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整理】面試pm常見的問題---摘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求職路上,「懟」來「懟」去的面試問題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  發佈於 2018-10-29 19:53:06 舉報
閱讀數:1418
​​在求職路上,面對那些被「懟」到過的面試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一我的走或許比較容易放棄,可是一羣人走就能夠走得更遠!前端

不管何時,咱們都會以爲本身還沒準備好,徹底準備好是不可能的,除非家裏有礦。面試

本文至關正經,我只針對那些我被「懟」到過的面試問題展開來說,但願經過有限的內容,讓你們都深度思(fan)考(xing)下。注:本文黑體部分爲後續補充完善。數據庫

囉嗦幾句,面試以前,但願你們:小程序

  • 熱愛互聯網,瞭解產品經理的相關工做——頗有興趣;
  • 清楚產品經理職責,瞭解整個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內心有數;
  • 熟練經常使用的軟件工具,如Mindmanager、Visio、Process on(畫流程圖),Axure、墨刀(畫原型),Excel、Word、Ppt、Ps等——利器在手;
  • 準備簡歷、項目清單,將以往大大小小的項目一一列出來,一份詳細版,一份精簡版——肚子有貨;
  • 對待任何事物或產品,都會有本身深刻的思考——優秀啊你。

若是準備好了,那你就能夠休息好幾天啦,面試歷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緩存

一、請你自我介紹一下

那你就自我介紹下吧,勿扯太遠。從容落落大方,邏輯清晰流暢,內容突出重點。安全

二、你以前是傳統行業,現在轉行到金融行業,跨度這麼大,你我的怎麼看待?

來自一個給咱們發工資的公司,人工智能產品崗。服務器

我是這麼「懟」的:微信

你好,首先你也看了個人簡歷,我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有必定的技術背景,對技術滿滿的好奇力,熱愛互聯網新事物。針對你說的跨度大,我想說的是若是該崗位須要金融專業背景的,那確實是個人弱項,但我年輕還尚有精力,我會更快的學習、更好的吸取。但若是從信息化建設角度來切入的話,這個跨度就沒有你說的大了。架構

我我的是很想在金融這個垂直領域繼續深刻,但願持續輸出本身的產品價值,鑑於金融系統的安全性要求和監管要求,以金融科技思惟爲核心,對業務、流程、管理進行再造,能夠參與到整個金融服務模式轉型建設中,這是一個較前沿的領域,對個人專業能力會有很大提高。運維

再說下我對金融產品的理解:金融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它涉及到錢、帳戶信息,必需要確保資金流安全、信息流安全。因此在整個產品設計中,首要堅持的原則是:安全建設大於一切用戶體驗。

引伸一下:密碼是安全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模塊,密碼形式五花八門,數字大小寫字母符號各類組合、手勢密碼、指紋、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等。總而言之,密碼的破解難度越高越好。

爲何要設置密碼及如何確保資金安全?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再想一想。

三、做爲產品經理,遇到諸如用戶投訴資金的問題,你怎麼處理?

來自一個帶點紅帶點綠的公司,金融產品崗。

我是這麼「懟」的:

你好,任什麼時候候咱們得把用戶擺在第一位,我很喜歡那句話「一切以用戶價值爲歸依」,因此咱們要第一時間確認用戶利益是否是受影響,如涉及金錢,在安撫好用戶的同時,第一時間給用戶說明狀況、解決方案、解決期限,千萬別讓用戶一直等。

其次,我會去了解這個用戶投訴是從哪一個渠道反饋過來的,若是是客服、一線運維反饋過來的,這可從側面反應我們系統的監控系統對這一環節沒有作到位,須要後續完善,過後須要相關責任人輸出事故報告。同時將此類場景維護到咱們的測試用例庫裏面,後續作好監控,防止再發生諸如此類事情。

最後,對涉及資金、支付等業務操做流,咱們必定要秉持對帳的原則,站在公司的角度上,及時止損,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將公司損失降到最低。

四、開你有對商業化這塊有了解嗎?

來自一個感動生活的公司,商業產品崗。這個問題真是戳到個人死穴。

我是這麼「懟」的:

你好,你說的商業化可能較大,我用我過往的項目經歷大概靠攏下,我曾負責過一個APP,類淘寶一站式移動商城平臺,用戶羣體主要是To B端,一期實如今線瀏覽、搜素、下單、簽收全訂單鏈條流程,二期確立了統一的業務目標:提升用戶活躍度、應用使用率、品牌曝光率,促進訂單成交量。

說白了,即利潤最大化,從如下幾側切入:

