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racia,攝影:周振邦 (本文爲原創內容,部分或全文轉載均需經做者受權,並保留完整的做者信息和技術人攻略介紹。)面試
導語:本期採訪對象黃冬@老黃,魔豆路由創始人&CEO。老黃1993年參加工做,歷任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土豆網技術副總裁、中國移動12580高級總監、新浪網研發中心總監。如此漂亮清晰的職業路線,我猜測他必定作過嚴謹的規劃,但聊下來才發現,他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從大學退學,到成爲互聯網上市公司高管,習慣一條道走到黑的老黃,恪守着兩條重要價值觀:第一,不糾結於機會,專心作好眼前的事;第二,學會清醒地認識我的價值,不迷失於企業的KPI和影響力。segmentfault
這兩條價值觀讓攻略君深有感觸,正好在看美籍德裔心理學家弗羅姆的《逃避自由》,這位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表明人物,開創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社會問題的先河。在他看來:西方近現代史的核心,就是與權威鬥爭,爭取我的獨立的歷史。植根於部落、宗教、社會地位的安全紐帶被切斷,人類得到了形式上的自由,然而孤獨、焦慮、脆弱感如影隨形。儘管多出許多「自由」,但受限於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速度,人們並無得到足夠多自我表達和創造的機會。爲遠離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許多人選擇了「消極自由」,或臣服於權威,或趨同於他人,或拼命追逐聲望與權力。外部看得見的舊權威被消解,心裏卻被看不見的新權威所佔據,只不過這些新權威披上了良心、社會準則、大衆傳媒的外衣,左右着我的的價值選擇。七牛雲存儲
中國也面臨相似問題,傳統文化的斷裂加劇了這種無力感,個體被社會、經濟的洪流裹挾,努力向前、身不禁己。惟有讓「自我」融進更強大的總體中,分享它的力量與榮耀,並由它決定生命意義,方能獲取虛幻的安全感。90年代轟轟烈烈的國企下崗潮沒多久,上百萬的畢業生又開始考公務員,爭搶得到體制庇護的機會;IT外企裁人潮波及的這部分人,在數年前剛進入這行時,應該算趕上了不錯的機會。可一旦把我的命運和大機構綁定,就像是作了一場出賣自個人交易,以致於你再也沒法離開它獨自生活。安全
但世界已開始變化,生於這個被科技快速推進的時代,攻略君時常會感受幸運。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爲「積極自由」的實踐者,利用科技帶來的豐富機會,去尋找併成爲獨立強大的本身。攻略君始終相信,技術人會是這波大潮裏,最早覺醒的那股力量,他們離變革前沿最近,一旦覺醒,就有可能引領政治、經濟、文化的將來方向。這也是「技術人攻略」創立的初衷,以及一直在尋求的價值實現。ruby
魔豆路由器是老黃第三次創業,爲此他又足足準備了5年。做爲將來智能家居入口,智能路由器迅速成爲兵家必爭的戰略產品,老黃不只要帶領團隊挑戰傳統勢力,應對互聯網巨頭的重重包圍,還得迎接來自競爭對手的創新。這一年多的工做不算輕鬆,但按他的說法,到如今仍然能天天睡得着覺,仍然認爲這是一件值得本身無比投入並激動萬分的事情。在這個廣泛浮躁的社會裏,堅決地作讓本身開心的事,並獲取一份安心。這或許是年屆四十的他,依然待人無比真誠,依然保有天真和有趣的緣由。微信
注:標題取自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全詞以下,未盡之意,皆在其中。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做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生平。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網絡
技術人攻略:你已經積累了20年以上工做經驗,而且曾是上市互聯網公司高管,這樣背景的人創業,通常會有許多顧慮,你如何看待這件事?運維
對我來講,兩個因素會決定本身是否去創業:第一,是否會所以激動並全情投入。第二,能不能保證晚上安然入睡。網站
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能夠用近乎狂熱的方式去作事。而工做越久的人,所知越多,越難以把本身置入到盲目相信一件事的狂熱狀態。創業是一次Reset,以前管理大團隊,過年過節會收到很多短信,一旦開始創業,可能只會有零零星星的祝福。這時候人會有強烈的失落感,能不能看破這些事,是個很大挑戰。搜索引擎
