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她說我最近一年變化挺勵志的。雖然我開始刻意改變本身習慣的時候咱們已經不在一個公司了,但這也讓我開始審視本身從何時開始真正改變的。最初是看了 一篇文章,很受鼓舞,便買了本做者推薦的《習慣的力量》來看。這本書看完以後我產生了改變本身習慣的勇氣、決心和信心,這些都來自於書中對習慣養成科學的闡釋和分析。因而我按照書中的方法實踐了些日子卻感受舉步維艱,畢竟懶毛病幾十年了很差改變。隔了段時間,我加上了寫那篇文章的大佬的微信,他又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叫《掌控習慣》,我固然就又買來看了。最近剛看完也開始實踐了一些,寫篇總結分享給你們,但願能有所幫助。固然我目前也在按照上面的方法嘗試改變本身的習慣,期待和諸位一塊兒改變習慣改變本身。
從小大人們就教育咱們要養成好習慣,彷佛好習慣是能夠輕輕鬆鬆培養起來的。可是其實好習慣沒那麼容易培養,而壞習慣也沒那麼容易改掉。可是掌握習慣造成的迴路,掌握科學培養習慣的理論基礎,有助於你培養良好的習慣。segmentfault
咱們都知道習慣能夠通過長時間的重複培養起來,可是習慣究竟有多硬霸呢?微信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名叫尤金·保利的71歲男人得了一場病——病毒性腦炎。這場病最終被牛掰的醫生治好了,可是病毒侵蝕了尤金大腦中的「海馬體」部分,使得那個部分造成了一個核桃大小的空殼。聽起來挺嚇人,可是尤金的生理功能都沒有受到影響,語言等功能也恢復了,神經系統也安然無恙,智力也不錯,彷佛一切都正常。app
可是他失去了過去 30 年的記憶(即只記得1960年以前的事情),連本身有孫子都徹底不記得。更要命的是,他如今只能記住一分鐘內的事,一分鐘以前的事情對他來講徹底消失了,就好像那首歌「七秒鐘的記憶」,只不過一點都不悽美,只剩下殘酷。他甚至記不清上一秒在爲何而生氣。這也致使他會不停的重複同一件事而徹底以爲新鮮~函數
對於一個只有一分鐘記憶的人,他畫不出本身家的房間的示意圖,由於他記不住家裏的佈局。可是他卻對家裏的一切又彷彿很熟悉,他不知道廁所在哪但要上廁所時卻知道去哪,他不知道廚房在哪但要吃食物卻知道去廚房的櫃子裏找,他不記得外面的路但他卻可以一我的出去散步並順利回家。這一切都是習慣使然。佈局
然而當外面街道在整修,或暴風把人行道吹的很亂,當外面路上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離家多近,尤金都會迷路。由於他找不到那個能夠激發他習慣迴路的提示了。post
習慣是怎麼造成的呢?學習
這本書中將習慣迴路描繪成以下:網站
即習慣的造成包含「暗示」和「獎賞」兩大誘因。同時還須要培養一種渴望來驅動這一習慣迴路。spa
現代人每時每刻都在面臨着各類誘惑,不管是商店琳琅滿目的商品,仍是路邊香飄滿街的小吃,都在暗示你去消費以得到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心理等知足感。愛喝奶茶的人,每當走過奶茶店(暗示),口中都會生出津來(渴望),想去買杯奶茶(行動),以得到味覺的知足(獎賞)。對於一個想要減肥的人來講,每次路過奶茶店,都要發動意志力去抵抗本身心裏的渴望。而每次抵制誘惑,都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沒有得到味覺知足的低落感(或許有些狀況下低落感很輕微,但必定存在,輕輕鬆鬆就能改的還算什麼壞習慣)和意志力的消耗。一我的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而每次消耗意志力都會讓意志力減弱。這種低落感的堆疊和意志力的減弱會影響你正常的生活節奏,讓你在一段時間內意志消沉脆弱不堪,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而當你的情緒持續低落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再也抵制不了奶茶的誘惑了,不只如此,你甚至會變本加厲,去吃更多想吃的食物去得到知足,以填補失落感帶來的空虛。(是否是聽上去像是熟悉的誰來着?沒錯就是你死胖子!)翻譯
並且咱們在現實中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心情,生活的煩惱老是突如其來。當咱們面對煩惱身心疲憊的時候,就是咱們意志力最薄弱的時候。這時候,你再也調不出一絲的意志力來抵抗哪怕區區一杯奶茶的誘惑了。
書中建議咱們在暗示和獎賞中間插入一個新的可以產生一樣渴望的習慣來代替壞習慣,可是現實狀況是人極少可以找到這樣的新習慣。
我就在嘗試了些許日子後感受疲憊不堪,最後新習慣不了了之。
人天天都在重複不少類似的行爲,這些行爲就是一個個的習慣。而在衆多習慣當中,存在着一個對其餘習慣有深入影響的核心習慣。這個核心習慣牽一髮而動全身,他的改變可以讓你更容易的創建新習慣和抹除舊習慣。核心習慣應該是因人因環境而異的,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核心習慣都同樣。
對於減肥來講,確定也存在一個核心習慣。好比對不少人來講,跑步就是減肥的核心習慣。一旦你養成了跑步的習慣,你可能會更加註重本身的勝利果實而不輕易喝奶茶/吃零食,由於不想讓跑步的汗白流;你可能會更加註重健身,沒事就作幾個俯臥撐;你可能會有成就感更加自信,跑步這麼難堅持的事都養成習慣了,還有什麼事情不能改變呢?等等等等....
