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大公司大了後都不可避免會遇到大公司病,機構臃腫,行動緩慢,協調困難,思惟僵化。爲此,大公司採起了各類各樣的作法,建設企業文化,調整組織機構, 更換領導人,增強流程規範,創建特區,創建快捷通道,引入敏捷方法。這些措施每每都能取得必定時間的效果,卻很難與整個公司抗衡,隨着時間流逝,大公司病 還在蔓延。 安全
爲何會這樣?是解決措施有問題?仍是管理能力不足?仍是沒有找到真正的問題? 工具
下面對大公司病的一些另類思考,試圖向真正問題邁進一步,「減小錯誤不等於增長成功」是其中第二篇。 學習
穩重是大公司的特色,安全的成功是大公司的追求,不斷減小錯誤是大公司的一條行事準則。你能夠作不成事,可是千萬別犯錯。大公司這種減小錯誤的傾向從何而來?是大公司病的一種嗎?會影響大公司的成功嗎? 測試
對於產品而言,減小錯誤不等於增長成功。 編碼
在產品選型上,大公司力求減小錯誤。大公司有充足的財力人力,會投入大量的成本進行產品論證和市場調研。與此同時,還得與公司的已有產品,尤爲是現金牛產 品劃清界限。爲保證進入足夠大的市場,爲保證不與公司自身產品自相殘殺,爲證實本產品的重要性超過其餘產品,n論PPT的論證和產品PK是不可少的。直到 產品方向獲得市場論證或高層一致,方纔放行,既花費了巨量的成本,又消耗了至關的時間。 設計
進入產品研發階段,研發團隊力求減小錯誤,此處以軟件研發爲例。由於不敢犯錯,研發團隊會力爭力求一次完成,瀑布模型成爲必然選擇,由於瀑布模型是錯誤最 少的模型。然而,研發團隊對產品認識不夠深入,一次完成的風險太大,必定會犯錯,怎麼辦?研發團隊會爭取把錯誤變成別人的錯誤,爲此不惜吹毛求疵。曾屢次 參加這樣的需求評審會,開發、測試人員圍繞着產品的設計細節不斷追問需求人員,要求需求人員解答全部的需求細節,需求人員也歷來沒有作過這個產品,雙方對 着需求文檔紙上談兵式的糾纏細節。爲了一次考慮清楚與相關係統的關係,設計討論、評審也不能缺乏。需求評審、設計評審等各類評審、討論讓軟件研發變成會 海。到了編碼階段,要求不高,沒錯就行,同時時間也不足,匆匆完成。而測試時間則會不斷增加,由於產品寧肯不上線,也不能有不少錯誤,哪怕是小錯誤也不 行。 事務
每一個產品研發的參與者都致力於減小錯誤,每一個人都很努力,都沒錯,這能幫助產品成功嗎? 開發
對於管理而言,減小錯誤也不等於增長成功。 文檔
對於管理而言,有一點我一直沒搞清楚,管理是爲了成功仍是爲了安全?不少人可能都認爲管理是爲了可重複的成功,那麼是可重複重要呢仍是成功重要?對大公司,安全、可重複、少犯錯可能更重要一些,畢竟「穩定壓倒一切」嘛。 產品
流程制度是減小錯誤的典範,由於不遵照流程是有錯的,而流程多了無所謂。流程制度是典型減小錯誤的工具,與成功關係不大。在某公司,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項目 中有多少個流程。這不只是由於流程繁多,還由於不斷有新流程被髮明出來,舊流程版本被更新。爲何人們會熱衷於發明新流程?表面緣由不少,例如提高服務質 量,工做規範化等等。但除了部分工做必須的流程外,其餘流程被髮明的根本緣由在於
