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極致就是把本身逼瘋

今天,整個中國經濟在高速地發展,全部的事情都作得不細,若是你真的認認真真把一件事情作細,就是「口碑」。其實,中國的用戶特別好,你只要稍微作一點事情,就能超出他們的預期。微信

   「少便是多,以少勝多」測試

  在企業創業初期,專一很是重要。若是你有經驗,你的這些經驗在創業的時候,頗有可能都是錯的。舉個例子,創始的創業者爲何容易成功?是由於他們資源少,資源多對創業來講更容易失敗。說到這裏,可能你們有點兒不服氣,說咱們窮的叮噹響,什麼都沒有,怎麼成功?若是資源多創業就能成功的話,那機會都是大公司的,由於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資源,對嗎?資源

  爲何沒有資源創業容易成功呢?這是由於,你沒有資源的時候,會逼着你聚焦,逼着你少作一些事情,逼着你把問題想清楚。開發

  當初,咱們零資源的時候怎麼幹的呢?咱們總共幹了兩個半月,發佈了第一個版本,當時14我的,咱們就在想這麼多的功能,咱們怎麼作?第一件事情,要把桌面作好,就是你進手機看到的第一眼;第二件事情,要把打電話、發短信,通信錄作好;第三件事情是,要有點兒特點,就是能不能作個性化桌面,可以換桌面。其實,咱們就幹了這三個功能。產品

  2010年8月16號發佈,那個時候咱們要求公司不投廣告,不作任何公關,就在論壇裏發幾個帖子,由於,咱們想知道咱們的產品到底好很差,因此第一個星期只有100我的用,可是咱們兩個半月乾的活兒仍是挺受你們歡迎的,很快以倍數的形式,每星期翻一番的形式在增加,一年多的時間就到了50萬人,而後,很快就在國際論壇上火了。微博

  傳統的軟件研發項目過於複雜,幹着幹着就幹偏了方向,因此必定要把這個事情簡化到兩、三個月就能作完,並且,這兩、三個月作完可能就解決了某一些用戶的最核心的需求,你的這件事情就能夠幹了。社區

  專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咱們天天須要不斷地提醒本身的事情。個人觀點是「少就是多」,初創的團隊資源不多,人也不多,儘量少作事情,找到關鍵點,以少勝多。用手機舉例,在諾基亞和MOTO的時代,一個手機廠商一年要出60款,甚至100款手機,手機的型號都是很複雜的,沒有人記得住哪一個產品的名字。打包

  但從蘋果開始,產品型號簡單的要死,每一個產品型號都特別的簡單,可是你們都記住了他的產品型號。「集中全部的精力作一款產品」的成功機率,確定比「分散精力作100款產品」要高,因此,要集中全部的資源,認認真真作好一兩款產品,這就是「專一」。軟件

  「極致,就是把本身逼瘋」互聯網

  什麼叫「極致」?就是要幹到別人都說好,要幹到別人達不到的高度和水準,把一個點作到極致。關於「極致」,我在不少場合講過,可是你們以爲很難理解,你要作到的程度是「把本身逼瘋」的程度。咱們在初期作手機的時候,不可能選全部的點做爲突破,咱們選一個點就是速度最快,咱們之前發佈的手機都是最快的手機之一,當這個點突破之後,消費者就會記住你!

  「認認真真把一件事情作細,就是口碑」

  小米靠口碑傳播。不少人認爲,好產品就會有口碑,或者便宜的產品有口碑,或者又好又便宜的產品有口碑,若是你這麼想,可能會很失望,爲什麼你作了可是沒效果。什麼產品有口碑呢?最重要的是「超越用戶的預期」,超過客戶的心理期待,這個產品纔會產生真正的口碑。

  我常常舉海底撈的例子:開在比較偏僻的地方,裝修也不怎麼樣,但口碑超好。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特別想去試,可是沒好意思。說是夏天吃完飯,海底撈上來一個果盤,這個果盤沒吃完,有客人說能不能打包帶走?服務員說不能帶走,當客人結完帳,服務員給了他一整個西瓜,說切開的西瓜不衛生,若是想帶走咱們給您打包整個西瓜,結果,一個西瓜就把那個客人感動的一塌糊塗。

  其實,中國的用戶特別好,你只要稍微作一點事情,就能超出他們的預期。中國絕大部分的服務相對來講水平都要低不少,海底撈的服務員笑的特別燦爛,我說你高興啥呀?人家說,我是40幾歲的下崗女工,海底撈一個月給我4000多,我睡覺都會笑醒。真的是特認真,特熱情,真的很激動。因此,我以爲海底撈作得很是好。海底撈的張勇給我打過一次電話,說感謝我幫他宣傳,我說不是我幫你宣傳,是你真的作得好。因此,你們必定要相信,這個世界必定存在「口碑」兩個字。

