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PDC2008,微軟向業界再次聲明瞭以Windows VISTA爲鑑,精簡Windows7自帶工具的作法。落實到具體的操做上,最典型的就是再也不集成電子郵件客戶端Windows Mail、圖片編輯工具Windows Photo Gallery和電影製做軟件Windows Movie Maker。用戶要想得到這些應用,必須在安裝Windows Live後另行下載安裝各個功能塊。
負責設計Windows 7的Julie Larson Green對此變革的註解是,「人們不是爲了使用Windows而使用Windows,他們使用Windows是爲了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幫助用戶得到他們想要的就是操做系統設計的目標。」
這樣作就能達到輕裝上陣的目的麼?參加現場報道的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有的認爲以上應用在Vista中廣受歡迎,微軟捨本逐末裁減不當;也有的認爲,與其刪除Windows Mail不如去掉Windows Meeting Space。在對微軟這次發佈的諸多策略做深刻分析後,CIOAge.com程鴻認爲,所謂精簡程序實際是個「障眼法」。微軟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Windows live without wall」,將一些本來自帶的工具剝離是爲了整個Windows Live戰略更好地佈局。
筆者認爲微軟此舉的真實目的主要有三點:
第1、拉動更多的用戶使用Windows Live。在微軟的新策略中,Windows Live將成爲聯接我的用戶和Web服務的紐帶,也就是「Software+Service」中的那個「+」。從功能來看,Email,圖片、影像處理是天生適合「軟件加服務」模式的——運用本地計算能力來進行編輯,經過互聯網來實現協做、分享。
當用戶由於需求而去使用Live Messenger,Live mail,live movie maker的時候,不只須要註冊一個Live ID,並且也會很快造成這樣的使用習慣。
第2、Windows Live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業務方向,甚至極可能成爲一塊獨立的業務。從Azure的框架來看,Live Services定位與.net Services,SQL Services至關,並且經過PDC 2008你會發現微軟已經在互聯網上爲我的Web Services應用佈下了完整的局面。將Windows Live系列工具從操做系統中剝離,包括將Live ID開放,都是爲了有利於合做夥伴拓展。
你是否知道微軟旗下的consumer web有如此之多
Live是Services的具體表現
第3、還記得Internet Explorer屢受反壟斷法制裁的先例吧。如今給Windows Live鬆綁總比之後被迫剝離要好。 Windows Live策略可否如願以償還有待時間考驗,但咱們不得不認可微軟在「軟件加服務」的創新實踐上又走出了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