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這些年我到底經歷了什麼(下)

上篇連接:前端這些年我到底經歷了什麼(上)前端

正文

2015 年 7 月,大學剛剛畢業的我進入了一家遊戲公司作前端開發,在各類資源匱乏,前端只有本身一人的狀況下如何進行突圍?node

在以前沒有前端的狀況下,後臺工程師也能使用 JS 編寫出大多數腳本,當時他們寫的 jQuery 其實並不比那些專業前端差。那爲何還要招我進去呢?其實當時前端在後端眼裏的主要職責仍是主要爲了畫頁面,作出擁有更好用戶體驗和美觀的頁面。由於絕大多數後臺工程師的 CSS 能力真的很弱雞,而且對寫樣式一直保持頭疼。python

起初在先後端沒有分離的狀況下,我須要將後臺代碼(python寫的)在本地啓動才能在瀏覽器中跑前端項目,甚至有些前端代碼直接寫在後臺模版中,這種先後端耦合的狀況讓開發和維護效率都變得異常低下。webpack

剛開始我也按照這種模式參與完成了兩三個項目的開發,慢慢的後臺開始將 JS 逐漸交給前端,當時使用的技術棧主要是:jQuery + Bootstrap。程序員

慶幸的是,2015 年 AngularJS 在國內逐漸火了起來,爲了跟上步伐,我閱讀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和書籍,記得當時比較火的書仍是大漠窮秋翻譯的《用 AngularJS 開發下一代 Web 應用》,是國內第一本關於 AngularJS 的書籍,這裏的下一代 Web 應用主要指的就是:MVC、模塊化、自動化雙向數據綁定、語義化標籤、依賴注入,等等。web

在當時的國內市面上不多有人會把這一律念應用到前端框架中,而 AngularJS 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使用其提供的 ngRoute 模塊前端能夠控制路由的跳轉,進行單頁應用的開發。看到了這些亮點後,我便在組內項目中逐漸使用 AngularJS 來替換 jQuery,技術棧慢慢變爲 AngularJS(1.x 版本)技術棧,先後端逐漸走向分離。面試

而沒過多久(2015年下半年),Facebook 打造的 React 在國內異軍突起,相比 AngularJS 的重而全,React 顯得輕巧靈活一些(國內開發者彷佛更青睞這樣的,我也是),同時 Angular 對於開發一些中小型項目來講實在有點不合適,太難上手也成爲其詬病之一。編程

因而乎不少前端開發(包括我)在開發項目時又多了一種技術棧選擇:React 技術棧,結合當時螞蟻金服出品的 React UI 框架 Ant Design,使用 React 來開發中後臺系統變得更加便捷。小程序

2015 年國內前端的鉅變使咱們組的幾個後端工程師也開始慢慢重視前端,他們已經徹底看不懂我寫的前端代碼,jQuery 操做 DOM 的時代也逐漸開始落幕,而此時 Vue 還不爲人所知。segmentfault

那時,咱們工做主要的溝通方式還主要是 QQ 或 企業 QQ,做爲一名程序員天然少不了加入各類 QQ 技術羣潛水、冒泡或鬥圖。我算是比較關注羣裏各類大佬言論的人,有一次,羣裏有位大佬(實際上是羣主)說他目前的項目在使用 Vue,而且放言 Vue 在 2016 年會發展起來,建議咱們嘗試去使用它。

出於好奇,我便打開了 Vue 的官網,簡單看了它的使用文檔,瞬間便被吸引住了。不論是 API 設計,仍是語法示例都十分優雅。我大體過了一遍文檔就基本上手了,可見做者的用心之處。因而我很快也投入到了 Vue 的忠實粉隊伍之中。

因爲相對於 AngularJS 和 React 出生,Vue 顯得很是眇小和普通,第一次在項目中使用的時候還遭到了後臺同事的質疑,可是到目前看來,AngularJS 在國內的沒落,Vue 受到追捧,當時的選擇也便有了答案。

能夠說 2016 年是 Vue 的元年,針對 Vue 的文章和社區也愈來愈多,慢慢的前端領域造成了「三國時代」,也能夠看做是以 Vue 爲主導的農民革命軍拉開了一場史詩級的反美帝國主義戰爭。

在 2016 年組內的技術棧逐漸穩定,基本以 Vue 爲主,React 爲輔進行開發,而 Angular 由於在 16 年又發佈了第 2 個版本,與第 1 版徹底割裂,考慮成本等因素被拋棄在外。

2017 年由於公司發展的不景氣及工資收入一直保持穩定,我選擇了跳槽。此時個人簡歷(2年前端經驗)中的技能是這樣的:

跳槽面試能夠說是很是成功,由於當時我所在地區前端招聘的時候 React、Vue 及 webpack 這樣的技能在能力要求裏還不是很常見(如今能夠說是近 100% 出現了)。

入職後一樣加入的是公司剛成立不久的部門,不一樣的是前端團隊規模有 10 人左右,以後便開啓了個人團隊開發模式。

因爲當時組內剛開始採用 Vue 作項目,我一進來上手能夠說比較容易(對他們來講我能夠算是 Vue 老手了),所以他們遇到問題便會來向我請教。同時在組內我也開啓了前端相關的培訓工做,如 Vue、webpack(在前端構建工具上,2017 年 webpack 已經佔據了主流地位)、編碼規範等。

2017 年後,前端框架開始趨於穩定,都各自發布了幾個版本的迭代,前端技術慢慢的開始往跨平臺、服務端發展,React Native、Node 在國內開始普遍使用,大前端的概念開始顯現。同時 2017 年初,微信團隊發佈了小程序的正式版本。

2018 年,爲了迎合部門發展須要,我開始着手部門 APP 中 React Native 的建設,與 iOS、Android 工程師配合實現 RN 的混合編程。同年,小程序發展迎來了春天,發展事態勢不可擋,憑藉微信流量平臺,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將小程序開發歸入前端開發的技能領域。我也開始着手架構部門小程序的項目,將前端自動化、組件化理念滲透其中。

同時前端基礎設施建設變得愈來愈重要,沒有基建的前端團隊很可貴到發展,前端架構也愈來愈被人重視。隨着 ES六、ES7 以及 TypeScript 的普及,JavaScript 編寫變得愈來愈嚴謹和系統化。

而 Node 在前端領域的應用大大增長了前端系統的能力,如前端中間層的搭建。慢慢的一些中高級前端工程師開始往 Node 服務端探索。咱們組內前端應用也相繼使用 Koa2 框架搭建 node 中間層,用於處理接口轉發及實現服務端的中轉。

2019 年前端仍在不斷變化着,前端微服務開始被愈來愈多人的討論和實踐,「任何可使用 JavaScript 來編寫的應用,最終會由 JavaScript 編寫」的這個玩笑也逐漸變爲現實。

最後更新下個人前端技能(4年經驗):

前端路慢慢,吾將上下而求索。

關於

推薦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前端呼啦圈】,按期分享原創和精選好文,第一時間獲取推送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