對另外一些人來講,多是一些女生,稱體重可能就是減肥的核心習慣。若是你天天都稱體重,甚至閒着的時候看見體重秤都會稱下,那麼每次你想喝奶茶吃零食的時候,也許都會被體重秤上的數字給反駁了回去。當你的體重可視化的出如今你腦海中時,就給你減肥添了幾分動力。體重秤也起到了暗示的做用,讓你更容易養成對減肥有益的習慣。稱體重的方法也有侷限性,由於體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減下去的,天天稱體重卻看不到即時的減肥效果,可能會讓本身有沮喪感。因此就算你愛稱體重,也不要在鍛鍊身體以後去稱體重。
並且專一於核心習慣也是由於每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俗話說「一口吃不了個胖子」,若是你同時又節食又跑步又要戒網癮又要逼本身讀書學習(對說的就是我本身),早晚會由於吃不消而放棄。以我爲鏡,能夠知成敗~ 因此如今的我只專一於努力學習提高本身的技術能力,其餘習慣都是圍繞着學習逐步進行。
若是你同時想培養好幾個習慣,那麼必定要找到並先去培養核心習慣。
一說到信仰,可能就會想到宗教或者革命。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國,你可能以爲信仰太遙遠,畢竟建設共產主義社會這樣的信仰不是咱們這個時代能完成的。可是信仰倒是一我的想要完成艱難壯舉不可缺乏的重要因素。一個有信仰支撐的人,可以迸發出強大超乎人類的意志力,培養習慣什麼的固然不在話下。
信仰是你堅信某事最終必定會實現,並且應該是有必定理智依據的不是盲目的,你會朝着信仰的方向堅決不移地去努力的。書中關於信仰的講解好像不是很精彩,我已記不清了。可是我我的也認爲信仰是決定一我的起點低的人是平平凡凡的過一輩子仍是轟轟烈烈的活一世的重要區分。
人沒有夢想就是鹹魚,有夢想沒有信仰也就是條活魚。
我就是條有夢想的活魚。
看完《習慣的力量》我很受鼓舞,感受找到了改變本身的科學武器。惋惜的是作過不少習慣改變的嘗試最終都惜敗了,也許是個人意志力太過薄弱了吧,歷來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主。
其實看《掌控習慣》以前,我也感受到了個人習慣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極大。因此當翻開書看到目錄的時候,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個讓我以爲這本書絕對會讓我很受用的標題:原動力被高估,環境每每更重要。確實如此。
書中將習慣分解爲四步,基本跟《習慣的力量》差很少:
|----提示----|----渴求----|----反應----|----獎勵----|
行爲轉變四大定律的規則:
行爲轉變四大定律 | 如何培養好習慣 | 如何改變壞習慣 |
---|---|---|
第必定律:提示 | 讓它顯而易見 | 讓它無從顯現 |
第二定律:渴求 | 讓它有吸引力 | 讓它無吸引力 |
第三定律:反應 | 讓它簡便易行 | 讓它難以施行 |
第四定律:獎勵 | 讓它使人愉悅 | 讓它使人厭煩 |
除非你讓下意識意識化,不然它將支配你的生活,而你將會稱之爲命運。 —— Carl Jung
習慣的發生都是從提示開始的,這也是扼殺壞習慣和培養好習慣的源頭。若是壞習慣的提示未曾發生,那麼壞習慣就不會產生。不少時候提示都是可控的。
最多見的提示是時間和地點,通常你的習慣都是在某時某地作某事得到某種感覺。
就如天天下班路上喝奶茶是由於你通過了奶茶店,奶茶店廣告牌上製做精美的奶茶圖片對你發出了很是具備誘惑力的提示,讓你不禁得便進入了喝奶茶的習慣迴路。
因此若是你想要改掉下班路上喝奶茶這個習慣,最好的方法是換條路線避免走過這家奶茶店,讓提示沒法發生,天然就不存在下班路上喝奶茶的習慣了。