  咱們在作產品的時候,是否是在1、兩點上能真的打動人,就是我對口碑的理解。我以爲,口碑的核心就是超預期,你超不了預期的時候,就別談口碑了。

  去年,凡客遇到了困難,陳年曾經問我下一步該怎麼幹?我說你就踏踏實實迴歸初心,認認真真作襯衣,你把襯衣作好了必定有口碑。其實,襯衣要作好很難很難。爲何呢?咱們過去作產品下的功夫不夠,中國人穿襯衣和西服,好像這個衣服就不是不合身,日本人穿的襯衣和西服穿上去好像就是挺貼身的,後來他去請教過不少日本的公司和日本的專家。

  這些作襯衣的人作了35年,每一個細節都下了很大功夫。這件襯衣作好了,我以爲不錯,後來請了日本的諮詢公司專門作襯衣的,結果人家提了100多條意見,其中有一條意見是說,要是坐地鐵,拉着勾環的時候這個邊兒很容易出來,你聽他講的時候,發現這麼簡單的一件襯衣有這麼多的學問。今天,整個中國經濟在高速地發展,全部的事情都作得不細,若是你真的認認真真把一件事情作細,就是咱們談的口碑。

  「對用戶,要快速溝通、快速反饋、快速修正」

  其實,創業成本挺高的,今天在北京創業成本很是地高,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本,並且還有實實在在的天天在花的錢。在這樣的狀況下,你可能要保持極高的速度,你開發產品必定要想清楚能不能在兩、三個月或者最多半年就作出來,你測試用戶的需求和反饋能不能很快就能有一個結果。而且,你收到用戶的反饋之後,能不能很快的去改?今天的用戶,其實不怕你今天作的產品有問題,怕的是他給你提了意見你不可以有足夠的反饋。我以爲,這是用戶真正在乎的。咱們怎麼可以跟用戶快速的溝通,快速的反饋,快速的修正,這幾個問題最關鍵。

  因此,這就是咱們講的互聯網的「七字訣、四個詞」:「專一、極致、口碑、快」。這七個字的核心就是口碑,這七個字能夠指導你怎麼作業務,怎麼作產品。

  在推廣方面,或者在企業管理經營方面,咱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把用戶當朋友」,讓用戶一塊兒幫你出主意、一塊兒參與,我以爲,這種參與在今天是很重要的一種情感。用戶參與了,他會以爲對這個東西有感情,他會花不少的精力來幫你。因此,怎麼把用戶拉進來參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種「參與」有一點像咱們黨講的「羣衆路線」,你得相信羣衆,依賴羣衆,就得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若是你真的踏踏實實這麼作的時候,你會發現,用戶跟你的情感不同了。

  固然,咱們原來作的時候不知道有一個詞叫「粉絲經濟」,咱們真的沒這麼想,咱們最原始的動力就是把用戶當朋友,讓用戶參與進來。讓用戶跟咱們一塊兒幹,實際上是接近於開源社區的一些作法。把用戶當朋友,讓用戶參與進來也能幫助口碑的產生、傳播,因此,基本上,小米在創業的這幾年裏面,很好的實踐了這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作產品和作業務的七字訣,圍繞口碑展開;第二個維度是,用戶層面,把用戶當朋友,讓用戶參與進來,也造成了正向的口碑再循環。因此,我認爲,這兩個維度,是小米實踐以後特別有效果的一種方法論。

  ZMO聯盟發起人牟家和對話雷軍

  牟家和:我表明表明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問你三個問題:

  一、在企業創業之初,怎麼能不花錢或者花最少的錢去作傳播,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進行更加有效地傳播?

  二、有人說,小米是自媒體人最多的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企業自媒體,因此想請你分享一下,小米是如何來作自媒體運營的?

  三、互聯網時代,企業如何帶領本身的團隊成功創業,聽說在小米公司是不考覈KPI的,那麼,小米是怎麼激發員工自動自發的工做,如何保持團隊的創業精神?

