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周做業:安裝虛擬機,預習本學期學習內容html
·第1周做業:瞭解linux操做系統,掌握核心的linux命令linux
·第2周做業:熟悉Linux系統的開發環境,學會基本操做,掌握gcc編譯器及gdb調試技術git
·第3周做業:計算機中各類數的表示和運算程序員
·第5周做業:學習X86彙編基礎編程
·第6周做業:瞭解ISA抽象,安裝Y86處理器數組
·第7周做業:存儲器系統的瞭解、局部性原理和緩存思想的應用緩存
·期中總結:對學期內容進行階段性總結安全
·第9周做業:掌握Unix/Linux系統級I/O、RIO以及I/O重定向的方法網絡
·第10周做業:實踐經常使用指令的代碼,加深對指令的理解併發
·第11周做業:分辨數組指針、指針數組、函數指針、指針函數的區別,理解異常的種類、進程和併發的概念
·第12周做業:複習前三週的知識,深刻理解實踐代碼
·第13周做業:掌握併發的方式,線程控制及相關係統調用
·第14周做業:學習虛擬存儲器的概念及其做用
·git log格式化日誌截圖
·代碼量彙總
·代碼託管二維碼
·代碼驅動的學習作到沒有?
我以爲我作到了代碼驅動的學習。首先,在本學期,我對於老師的代碼驅動的程序設計學習這篇博客進行了學習,跟着博客一步一步作下來,將本身的代碼進行整理,並按照老師博客裏的要求進行分類,這讓我可以輕鬆管理本身的代碼,找代碼一找就能找到。同時,我認爲代碼驅動的學習不只僅是對於代碼的運行,更重要的是對於代碼的學習與理解,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當中,我愈來愈發現先將代碼看懂,預測運行結果,再在虛擬機裏真正運行代碼,加深本身的理解是一個高效、高質量的學習方法。
·編程的智慧
咱們編程的腳步大多都是一開始編簡單的短代碼,隨着咱們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提升,代碼變得愈來愈長,以後咱們再對本身的代碼進行推敲、精簡、優化,代碼行數又變短了,最後呈現出一個完美的、直觀的、優雅的代碼。編程的道路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練習,堅持敲代碼,積極地反思推敲才能越走越遠,知道了優雅程序的的標準,也必需要經過不斷的實踐積累本身的經驗,慢慢擁有本身的編程風格。只編程不思考是不行的,僅僅擁有理論知識不進行實踐也是行不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邊思考,邊練習,邊總結才能真正掌握編程的智慧。
·實踐上的經驗教訓
對於Linux的學習,只運行代碼不理解代碼是不行的,不一樣的代碼運行的指令也不盡相同,只有好好理解代碼以後才能運行出正確的結果。對於老師佈置的代碼,不認真理解就一會兒所有編譯運行是不明智的,既浪費了時間有沒有真正學到東西,有的時候運行指令錯誤也會使運行結果出現問題,與其上網尋求解決辦法不如不踏踏實實地看懂代碼,既能解決眼前案的問題也能學到東西,讓本身對這部分印象深入。
git也是可以幫助咱們學習的好辦法,每次代碼運行成功就git add .一下,在git commit裏附上代碼的含義,讓代碼變得清晰,當咱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些代碼的時候可以對每一個代碼的做用一目瞭然。
·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層次可分爲高速緩衝存儲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三級。高速緩衝存儲器用來改善主存儲器與中央處理器的速度匹配問題。輔助存儲器用於擴大存儲空間。主存儲器工做時,首先由中央處理器將地址送至存儲器的地址寄存器並譯碼,同時接收由中央處理器發出的"讀"或"寫"命令。因而,存儲器就按照地址譯碼的輸出肯定相應的存儲單元。若是是讀命令,則將存儲單元的代碼讀出並送往代碼緩衝寄存器,若是是寫命令,代碼緩衝寄存器接收新代碼,接着寫入存儲體。
·IEEE定義了多種浮點格式,但最多見的是三種類型:單精度、雙精度、擴展雙精度。
·大多數CPU上的程序實現使用棧來支持函數調用操做。棧被用來傳遞函數參數、存儲返回信息、臨時保存寄存器原有值以備恢復以及用來存儲局部數據。
·Y86將處理組織成階段包括取指、譯碼、執行、訪問、寫回、更新PC
·並行性是指計算機系統具備能夠同時進行運算或操做的特性,在同一時間完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工做。它包括同時性與併發性兩種含義。同時性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併發性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發生。
·存儲器山是一種綜合研究存儲器層次結構的工具。它反映了存儲器層次結構中不一樣層次的帶寬。也反映了具備不一樣的時間局部性與空間局部性的程序的性能。經過分析存儲器山的數據,還能夠看出存儲器系統的部分硬件參數。
· Linux中存在兩種庫類型,一種稱之爲靜態庫。以.a 後綴。這種庫自己在編譯成目標文件的時候是和應用程序連接在一塊兒的,因此編譯出來的應用程序相對較大。第二種稱之爲動態連接共享庫。 以.so爲後綴。雖然這種庫形式只有一種,可是在使用中能夠有兩種形式:
