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不管什麼技術總喜歡跟「人工智能」(如下簡稱 AI)扯上關係,但若是「人工智能」變成依賴「人工」的假 AI,就有種被欺騙的感受了。此次被揭穿「假 AI」面目的,是在中國以語音識別技術著稱的科大訊飛出問題的不是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而是他們這幾年大力鼓吹的翻譯技術。「AI同傳」,也就是咱們所謂的AI同步口譯。網絡
AI 翻譯:「人工智能」仍是「人造智慧」?人工智能
(前情提要:人類冒充 AI 又一樁!語音識別大廠「科大訊飛」的 AI 同步口譯是人類冒充的)一名王姓譯員在知乎上爆料,9 月 20 日他參與了一場國際會議的同步口譯工做,現場採用了科大訊飛的產品「訊飛聽見」。表面上看,這款產品的做用是將口譯員同步口譯的語音,轉成文字輸出,但他在翻譯過程當中發現,科大訊飛彷佛將他們這些口譯員們的翻譯功勞,攬在了自家的產品身上。翻譯
王口譯員提出了 2 個疑點:blog
首先,現場的大屏幕左右兩邊分別顯示譯文和機器辨識的原文,但譯文與原文有多處不對應,顯然譯文是來自口譯員的翻譯,再由「訊飛聽見」轉換成文字,然而屏幕上「訊飛聽見」的字樣很容易讓聽衆誤會這是科大訊飛 AI 同步口譯的成果。其次,當天的會議在官網進行了直播,並號稱使用了「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國際高端會議的中英文頻道切換、智能翻譯和自動語音播報。」但實際上所謂的「AI 同步口譯」,只是照着口譯員們翻譯出來結果在朗讀而已。開發
從現場拍攝到的影片來看,科大訊飛的「AI 同步口譯」只作到「復讀機」的做用,好比用詞與口譯員徹底相同,人類口譯員的用詞被機器錯誤辨識後,「AI 同步口譯」也跟着出錯等。明明用的是人工口譯員的工做,卻說成是自家技術的功勞,科大訊飛的作法天然引起巨大爭議。同步
除了一邊倒地怒批科大訊飛弄虛做假外,固然也少不了「疑似水軍」的出來護主,只不過這位哥們兒可能太着急,或者對東家信仰太高,頂着「科大訊飛軟件開發」的名號就出來指責王口譯員:「訊飛的同步口譯在咱們的年會,重要會議上都會出現,我現場體驗過不少次,造假根本不可能,卻是博主發這個文章是居心叵測吧!」直播
還有一種聲音也值得注意,有很多人認爲,隨着 AI 翻譯技術的發展,以翻譯爲生的口譯員們感覺到了威脅,所以纔會對新技術如此抵觸。這種說法有必定的道理,畢竟自打 AI 的概念紅了以後,「AI 讓 XX 失業」的話題屢屢被說起,機器也確實已經取代了很多本來須要人力的職位。但鑑於語言的複雜性,尤爲是中英文的巨大差別,由機器進行的文字翻譯尚且漏洞百出,要在要求苛刻的翻譯領域威脅到人類的飯碗,這種擔心恐怕爲時過早。你可能會反駁:胡說!你看 XX 公司、XX 公司的 AI 翻譯,早就能 hold 住各類會議的中英翻譯了。產品
咱們確實常常看到在一些會議上出現某些公司 AI 翻譯產品,可以將嘉賓的現場演講轉化成中英文雙語字幕輸出,而且準確率至關高。咱們不能(儘管咱們很想說)說這全是做秀,但確實其中恐怕有很多「水分」,以前就有口譯員爆料過被安排在會議上以機器的名義做同步口譯。去年騰訊 AI 同步口譯就已經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翻車」,其實與其說是「翻車」,倒不如說是這些所謂的 AI 翻譯、AI 同步口譯太過於「真實」。軟件
因此說,AI 有朝一日能勝任翻譯的工做,這是有可能的,但毫不是如今。 科大訊飛回應:我沒有,我不是,別瞎說啊。昨天下午,科大訊飛對「同步口譯造假」一事做出響應,強調本身歷來沒提過「AI 同步口譯」的概念,並提出了一個新詞:「人機耦合」,說這纔是將來的發展之道,當天的會議也是這麼作的。而昨天晚上科大訊飛再度發表聲明響應,稱「因會議現場機器轉寫問題,致口譯員對科大訊飛產生誤解。」,並對翻譯方案做出了更詳細的解釋。騰訊
科大訊飛表示目前翻譯服務主要提供兩種方案:第一種全自動翻譯,是現場機器翻譯同步展現在屏幕上,沒有任何人工參與。第二種是「人機耦合」翻譯,由機器提供語音轉寫和翻譯結果給口譯員參考,「輔助」口譯員進行翻譯。科大訊飛表示,翻譯人員所說的會議當日,訊飛提供的是第二種方案,且機器僅提供轉寫服務。必須認可,科大訊飛確實從頭至尾都沒有說過本身用的是「AI 翻譯」,只是現場及網絡直播的各類宣傳,容易地讓聽衆產生錯覺,這究竟是刻意的模糊,仍是工做不嚴謹,咱們就不得而知了。那「人機耦合」又是什麼?根據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在去年一次演講中的解釋,應該是由機器幫助人類完成絕大部分工做,人類扮演輔助角色。不過,在此次會議的同步口譯中,明明人類完成了大部分翻譯工做,訊飛的機器人只是作到了把個語音轉化成文字化,還畫蛇添足地念了一遍而已,這又做何解釋呢?多是爲了從新定義「人機耦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