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理100多人技術團隊的二三事

我負責的技術團隊,如今有 100 人出頭。團隊裏包括了:前端、後端、測試、運維&DBA、還有幾個客戶端和 AI 工程師。前端

我下面分了 7 個組,每一個組都有一名組長,組長們彙報給我。程序員

100 多人的技術團隊,我是怎麼帶的呢?面試

我帶團隊是從 三、 5 我的、十幾我的、幾十我的團隊一點點鍛煉出來的。後端

自我評價,我以爲我管理的團隊說不上有多好,可是感受不錯。框架

團隊氣氛挺融洽,你們也比較穩定,尤爲是核心同事離職率很低。用他們的話來講:運維

"跟着我幹,錢雖然通常,但幹得比較爽。」工具

這是實話,咱們公司的工資和大廠比不了,同事裏有些人技術很強,以他們的能力去大廠沒問題。測試

我管理團隊的方式,主要本身一點點總結出來的,能夠說是野路子吧。雖然之前看過書,也參加過培訓,可是我以爲生搬硬套沒啥意義。今天也不想和你們講那些關於管理的大道理,就是列舉一些小事,想到哪寫到哪。視頻

1.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責權利下放給組長blog

我對組長們都特別信任,他們的工做我基本不干預,更不會指手畫腳。

組長們工做年頭也都不短了,都有各自的優勢,我沒以爲我比他們厲害多少,能無論的事我就無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另外,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管理風格對吧,不必把個人風格強加給組長們。放手讓組長們按照本身的方式去作事。事情能作成就好,和過程相比,我更關注結果。

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在咱們團隊,大部分工做排期是組長排;組員的月績效、年績效也是組長評;組員的加薪,也是他們來定。他們定完了,我基本再也不調整,畢竟組長對組員更瞭解。

還有技術招聘,組長們負責前幾輪面試,面試意見基本都是他們定,他們來決定人選是否合適。我負責最後一輪面試,主要是替他們把把關。

由於信任,因此簡單。

2.

責權利的下放,並不表明我就是一個甩手掌櫃。這話怎麼說呢?

重要的事情仍是由我來負責的,我會和組長們一塊兒完成,好比重大的版本升級、技術框架更新、項目的重構、故障監控和覆盤……

我還會幫組長們去作一些偏外圍的工做,好比我常常會問組長們有沒有困難、有沒有訴求。這樣我在和老闆、其餘部門溝通的時候,能幫你們表達出去,儘可能幫你們爭取。

就像最近組長們反映,最好能給同事們漲漲薪,不然人員流失風險比較大,我須要作的就是和老闆、HR 溝通,幫你們爭取加薪的機會。這件事我在朋友圈提過。

再好比,年初的時候公司定 KPI,我親自牽頭來定 KPI。定完以後我會和你們一塊兒商量,把 KPI 分解到各個組,這樣你們的工做既不會跑偏,又給他們留了空間去施展。

3.

責權利下放的基礎是對你們的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我必需要了解你們。

怎麼來了解你的同事呢?說一個我以前的例子。

咱們部門曾經合併了一個十幾我的的團隊,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十幾我的的狀況先拉了一個表,包括了他們的姓名、學歷、工齡、司齡、過去的績效、晉升狀況、技術特長、工資……這樣,我對每一個人的狀況就能內心有數了。

後面工做中我再主動和他們多溝通,多瞭解,瞭解的更多更全面,才能挑出那些渴望成長、渴望承擔的靠譜同事。

4.

「瞭解你的同事」,這句話提及來容易,可是想作好也沒那麼容易。

咱們團隊如今 100 多我的,我如今能叫出每一個同事的名字。並非由於咱們認識時間有多長,即便新認識的,我也會特地的去記同事的名字。

其實吧,記 100 多個名字也是挺費勁的,記住名字還得對的上人,省的把張三叫成李四。最開始真是特地花時間去背名字,對照着工位圖去背。

爲何要記你們的名字呢?再說個個人經歷。以前一個領導,比我高兩級,我和他平時也沒啥交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叫出來個人名字,我當時的感受就是「領導竟然知道個人名字?」,感受很是好。

做爲管理者,你和同事不管是平時碰面仍是工做中交流,能喊出來他們的名字,他們會以爲你很親切。

另外,我始終認爲,你們共事一場,能聚在一塊兒是一種緣分,但願你們能成爲朋友,比同事的關係能更深一些。程序員的圈子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未來指不定誰能幫誰一把,也沒準還能一塊兒再成爲同事。多一個朋友,未來的路就好走一些。

5.

