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前六篇)讀書筆記

先勝後戰。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架構

前六篇:計、做戰、謀攻、形、勢、虛實。

設計

(零)資源

一本書寫來必有受衆。開發

《孫子兵法》的受衆是君王和將才。御駕親征的君王不多,給君王看更多的是爲了說服君王和代表忠心。基礎

將才是《孫子兵法》的真正使用者。反過來,若是想成爲將才,應精研此書。書籍

讀孫子兵法,處事有謀略有戰術,更有成效。

技術

(一)總結

先勝後戰。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項目

不可勝在己,是修養保全,養精蓄銳,積累實力,保持常青風采,作喜歡的事情,臻於佳境。生活

可勝在敵,是觀察形勢,敏銳捕捉對方破綻並痛擊之。觀形借勢造勢,借造勝算之勢,勝於易勝。

不可勝時,宜養精蓄銳,謀定然後動,一戰而定。

準備/積累、等待/忍耐、行進/機變,均是整個戰鬥中的重要部分。

善勝者,無智名,無勇功。

孫子講的都是很是樸素的道理。他始終提倡的是打勝算大的仗,而不是靠智巧取勝,儘管後者也很重要。

要貫徹樸素的道理,須要紮實的基礎實力和對形勢的判斷力。 兵法人人可讀,紮實的實力和審時度勢的判斷力卻不是人人具有的。此無可用巧。

實力定義:

  • 我的:豐實的經濟能力,豐富的精神生活,溫潤從容的爲人處世之能,敏銳的感知和判斷,當機立斷的決策力。
  • 企業:凝聚人心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充裕的資金/資源流動,豐富的人才儲備,良好的組織制度,敏銳的形勢捕獲能力,機動強悍的做戰能力。

本謀和初心,是咱們天天、每事,要對照檢核的,要拒絕衝動,拒絕誘惑,排除干擾,堅持本謀,不忘初心。

(二)

計篇。計,計算、籌劃全局,是論證可行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廟算勝者,可決勝於千里以外。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贊成,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事先計:勝算幾何。

好比發佈。這次改動了哪些?分別有哪些風險?怎樣規避風險?驗證了沒有風險,謹慎發佈便可。忌寫了一通代碼,不加影響面評估,到發佈點了就直接發佈。

好比新啓一個項目。計劃帶來怎樣的業務增加或實現什麼戰略目標?時機是否適宜?技術和業務架構是否能夠支持?設計開發人員搭配是否合理? 投入產出好比何?忌不加思索爲作需求而作需求,作完了就扔給繼任者去維護。

(三)

做戰。講戰爭的預算和準備。計算成本、風險和獲利。

良將必事先算好成本帳,評估清楚風險。若要戰,必有切實的益處,對長遠戰略目標有重大意義;次將則爲了我的榮辱而戰,置國家的存亡和兵士的生死而不顧。

利害權衡清楚。先能避害,而後纔可趨利。

戰爭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並不是打仗那麼一瞬間的刺激和故事。做戰耗費巨大,可致使國力民力空虛,所以,做戰貴拙速而不貴久。

計篇和做戰篇,都要計算和籌劃。一個計算宏觀勝面,是否打的贏;一個計算細節帳,打完了能獲利多少,損失多少。都是基本功,真功夫。

(四)

拙速,就是準備要慢,動手要快。

林彪著名的「四快一慢」戰術:

「四快」是指:

  • 向敵軍前進要快。進攻時要善於出其不意,長途奔襲,以抓住敵軍。
  • 攻擊準備要快。抓住敵軍後,看地形、選突破口、調動兵力、佈置火力、構築工事、戰鬥動員等各項準備都要快。
  • 擴張戰果要快。突破「一點」後,堅定擴張戰果,使敵軍沒法恢復防護。
  • 追擊要快。敵軍潰退後,要猛追到底,使敵軍沒法逃跑和從新組織抵抗。

「一慢」是指發起總攻擊要慢。要在查清敵情、地形,選好突破口,佈置好兵力、火力,作好準備後再發起進攻。

(五)

魏文侯問於李克曰:「吳之因此亡者何也?」

對曰:「數戰數勝。」

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其因此亡何也?」

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因此亡也。」

吳起也有相似思想:然打敗易,守勝難。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衆。

有點反直覺反常識。古代人雖然思想樸素,但智慧精當。所謂百戰百勝,只是些津津樂道的談資,並不足取。

真正的英主懂得沉靜忍耐,養精蓄銳,使敵不可犯,國不容侵,專心致一地發展。


(六)

謀攻。不戰而全勝,免生靈塗炭,最上。

道勝優於力勝。道勝,以清明之政與強盛實力令其信服而降,免傷亡之害;力勝,憑戰之力強取對方,殘人傷物。

不戰而屈人之兵。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宜一戰而定。撥轉常識之誤。

全國爲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智謀取勝爲上。伐謀,破除對方計謀,使其無可施展;伐交,破除對方聯盟,使其無可依靠。

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

斷其糧道後勤,則敵形不能守,攻必取。

集中優點兵力擊之。優點兵力:倍於對方,精銳而奇出,有勢如破竹。

勝機不明顯時,勿焦躁; 宜忍耐,等待時機;反之,可激怒對方,使其破綻盡露。心理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殆,不是每次都想求勝,而是不損失精要,不立於危機之境。

(七)

形篇,講攻守之形,攻守之機。

善守。守爲精要。先爲不可勝。實力強盛,不戰而屈人之兵。 以守爲攻,攻無痕跡。

守,是勝的積累。具體而言:強身健體多運動,勤學樂做善總結,清心寧神久悅美。

守靜柔,不擅動。立於不敗之地,不可攻之境。低調。關鍵時刻自告奮勇。

形勝,是在等待中積累,讓本身不可勝,愈來愈強;勢勝,是勝機出現,抓住機會,一戰而定。

守,功在平時;攻,功在瞬機。守則銳,攻則疲。守多攻少,守益攻損。

人性的弱點,就是好大喜功。

當心「焦慮性動做」,那是最能毀人的。

心內安定,外物無可擾。

(八)

勢篇,講在變化的形勢中取勝。


編制搞好了,組織架構搞好了,管不少人就跟管不多的人同樣,和運用本身的手臂同樣方便。

圓石落山,萬人莫當,石借山之勢;借風口浪尖而建業,非我的之能,乃歷史潮流而助之。

善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爲合,側爲奇。奇正互轉,奇正之變,不計其數。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知勢,知道本身想要什麼,該作什麼,對環境變化敏感;觀勢,明確目標,達成目標的有利因素和阻礙因素。密切關注因素的互相轉換,把握時機而動。

(九)

虛實。避實而擊虛。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掌握主場優點。提早抵達有利地形。

要學會在有虛有實中戰鬥,不是試圖解決全部問題,而是始終在問題中前進。

胸中有全局,調動敵人,而非被敵人調動。保護好本身,不輕易出戰。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十)

讀書是爲了觀照本身,老是想固然把本身帶入勝利一方的角色和情緒,是人天生的習慣。要注意反過來,把本身假設成失敗一方的角色,多想一想如何避免失敗,才更能學到東西。

學兵法,先學不敗,再學打敗。兵法的出發點,首先就是不敗,而不是求勝。

孫子兵法,講的是立於不敗之理。

參考書籍: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 《十一家注孫子》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