剛入職新公司的時候,因爲打卡方式只有手機 app 打卡,讓習慣了刷臉打卡的我很不習慣,致使我第一個月有五六次都忘了打卡被扣工資了,而我其實天天都是一早就到了並無遲到的。因此我便在公司筆記本電腦上貼了個便條,每次下班關上電腦或者上班打開電腦的時候,我都會看到打卡提示的便條從而想起來打卡。這個例子雖然簡單,倒是從提示上改變習慣的典型案例。
原動力被高估,環境每每更重要
你是否也曾信心滿滿強立 flag 誓要改變某個壞習慣,到最後卻撞得頭破血流?做爲 flag 之王,我立過的 flag 可謂不可勝數,然而最後實現的倒是寥寥無幾。
不少習慣的養成不會因握握拳發發誓就簡單了。咱們的原動力固然都很足,可是動力再足,也禁不住生活從早到晚一點一滴的消磨。遲早咱們改變習慣的原動力會被消磨完了,然而習慣的培養卻仍是和最初同樣困難。
心理學家 Kurt Lewin 寫過一個等式:B = f( P, E )
。翻譯過來就是:行爲 = 函數(人,環境)。環境就像一個無形之手,暗中將你的行爲支配。
人體有約 1100 萬個感受接收器,其中 1000 萬個是專門用於視覺的(心疼近視的本身)。由此也可見視覺提示對咱們的習慣養成來講多麼重要,而咱們天天接受視覺提示最多的即是咱們所處的環境。
國內不少男士洗手間的站式小便池,都貼着標語「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以期減小灑落在小便池周圍的尿液。這個方式簡直弱爆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阿姆斯特丹基浦機場在小便池中心點貼了一個看起來像蒼蠅的小標籤,這些「小蒼蠅」給男人提供了一個能夠瞄準的目標。這個小提示顯著減小了尿液的灑落。
若是你想天天下班吃個蘋果,就把蘋果洗好放在顯著的位置;若是你想天天多喝水,就在房間裏多放幾瓶水(我家貓尿少,醫生建議就是多在房間放幾個貓喝水的容器,後來我不再用擔憂他尿少了~~);若是你養成早睡的習慣或單想少玩手機,下班後就把手機放到遠離本身視線的地方。若是你想少刷抖音,就直接乾脆卸載了(我就是,再也沒刷過了),你會發現你並無多麼想刷抖音。(其實遊戲和視頻都是打發心裏無聊空虛的體現,要從根上戒除仍是要讓生活變得有趣,要行動起來,不然卸了這個染上了那個~)
環境就是無時不在的隱形提示。若是你住在一個十來平的小房間,你很難區分出學習和娛樂的界限;若是你用電腦即看電視又玩遊戲又寫代碼,那你很難用它養成學習的習慣,由於你一打開電腦,就會想起來書籤裏存着的視頻網站的信息和遊戲的界面。
可是有不少時候光有提示是不夠的,好比跑步。跑步難不在於想起來,而在於堅持下去。
對於培養一個不容易達成的新習慣,若是它沒有吸引力,沒有讓你持續堅持下去的渴望,那麼最終的結果是註定的。
原始人類在上百萬年的進化過程當中,使大腦對鹽、糖、脂肪造成了高度的重視,因此當咱們食用富含這些物質的食品時,會觸發大腦的獎勵系統使人興奮停不下來。並且在的垃圾食品像薯片和汽水,都是富含這些物質的,廣告營銷包裝出來的咯嘣脆和清爽可口的形象也會引發人們味覺上的刺激感,讓你忍受不住美味的誘惑去消費體驗。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控制着人們大腦中的渴望呢?是多巴胺濃度。
研究代表,多巴胺濃度會在第一次體驗到獎勵時飆升(A);而一旦這個行動重複的次數多了,分泌多巴胺的濃度會在得到提示以後當即飆升,而獲得獎勵以後的多巴胺濃度卻會逐漸趨於正常水平(B);而在獲得了提示最終卻沒有得到獎勵時,分泌的多巴胺濃度反而會降低(C);若是獎勵姍姍來遲,那麼多巴胺濃度又會在得到獎勵時飆升(D)。
我家貓是個極其高冷的主,日常千呼萬喚都不理的那種。可是每次他聽到我叫他一聲而後拿養分膏發出的聲音或打開養分膏蓋子的聲音,就會目不轉睛的盯着養分膏看,而後跑到我身邊開始吃養分膏,吃完以後反而安靜的走開了叫也不理。他在得到我拿着養分膏的提示那一刻,多巴胺濃度當即飆升,促使懶惰的他興奮的跑到我身邊。不然叫他頂多看見他耳朵動一下。