·運行(runtime)時動態連接,共享庫在編譯器編譯時被連接,但並無包括在應用程序中(目標程序中),只在運行時連接。並且是必要的,若是沒有共享庫,程序將跑不起來。
·運行中使用動態連接裝載器中的函數來進行動態的加載、卸載或者連接。
·通常的方式是父進程負責來回收子進程的資源,採用wait()和waitpid()函數,前者只能只能阻塞的方式等待子進程從其它狀態變爲殭屍態,後者能夠以阻塞的方式或者輪詢的方式來等待子進程的狀態改變,還有一種方式,父進程顯式的調用signal(SIGCHLD, SIG_IGN),將SIGCHLD 信號的處理動做設置爲SIG_IGN,這樣fock出來的子進程在終止時會自動清理掉,不會產生殭屍進程,也不會通知父進程
·動態內存分配,能夠自由的分配指定大小的內存空間。當程序運行時,程序員並不清楚某一數據須要的具體內存空間大小時,可使用動態分配
·I/O重定向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捕捉一個文件、或命令、或程序、或腳本、甚至代碼塊(code block)的輸出,而後把捕捉到的輸出,做爲輸入發送給另一個文件、或命令、或程序、或腳本
·套接字接口利用下層的網絡通訊協議功能和系統調用實現實際的通訊工做
·使計算機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事情,提升效率
第0周我提的問題大多都是看着教材目錄提出來的,當時看着目錄以爲看不懂全都是問題,如今回答本身的這些問題以爲有一些問題實在是太簡單太基礎了,由於剛開始沒有進行深刻學習,對一些很基礎的內容就已經感受看不懂了,對於重點就更是碰不到了,還好在每週的學習任務中老師給出了學習重點,這才讓我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當中找到學習的主線,讓本身的學習更有成效
·本學期這門課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在一個學期都一直保持着學習的狀態。在以前的學期裏我基本上都是採用期末突擊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很難真正學習到什麼東西,不少知識點期末考完試就忘記了,但這個學期我每週平均花費三十個小時來學習這門課程,這不只保持了我學習的連貫性,也讓我一直保持着學習的狀態,不只僅是對於這一科,對於其餘學科的學習也是頗有幫助的。
·我以前一直習慣看書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以前其中總結的時候也寫過,老師也說不能僅僅侷限於看教材一種學習方法,在這個學期每一週的任務都是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剛開始以爲有點吃力,後來慢慢習慣了這種學習方法,到如今每次學習的時候看到代碼就想着敲一下運行一下,以爲這學期真的改變了個人一些學習習慣,讓個人學習可以更加多元化,這也是對於我未來學習的一種幫助。
· 上學期和這學期的課程讓我對於博客有了新的見解。以前我對於博客的印象就是在上面分享本身的生活,和微博朋友圈差很少,經過這兩個學期的學習,上網查資料等等,我發現博客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不少很好的知識點、操做教程都是在博客裏的,查資料的時候偶爾還會搜到咱們學校同窗發表的博客,心裏也是頗有成就感的
·因爲一開始沒有認真進行實踐,致使本身一開始學習的時候以爲很吃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一開始就保持
·在以後的學習過程當中仍是要好好地分配本身的時間。本學期學習任務挺重的,有的時候會臨近週末纔開始學習,以爲任務量太大,之後仍是要合理分配學習時間,讓本身一直保持一個好的學習狀態
·學弟學妹下個學期要開始學習Java這門課程,每週一篇博客一章教材內容學習的任務量一開始會以爲有點吃力,建議學弟學妹必定要安排好本身的學習時間,提早作好學習計劃,不要臨近週末纔開始學習,要慢慢適應並接受這種學習方法。
·必定要端正本身的學習態度,博客是學習事後對於本身學習內容的總結,不要把它當成負擔每週應付了事
·實踐是很重要的,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學習實踐仍是頗有趣的
·基本上都是30個小時
·看了老師每週給的學習重點以後學習效率有很大提升
·通常
·博客確實是一種高效的分享學習心得以及成果的途徑,不過對於我來說不管是學習仍是生活我都仍是不太適應寫博客這種方式,若是想要記錄的話我也會選擇用筆記或者日記
·每週都有大量的須要同窗們自學的內容,我以爲老師應該繼續明確地給出每週重點,這樣面對大量的學習任務同窗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能有學習的側重點,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學期開始就明確加扣分規則,明確分值和標準,定好了以後就不要再隨意加分或者扣分了
·博客學習並不適用於全部同窗,對於部分同窗來說一樣的內容作筆記比寫博客要高效的多,若是能夠的話但願可以讓同窗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每週有學習的記錄就能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