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fan Nöteberg:番茄工做法十日談

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做譯者、出處,並保留本文的原始連接: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1189編程

《番茄工做法圖解》的做者Staffan Nöteberg是番茄工做法的認真實踐者,他天馬行空地對番茄工做法的概念成功地進行了視覺再現,因此這本書充滿了趣味和實踐性,易於使用、充滿啓發且行之有效。Staffan目前和妻子安妮以及四個女兒(西婭、埃達、高娃和比娜)生活在斯德哥爾摩與伊斯坦布爾。20 年前,他曾在斯德哥爾摩的皇家技術學院進修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不過那時他已經寫了好幾年程序了。他的第一臺計算機是 C64 機,一臺像麪包箱的電腦。幾年前,他在弗朗西斯科 ·西里洛的書中讀到番茄工做法, 開始練習應用。而後又開始教別人用,而如今他已經寫了一本關於它的書。《番茄工做法圖解》英文版於2009年出版,目前已有中、英、德、瑞典、日、韓等多種語言版本。Staffan擁有20餘年的軟件開發經驗,也是敏捷思想的培訓者。他仍是圖靈即將出版的《敏捷武士》瑞典語版的翻譯者。微信

圖片描述

第一天:專心

圖靈社區: 本書開端就講了,你發現坐公車時最能集中注意力讀書,從這個發現到你使用番茄工做法之間,有一個怎樣的過程呢?要知道,你們都會遇到問題,卻不必定能找到答案。編程語言

Staffan: 若是在作一件事的時間內,能取得額外的收穫,人們會很開心。一般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有一套學問:先分析當前的狀態;而後制訂一套戰略來改善當前的狀態;在實踐中檢驗;若是成功,則造成標準實踐。工具

在你提到的例子中,我只是觀察到,在早晨乘坐公共汽車的25分鐘內,本身能夠集中精力。通過深刻思考,我意識到,那些最頻繁的中斷,都是頭腦本身在溜號,它總想從聚焦模式切換到概覽模式——就是總想從新評估一下,我是否是該停下手中的事情,去作點別的。學習

譯者注: 做者在這裏用了不一樣的詞彙,對照原書中,聚焦模式=心流狀態=盡心盡力具體工做;概覽模式=全局觀狀態=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網站

概覽模式和聚焦模式是互斥的。因此概覽模式老是會打亂注意力。爲了不溜號,你必須信任你以前的計劃,完成你當前的任務。在公交車上,我知道本身除了讀書,不能再作其餘事,因此,在這一特定場合,我很容易信任個人「讀書」計劃。spa

另外,我認爲一段有限的時間(在這裏是25分鐘)可讓頭腦堅決不移地執行計劃。時間盒和結束信號(車要到站了)也會幫助你從「千萬次的問」中解脫出來,再也不彷徨到底要不要作這事兒。最後,相同長度的迭代,通過屢次重複,就會成爲一種習慣,一段時間之後,頭腦會自動契合這種節拍。翻譯


次日:對比

圖靈社區: 能不能說說番茄工做法對你我的的影響呢?blog

Staffan: 說到番茄工做法的思路和實踐,它並不是新發明。在時間管理之林中,番茄工做法的一枝獨秀在於簡單、執行——「時間管理」我更喜歡稱之爲「注意力管理」。排序

我曾經用過GTD(Getting Things Done)、Franklin-Covey等時間管理方法。和許多人同樣,我會對方法進行調整,適應我的狀況作出取捨。這些方法都高瞻遠矚地教育人們,別光低頭幹活,還要擡頭看路,對長期項目進行優先級評估。而若是使用不當,這會讓事情過於複雜,難之前進。

譯者注: 從另外一個角度,譯者我的建議,若是讀者是初次接觸時間管理,在番茄工做法的基礎上,讀一些GTD知識,很是有用。 對做者提到的兩個方法感興趣的話,能夠參閱《番茄工做法圖解》參考書目中的《儘管去作:無壓工做的藝術》和《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若是讓我現身說法,分享番茄工做法的經驗要容易得多。像大多數人同樣,我努力去完成的,是我知道必須今天完成的事。番茄工做法幫助我開始工做,幫助我保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步伐,它還幫助我每半小時有一個時間來作出決策。


第三天:科學

圖靈社區: 從爲何要用番茄工做法,到它的具體實踐,你都會先介紹一些心理或是社會研究方面的理念來幫助讀者理解,請問這些內容你是怎麼了解的呢?又是怎麼跟番茄工做法結合起來的呢?

