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社會》讀書筆記及讀後感範文2100字:
前幾天又看了一本超級喪的書:《無緣社會》,這書到底有多喪呢,這麼說吧。我和一個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大學同窗聊這事兒,他聽我說完,幽幽的說,「我三年前看的這本書,一直喪到如今,建議你看書後搭配同名紀錄片食用,效果更佳。」
豆瓣裏有人在看完這本書後,放棄了獨身到老的決定,有人決定找個男/女友。其實無緣社會最開始是一部NHK電視臺出品的紀錄片,本書是記者的採訪手記的合集。採訪的主題是現代人的孤獨死,書中描繪了一羣生活在底層的老人們的生活情況。
他們大都高齡,無子,獨居,受疾病困擾,離異或終身未婚,生活困苦。書中第一位老人曾經是個手藝人,守着父輩留下的家業,生活倒也無憂。但一次錯信朋友,替人擔保。他丟掉了店鋪,妻子與其離婚,帶着孩子離開。後來他開始在不一樣的地方打零工,勉強支撐着日子,直到身體情況變得很糟糕,沒法工做,靠領取政府救濟金,
他最終孤獨的死在租住的小單間裏,屍體在一兩週後才因鄰居投訴味道而被發現。
這樣的例子在這本書裏比比皆是,有人在五十多歲的當口失業,爲了避免影響妻子和孩子,離婚後遠走他鄉,最後由於意外,孤獨的溺死在海邊。
有人一直工做到七十歲,爲了供奉父母的牌位而努力賺錢,卻也明白本身死後,將面臨無人爲他祈禱供奉的局面。
有獨居的老人睡覺的時候不鎖門,只把門鏈掛上。萬一有一天本身生病倒下,鄰居如有察覺,能夠用工具弄斷鎖鏈,儘快把本身救走。
有羣租房社區裏的患病老人互相約定,天天打電話互相確認對方的狀況,若發現不妥,馬上幫忙送醫。
有在銀行光榮退休的老人,因年輕時專一於工做,忽視家庭和親人,在中年時離婚,孩子也和他日漸疏遠,年老時雖然拿着不錯的退休金,但不管是逢年過節,仍是生病住院,全都是一人在支撐,兒子也拒絕在他死後爲其操辦葬禮。
有獨居老人常年患病,每週兩三次的護工到訪,是其最開心的事。由於總算是有人能夠聊聊天。後來老人自殺未遂,也是護工把他救了回來。
有一位老奶奶少時曾經在東北的一家日本家庭裏作保姆。日本戰敗後,她揹包裏塞滿高粱米,回到了日本。歷經日本的經濟發展和動盪,由於帶着母親生活在一塊兒。終生沒有結婚。你也看到了,這些老人的青壯年時期,各有不一樣的境遇。他們有的是終身未婚,有的是中途離婚,有人一輩子無子,有人曾有家人親屬。有人作着體面的工做,有人展轉奔波在不一樣的城市。html
就像今天的咱們。但到了最後,上述全部的老人,都在孤獨和病痛中,獨自面對死亡。父母逝去多年,即便兄弟姐妹還健在,一般都自身難保,沒法施以援手。就算是有孩子的,因爲和老人多年疏遠,不少都再也不聯繫。也不期望孩子們能幫什麼忙。
不少人在青壯年時期和同事保持着正常的社會關係,一旦退休或失業,即刻陷入與人失去聯繫,無人關心,失去價值的境地。書中的不少人,秉承着不肯意給人添麻煩的原則,不主動聯繫家人,拒絕他人幫助,但心裏又對死亡有着很深的恐懼。
同爲亞洲國家,對於書裏那些孤獨死的老人,和處在悲慘境況下的中老年人,相比前一陣子看到的《掃地出門》,我更能感同身受,也很能理解他們作的一些決定。有時我被爸媽說性格太獨,不愛關心別人。
一塊兒長大的弟弟是個和我徹底不一樣性格的人,逢年過節他會給七大姑八大姨的長輩們打電話拜年問候,會注意維護社交關係。
有一陣子我不能理解他的行爲,和最親的家人保持聯繫不就行了嘛,爲何要花時間在這些無用社交上?後來我慢慢理解他的行爲,明白就是有人熱衷而且擅長處理這些人際關係。海底兩萬裏好詞好句(http://www.simayi.net/dushubiji/1190.html)雖然最終我也沒法作到像他那樣待人熱絡。書中的日本老人會以爲本身去世後的葬禮若少人蔘加,實在是一件很失敗的事。但是我卻絕不在乎這件事,活着的時候尚且不在意飛短流長,哪會在意身後虛名。
只求在世時,作人坦蕩,作事盡力。
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在思考本身死亡的方式。像電影非誠勿擾裏那樣葬身大海何嘗很差,可是我有深海恐懼症,加之擔憂一生胡吃海塞的身體內重金屬集結,不知道會不會對魚類有什麼影響。
高中的時候,外婆走了。
那以後的一段時間,我常常在想,火燒到人身上的時候,真的不會疼嗎?一個嬉笑怒罵鮮活的人,變成了一捧灰,ta存在過嗎?十多年過去了,外婆偶爾會入夢,有時笑,有時絮叨。不少個哭醒的午夜,和我如今坐在電腦前腦海中想到的東西。大概就是她存在過的最好證據。
但若是沒有孩子,這份傳承將再也不繼續。日本新生兒比例低,老齡化加重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國人更多的會拿這些事實來對比中國的狀況。做爲一個不堅決的無孩主義者,即便拋掉了房價高,教育難,壓力大這些外在的社會緣由。我也並非一個喜歡孩子的人。
雖然感謝父母將我帶到這個世界,心智和身體上都比較完整的交給了社會。可是,我依然只是想活在本身的世界裏。
對將來和老年生活的思考和擔心固然不是隻在看完這本書後,只是這本書將這份恐懼放大了。將來,我也許會在還能挽回的時候妥協,也許會在年邁後悔不當初。可是人生是一條單行線,只有一邊的風景能夠看。我能作的,也只能是既然選了就不後悔吧。做者:不喪的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