說說上線吧。

咱們這裏上線都是在晚上挺晚的時候操做。團隊大,項目多,幾乎每週2、四都有項目要上線。按道理來講,上線有組長和同事在就能夠,不須要我在公司。但實際上我都會陪着你們上線。

上線的時候,我也不去摻和,只是默默的陪着。我陪着上線的目的就是,萬一上線後出現問題,須要在短期內作決策的時候我不能不在場。

假如出現問題以後,是直接排查解決問題?仍是回滾?須要我來決策。和你們一塊兒在公司現場,我獲得的信息能更全面、更及時,能迅速作決策。

另外就是我陪你們,你們會以爲有主心骨,你們內心會踏實很多。上線出現問題,無論是多嚴重的問題,我內心再着急,也不會表現出來,別人看我都是很鎮定的樣子。由於我若是慌了,你們都會跟着亂,在慌亂的狀況下,可能就會作出錯誤的決定。

6.

我和底下同事關係比較近,也是由於我對同事幾乎沒發過火,一年到頭也沒和同事拍桌子瞪眼的。

不少年前我看過一個電影,任達華演一個幫派老大,別人評價任達華演老大的時候,有一股勁——不怒而威。

我當時對「不怒而威」這四個字印象特別深入,感受特別酷。

我但願本身也能作到不怒而威,本身的威嚴不用靠着發火動怒才能體現出來。

7.

我平時在團隊裏也沒有什麼架子,辦公就和你們都坐在大開間裏。

我在團隊裏,和你們說的第一個規矩就是,別對我稱呼「您」,直接說「你」;別叫我「領導」,「x 總」,喊我名字就好了。

都是同事,都是兄弟,不必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8.

你想讓同事把你當朋友,必須你先主動和你們拉近距離,你本身要先坦誠一點。

我和團隊裏的核心同事說過:

若是你有了跳槽的念頭,但願你能在離職以前兩三個月告訴我,你越早告訴我越好。

一方面是我但願挽留住你,有什麼不滿的,我們想法去改善。無論是由於工資、壓力、仍是由於其它。合理的要求,能解決的我們盡力解決。畢竟你是核心同事了,我確定不但願你走。你早點告訴我,在你跳槽念頭還沒那麼強的時候,我努努力,還有但願把你留下。

若是你堅持要走,實在留不住,你早告訴我,給我多留點時間安排人手去交接工做。雖然都說對核心同事要有備崗,可是這個說法太理想了,實際中不可能每個核心同事隨時都有備崗。

就算有備崗,短期想徹底接手工做也很不容易。你早告訴我,我們早交接,我保證不會給大家設置障礙。

起初你們聽了半信半疑,離職也沒提早告訴我。後來時間久了,你們知道我不是那種言行不一的人,告訴我以後不但不會爲難他們,甚至有合適的機會,我還幫他們內推。

9.

去年我在視頻號上說過一個事情。咱們一個系統出了一次生產故障,影響到用戶使用。

過後找緣由,是咱們 DBA 失誤操做形成的。

此次故障要扣績效工資,當時我本身把責任全扛下來了,只扣了我我的的錢。哎,扣了我很多錢,當時挺心疼的。

其實能夠同時扣我和 DBA 的績效,這樣還能少扣點個人錢。不過考慮到 DBA 平日表現挺好,由於任務比較重,一時疏忽出錯了,因此就免了他們的責任。

對待下屬犯錯,要適當包容,誰成長過程當中不犯錯呢?

另外,管理者對外的時候應該保護下屬,要有點護犢子的勁兒。因此上報事故的時候,鍋我來背了,畢竟我更抗壓一些。

雖然對外我扛責任,可是在內部,仍是要關起門來批評 DBA,須要讓他們吸收此次教訓,避免重複出錯。

10.

第 10 條,湊個整。

總之吧,就像我以前文章寫的:

無論是作項目,仍是帶團隊,爭取讓全部涉衆都滿意。

我儘可能讓我身邊的領導、老闆、組長、同事都滿意吧。

以上就是我帶團隊的方法,真的沒什麼大道理和套路,我就是用心去對待你們。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你們確定能感覺到你是否是真心、是否是真誠。

你真心待人,別人也會真心待你。

我特別反感有些人把團隊當作是本身升職加薪的工具。那些人常常給團隊灌雞湯,畫大餅,讓你們加班加點多幹活,而後幹出成績來本身升職加薪。

我以爲管理者不能只會使用權力,要注重提升本身的領導力。

PS. 我最近又在複習《亮劍》,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回頭能夠寫一篇。


你好,我是四猿外,一家上市公司的技術總監,管理的技術團隊一百餘人。

我從一名非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轉行到程序員,一路打拼,一路成長。

我會把本身的成長故事寫成文章,把枯燥的技術文章寫成故事。

歡迎關注個人公衆號:四猿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