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10日,從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大廳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典禮上第一次傳出了炎黃之聲,而發出這一聲的就是丁肇中!衆所周知,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物理學研究領域的至高獎項,而他是繼楊振寧和李政道以後,獲此殊榮的第三位華人科學家,一時間全球華人爲之歡呼雀躍,倍感榮耀!丁肇中能走上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臺,主要是他堅持不懈、刻苦鑽研的結果,然而他能走上實驗物理學研究這條路與他身邊的良師益友密不可分!學習
啓蒙老師基礎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用在丁肇中最爲貼切!丁肇中出生於1936年,當時的中國戰火紛飛、硝煙瀰漫。雖然他生於書香之家,但不得不飽受戰亂之苦,當他到了上學的年紀,卻因戰亂不能正常上課。慶幸的是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便承擔了對他的小學教育。母親王雋英是兒童心理學教授,所以很善於把握丁肇中的內心,不只教給他知識,更注重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她曾經告訴過丁肇中,只要按照本身的興趣去發展,不管他取得什麼樣的分數都能獲得她的支持和讚揚。這一點對他之後的學習和研究有着很是重要的做用。往後丁肇中也曾說,母親對他養成堅忍不拔的性格有着深遠影響,他一直牢記着母親的告誡——「無論作什麼,必定要努力奮鬥,要成爲一個佼佼者。」生活
若是說母親王雋英培養了丁肇中往後進行科學研究所需的那股鑽研勁,那麼父親丁觀海則爲他打開了通向物理學研究的大門。父親送給他的兩本書對他走向物理學研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第一本是關於法拉第的書,那時丁肇中還在上中學,但看完書後他便立志要作第二個法拉第。第二本書是在1958年元旦前夕,父親得知在密歇根大學求學的丁肇中開始喜歡上粒子物理學以後,便送給他一本《量子電動力學》做爲聖誕禮物。在這本書中,丁肇中第一次瞭解了「粒子物理學」,這給他留下了很是深入的印象,隨着不斷鑽研,他敏銳地感受到,粒子物理學是將來物理學的主流,將會給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帶來史無前例的變革。因而他下定決心,要投身於粒子物理學的理論研究或新粒子實驗發現的行列中去,並要作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家,正是這個決心完全改變了丁肇中的一輩子!時間
反觀咱們如今的家長,把孩子成才全寄託在學校教育,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許多家長託關係、走後門千方百計把孩子塞進名校,而後牢牢盯着孩子的成績單,考很差不是批評就是一頓臭罵甚至體罰,這樣教育子女怎能培養出傑出人才?至於孩子的興趣愛好,無論孩子真正喜歡什麼,放假前先幫孩子報一堆輔導班、特長班、奧數班等,還自認爲用心良苦要讓孩子全面發展!其實咱們的家長真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平等地坐下來和孩子談談心,多問問孩子真正須要什麼,這樣或許能使孩子獲得更好地發展!思考
精神導師工作
丁肇中曾經說過:「在我所熟悉的衆多科學家中,我最仰慕的是法拉第。」法拉第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雖然他沒有親身教過丁肇中,但他一直是他的精神導師,是他心裏的一根標杆,一座豐碑,所以在中學時就立志成爲第二個法拉第。從法拉第的平生事蹟中,丁肇中看到了一位大師熱愛思考勤於動腦,懷疑權威的精神,求真務實的態度,勇於向命運挑戰、敢於追求理想的勇氣以及淡泊名利對科學的執著追求等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法拉第的這些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丁肇中爲科學而奮鬥,正是憑着這種精神他才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管理
在丁肇中的生命里程中,法拉第是影響他最大的科學家,但畢竟法拉第的年代比較久遠,和丁肇中的生活也比較有距離。而榮膺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雙雄」——楊振寧和李政道卻不同,他們和丁肇中同樣,同爲中華民族的後代,同爲炎黃子孫,在這種特殊的同根同族情懷下,丁肇中受到了莫大的感染和激勵,他決定向楊振寧和李政道看起,把本身的一輩子都獻給物理學,爲中華民族再創輝煌!若是說法拉第是丁肇中的精神導師,那麼楊振寧和李政道即是他的現實楷模,在這樣的激勵下,丁肇中更加發憤圖強,而且在後來的學術生涯中,他還與兩位物理大師創建了深厚的友誼。
丁肇中有着明確的目標,能坐得住冷板凳,中學時就立志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是由於他有心中的榜樣。而如今咱們的學生彷佛變得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缺少了對科學的無限熱愛和真理的執著追求,這不是由於缺乏獻身科學的楷模,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這是值得咱們警醒的地方!所以,咱們的教育工做者必須增強對學生在精神層面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精神世界的標杆。
現實領航者
雖然父親丁觀海爲丁肇中打開了物理學的大門,法拉第、楊振寧和李政道也激勵着他投身於物理學研究領域,可是讓他真正走上實驗物理學研究之路的卻另有其人。首先是馬丁•佩爾教授讓他在暑假到加利福尼亞的伯克利實驗中心體驗了一把,感覺了一下實驗物理學的魅力,儘管佩爾教授十分想邀請他加入實驗物理學研究領域,但他明白要想讓一個年輕人,特別是一個很是有抱負的年輕人從一個領域轉換到另外一個領域是須要一點時間的,因此佩爾教授並不急於讓丁肇中接受本身的邀請,而是十分開明地給他足夠的時間來思考,這可謂「欲擒故縱」!
當時的丁肇中的確很是猶豫,一時間在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研究上沒法抉擇,而他的導師烏倫貝克教授一語點破了丁肇中的謎團,爲他指明瞭從此研究的方向。烏倫貝克教授是這樣分析的:「在理論物理領域內,只有極少數理論家纔是重要的。可是作實驗和這個不同,只要你作出來一點什麼,哪怕是一點點的成就,都是必不可少的!」後來的事實證實,丁肇中走對了路,他準確地選擇了主攻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比咱們如今的教師,天天忙着搞科研、拉課題,上完課就閃人的現象十分廣泛,就不用說關心學生心裏的困惑、關心學生的長遠發展了。這些行爲背離了崇尚學術、育人爲本的宗旨,不符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的。爲此,咱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爲本,不只傳授知識,更要在關鍵時刻爲他們釋疑解惑,爭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小結
丁肇中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具備創造性的天賦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其次得益於父母在其童年小學時期的悉心培養,更是與導師的栽培和指導分不開的。不是每一名學生都達到丁肇中的高度,可是咱們做爲教育工做者,要因材施教,化有形的說服教育爲無形的循循善誘,變有形的管理爲無形的服務,爲他們成長成才提供有利而無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