多巴胺濃度揭示了渴望產生的深層緣由。因此在養成一種習慣的時候,如何產生渴望、讓它有吸引力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書中首先介紹了習慣捆綁的方法,即把想作的事情排到完成目標習慣以後,或者乾脆放到一塊兒進行。我的覺得這種方法不可取,畢竟對像我同樣意志力薄弱的人,很容易拋棄前者直接進行我喜歡的事。
書中介紹的第二種方法是加入一種符合你想培養的習慣的社會羣體,這點讓我想起了《習慣的力量》中講的加入匿名戒酒互助會之類羣體的作法,我的以爲有點像是改變自身環境,屬於第必定律的範疇。
書中介紹的第三種方法是完全轉變本身的思惟,創建本身的身份信念。你吸菸是由於你想吸菸嗎?不,你就是想放鬆一下或者說你想要那種愉快的感受。放鬆的解決方法有不少,你選擇了吸菸而已。若是你打心底把本身視爲無煙人士,把吸菸看成是最荒唐的事,你就沒有了對吸菸的渴望,也就可能真的能戒菸了。你減肥的渴望是什麼?若是僅僅是爲了泡妞,那麼這個渴望並不足以讓你成年累月的堅持(至少我是失敗了,也許你能夠吧)。減肥的話題有點大,後面再討論吧。
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逐漸造成了一套自我生存法則。這些法則是咱們許多行爲的一些潛在的動機,渴望只是這些深層動機的具體表現。書中認爲這些潛在動機包括:
人體並非一個由神刻意製做的精密儀器,而是在漫長的進化史上無數次試錯並寫入基因的成長體(我本身說的)。不少時候人的行爲習慣都是由深層次的潛在動機引發的,雖然這些潛在動機咱們可能沒法輕易更改,可是咱們可以去培養一種機械化的屬於本身的潛在動機,或說是一種激勵儀式。
運動員在每次比賽以前,都會先熱身。熱身不只能幫運動員把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更重要的是把運動員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讓運動員更專一更好勝,就比如機械的開啓了一種競技模式。你也能夠培養一種模式,讓你在作更困難的事情的時候調整好狀態。好比你能夠在每次你作本身愛作的事情以前,例行一個儀式如冥想十幾秒鐘、深呼吸幾回等,久而久之,冥想或深呼吸就成了你喜歡作的事情的潛在提示。成爲儀式以後,在每次要開始困難的事情以前作這個儀式,會讓你的精神狀態快速調整至最佳。我的感受這個並不容易作到,但可嘗試性很高。
有些習慣過於困難,即便你有了明顯的提示,有了強烈的渴望,可是仍是堅持不住,好比減肥~~
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你改變不了本身是由於本身想改變的太多?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在剛看完《習慣的力量》時,我想按照習慣迴路嘗試減肥,因而給本身制定了不少習慣,如每晚跑步五千米、每晚只吃水果、中午只吃半飽、不喝奶茶不吃零食等等。同時貪婪的我還強迫本身每晚回家遛貓、學英語、讀技術書。最終我只堅持了幾個星期,就徹底無論了。說真的那種感受很很差,有種亞歷山大的感受,甚至我還沒下班的時候想起來下班要強迫本身作這麼多事情都是不開心的。我犯了大忌:走的太快太急,以致於難以走下去。
想一想我去年準備跳槽開始學習的時候,也並無給本身這麼多任務。我只給本身下了一個命令:天天晚上回家讀兩小時的技術書。到如今一年多了我還保持着每晚看兩個小時書的習慣,固然不全是技術書了。由於我發現技術書讀一個小時左右就會以爲讀不下去了,再讀就會昏昏欲睡。因此我天天十點開始讀一個小時的技術書,而後感受累了就換成非技術類的書讀,如《刀鋒》、《愛的藝術》、《習慣的力量》、《掌控習慣》這幾本讓腦子放鬆點的書。
咱們老是過於高估本身,卻不想沒有人能一口吃成個胖子。若是咱們把想要培養的習慣拆分紅塊,按步驟的去培養,就會容易不少。也許你會以爲這樣太慢了,那麼請問你減肥幾回幾年了,成功了嗎?(我是沒有)
在讀《掌控習慣》的時候我又膨脹了,我又給本身制定了不少想要培養的習慣:
可是看完書以後我清醒的認識到這幾個事情加在一塊兒是我不管如何都不能堅持下去的。因而我打算循序漸進的來,第一階段只有:
說實話我如今都不敢肯定我是否已經養成了這兩個習慣,由於我不確信本身在沒有主觀意願的狀況下會去自動化的作這兩件事,我並無渴望。可是這兩件事對我來講又是極其容易作到的,我能保證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單身狗是否是很可怕)
習慣就是把一件事自動化,自動化在於你重複了多少次。你們都以爲機器的效率很高,由於他不知疲倦的作着重複的事。人類雖然不能作到機器那樣的機械化,可是習慣卻能讓一件事自動化,自動化能最大化的節省精力。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你可能每跑一段都在想還要跑多少多少路程,這樣很痛苦。可是一旦你習慣了跑步,那麼你跑步的時候就不會再爲跑步這件事自己付出精力,更不會爲它感到痛苦,由於它自動化了,你跑步的時候不會再去想剩餘多少多少路程,而是在思考另外的事情或者體驗夜色的美好。
不少時候咱們都以爲咱們有克服重重困難達成目標的決心,但問題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並且極易前功盡棄。有些時候你幹勁滿滿能逆流而上,可是確定會有些時候生活不夠順心,你只想順流而下,你無力上進。因此咱們在選擇要培養的習慣的時候,要順勢而爲,要會利用環境。當一個習慣與你的生活節奏合拍時,就更容易養成。
若是你把手機放到牀上或者工做桌上,那麼你很容易順手拿起手機玩個不停。可是若是你把手機放到遠離你學習的區域的桌子上,那麼你每次想玩手機的時候都要起身走到那個地方拿起手機,增長了一點點的成本可是卻能真的讓你減小玩手機的時間。若是你想多吃水果,那麼把水果放到你的最容易看到拿到的地方,你很容易就會多吃。順勢而爲就是利用環境,利用你現有的生活習慣,讓新習慣變得更加天然簡單。環境每每更重要,環境不只能給你提示,更能讓你的習慣養成更加簡單。
儘管咱們能夠把行爲習慣拆分的更簡單,可是萬事開頭難。有不少時候咱們都是在猶豫彷徨,咱們不想邁出第一步。我去年就想學TypeScript
,文檔我也看了挺多,可是我一直不敢也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可是有個偶然的機會公司有個很簡單的項目,只有一個頁面,我想這麼小的項目正合適我練習 ts ,就算我搞不定也可以及時挽回。因而便動手寫了起來。很快項目完成了,我也發現 ts 挺簡單的,就把以前的老項目也用 ts 重寫了。
咱們之因此邁不開第一步,是由於咱們給本身設置了一個看起來超難的目標。一想到接下來咱們要連續受苦,咱們心裏的懶惰便佔據主導地位了。因此若是你在培養一個看起來很難的習慣,不妨試一試「兩分鐘原則」。不少習慣均可以縮減爲「兩分鐘」版本:天天睡前讀書變成「讀一頁書」;作30分鐘運動變成「作五個俯臥撐」;跑五千米變成「出去散散步」等等等等。(這個兩分鐘不是真的就兩分鐘,而是你的大習慣的簡化版本,就是你以爲可以輕鬆作到的)
讀一頁書、作五個俯臥撐、出去散散步都是小事一樁,但這些都是培養複雜習慣的幼苗。幼苗一天一天逐漸紮根,等到根基穩固,便可以更快的成長爲參天大樹。這些小習慣看似簡單,可是想要天天都堅持下去卻並無看起來那麼容易,由於太過「小」,可能你很容易忘記忽視。並且剛開始不能貪大,不能由於小習慣太簡單而直接作大習慣,要先把小習慣培養好,才能在培養大習慣的時候鍥而不捨。
儘管你可以讓習慣變的更簡便易行,可是習慣的培養是須要長期不斷重複的,完成行爲以後須要得到獎勵來增強對重複這一行爲的渴望。不然你很容易便會嚐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我爲何愛吃零食,由於它的味道太好了,吃零食讓我立馬感到了愉悅,這是一種即時回報。現實中咱們也傾向於獲取即時回報,可是不少習慣倒是延時回報。你天天鍛鍊並不會立馬讓你瘦下來,而是要等到明年甚至更久遠,因此大腦並不會因你鍛鍊而產生興奮。
