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體會——PM、PD、UE與UI

一個很巧的機會,認識了本文做者蘇傑,很棒的產品設計師,歡迎瀏覽他的博客! http://iamsujie.blog.51cto.com      www.iamsujie.com
 

這周從產品部門的角度出發,講一下我心目中的幾大主要任務和相應的職責區別,涉及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用戶體驗師、視覺設計師四個角色。通常來講,這個順序就是一個產品從規劃到最終成型的任務流方向,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商業到技術的過程。
PM:產品經理,俗稱老大(另外一個PM項目經理在咱們公司更像是從技術角度出發的職位)。一個產品,首先由PM來分析細分市場、目標客戶的訴求,規劃產品的賣點、殺手級應用,這個過程一般PD已經介入了,這個層面上,商業問題、業務邏輯的流暢是思考的焦點。
PD:直譯爲產品設計師,也可能叫產品規劃師、需求分析師。PD側重於將一個個殺手級應用作功能級的設計,在這個模塊上,PD相似是一個小產品經理。好比要作進銷存,具體到庫存管理須要提供庫存警惕功能麼?警惕數字是隻有上限?下限?仍是都有?警惕數字設置須要批量操做麼?等等。技術團隊中的架構師(或者系統分析師,也可能叫項目經理、開發組長)會與PD緊密合做,這時候開始考慮技術可行性,性價比。
UE:字面爲用戶體驗師,可能稱做交互設計師、界面設計師。UE負責產品和用戶交互方面的設計,這方面在技術部門的配合角色應該是前端工程師(web表現層)。一般UE拿到case的時候,要作什麼功能已經決定了,PD與UE要充分溝通,UE必需要了解不少商業層面的內容,理解功能的商業價值。舉個例子,好比在商業目的是「註冊用戶數」的前提下,設計註冊流程是一頁搞定仍是分幾個「下一步」,出錯提示是js彈出仍是頁面即時判斷……
UI:英文直譯爲用戶界面,可能也叫界面設計師、視覺設計師,不少小做坊簡稱美工,與UE的界限在不少時候是模糊的。到了UI層面,基本是界面的表現,是用戶第一眼看到的效果,好比配色、頁面結構、按鈕形狀、字體字號等等。
固然上面這個過程不是靜態的,一方面產品設計的流程是能夠並必然要反覆、迭代的,另外一方面各個角色的分工有時候是模糊的,對上下游的業務也必須有所瞭解。
        講了這麼多,可能仍是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盯着產品部門某位員工的顯示器一天,看一下他的大部分時間屏幕上都是什麼:
PPT的是PM,他在想這怎麼跟高層確認產品戰略;
Word的是PD,他在寫文檔;
Dreamweaver的是UE,他在作網頁;
PhotoShop的是UI,他在作圖;
另:成天Project的是PM(項目經理);成天Excel的是財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