時能有一個屬於本身的博客是種很 Nice 的體驗。瀏覽器
固然當用慣了各類 WordPress 的模版後也就膩了,想玩出本身的花樣來,因而就開始改它的源碼,這時候我纔開始接觸 HTML 和 CSS,當時感受用 CSS 寫一個動態效果(還稱不上動畫)是件很牛逼的事情。服務器
爲了能儘快打造出令我滿意的我的博客,我開始藉助學校圖書館學習相關的技術,我還清楚的記得我借的第一本前端的書籍是李剛的《瘋狂 HTML + CSS + JavaScript》,很厚的一本書。微信
那時候圖書館裏稱得上前端的書籍大可能是什麼《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從入門到精通》、《網頁製做與網站建設實戰大全》等,還有一本比較經典的就是 《鋒利的 jQuery》,如今京東上還有的賣。網絡
就是這些書伴我度過了大三和大四上學期。無論上什麼課,我都會佔據教室的後排位置(最佳打醬油位置)攤一本前端的書在那邊看。所以我大學的畢業設計也是和前端相關的一個我的博客系統的搭建,主要亮點就在於博客前端部分的各類動畫和樣式。
其實當時畢業設計偏前端的估計寥寥無幾吧,答辯評審老師他們也無從問答,畢竟學校裏就沒有專業的前端老師,索性他們發現了個人興趣所在,也便讓我過了,這也得益於我找到了本身的第一份實習工做。
我大四實習是在一家規模 100 人左右的網絡公司,住的是 4 人宿舍,工資很低,2000 一個月,可是發的是現金,所以每到發工資的時候拿到一疊毛爺爺內心也是美滋滋的。由於是實習,當時面試個人前端主要看重了我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在這方面的興趣,對經驗要求也沒有過高。
雖然在這家公司實習僅僅幹了3個多月(從 2014 年末到 2015 年初),可是很充實,頗有激情。天天晚上在宿舍和其餘幾個實習夥伴在一塊兒都能暢談技術和人生,週六週日也都會去公司主動加班或學習。
那時候,公司前端的主要任務就是用 HTML 和 CSS(用的是 Kendo UI 和 less) 畫頁面,處理各類瀏覽器的兼容性問題,JS 對於我一個實習生來講基本接觸不到,大多都是後端負責寫的(基本都是 jQuery)。
離開公司的主要緣由仍是但願本身能趁着年輕氣盛去大公司瞧瞧,所以我離職那天還給組長髮了封郵件,以感謝她的悉心栽培和指導。
此後,我便開始向我指望的公司和目標邁進,此時我簡歷中的寫的技能是這樣的:
對於一個應屆畢業生(2015 屆)來講,當時掌握這些前端技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做應該仍是沒問題的,因而我投了一家我一直想去的遊戲公司,畢竟當時我也比較喜歡玩各類網絡遊戲,但願體驗一下在這樣的公司工做的感覺。
沒過多久我便收到了面試通知,當時心裏是喜悅而緊張的。面試那天三位面試官輪流提問,問的問題都不是很深,主要考一些基礎知識,印象比較深的一個問題就是問我 grunt 和 glup 的主要區別,那時確實不太清楚,可是想了半天莫名說出了性能兩個字,居然答對了,如今想一想真的是鬼使神差。
以後我便順利進入了這家公司,進去後才知道我所屬的那個部門是成立不久的,就我一個前端,其他3個後端(包括一個組長),主要作公司內部運維平臺的中後臺系統開發。雖說對這樣的環境有點失落,但也有挑戰。
而正是由於這樣的環境,加上我自認爲較強的學習能力,在後期 React、Angular、Vue 這樣的框架誕生及擴張之初,我就第一時間將部門內部傳統的先後端耦合項目轉向分離,便在內部及時更新迭代前端新技術,固然難免也會遇到了不少困難。
至於以後的故事敬請期待:前端這幾年我到底經歷了什麼(下)
下期故事預告關鍵詞:單頁應用的崛起、Vue 的擴張、React Native 的跨平臺、Node 的應用、小程序的春天。
推薦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前端呼啦圈】,按期分享原創和精選好文,第一時間獲取推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