  1. 在現有客戶結構下,開放註冊入口,實現渠道社會化招商,達到平臺化運營的變革目標——擴大用戶量;
  2. 啓動頁增長播放新品、熱賣品、促銷品視頻功能,大大提升商品的曝光率——增大運營力度;
  3. 商品視頻支持分享到第三方渠道,如QQ、微信朋友圈。騰訊系產品有其得天獨厚的優點:其粉絲經濟、共享經濟、朋友圈經濟,在To C很是輕量化、傳播廣——拓寬渠道,第三方引流;
  4. 引入新體驗,首頁嵌入3D VR家裝場景——創新式體驗,吸引用戶;
  5. 消息推送彈框提醒,信息直達用戶,增長點贊評論功能,打造弱社交——社交是市場永恆需求。
引伸一下:對於商業化,我真是小白,面試後我回想了下,我曾看過增加黑客一書,當時熱血沸騰,值得二刷,它的核心觀點是:以有限的資源去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長,主要闡述當需求驗證ok後,如何獲客、如何激活、如何留存、如何自傳播以及如何賺取更多利潤和保持持續增加的方法。其實微信讀書是個不錯的案例。

文中提到,日漸高昂的廣告成本,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如何快速獲取流量成了衆多企業的心頭大難,而增加黑客就是在這種狀況下結合產品、設計、開發、營銷根據數據驅動找到產品的增加點從而提高產品的增加及轉化。

數據不是惟一,透過數據分析看到問題關鍵,要緊緊抓住你的用戶,走出辦公室,與你的用戶面對面,保持用戶調研。你必需要了解你的產品核心價值是什麼和對用戶來講爲什麼不可或缺,只有足夠被用戶喜好的產品才符合病毒式增加。

我曾經秉持的一個產品觀:即用有限的資源去讓需求獲得最大化實現。但若是要在產品路上持續的走,這遠遠不夠。記住:若是咱們的產品沒有在增加,那就是在衰亡。

五、你說下工做期間你以爲有成就的一件事是什麼,可大可小

來自一個搞事情的公司,數據產品崗。

我是這麼「懟」的:

你好,我想了一會。舉一個小case:我在傳統行業任職產品崗期間,負責營銷端的移動化建設,曾經在APP中有過這麼個功能,須要市場一線員工天天將銷售狀況進行上報,但推廣不順,上報率低,抱怨聲大,很是不利於掌控市場各渠道的經營數據,支撐不了後續精準化運營功能。

經過深刻與用戶羣調研,我反思,對於一線員工而言,手機對他們而言始終是我的設備,切忌在終端注入過多管控,同時整個操做流——表單式輸入上報繁瑣耗時,咱們須要在技術上進行創新,也須要在業務上進行創新,我提出了兩點:

  1. 整一個業務模式要轉變,他們廣泛收入低,因此在其上報數據以後,將獎勵提現能夠實時化,讓「企業價值」和「我的價值」可以共贏。
  2. 整一個操做流要轉變,鑑於BAT的用戶體驗教育,主流程路徑優化,去對標淘寶式體驗,「添加商品」等同於「上報」操做,引入新技術,語音錄入、拍照識別、掃碼上報等,開啓全新用戶體驗流。

最後,員工使用應用的活躍度、積極性、滿意度大大提高,有效掌控市場,助力業務變革,助力企業敏捷轉型。

引伸一下:首先,要了解你產品的使用目標用戶及其痛點,儘可能減輕用戶的使用負擔,去掉那些無關緊要的選項、操做,讓用戶用的開心;其次在體驗上可讓用戶感受界面清爽,速度更快,並且更有安全感、成就感,讓用戶用的爽。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

六、你在設計一款產品會考慮什麼?

來自一個白色控的公司,用研產品崗。

我是這麼懟的:

你好,我一直把設計的整個過程當成在講一個故事。

(1)故事的主角是誰?

這樣能夠明確產品的目標用戶是誰,以便構建用戶畫像,這對整個產品目標、設計原則相當重要。我以前負責的產品主要是面向To B端,用戶羣更多的是企業內、外部員工、合做夥伴及組織。

與TO C端相比,B端產品價值更可能是根據公司戰略目標或業務須要,幫組公司降本提效,產品功能和功能架構都是圍繞業務流程來進行,更多的須要對該行業的瞭解,對業務流程的熟悉。總結來講,是業務邏輯大於用戶體驗。

(2)故事的定位是什麼?

要清楚「目標「,這樣一來整個產品就有了一個方向。舉個例子:我曾經負責過一款金融類APP,「前期目標」就是大幅提升客戶轉化率。

  • 首先作渠道分析,咱們有H五、小程序、短信、APP推薦等各類拉新渠道,分析各個渠道的訪問用戶量,甄別渠道優劣,以便提升渠道投放ROI;
  • 其次作落地頁分析,針對關鍵的頁面前端埋點,看點擊率、跳出率、轉化率等,以更好追蹤用戶行爲軌跡,篩選出高頻行爲路徑,度量轉化和流失,優化轉化路徑。

(3)故事的場景在哪裏?

