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計算模式從客戶機/服務器到節點的轉變
在數據庫時代,計算機在分佈體系中的角色有明確劃分,不是客戶機就是服務器,一般是一臺服務器連着多臺客戶機,服務器承擔存儲和計算的工做,客戶機負責顯示服務器的處理結果。高性能的計算機,好比小型機會被作爲服務器,低端的計算機,如我的計算機成爲客戶機。這就是之前常常說的Client/Server(客戶機/服務器)結構。
到了大數據時代,這種角色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客戶機/服務器的概念已經模糊化,被「節點」的概念取代。而這種變化的緣由,歸根結底,仍是數據處理需求發生了本質變化,迫使數據處理模型對應改變。有經驗的數據系統管理員不妨對比一下,在數據庫裏,咱們面臨的數據存儲和計算量是多少;而在大數據環境裏,這些數據存儲和計算量又是多少?正是因爲大數據集羣的數據存儲和計算量實在太大,若是繼續按照C/S模式來處理數據,就沒法適應這種巨量的數據處理需求,同時還有設備採購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帶來壓力,也迫切須要轉變系統運行模式,從新設計系統架構。這樣,節點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如今的大數據環境裏,數據處理都被設計成按功能劃分,切割成不一樣的階段和模塊,每一個節點同時承擔客戶機和服務器的雙重角色,即發送指令又處理指令。當發送指令的時候,它是一臺客戶機,等待服務器的反饋;當接受和處理指令的時候,它是一臺服務器,執行數據處理工做。這種角色和工做模式的變化,既有簡化數據處理設計和流程帶來的好處,也使得咱們對計算機性能的要求不那麼關注了。如今的大數據集羣裏,我的計算機因此可以徹底代了小型機,正是這個緣由。而且因爲進一步下降成本和節約能源消耗的須要,以手機爲表明的移動架構硬件也愈來愈多地進入到大數據環境裏,這對加快大數據的普及是十分有利的。
如下是Laxcus集羣的節點分佈圖,全部節點都被設計成按照功能劃分,它們在集羣中承擔着不一樣的工做,協同執行數據處理任務。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