Staffan: 沒讀過《番茄工做法圖解》這本書的朋友可能會問:這麼簡單的番茄工做法,你怎麼能把它寫成一本書呢?個人回答:其實這本書的總題目是注意力管理,而「番茄工做法」只是實現這一用途的工具。

做爲一名知識工人(碼農),時間管理是我長期的興趣所在。我讀了不少書,學了不少廣爲人知的流程方法。多數的書本會告訴讀者,怎樣作、什麼時候作、以及作什麼——但不討論這樣作的緣由。

科普圖書和雜誌,能夠從零開始,幫咱們弄清楚「爲何」。我很喜歡《科學美國人Mind》雜誌,他們的文章會註明參考資料,供讀者詳細瞭解相關的基礎研究。我也讀了不少關於大腦的書。

在醞釀這本書的日子裏,我作過屢次關於番茄工做法的主題演講。演講安排了互動環節,以跟蹤聽衆的領會程度。你們提的一些問題頗有趣,我也試着找尋其中的科學動機、或至少是解釋。例如,一晚上好睡以後更容易作出清醒的決定,是真的嗎?爲何?

我但願讓這些故事平易近人,讓每一個人都能用得上。有人說:「時間管理對別人有用,對我沒用。」別太早下結論,你能夠了解一下,親自試試。假如這本書可以成爲平常經驗和科學理論之間的紐帶,我將不勝欣慰。

譯者注: 《科學美國人Mind(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Magazine)》雙月刊是《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關於腦科學、神經科學、以及心理學的特別分刊。創刊於2004年。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sciammind/


第四天:規劃

圖靈社區: 番茄工做法能幫你們從「必須作完」調整到「走出一小步」。但對於新手來講,任務的排序和分解始終是開始時的難點。舉個例子,若是我想經過閱讀一本技術書籍,來學習一門新的編程語言,該怎麼用番茄工做法來規劃呢?

Staffan: 重要的是,把短時間目標和長期目標區分開來。對於短時間目標,應當細緻地對它進行分解,以便弄清楚,爲了實現這些目標,須要通過哪些步驟。而對長期目標進行分解,反而有點多此一舉。畢竟大江東去浪淘盡,我還在追着個人夢,世界早已悄悄改變了。

若是你預估一項短時間目標要花費的時間超過半天,那說明這件事分解得不夠細。有時候咱們覺得分得夠細,無法再分解了,然而一旦開始作,奇蹟就會出現。一般根據個人經驗,能夠問本身:要完成這項活動,我會先作什麼?若是你想讀一本書,首先第一項活動多是快速瀏覽一下目錄;而後第二項活動是閱讀第一章;第三項活動多是作第一章後面的練習;讀完整本書則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另外,還要區分常常性活動和一次性活動。若是你天天都讀書(不光是讀個人書),那麼讀書就是一項常常性活動。在《番茄工做法圖解》中有一節講的就是這個,叫作「事務番茄鍾」。馬克·佛斯特的「自動對焦(Autofocus)」方法,能夠幫咱們在新活動、舊活動、常常性活動和未完成活動之間進行週轉。我看這套方法彷佛還須要調整,但點子頗有趣,並且我以爲他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在沒法精確預估時間的時候,我會藉助一些度量指標。好比讀一本書,能夠在封面內側畫一張燃盡圖(Scrum工具)。X軸是還沒讀的頁數,Y軸是以天爲單位的時間。或者Y軸是花費的25分鐘迭代數,即番茄鍾數。在第一種狀況下,我能夠推斷我哪天能讀完整本書。在第二種狀況下,我能夠看到還要花多少時間讀完整本書。

譯者注

馬克·佛斯特:《搞定一切,還有時間玩》等時間管理書籍的做者。(Mark Forster, 「Get Everything Done」 )
內地還沒有引進他的做品。對文中提到「自動對焦」感興趣的讀者能夠閱讀: http://catuslee.com/archives/666
(確實有點意思,讓我想起最近紅紫紅紫的移動軟件Clear for iPhone。)

燃盡圖:在敏捷開發的Scrum流程中,燃盡圖(burn down Chart)是一個公開展現的圖表,顯示當前衝刺中未完成的任務數目,或在衝刺訂單上未完成的訂單項的數目。


第五天:休息

圖靈社區: 番茄鐘的休息時間內,是不容許思考工做的,也不能處理重要的電話和Email,原來休息時刻也要作到專一、高質量的放鬆,但咱們有這麼多的誘惑和打擾,請問你是怎樣控制本身的呢?另外,你的書中提到了借鑑「多階段睡眠」法來訓練身體在短期內進入深度放鬆狀態,5分鐘休息就像10分鐘,這個你嘗試了嗎?效果怎麼樣?