這樣可肯定整個產品的調性和特性,譬如我本身一直作的是偏前端類應用,在設計的時候我會更多的考慮結合移動端特性和異常場景,消息驅動,實現移動互聯。

(4)故事的亮點是什麼?

這樣能夠肯定整個產品的「魂」,爲何你就是獨一無二的。

引伸一下: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把本身當成一款產品來講,我是有什麼可讓面試官「啊哈」的特性呢?

以往任職期間,我秉持堅決的產品觀,擁有敏銳的用戶嗅覺,能深挖用戶痛點繼而提煉用戶需求,也擁有優秀的需求梳理能力和溝通(si)推進(bi)能力,讓項目保質保量達成既定目標。業餘時間,我有學習的自驅力,會不按期的輸出本身的一些產品體驗,持續打磨出「產品感」,讓本身在產品路上走得更堅決更遠。

但我很清楚本身身上缺乏那股逼人的領導力,還有我但願設計的產品能更聚焦人性。扯遠點說,我但願本身能夠是一個「商業化產品」,也就說我本身怎麼盈利,我但願本身的KPI與我作的產品直接掛鉤,哈哈,自媒體是個不錯的選擇。

七、遇到產品上線後效果很差,你會怎麼辦?

來自一個有點危險的公司,用戶增加產品崗。

我是這麼懟的:

你好,我大概分兩個方面來說:

(1)數據不樂觀,好比說對於一款視頻付費類產品,以結果爲導向,若是它的營業額沒有提高,從後臺導出數據來查看,去看關鍵的頁面埋點,看點擊率有多少,流失率有多少,分析用戶的付費轉化率,反推是哪一個環節出問題。

針對問題做出本身的預設,給出解決方案,用最快的時間去作驗證。同時能夠去走訪咱們的老客戶,經過問卷調查、電話、面對面也好,去了解真正緣由,是文案不清楚,仍是運營力度不到位,仍是功能不夠有吸引力。

(2)性能不樂觀,我本身是偏前端類應用產品,產品上線後,有一些看不見的特性會影響到咱們的用戶使用,好比:界面設計、響應速度、客服質量等。對於響應速度這塊一直是前端的一個痛點,這個指標表明着整個產品背後的實力。

咱們常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 後臺有沒有足夠的服務器來支撐;
  2. 用戶使用設備有沒有正確的運行環境和足夠的內存空間,對視頻、圖片、音頻等大文件有沒有作壓縮處理;
  3. 代碼層面有沒有提高速度的解決方法,好比:刪除一些冗餘的數據庫調用,用緩存來避免反覆重複調用數據庫,殺掉一些不須要的進程減小加載等待時間,經過懶加載不讓用戶等待,減小一些耗服務器資源的動畫效果等。

八、你會如何去分析一款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來自一個吃喝玩樂的公司,品牌產品崗。

這個問題我徹底沒有太多想法。期待各位夥伴的答案。

我是這麼懟的:
  1. 去看ASO及各大主流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沒有正面渠道的話,咱們能夠從反面來倒推,去了解下你的競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2. 比較下百度指數、微信指數。
  3. 所謂大道至簡,開展調研工做,先調查一部分,經過你的粉絲經濟、朋友圈經濟,去隨機取100個用戶,用結果說話。

騰訊有個著名的「千百十」法則,即要求每一個產品經理每週至少去看1000篇帖子,100篇博客,作10個用戶調研,看起來簡單粗暴,可是這樣才能更加主動的去收集真實用戶的反饋信息。

九、你有喜歡的一款APP嗎?

來自鄙人。

我以前看不少面試攻略,這個問題必有,可是面試個人這些公司中,居然沒一個問到我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否是我一看上去,就是那種天天逛淘寶、刷抖音、玩微博的人,不過這個問題我是有所準備的,我跟你們分享下個人答案。

曾經有過,如今已經卸載啦,ONE,界面黑白灰,排版平鋪乾淨簡潔風,沒有複雜的交互。我特別喜歡它的Solgan:複雜的世界,一個就夠了。

它的目標羣體是熱愛文藝生活的人,大部分都是女性羣體,它將閱讀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提供高質量文章,簡單而精悍,會讓你閱讀的同時有所思索。它沒有廣告,就像是一股清流。

它最讓我「啊哈」的一個特點功能就是深夜10點半的電臺,固定的時間,儀式感十足,不聊時事,不追熱點,不談八卦,天天的如期而至都是給用戶無形的期待,且時間點選擇的很是好,深夜正是心情放鬆的時候,我不知多少個加班回家的路上是和它一塊兒度過的。但我以爲它須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增長變現渠道,提升用戶轉化。

最後,但願你們多多交流。做爲產品經理,咱們都很想作一款從0到一、讓用戶喜聞樂見、改變世界的產品,咱們一直在路上!

 

做者:黃麗嫦,公衆號:野生派產品錄

本文由 @黃麗嫦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