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介紹弗洛伊德算法。和以往同樣,本文會先對弗洛伊德算法的理論論知識進行介紹,而後給出C語言的實現。後續再分別給出C++和Java版本的實現。html
目錄
1. 弗洛伊德算法介紹
2. 弗洛伊德算法圖解
3. 弗洛伊德算法的代碼說明
4. 弗洛伊德算法的源碼 git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github
更多內容:數據結構與算法系列 目錄算法
和Dijkstra算法同樣,弗洛伊德(Floyd)算法也是一種用於尋找給定的加權圖中頂點間最短路徑的算法。該算法名稱以創始人之1、1978年圖靈獎得到者、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羅伯特·弗洛伊德命名。數組
基本思想 數據結構
經過Floyd計算圖G=(V,E)中各個頂點的最短路徑時,須要引入一個矩陣S,矩陣S中的元素a[i][j]表示頂點i(第i個頂點)到頂點j(第j個頂點)的距離。 ui
假設圖G中頂點個數爲N,則須要對矩陣S進行N次更新。初始時,矩陣S中頂點a[i][j]的距離爲頂點i到頂點j的權值;若是i和j不相鄰,則a[i][j]=∞。 接下來開始,對矩陣S進行N次更新。第1次更新時,若是"a[i][j]的距離" > "a[i][0]+a[0][j]"(a[i][0]+a[0][j]表示"i與j之間通過第1個頂點的距離"),則更新a[i][j]爲"a[i][0]+a[0][j]"。 同理,第k次更新時,若是"a[i][j]的距離" > "a[i][k]+a[k][j]",則更新a[i][j]爲"a[i][k]+a[k][j]"。更新N次以後,操做完成!spa
單純的看上面的理論可能比較難以理解,下面經過實例來對該算法進行說明。code
以上圖G4爲例,來對弗洛伊德進行算法演示。htm
初始狀態:S是記錄各個頂點間最短路徑的矩陣。
第1步:初始化S。
矩陣S中頂點a[i][j]的距離爲頂點i到頂點j的權值;若是i和j不相鄰,則a[i][j]=∞。實際上,就是將圖的原始矩陣複製到S中。
注:a[i][j]表示矩陣S中頂點i(第i個頂點)到頂點j(第j個頂點)的距離。
第2步:以頂點A(第1個頂點)爲中介點,若a[i][j] > a[i][0]+a[0][j],則設置a[i][j]=a[i][0]+a[0][j]。
以頂點a[1]6,上一步操做以後,a[1][6]=∞;而將A做爲中介點時,(B,A)=12,(A,G)=14,所以B和G之間的距離能夠更新爲26。
同理,依次將頂點B,C,D,E,F,G做爲中介點,並更新a[i][j]的大小。
以"鄰接矩陣"爲例對弗洛伊德算法進行說明,對於"鄰接表"實現的圖在後面會給出相應的源碼。
1. 基本定義
// 鄰接矩陣 typedef struct _graph { char vexs[MAX]; // 頂點集合 int vexnum; // 頂點數 int edgnum; // 邊數 int matrix[MAX][MAX]; // 鄰接矩陣 }Graph, *PGraph;
Graph是鄰接矩陣對應的結構體。
vexs用於保存頂點,vexnum是頂點數,edgnum是邊數;matrix則是用於保存矩陣信息的二維數組。例如,matrix[i][j]=1,則表示"頂點i(即vexs[i])"和"頂點j(即vexs[j])"是鄰接點;matrix[i][j]=0,則表示它們不是鄰接點。
2. 弗洛伊德算法
/* * floyd最短路徑。 * 即,統計圖中各個頂點間的最短路徑。 * * 參數說明: * G -- 圖 * path -- 路徑。path[i][j]=k表示,"頂點i"到"頂點j"的最短路徑會通過頂點k。 * dist -- 長度數組。即,dist[i][j]=sum表示,"頂點i"到"頂點j"的最短路徑的長度是sum。 */ void floyd(Graph G, int path[][MAX], int dist[][MAX]) { int i,j,k; int tmp; // 初始化 for (i = 0; i < G.vexnum; i++) { for (j = 0; j < G.vexnum; j++) { dist[i][j] = G.matrix[i][j]; // "頂點i"到"頂點j"的路徑長度爲"i到j的權值"。 path[i][j] = j; // "頂點i"到"頂點j"的最短路徑是通過頂點j。 } } // 計算最短路徑 for (k = 0; k < G.vexnum; k++) { for (i = 0; i < G.vexnum; i++) { for (j = 0; j < G.vexnum; j++) { // 若是通過下標爲k頂點路徑比原兩點間路徑更短,則更新dist[i][j]和path[i][j] tmp = (dist[i][k]==INF || dist[k][j]==INF) ? INF : (dist[i][k] + dist[k][j]); if (dist[i][j] > tmp) { // "i到j最短路徑"對應的值設,爲更小的一個(即通過k) dist[i][j] = tmp; // "i到j最短路徑"對應的路徑,通過k path[i][j] = path[i][k]; } } } } // 打印floyd最短路徑的結果 printf("floyd: \n"); for (i = 0; i < G.vexnum; i++) { for (j = 0; j < G.vexnum; j++) printf("%2d ", dist[i][j]); printf("\n"); } }
這裏分別給出"鄰接矩陣圖"和"鄰接表圖"的弗洛伊德算法源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