當跨越了第一個障礙,全心投入一件事以後,第二個障礙會出現。創業過程當中各類困難,可能會讓你糾結得晚上睡不着覺。頭天晚上不能很好入睡,次日的工做天然也沒法很好完成。不用多,持續兩年,整我的就會垮掉,事業也隨之垮掉了。因此你有沒有一種心理準備,讓本身在工做之餘,也可以正常休息,以保證持續的戰鬥力。
2008年我離開新浪,開始第二次創業,方向是雲計算。沒想到正好趕上經濟危機。紅杉資本在那年開了個大會,並給他們投資的公司發郵件,讓全部人開始準備過冬。個人客戶基本上是創業公司,看着他們在這場危機裏一個個倒下,心裏很是難過。到2008年9月時,個人工做和生活已經紊亂,天天晚上糾結得睡不着,想事業的將來方向,想同患難的兄弟……我知道本身出了問題,這樣的堅持撐不了多久,狀態只會一天比一天差。因此當12580發出收購邀請,我果斷地作了決定,加入他們,結束了此次創業。
魔豆路由器是我第三次創業,整個過程當中仍然會遇到很是焦慮的問題。例如一開始對這條供應商體系不熟悉,第一家願意給咱們作產品的廠商,給出的報價是每臺路由器380元。這個價格報出來以後,我明顯發現一塊兒創業的夥伴心情發生了巨大變化,那時候團隊已組建起來快兩個月了。我安慰他們一番,本身背上包,沿着珠三角、長三角一家一家去找。談了將近50家,直到去年11月底,才真正找到幫咱們作第一批路由器生產的供應商,而這時候團隊已經工做7個月了。假設你創業7個月,還不知道本身的產品在哪兒生產,這種狀況下仍然能睡得着覺,纔有好的機會去創業。
魔豆路由器前段時間開售,上週發佈了第三個穩定版本,解決了許多基礎性問題,但壓力仍然巨大。我左手要把產品作得更好,右手要面對用戶反饋過來的各類問題,同時競爭對手也不斷在作更好的東西,還要面向用戶作傳播、作活動。講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本身心裏是翻騰的,但晚上到了家裏,依然能保持十點半到十一點半之間入睡,天天早上五點半起牀,開始工做。我不敢百分之百說此次創業會怎麼樣,但起碼到如今仍是百分之百能睡得着覺,即便受到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次日又會從新恢復正常,往前去衝,去解決問題。
技術人攻略:爲何此次創業會選擇智能路由器方向?
2012年3月,優酷土豆首次宣佈合併,我時任土豆網產品技術副總。合併消息發佈以後,古永鏘當即來了土豆,深刻談話時我就說:一個集團不可能有兩個CTO,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保證合併成功。但這已經不是當初進入土豆時本身想作的事,將來想選擇新的方向。
接下來集中精力解決合併過程當中的問題,直到去年年初,我很看好OTT電視盒子和智能電視業務,認爲它對視頻行業的將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因而花了不少心思在這一塊。在那個時間點上,這塊業務對優酷土豆集團來講,依然相對邊緣化。但這個小經歷,讓我看到了智能硬件設備,以及將來軟硬結合的機會,因此決定出來創業。離職以前,我用了大概3個月時間,跑遍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拜訪了幾乎全部我能找獲得的智能硬件團隊。
互聯網膨脹出來一個移動互聯網,將來還會膨脹出來一個物聯網。這張網上會從原來只有計算機、手機,擴展到更多智能化設備,最後變成「毛細血管」,深刻到咱們身邊每個細枝末梢,產生巨大的機會和浪潮。因此我開始追隨這件事,想要跟着這個大浪潮一塊兒成長。
2008年那次創業,我意識到本身在市場傳播及運營的邏輯化思惟和理念上有所欠缺。當時只能把產品賣給認識的人,徹底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認知並接受本身的產品。這段創業結束以後,我又積累了5年。這期間出現過許多潮流,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遊戲,我都沒有去追。在這些機會面前,我知道本身仍是會睡不着覺,因此就都沒有去碰它們。但智能硬件這一波,我認爲本身已經作好了準備。
去年咱們的路由器產品沿用了果殼品牌,但公衆對果殼電子的認知是手機或手錶,和用路由器的用戶羣體有差別。因此今年6月產品正式發佈時,決定改名爲「魔豆」。品牌名稱變動須要冒很大風險,果殼路由的百度指數已經比小米路由高出不少,一旦變動就是從零開始。但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咱們又從新把魔豆路由的百度指數作到原來一半的狀態。在投入量產以前,產品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解決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的問題,因此營銷的力度弱一些。但我有信心去作,這種信心正是源自於以前5年的積累。
技術人攻略:軟硬結合必然要求硬件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你認爲這個過程須要多長時間?會出現哪些變化?
