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固然越聽話越好ide
「多」說兩句工具
搞技術的,卻成了吃青春飯的?設計
腦力勞動,甚至不如體力勞動?3d
其實,當下大部分的「技術工做者」,本質上就是體力勞動者blog
1.和年齡精力緊密掛鉤it
2.技能單一,難以跨界class
3.按照行業標準做業,按照模塊分工合做
im
4.不生產創意,只實現老闆和甲方爸爸的想法
技術
這不是體力勞動是什麼?d3
只是衣着打扮和辦公環境體面一些罷了
況且,以往的體力勞動還不用熬夜呢
「碼農」「設計狗」的自黑稱呼,話糙理不糙的揭露了一些真相
真正的「腦力勞動」,實際上是「心力勞動」,其衡量指標是「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而這些,不多人有,甚至愈來愈少人有
說這些,不是爲「35歲榮枯線」正名開脫
偏偏相反,原罪不是勞動者,而是學校和企業
在獨立思考能力方面,他們更多的是抹殺
取而代之的,是批量培養聽話的工具人
之前這種模式還不完善,還有縫隙,還容許一些小苗悄悄發芽
而如今,當一切「漏洞」幾乎被全方位無死角的堵上後,咱們就會看到這樣一個拼命內卷的人才市場
固然,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
工具人爲聽話和順從付出了代價
社會和企業也會爲把人降格爲工具付出代價
如今在用人上奢侈浪費,未來就極可能面臨無人可用的境況
對人才的將來超前消費,這樣的繁榮,只會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