那怎麼讓行爲變得使人愉悅呢?做者給出了一個小套路:給本身設立獎勵基金。
你能夠給本身設立一個願望基金,每次你想衝動消費的時候,就把你想花的錢存到你的獎勵基金中,當數額足夠,你就能夠去作你想作的事了。好比你能夠設立一個出國遊的目標,5000塊。每當你往基金中存錢的時候,你均可以看到你離願望實現更近了一步。這是一個能夠即時看到的獎勵。
或者你能夠給行爲作標記。設置一個表格每當你完成一次,你就在表格裏面打個勾,日復一日,當你看到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勾,會頗有成就感,更會生出堅持下去的動力。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最重要的習慣,若是你同時記錄十個習慣,那麼你可能會疲於應對難以堅持。
我就給本身畫了個表格,工做日天天中午看 40 分鐘書(有時候會寫文章),每次完成就給表格打個勾並給本身的讀書基金存入五塊錢。一個多月了,我如今中午都沒有了玩手機或看視頻的想法,就想在表格上打勾勾。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最開始天天都堅持跑步,可是後來斷了一天,再後來斷了兩天,再後來就沒有後來了~~當習慣中斷的時候,必定要重視起來,最好能從新審視下爲何沒有保持住習慣,是習慣提示不明顯給忘了,是沒有繼續習慣的渴望,是習慣難以實行,仍是習慣的獎勵不夠。審視完並改進以後,要當即從新開始習慣,不能一斷再斷。咱們每一個人的意志力都有薄弱的時候,而在這意志力薄弱的日子裏堅持習慣纔是最難能難得的。
咱們不可能讓全部習慣都當即得到獎賞,可是咱們能夠想辦法讓本身可視化的看到咱們的進步。
行爲轉變四大定律有時候是相輔相成的。好比環境既可讓提示更加明顯,也可以讓習慣執行更加容易;好比讓人愉悅的獎勵會讓你更加渴望重複習慣。再好比讓習慣拆解變得簡單,就更容易即時獎勵。
若是你是插隊直接跳到這裏的,那麼請你返回上面繼續看。沒有前面的理論基礎,很難相信你能按照下面的方法認值執行。
我有朋友經過跑步減肥成功的(狗子),有朋友經過去健身房健身成功的(木子),也有大學同窗經過減小飲食減肥成功的(失戀不吃不喝減肥法,很厲害短短兩個月,開學後班裏差點沒人認出她來,不過此法容易嗝屁)。(很遺憾以上三種人說的都不是我~~)
你可能想三種方法一塊兒同時實行,那恭喜你你能夠肥着滾了,本文救不了你。
我總結了一套階段減肥方法,準備等我中午學習和晚上看書的習慣穩定以後開始嘗試(穩定是指兩個月不中斷)。最終的目標不只僅是減肥,而是擁有強健的體魄,畢竟幹程序這一行的不關心身體健康的可能一不當心就掛了。
等減肥開始的時候,我會畫個表格打卡記錄天天減肥完成狀況,到時候可能會取消中午學習的打卡表格,目前階段仍是以學習習慣爲重。
這一階段我不打算給本身定太多的習慣目標,怕堅持不下來就又廢了。首先就是要塑造本身的身份意識,從最內在改變本身的思想觀念,把一切減肥的東西當成理所固然,不會再爲少吃了一包辣條而苦苦掙扎。其次開始適當控制本身的食慾,這個並不容易作到。咱們在生活工做中不免會碰到一些使人不爽的事情,從而致使咱們一天或者一段時間內的心情低落,而這心情最低落的日子咱們極可能控制不住本身。因此我以爲這一階段至少得四個月才能徹底達成吧,最好六個月。
這一階段是我心中的理想狀態,我但願可以終身保持這樣的習慣。
如今想着好像沒什麼難度,但其實難度仍是有點大,後面我可能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次建羣聊,但願能夠和你們一塊兒討論分享習慣養成的經驗(內有減肥成功的大漢爆照),也但願你們上班摸魚下班捉鱉的時候能有個好去處:
也能夠加我微信拉你進羣:huanlingeryi
,謝謝支持 ~
本文參與了 SegmentFault思否徵文「 一塊兒分享你的故事」,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