硬件行業的最大問題在於網絡和軟件沒有開放,想讓它具有更多計算能力,首先要把網絡鏈接打通,其次要在其上關聯更多業務和服務。在我看來,硬件從封閉走向開放這個過程至少須要6年。對比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2006年蘋果推出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直到2013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功能手機,這期間用了差很少6年。物聯網至少會經歷和智能手機同樣的過程,逐漸變得智能化,更加開放,並得到公衆認知,從而成爲一個規模化的市場。
我選擇選路由器創業的緣由恰巧就在這兒:大部分物聯網設備還沒和網絡打通,暫時沒辦法直接在上面作事,但路由器天生鏈接着互聯網,只須要把它變成一個軟件上開放的東西。除此以外,路由器還能幫助各類設備上網,衍生出更豐富的服務。前段時間,咱們主要精力放在把魔豆路由器變成真正的開放平臺,全部人均可以很容易地爲它作APP,並能調用屏幕觸摸能力,讓它在軟件上有更多能力去發揮。
硬件開放的關鍵,在因而否有更多互聯網人進來。歷史證實,誰能在「開放」這件事上佔據一個好的卡位和切入點,誰就能把以前的帝國推翻掉。通訊曾是摩托羅拉的地盤,諾基亞靠手機的良好體驗,把摩托羅拉推翻;蘋果靠服務和APP開放,把諾基亞推翻;安卓不只在軟件和網絡鏈接上開放,還開放了硬件利益,又把iOS打了下去;路由器開放,要打倒的則是TP-LINK這樣的你們夥。
開放必然會發生,只是時間問題。毛細血管必定會打通全部細枝末節,讓網絡和軟件都變成開放狀態。舉個例子,咱們手邊的這臺索尼α7相機能夠連WiFi,意味着它已經有機會和互聯網打通,第一個開放已經出現了。但索尼這家公司太愚蠢,沒有把裏面的服務開放出來。試想一下,作一個以圖片、視頻爲基礎的APP開放平臺會是什麼效果?把這臺相機和美圖秀秀、Instagram結合起來會是什麼效果?必定有不少意想不到的創新。例如用索尼α7在這家星巴克拍的照片,能夠直接發送到星巴克在大衆點評的頁面,甚至還能所以獲贈優惠券。若是愈來愈多東西都和互聯網鏈接,並把軟件能力開放出來,會創造出許多巨大的機會。
技術人攻略:你屬於資深技術背景創業者,爲何美國主流科技公司創始人大都是技術背景,而中國技術人創業則並未造成主流?
主要緣由在於兩國不一樣的資本結構和管理人才結構。首先,資本市場容量和想創業人員之間的比例,中國和美國相比有着巨大差距。美國資金利用率和利用速度很快,一我的有很酷的創業點子,找到天使投資相對容易。創業早期最重要的工做是把點子變成現實,產品和技術人員最爲核心,銷售或市場人員做用則相對較弱,技術創業者的基礎就源自於此。
而在中國,草根創業者獲取資本的臺階更高。國內資本能力確實在不斷增加,但創業人羣比例也在增加,我的生活品質在變高,你們不像之前掙個活口飯就行了,有夢想創業的人愈來愈多。當資金和人的比例產生如此顯著的差距,創業門檻就變高了。和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相比,一個擁有十幾年工做經驗、瞭解目標市場、有核心小團隊,甚至還有一些相對獨特資源的人,更容易爲資本所青睞,因此資金和資源天然就投向了那些級別更高的人。
第二個區別在於兩國的管理人才結構。美國創業公司一旦發展到某個階段,會有職業經理人進入,在公司治理結構和專業化的管理能力上提供幫助,例如Google和Facebook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但國內專業化職業經理人的成長落後於中國這個大市場,稍微發展得好一些的公司,都在爭搶相同人才。
這兩個門檻分別出如今公司創業最先期,以及創業成型最有機會的時間點,可想而知,大量嬰兒公司所以而死。因此在中國,咱們看到的都是所謂大牛創業,鮮有扎克伯格這樣的大學生創業,而且最後成功的例子。我所認識的許多人,都是工做多年,具有豐富經驗,對一家公司運做的方方面面已有清楚認知,才能領着創業公司往前跑。因此這就是國內創業現狀,我認爲在至關一段時間內,這個情況不會發生變化。
技術人攻略: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出現相似硅谷同樣,由技術人引領創業潮流的狀況嗎?