Staffan: 在《番茄工做法圖解》書中,有一篇來自倫佐·布加迪的友情文章,其中介紹了多階段睡眠(譯者注:57頁「如何在5分鐘內打個盹」)。看着挺有意思,但我本身還沒試過。像這樣對大腦進行刻意的休息和充電,可能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我的而言,我都是儘可能放下執念。休息時間一開始,我總要離開座位。而後可能會看看窗外,去弄一杯咖啡,或者在辦公室溜達一分鐘。休息時所作的事,應該與番茄鍾內所作的事徹底不一樣——即,不要再用個人大腦解決問題。

有時一件事忽然來了,讓你還沒來得及排定優先級,就急着想轉去作它。要遠離這種誘惑,最好的辦法是把它寫在你的「計劃外緊急」清單內。我想,緊迫感有一半是由於擔憂,若是不當即作的話,你怕把它忘了。


第六天:幽默

圖靈社區: 這本書裏有些很搞笑的場景,好比您愛用各類虛擬的想象來切換本身的狀態,戴上小丑帽就要休息,戴上獅子帽就要努力幹活、狩獵羚羊,戴上王冠就要像國王同樣縱觀全局、作計劃。做爲一個讀者,想象這幅畫面的時候,有點笑抽了,書裏的幽默之處還有不少,你咋會這麼搞笑呢?幽默能夠學習嗎?

Staffan: 在90年代後期,以色列研究機構安排了101名女教師,接受爲期20小時的幽默培訓。培訓後同事互評,不管與培訓以前相比,仍是與對照組相比,這些教師的喜劇細胞都增長了。因此幽默確定有祕技可學。

不過,我相信每一個人天生具有喜感,但各自笑點的角度不同。若是我以爲某人無聊,那只是由於我對他的笑點沒有共鳴。某些人說的笑話過於精妙,效果就是很冷。對此我有充分的證據——你想,即便周星馳那樣的喜劇之王,也不是誰都愛看。


第七天:圖解

圖靈社區: 番茄工做法裏的每日回顧,對你來講,實際上是用思惟導圖來作日記,這本書每頁也都有您自已畫的插圖,您怎麼看待這種用繪圖來記錄和闡述思想的方式呢?

Staffan: 我最有動力回答的,就是這條。目前我正在寫一本書,內容就是經過視覺來解決問題。新書的暫定名是《A6方格本》。在我看來,手繪說明和圖解表達,是一匹無人賞識的千里馬,它能夠帶你進行邏輯思惟、進行創造思惟、進行思想溝通。你們一般會認定,拿紙筆畫畫須要至關專業的技法,而本身沒有。而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工做方法,不要與藝術天賦混淆了。但願個人新書能幫助你們,享受到視覺解決問題的便利。鑑於《番茄工做法圖解》此前得到了始料未及的好反響,我在想,若是圖靈教育這樣的出版社,能將個人《A6方格本》在中國出版,那是何等歡樂開懷。


第八天:孩子

圖靈社區: 孩子的教育對於全部的父母都是個大問題,你曾提到番茄工做法教授給了你的孩子,可否介紹一些心得體會及注意事項?

Staffan: 個人方法是這樣:「試試看,先作五分鐘——咱們要啓動番茄鍾了哦!」若是感受到,孩子眼前的主要障礙是沒法開始作一件事,我會採用這個方法。有幾種場合容易發生這種狀況,好比孩子要作家庭做業、要整理房間,或者僅僅是對一件事感受無聊的時候,我都嘗試過。結果頗有意思。

對孩子們來講,無論什麼事只要一上手,一般能夠作好久。但那一點點做業,他們卻不肯意立刻作,老是拖幾小時。如今好了,一旦扭啓番茄鍾,他們幾乎停不下來。孩子年齡從四歲到十二歲都有。

要明確的一點是,是否參與到這種流程中來,必須讓孩子本身決定。任何事都須要互相尊重,大人和孩子也同樣。若是孩子不想這樣,切勿強求。

譯者注: 在這裏給關心孩子教育的讀者提供一些擴展閱讀。番茄工做法發明人弗朗西斯科 ·西里洛的官方網站在09年刊登了兩篇文章,看看孩子們怎麼說:

10歲的Rachele用​​番茄工做法作功課 - 2007年7月5日

我叫Rachele,​​我是女孩,今年10歲。我用番茄工做法作功課,由於我很難長時間專心。

用番茄工做法,我能夠把功課作得又快、又好。番茄鍾滴答滴答的聲音給了我很大幫助,我不知道爲何,但我確實更專心了。有一次,我改爲沒有聲音的計時器,結果我媽媽只好不斷提醒,我還有沒完成的功課。

這個方法有一個好處,我能夠不停地寫做業,寫呀寫呀,而後就能夠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若是一直不讓休息,我寫着寫着就會分心,做業總也完不成。

每當我專心的時候,我盼着番茄鐘快點走完,每當我休息5分鐘的時候,我又但願番茄鐘慢一點,最好永遠停住。我認爲休息時間應該是10分鐘,但規則上說時間不能太長,因此我只休息5分鐘,好讓功課完成得更快。

Rachele Vallara

一位中學生向老師推薦番茄工做法 - 2008年1月7日

(在老師的博客上,學生留言)

老思,儂好!想跟你說的是,我老爸推薦了一個好東西,是一種方法啊,叫「番茄工做法」,有網站和書,你能夠找到。我從去年就一直用這個方法,它幫我能更好地學習,減小焦慮情緒。

我老爸是IT攻城師,他在工做中常常用,他推薦這個是由於他用着不錯。

Camila Barrionuevo

(老師的回覆)

好!Cami

我在想你爸多是正確的!若是我有番茄工做法,我今天就該把大家的論文都批完了,但是……沒有,我已經攢了好多好多番茄的工做,估計拿這些番茄作醬的話能供給一支軍隊......

我必定好好看看,謝啦!

Luciana Carboni


第九天:敏捷

圖靈社區: 據說您正在翻譯Jonathan Rasmusson的《敏捷武士(The Agile Samurai)》到瑞典文版,正巧圖靈也正在翻譯這本書的中文版,能不能談談你對這本書的體會呢?

Staffan: 是的,我爲瑞典的出版商翻譯了《敏捷武士》。我認爲這是出類拔萃的一本書,能夠幫助項目經理和項目主管對敏捷有所認識,但遠遠不止這些。對於經驗豐富的敏捷實踐者和敏捷教練,書中提供了大量的技巧和看法。本書甚至超越了一般意義的敏捷範疇,介紹了一套創建項目章程的方法,叫作「啓動平臺」。我強烈推薦這本書。

譯者注:
Project Chartering:「創建項目章程」或「項目租賃」。
The Agile Inception Deck:「啓動平臺」或「敏捷創業甲板」。
暫時沒找到慣例譯法,對這裏的混亂表示抱歉。
請讀者跟蹤圖靈新書《敏捷武士》,以書中譯法爲準。
咱們也在請教該書中文譯者李忠利老師。


第十天:效能

圖靈社區: 最後一個問題,你是瑞典人,番茄工做法發明人富蘭思齊羅是意大利人,在工做、生活的節奏上,不一樣的國家差異是很大的。在中國,職場人士廣泛面臨長期的時間壓力,咱們喜歡你的書,由於你用天馬行空的趣味表達來探討時間的問題,讓人感受輕鬆。可是回到工做中,咱們又要緊張了。甚至有朋友說,他太忙了,沒有時間學習應用番茄工做法。能不能結合你的經歷談談,什麼是高效率的人?什麼是有價值的生活?

Staffan: 人各有志,項目多樣,企業文化更是百花齊放。固然還有你說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然而隨着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應用,地區差別正在拉平。比起一百年前的瑞典和中國,今天的我和中國人有更多共同點。

時間管理是普適型的觀念,在世界各地的職場都有用。對於感到工做壓力,面臨最後期限,以及感受本身作事沒有條理的人,時間管理的價值更大。咱們都怕犯錯誤,怕不能按時完成,怕受到批評。那麼,若是有一套透明的系統來明確優先次序,而且能讓咱們認識到哪裏出現中斷干擾,就能夠幫助咱們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步伐,心跳的節拍也更從容。

在英語中,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是不同的。一個有效率的人,浪費的時間和精力最少。一個有效能的人,可以產出預期的效果。時間管理,可能沒法幫助你更有效率,但它能夠幫助你作最重要的事——即更有效能。假如你快馬加鞭、火力全開,生產出一堆東西,但沒有人須要你的產品,那就是一種浪費。經過不斷獲取新知,不斷對時間管理方法進行實踐嘗試和自我觀察,咱們能夠學着如何更有效益。這是一項投資,會有很高的回報。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圖片描述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