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35歲

看到兩篇虎嗅的文章程序員

「美國平等就業委員會代理主席裏普尼克在評價IBM的作法時說道:年齡歧視和性騷擾同樣,一直是行業公開的祕密。數據公司Statista表示,2016年IBM的員工隊伍是科技行業中位數年齡最高的羣體之一。美國調查機構PayScale數據顯示,在硅谷公司中,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和特斯拉是30歲,Facebook和Linkedln是29歲。」
58同城統計以下:
「報告顯示,21-25歲這個年齡段在中國整個程序員羣體中佔比爲46.88%,而41歲以上的程序員佔比僅爲1.99%。而在工做年限統計當中,工做1-3年的程序員佔比爲29.37%,工做10年以上的程序員比例僅爲6.83%。」學習

看了上面的內容,甚是焦慮。立刻就35歲了,立刻就要被淘汰了,我喜歡技術,卻不再能作技術了,我還想努力學技術,奈何已經有心無力了。代理

默默的,我在內心覆盤了下22歲到35歲,程序員都經歷了什麼。開發

分四類:能力滿分爲100分。
第一類:甲,90分
第二類:乙,70分
第三類:丙,50分
第四類:丁,40分互聯網

甲畢業就進入了阿里,此時22歲,阿里的加班有多嚴重?996,並且壓力也大。甲堅持了5年,阿里有末位淘汰機制,能待5年,說明甲的技術牛逼,那麼早就有了年薪百萬,5年,足夠攢500萬吧,這個時候該買房結婚了,等到30歲的時候,有了小孩,你說他還會接受996的工做嗎?這個時候,他就會離職,以他阿里的背景,去到一個小公司,作一個技術leader,安排下面的人幹活,天天965的,不輕鬆嗎?
所以,30歲,有技術的人,是不會再想那麼累了,他們須要作管理,項目經理,技術leader均可以,就是不想敲代碼。他們很容易作到。職業發展

乙畢業在一家小公司,作開發,隨着公司的發展,本身的技術也進步了。憑着本身的努力,通過10年的沉澱,在35歲的時候,已經作的比大部分人好了,雖然去不了大公司,可是在小公司,也是作到了技術leader的位置。作了領導,就不用在敲代碼。bug

丙畢業後在一家公司,作開發,得過且過,不善於學習,27歲後,還在用着5年前的老技術,想跳槽,又沒有能力,只能在一家公司熬着,熬着,結果30歲,真要跳槽,發現技術太落後了,沒人要,轉行。程序

丁,畢業後在一家公司作開發,好多都不懂,也不瞭解,也不問,打打醬油,發現好難,還要加班,不幹了,因而25歲辭職,轉行。技術

理清了頭緒,豁然開朗。喜歡技術,就繼續鑽研。統計

問題又來了,既然要作管理,作技術leader ,如今還須要學習新技術嗎?
固然要的。
技術leader就是由於技術很是好,才升職加薪的。沒有技術,怎麼作技術leader。並且技術leader也並非不在作技術,只是不在作重複的寫代碼的低價值的事了,他會去研究新技術,去嘗試各類新東西,爲團隊的技術選型,當隊員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要由技術leader來解決了。雖然不寫代碼,可是要每天關注新技術。(每天寫代碼的人,卻是沒有時間來關注新技術,天天都在改bug)

最後的結論就是,不是公司不要35+的程序員,而是35+的人不屑於作程序員。35歲,10年的開發經驗,你再讓他去寫代碼,他會受不了的。
互聯網行業是造富的行業,牛逼的人在35歲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不須要像技術工那樣,50歲的時候還在作技術。

35歲的人不肯意待在大廠,而不是大廠不要他們。
35歲,都有了家庭孩子,不會再那麼拼命的加班,有能力的人會出來創業,沒有能力的人在大廠也待不住。因此大廠只剩下30如下的年輕人,他們熱血沸騰,他們沒有家庭。

可是仍是有35+的程序員,那是由於他們30歲才轉行學的開發。35歲的時候,才5年的IT經驗。

對於職業發展,要讓職業發展追着本身走,而不是你追着職業發展走。

寫於 2020-11-04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