中國獨特的市場環境,決定了會造成和硅谷不一樣模型,大量同質化創業會迅速篩選出最爲優秀的競爭者,並造成搶佔市場的有效機會,比硅谷一步步走更快。例如Social Network這塊市場,中國起步比美國晚,但迅速和美國打平甚至超過。在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在B2C、C2C及支付金融上,徹底超過了美國整個市場。
創新依然存在,雖然感受上咱們比國外慢,但其實不必定。創新被新聞媒體關注的時間晚,並不意味着發生得晚。拿視頻舉例,當年土豆網上線時間是2005年4月15日,整整比YouTube早3個月。2008年之後,國內創業從純粹仿照美國,逐步變成模型先於美國發生,並擁有遠超美國的發展速度和市場規模。例如團購,都說國內抄襲Groupon,但結合了社交及消費的B2C商務在中國早就有,只不過從投資人角度,得找一個所謂的模式套上去,來理解這件事。並且Groupon模式太簡單,中國基於內需足夠大、人羣足夠多、競爭足夠慘烈的基礎,最後出來的模型會比國外好不少。
技術能驅動創新,但沒法驅動產業升級,由於產業升級是商業行爲,背後表明着以利潤和市場規模去比拼的世界。當下最偉大的公司都是利用技術創新取得短暫市場優點,再用商業創新獲取最終勝利。Google用Page Rank創新了搜索引擎排名技術,但Adword和Adsense的盈利模式創新纔是它真正成功的基礎。經過商業模式創新迅速吃掉市場份額,造成壟斷位置,才成爲了今天最牛的公司。
反過來看一個例子,索尼在CMOS技術上作出了巨大創新,但這隻能帶來一時的優點,佳能和尼康很快就會迎頭遇上,誰能把這項技術變成商業模式創新纔是最重要的。技術人有時候會盲目感受良好,認爲只要保持技術領先,就能如何如何,但其實不對。技術壁壘太容易被消除,單純依賴於技術的領先沒法長時間保持。因此我認爲,技術創新是在時間上領先一步的機會,而商業模式創新、市場佔有率、商業利潤價值體現,纔是公司成功的第二個大臺階。
技術人攻略:做爲國內FreeBSD、Python等社區的發起者,你從何時開始接觸開源?你如何理解開源精神?
1996年我來北京,在國家信息中心工做,辦公桌對面是一個很神奇的人,叫張璐。那時候有份特有名的報紙叫《計算機世界》,張璐堅持在每一期上寫一個Linux使用Tips。我跟着他學了一點Linux,初步創建了對開源的認知。當時還常上一個叫freesoft.cei.gov.cn的網站,經過FTP能夠下載到全部鏡像在國內的FreeBSD、Linux、OpenBSD等軟件。
但一直到1999年我加入瀛海威,真正用開源技術作業務系統,才發現它的強大。因而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組織許多和開源相關的社區活動,包括PHP、Java、Python、FreeBSD等。這些活動最棒的地方,是讓一羣樂於分享,作事嚴謹,精神境界和心裏世界很是豐富的人互相認識。2004年到2006年左右,這羣人中的核心成員大都加入了新浪研發中心,咱們成爲同事,一塊兒實踐對開源的認知和理想。
我很是贊同自由軟件基金會發起人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的理念,代碼自己應該free,只有當它做爲生產力時纔是有價值的。這個理念很像互聯網的模式,訪問網頁不要錢,只有使用資源和服務才應該付費。現實生活中,停車須要付錢並非由於要把這塊地買下來,而是購買維護場地的服務。微軟賣軟件的方式,是讓每一個使用者都爲地皮付錢,這是有問題的。但不必專門去抗爭,只須要把開源作得足夠好,不符合歷史潮流的趨勢天然會衰落。
從被質疑爲何用開源,到當下開源在中國超高的滲透率,開源已得到了更普遍的認知,但真正參與開源的人還是少數。今天已沒有多少人不用互聯網,但這些互聯網使用者身上真的有互聯網精神嗎?未必。從互聯網上獲取東西的人,永遠比爲互聯網貢獻東西的人多得多,開源也是一樣道理。開源精神是一種思想境界,必然受制於時代發展,回想人類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每一個階段都經歷了數百年變化,因此不可能期望一種不一樣的思想境界變得多麼普及。我敢說如今還有不少人喜歡被奴役,還有不少人喜歡當皇帝,互聯網精神也仍沒有成爲這個社會百分之一百的主流。
