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信息化建設歷程(5)互聯互通的數字化醫院階段

數字化醫院是醫院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歷程,數字化醫院指利用計算機和數字通訊網絡等信息技術,實現醫療服務過程當中產生的語音、圖像、文字、數據、圖表等信息的數字化採集、存儲、閱讀、複製、處理、檢索和傳輸,即醫院內的醫療服務和院內管理實現無紙化、無膠片化、無線網絡化。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體如今:全數字化(醫院內醫療服務和管理全面的數字化)、全網絡化(院內各個系統全面高性能網絡化)、全方位化(以醫囑爲基礎的經濟管理信息化,以電子病歷爲基礎的臨牀信息化)和全關聯化(醫院、保險、金融、社區、我的全面關聯)。數據庫

數字化醫院建設再也不侷限於一個個子系統的建設,而是圍繞以患者爲中心的理念,從醫院核心業務出發,針對醫院業務開展、運營及科研教學等各個方面,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的總體信息化解決方案。經過數字化醫院建設,可以實現院內各類信息從產生到傳輸、存儲、處理等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標準化、安全化。編程

數字化醫院首先解決信息的全數字化過程,即在信息產生時就被數字化,面向管理的相關信息在上一個階段中已經大部分數字化了,在數字化醫院建設中,進一步藉助物聯網技術和無線網絡技術,針對物資、設備、藥品開展進一步的精細化管理,如針對設備配置RFID標籤,利用手持終端開展巡檢等,隨時瞭解設備運行狀況。後端

數字化醫院建設的重點是實現臨牀信息的數字化,尤爲是以電子病歷爲基礎的臨牀信息系統建設成爲數字化醫院建設重點,包括電子病歷(EMR)、醫學影像(PACS)、醫學檢驗(LIS)、臨牀護理(NIS)、院內感染、手術麻醉等在內的臨牀信息系統,實現臨牀醫療服務活動信息化,提高臨牀服務效率。除臨牀信息外,針對臨牀科研與教學、醫療質量等方面也開始創建相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安全

數字化醫院還須要解決全數字化後的信息交換全網絡化過程,即信息在院內安全、高效地互聯互通。在創建並遵循信息標準體系和安全體系的基礎上,構建醫院信息平臺是解決不一樣子系統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的一個最佳解決方案,該平臺還能夠針對外部信息交互,如醫保結算、互聯網掛號、遠程會診等業務協同提供信息交換支撐。數字化醫院建設還須要構建數據中心,涵蓋臨牀數據、科研數據、運營數據和客戶數據等,並對產生的數據進行集中化管理。服務器

數字化醫院不只要解決院內醫療服務和管理活動的信息化,還要延伸關聯院外的一些機構和我的提供相關服務,包括利用遠程會診系統向其餘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利用網上掛號服務爲患者我的提供服務,利用融合支付服務爲患者提供診間支付、一站式賠付等服務。網絡

數字化醫院除傳統技術的繼續沿用外,在技術上最大亮點是雲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雲技術是虛擬化技術、分佈式計算與存儲、雲平臺管理模式等的綜合技術和手段的統稱。在數字化醫院建設過程當中,傳統技術已經嚴重製約了信息化發展。一個數字化醫院建設每每涉及上千個客戶端、數十臺服務器、每一年新增以T爲單位的數據量,傳統信息化技術不管是在可擴展、高靈活、高性能、低故障等方面都逐漸沒法知足醫療信息化發展需求。雲技術的出現,爲數字化醫院解決上述問題找到了一個良好的途徑。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將院內服務直接延伸到院外,擴展了醫院服務的範圍和深度,使得數字化醫院的概念再也不侷限於院內,而是向區域化醫療服務及將來的健康服務延伸。架構

在軟件技術方面,傳統的C/S架構軟件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在此基礎上,部分公司嘗試採用三層軟件架構(C/S/S),即將人機交互、業務邏輯與數據分離,造成客戶端、應用服務和數據服務三個邏輯層的軟件架構模式。另外因爲互聯網技術的大量應用,以面向服務的架構(SOA)逐漸佔據更重要的地位。這種架構將應用程序的不一樣功能單元(稱爲服務)進行拆分,並經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繫起來。接口是採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獨立於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做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類各樣的系統中的服務能夠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目前以微服務爲表明的軟件架構在數字化醫院建設中應用愈來愈多。app

不管是客戶端仍是服務器端,數字化醫院採用採用的技術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元化,客戶端除了傳統的圖形界面外,增長了數據加密、隱私過濾、身份識別等功能,支持PC、無線終端,甚至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服務器端支持虛擬化、分佈式處理、集羣,支持異構數據存儲、集中式管理等。前後端分離

數字化醫院的技術多元化和複雜性,決定了數字化醫院應用軟件的多樣性,軟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其技術路線和開發工具的多樣性。總的來說數字化醫院的軟件開發模式與傳統開發模式沒有本質區別,在開發過程管理上借鑑互聯網應用開發的經驗,引入了更多的概念和模式,好比先後端分離的開發模式、針對微服務的開發模式等。在技術路線上主要劃分了2個,一個路線仍然是以傳統C/S或C/S/S軟件架構的技術路線,其開發工具包括微軟的.NET、VB,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爲主,個別系統採用了以C/C++、Pascal等語言爲基礎的底層開發工具,如PACS中的三維建模,電子病歷系統中的電子病歷編輯器等。目前在數字化醫院中大部分應用系統,包括以醫囑爲主線的經濟管理相關信息系統和以電子病歷爲基礎的臨牀信息系統,都仍是採用該技術路線進行研發,因此能夠認爲該技術路線在醫院信息化中目前仍是占主導地位。另一個技術路線是以Java爲主的基於B/S模式的技術路線,主要針對醫院信息平臺、統計分析、綜合查詢、互聯網應用、移動app、移動終端等系統和設備。隨着後續新技術的不斷引入,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逐漸深刻醫療信息化領域,基於Java的技術路線比重將愈來愈大。編程語言

數據庫方面因爲數字化醫院的數據規模愈來愈大,大型關係數據庫的服務節點愈來愈多,致使醫院爲此付出的代價愈來愈大。在OLTP應用方面,愈來愈多的數字化醫院系統逐步放棄MSSQL/SYBASE數據庫,轉向更高性能的ORACLE,同時也有些企業和醫院在探索採用開源數據庫如MYSQL、PostgreSQL等,以尋求下降建設成本。在OLAP應用方面,部分企業和醫院開始探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包括HBASE/HIVE在內的數據庫應用。

總之,數字化醫院階段,不管是軟件技術仍是數據庫技術,仍然延續着傳統主流技術,同時擴展應用着一些新的技術和模式,尤爲是以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爲主推進的應用愈來愈多,相應的軟件技術和開發模式將會佔據愈來愈重要的地位。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