  雷軍:若是說小米不花錢打廣告,可能有點誤解了。可是,在小米創辦的初期,咱們確實要求團隊聚焦在社交化媒體營銷,那是由於咱們的整個市場團隊都沒有傳統營銷的經驗。咱們的負責人之前都是作研發的,因此這樣一個團隊若是要作營銷的話,估計投3500萬打水漂的機率會很高。

  並且,咱們又在實踐新的模式,因此咱們但願專一在一心一意、心無旁鶩、百分之百投入社交化媒體營銷,可是不表示小米不會打廣告。咱們爲何在社交化媒體作得好,由於咱們專一,少就是多,不是爲了省錢不花錢。當小米實踐成功之後,小米如今也一直在試投各類各樣的媒體,在尋找什麼樣的方式對小米最合適,也許有一天小米就是行業最大的廣告主之一。

  爲何小米在業內被說成是自媒體人最多的公司?雖然這句話不是我說的,可是,我以爲它的核心思想是把用戶當朋友,咱們但願每個員工都參與進來。可是,要作到每個員工都參與,實際上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由於咱們有7500名員工,每個人講的話其實都表明公司,假若有個別員工在網上亂說一兩句,就會馬上變成小米胡說了。面對這些風險,我常常跟他們說,大家隨便說,咱們所有扛了,反正咱們就是這樣的公司,咱們鼓勵每個人跟用戶直接溝通,明知這種風險很大。

  我也知道,社交化媒體營銷很成功的規定都是隻能老闆參與,全部員工不準開口。我也知道很出名的幾家公司,在此就不點名了,在營銷上作的很是出色,可是小米堅持實踐羣衆路線,發動咱們內部全部的人蔘與,實際上最後仍是會有些人不擅長、不肯意、不喜歡。可是咱們是單個公司裏面參與的員工數量最多的,主要的緣由就是參與感,把用戶當朋友,須要小米幾百人、上千人參與才能作到。

  可是,這裏面最大的難題就是,每一個員工講的都表明公司,這個是最難的。你想,員工對公司的狀況並不瞭解,並且每一個員工不必定知道怎麼在微博和微信上跟用戶溝通,他們捅了簍子全要公司扛的,也出了幾件事,我是始終堅持你們知道犯了錯誤才知道怎麼跟用戶溝通,因此不要緊。

  所以,咱們就是這麼一個企業,很坦誠、很包容,員工有各類各樣的意見,甚至咱們的員工被同行罵慘了,也去罵人,這不對,可是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你天天被罵的時候,你也忍不住要罵娘,我不想讓他們裝,你想怎麼作就怎麼作,不過度,你們都能支持、能理解。

  因此,個人宗旨和我堅持的原則就是,鼓勵全員參與,我以爲這是咱們成功的關鍵。這一點的目的,首先不是爲了節省營銷成本,是爲了和用戶交朋友,咱們改進服務,改進產品的動力也強了不少。好比說,用戶使勁在罵,若是這個工程師參與之後,保證今天晚上不睡覺就把這個問題馬上就改了。

  接着你問了一個更挑戰的問題,沒有明確的KPI考覈,怎麼能激發全員的動力?沒有KPI考覈,我不知道咱們能堅持到什麼程度,或者堅持多久。咱們爲何反對強KPI?由於強KPI很容易作假,各類各樣的手法均可以作,這都是考覈逼出來的。這個考覈是誰幹的?是VC幹得,你們拿DA跟咱們算價錢,就把咱們逼壞了。因此,「去強KPI」是小米初期就制定的規則,咱們會用更純粹的心來作產品。

  那麼,怎麼在這種狀況下繼續保持鬥志和進取心呢?這個事情若是展開講會很是複雜,若是簡單一點講的話,就是把每個員工都推向一線,讓他們直接跟用戶交流,其實,全部的用戶都成了給他施加壓力的人,若是你在互聯網上很活躍,用戶知道你是作哪一個模塊的,你作得很差用戶就罵你,你必定天天都不舒服,你前進的動力馬上就被激發出來了。你幹得好就有人誇,你乾得很差就有人罵,這是最大的驅動力。

  每一個人作好產品,是由於他跟用戶的互動,作得好獲得了確定,作得很差就被批評,我以爲這是巨大的推進。當每一個人跟用戶溝通的時候,他能從用戶眼睛裏看到鼓勵和批評,天然就有考覈和動力,是以用戶的「滿意不滿意」做爲考覈的,若是你作得好,用戶誇你不少,若是作得很差,用戶的批評聲音也很尖銳。

  最後總結一下剛纔提出的問題:第一,小米鼓勵全員參與,和用戶交朋友,和用戶互動。第二,正是這種態度,弱KPI或者沒有KPI能得以貫徹和執行。

責任編輯:夏白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