技術人攻略:最近看一篇文章對比大陸和臺灣的開源現狀,說大陸開源社區更偏商業驅動,而臺灣社區則更注重培育人本精神。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宣傳人本精神並非先進的表現,大陸的開源現狀好過臺灣,比較兩岸開源人提交給社區的代碼就是證實。不妨看看開源作得最好的美國,商業公司經過Linux和Apache兩大基金會,爲開源注入巨大動力。一件事情最棒的地方,是它既具有商業價值,又具有社會價值。開源必定要爲這個社會提供有經濟價值的東西,社會纔會所以認同開源,而且爲開源提供支持。惟有進入這個正向循環,纔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入開源,從而真正理解開源精神,進而出現更多基金會和更多偉大開源項目,創造出讓整個社會快速改變的機會。
國內已顯現出正向循環雛形,商業企業願意支持各類開源組織和項目,併爲Commiter提供工做機會,讓他們繼續爲開源作貢獻。我和清風當年組織Python社區活動,不涉及任何商業和企業,全是人文性質,相似於你剛纔提到臺灣的狀況。若是隻談人文和社會價值,忽略了商業價值,就還差着一個境界。
技術人攻略:你曾在採訪中說過「要從純粹的技術愛好者到造成對生活的真正理解」,對你有重大影響的價值觀是在什麼階段造成的?
對我人生有重大影響的價值觀主要有兩個,第一是:不要太糾結於機會,社會整體上是公平的。這個觀念是我1993年大學退學後,工做兩年以後造成的。我第一份工做是在系統集成公司作部署和實施,工做過程當中發現本身可以特別投入地去作事,而且所以把事情作出一些不同凡響。由此發現,比起遇到的機會,工做態度實際上是更爲重要的東西。
因此我不太會爲機會自己去糾結,只要能作得開心,我就會很投入。當一份工做作到頭,已經沒法再讓本身開心時,我會靜靜等待。在等待的那一兩天裏若是遇到一個新機會,無論這個機會多糟糕,仍是多誘惑,我會順其天然去作。即使旁人以爲這並非最優選擇,但我本身卻不會特別在乎。也正所以,我在職業上從未設定過很是明確的目標,都是一條絕路走到頭,順其天然的一個過程。這20多年經歷足以讓我相信,努力作本身感興趣的事,社會天然會給你應得的回報。
第二個重要觀念:學會正確認知我的價值。在新浪工做的4年多裏,我學會了將我的價值從公司體系中剝離,識別出來什麼是本身作得好,什麼是根本和本身不要緊。
我面試的時候一般會問對方一個問題:兄弟,以前那份工做你作得好嗎?很多人把公司成就和自我能力疊加在一塊兒,因而我聽到這樣的回答,「我作的系統,被50萬人使用」,或「我給中國六分之一的企業提供了上網服務」。太多人迷戀於企業給予的KPI,迷戀於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力,其實更重要的是看清楚本身,這是一我的是否能真正在這個社會中獲得一份安心的機會。但現狀是,我面試的人裏99%對職業都很迷茫,大部分技術人根本不知道本身到底作得好很差,只是在說本身作得辛不辛苦。在我看來,爲工做投入的時間、精力、辛苦,這不是我的價值;企業有多少用戶,帶來多少倍增加,這也不是我的價值。能不能從KPI,從茫茫世界裏撈到本身的人生價值,對技術人來說很是重要。
拿我本身舉例,2004年加入新浪時,新浪郵箱每一年的平均用戶成本1G要200元,在個人驅動下,這個數字變成了不到2元,因此個人價值是把成本下降了100倍。如今跟人談魔豆,我會說:我開拓了中國路由器用觸摸屏產生人機交互的產品,這是個人價值,而不是投資人的價值。換句話說,魔豆路由器的百度指數作得比小米路由器高,這件事跟我有關係,也跟公司投入的資源有關係。正確承認自我價值,才能擁有真實的成就感。