會議佔據了大量的時間,由於不開會是有錯的,而「必要」的會議是沒錯的。爲了減小錯誤,人們利用會議相互試探、扯皮,把決策權向上推,找人共同擔責,等等 理由不一而足。一個有一個的會議就此被髮明出來,每個會議都很是「必要」,由於必定有足夠的理由證實其必要性。劣幣驅除良幣,會議的盛行致使會議綜合 症,部分必要的會議受到抵觸,並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報告在大公司是如此盛行,由於不作報告是有錯的,而多作報告是沒錯的。所以按照時間維度的日報、週報、月報,按照工做類型的項目、部門、業務、財務,各類 報告層出不窮。雖然並不是全部的報告都是壞的,但放到一塊兒,報告繁多顯然是大公司一絕。同時有一些糟糕的例子,例如軟件研發中的日報。至今爲止,大多數軟件 公司開發人員依然要填日報,緣由是什麼呢?在某會議上有位演講者是這麼講的。「雖然你們都知道日報與成功沒啥關係,可是這是當前惟一有效的選擇。」也就是 說,這是不犯錯的選擇。
流程、會議、報告是管理中減小錯誤的典型案例。很難說某個流程、某個會議、某個報告是沒必要要的,沒有意義的,可是爲了減小錯誤,肆意的增長流程、會議、報告後,這就成爲了公司不能承受之重,不只下降公司運行的效率,甚至影響正常工做的開展。
對於我的而言,減小錯誤一樣不等於增長成功。
有個小故事講得很好。一天,需求分析師向公司技術牛人提出了一個需求,牛人看事後有點不高興的問道:「你以爲這個需求有價值嗎?」需求分析師誠懇的回答: 「沒有價值,可是我要寫週報啊。」牛人聽後,沉思了一會說:「好,我幫你作,我也要寫週報啊。」需求分析師和牛人都不想犯錯,由於在大公司有個最嚴重的錯 誤,工做量不飽和。一旦工做量不飽和,全部人都能看見,而實際工做幹了什麼,卻不必定有人清楚。
有一種方式的減小錯誤,就是老闆導向。由於不能犯錯,揣測上意、溜鬚拍馬在大公司的某些地方開始盛行,搶功、掙表現、求亮點成爲必備功課。據說在某公司, 幾個部門管理者相互安插內奸,目的只是爲了比其餘人領先幾分鐘發項目戰報。這對部門管理者很是重要,是否實幹並不重要,在老闆面前增長成功、減小錯誤顯然 是更加關鍵。
還有一種方式的減小錯誤,KPI導向。每到KPI評定的時候,都會拿出KPI,這裏那裏有錯。曾經出現一種狀況,某部門的測試團隊有一個月中止工做,全員編寫無人使用的自動化測試,由於團隊每一個人的KPI中都有自動化測試腳本覆蓋率要求。
大公司的螺絲釘精神也與減小錯誤相關,由於甘當螺絲釘最安全。大公司有不少優秀人才,隨着時間變遷,他們會成爲優秀的螺絲釘,在不犯錯的條件下繼續尋求成功。
綜上所述,大公司中有不少行爲是以錯誤-懲罰的形式驅動的(套用句流行語,看起來大公司的負能量好足啊。),減小錯誤做爲一種本能被不斷放大,並且大多數 人難以認識到它的危害。當全部減小錯誤的傾向走到一塊兒,會帶來總體工做效率的急劇下降,會議冗長、報告繁多、流程複雜、分工增長等大公司病徵僅僅是其表象 而已。
最後用一個科學實驗「大猩猩不再敢犯錯了」來結束。把5只大猩猩關進籠子裏,在籠子的左邊放上香蕉。哪一隻大猩猩去拿香蕉,就暴打5只大猩猩。後來不用 你去暴打,哪一隻大猩猩去拿香蕉,另外4只就會暴打它。這時,往籠子裏再放一隻大猩猩,新來的大猩猩想去拿香蕉,另外幾隻大猩猩會用暴打讓它學會別犯錯。 再日後,以此類推,今後大猩猩們養成了不吃香蕉的文化。聽說,後來不知情的大猩猩打其餘大猩猩打得最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