結合第一個觀念,那些在選擇上患得患失的人,大多數是對本身不自信,對本身的投入也不自信,認爲命運會左右將來的人。天天被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干擾,過着浮躁、糾結的生活,看別人掙錢,就感受世界對本身如此不公。許多人都相信,公司作得好會讓本身也有所改變,但事實上,公司好很差跟個體沒太大關係。你看到的只是公司的成功和失敗,而不是本身。要驗證這點,只須要把你放到一個獨立於原公司的環境裏,若是自身沒有成長,依然會作很差,因此時刻要記得問本身究竟作得好很差。
技術人攻略: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你卻認爲「成功是成功之母」,能說一下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當你還沒去過羅馬,你是不敢去的,當你去過一次羅馬,就敢用任何道路去走。道路不通,大不了走回來,但只有你去過一次羅馬,才能找到更快的捷徑到達目的地。
我作過多種類型的工做,從開發,到產品、運維、運營,如今還要作產品營銷。技術一直不是我最強的地方,我最擅長理順事物的因果關係,並讓它重複發生。在加入新浪以前,我甚至決定再也不作技術了,由於以前的工做讓我感覺不到技術的價值,更不用說找到把本身的價值變成商業價值的能力。而在新浪,我獲得了好幾回機會,把一些作得很差的事情變得很好,這樣的狀況發生幾回以後,我就知道本身具有了判斷和理順這些事情的能力。
這裏面大概有幾個步驟能夠去作,首先是請教作過這件事的人,聽他的建議和理解,讓未知領域變得最少;其次是親眼看到這件事情發生一次,思考其中的因果關係;接下來,若是還有機會,本身動手作一作,最好能無數遍按相同方法,把這件事按相同邏輯關係重複。
技術人一般認爲把事情作完就行了,但善加總結更爲重要,由於技術很容易發生突破和改變。許多人順潮流而走,但潮流這件事是有規律的,用任何語言作開發,都有相同的規律。作好一杯咖啡,和作好一鍋粥,本質上沒有區別。
「迎中秋,贏豆票」活動預告:
看完了這篇訪談,是否是火燒眉毛想試試高大上,帶液晶屏的魔豆路由器呢!老黃爲「技術人攻略」的讀者提供了特殊福利,從內部送來了一批豆票。贏取豆票的活動細則明天公佈,請持續關注哦!!
特別感謝:
攻略君上週沒及時更新,可不是由於偷懶,而是一直在準備新項目「技術人攻略影像拍攝計劃」,用視頻紀錄短片的方式,更多元化地紀錄技術人的故事,傳播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精神。如今第一期短片正在策劃中,預計10月與你們見面。
特別感謝七牛雲存儲對「技術人攻略影像拍攝計劃」的大力支持,七牛一直是技術人的好夥伴,曾爲Linux中國,staticfile.org,rubyChina,StartBBS等一批優秀的技術網站和社區提供支持。但願能經過本次合做,繼續傳遞七牛對社區和開發者的正能量!
SegmentFault也繼續爲「技術人攻略影像拍攝計劃」提供了大力支持,從去年開始,一路走來,真的很是感謝!
做者介紹:
技術人攻略訪談是關於技術人生活和成長的系列訪問,由獨立媒體人Gracia創立和維護。報道內容以「人」爲核心,經過技術人的故事傳遞技術夢想;同時以小見大,見證技術的發展和行業的變遷。在這個史無前例的變革時代下,咱們的眼光將投向有關:創造力、好奇心、冒險精神,這樣一些長期被忽略的美好品質上。相信經過這樣一羣心懷夢想,而且正腳踏實地在改變世界的技術人,這些美好的東西將從新得到珍視。
聯繫方式 gracia@devlevelup.com
微博: @技術人攻略
訂閱:微信搜「技術人攻略」或「dev-levelup」
感謝SegmentFault提供博客專欄及推廣支持。
感謝迅達雲成提供雲主機及技術支持。
感謝七牛雲存儲對「技術人攻略影像拍攝計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