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將來十年,智能手錶可否取代智能手機?

深刻淺出,解讀科技與政策,爲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最有價值信息。ide

 

 

觀點性能

在使用習慣上,若是手機會被戴在手上的智能裝備取代,手錶以及手環會是人們優先考慮的。理論上,若是有更省電的屏幕、芯片,若是柔性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手錶的續航將不成問題。人工智能

 

 

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觀點 | 將來十年,智能手錶可否取代智能手機?spa

 

 

2015年末2016初,不少人認爲2016年將是智能手錶和VR的爆發年。結果是,VR爆發了,但不斷被炒冷飯;智能手錶產品卻是很多,卻被一波波的排在沙灘上。2016年,智能手錶在全世界範圍內頻頻遇冷,行業當下整體消費狀況的不容樂觀。至6月至9月,全球智能手錶出貨只有270萬臺,同比減小51%。總體上,市場都對智能手錶失去了興趣,與健身手環等其餘可穿戴設備相比,市場對智能手錶的需求並不太大。設計

 

手錶之因此遇冷,一方面在於產品本省的因素,即產品已經有了,但還沒到應有的爆發點,前有生命力仍舊強盛的手機,後面還有包括虛擬現實、加強現實等在內的「各類現實」;另外一方面,除了市場需求以外,硬件與技術都是智能手錶的瓶頸,解決不了續航問題就解決不了更多功能,沒有更多功能就沒有更好的體驗,沒有好體驗就不會構成用戶剛需,這個環一直沒有閉上。orm

 

雖然市場包括資本都在看衰智能手錶,卻並不能排除,它仍舊是個重要的智能產品。甚至,它有可能在未來取代智能手機,成爲VR不可缺乏的必要設備。爲何這樣說?且看下文。blog

 

 

阻礙智能手錶發展的兩大因素

 

你們會認爲,智能手錶這種產品之因此不成功,可能是由於其外觀設計、功能實用性以及電池續航的因素。甚至有不少人認爲,智能手錶是一種多餘的設備,緣由就在於其不具實用性。我認爲,阻礙手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兩點:內存

 

一、續航問題,其中電池是主要因素。產品

 

由於續航不夠長久,致使不少耗電的硬件不敢用在智能手錶上,不少功能也就沒法在智能手錶上實現,或者即使實現了,也因續航時間過短而不能長久使用。包括使用體驗,其實也跟續航有必定的關係,所以只有高續航能力,才能支撐智能手錶實現更多功能。電池電量達不到,必然作不出更好的體驗。it

 

二、智能手錶究竟是不是用戶剛需?

 

當前智能手錶的形態,其實更像是一個被閹割的手機,除了能將相關的數據傳輸到手機等終端設備上,基本上沒有其餘的用途。譬如,搭載了YunOS的飛亞達輕智能手錶,可以遠距離打開汽車車門;華爲智能手錶可以將支付二維碼投到屏幕上,確實爲支付提供了方便。功能也有很多,但沒有讓用戶感受必須使用的必要性,因此在使用上,更多的時候只是用來看時間。

 

之因此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正是由於智能手錶還作不到讓用戶有想要買一塊手錶的必要。但智能手錶在未來,絕對不會是你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的產品,只不過是由於當前的軟硬件以及技術尚未達到。關於這點,我會在下文具體闡述。

 

 

 

智能手錶將來的三個發展趨勢

 

一是搭載人工智技術,可以極大提升產品體驗。

 

搭載人工智能技術,會讓智能手錶真正的實現智能化,而不是隻停留在當前這種鏈接互聯網,經過各類APP來實現資訊閱讀、支付、發送短信、跟蹤我的健康數據、查看天氣狀況等功能。

 

對於智能手錶而言,人工智能的語音交互技術,將會極大的提升其性能,用戶將可以經過語音命令實現更多的功能以取代觸屏操控,從而能夠在更多的時候解放雙手及眼睛。理想的智能手錶使用場景,是用戶經過一句話就能實現打車、通話、導航、吃喝玩樂等本地化生活服務查詢及購買服務等功能。

 

二是與VR結合,加強現實會讓手錶的功能更大。

 

你們應該在不少電影中,看到過使用加強現實的場景,通常都是經過可穿戴設備來觸發的,多數狀況下是用手錶或者是戴在手臂上的相似裝備。能夠看到,在將來技術的實現上,人們仍是但願可以在手錶上作一些文章。必定程度上,當前的智能手錶,能夠算做這個方向的初級產品形態。

 

另外一方面,經過近兩年的發展,VR的3D沉浸式體驗已經越作越好,但如何讓用戶與VR世界有更好的互動,一直是個難題。頭盔控制板、藍牙控制器以及更多的手持控制設備,可以實現用戶導航,但仍舊不夠便攜,用戶但願可以用更小、更智能、更便捷的設備參與到VR互動當中,智能手錶也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因此,智能手錶與VR的結合,將在將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但技術突破,智能手錶或將成爲VR的必要設備。

 

三是與其餘可穿戴智能設備的融合。

 

這一點,體如今如下兩個方面:

 

1,人類的穿戴都成爲智能設備後,管理與控制是個難題,每一個設備都須要單獨控制會很麻煩。所以,須要一個管理中樞或者總控。當前,智能手錶還是主要載體,但在便攜性上,智能手錶是是不錯的選擇。固然,若是能有一我的工智能中樞,經過語音交互來控制各可穿戴設備,是最好的選擇。

 

二、各類可穿戴設備的使用狀態、用戶反饋、諮詢顯示、外環境參數等數據的輸出,須要一個可以顯示的載體。在加強現實眼鏡類產品技術完善以前,從便捷性上考慮,智能手錶當是首選,手機還要排在後面,畢竟手機還須要拿出來作二次操做。並且,手機終究會被VR、人工智能等設備所取代,可穿戴設備終究要更換輸出顯示載體。

 

 

 

智能手錶能不能取代智能手機?

 

 

這應該是智能手錶發展趨勢的第四點,不過我感受有必要單獨拿出來討論。我一直思考的是,在未來,智能手機時代過去之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智能設備以什麼樣的形式來取代智能手機。有人說是AR,Google glass曾被看做是超前但並不實用智能設備,眼下,已經有不少類似產品比Google glass作的還要好。不少手機已經實現了AR功能,經過手機能夠查看不少物體乃至人體的真是數據,顯然將這種功能放到眼鏡上,對用戶來講體驗更佳。

 

在使用習慣上,若是手機會被戴在手上的智能裝備取代,手錶以及手環會是人們優先考慮的。理論上,若是有更省電的屏幕、芯片,若是柔性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手錶的續航將不成問題。那個時候,人們會不會考慮將手機的各類功能放到手錶上?經過手錶展開各類虛擬現實操做界面,已經在不少電影場景中出現過。

 

另外,手機使用曲面屏幕,自己就是朝着可穿戴這個方向發展的。屏幕曲面化,事實上就是將手機作成智能手錶同樣的存在,這個趨勢是將手機越作越小。隨着芯片、內存、VR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柔性智能手機的體積也會愈來愈小,等它小到跟手錶差很少的時候,它應該算是智能手機仍是智能手錶呢?在手機上加一個手錶現實功能,更是So easy。

 

除了以上幾點,其實還有個方向值得探討,那就是手錶自己。如今市場也有一些輕智能手錶,如飛亞達等手錶廠商,這些商家認爲手錶首先是一隻表,其餘功能都應該是輔助功能。這個方向,讓我感受將來的智能手錶很像是各類特工大片中的祕密武器同樣。

 

但無論將來智能手錶如何演化,如何發展,在可穿戴設備中,在未來的智能終端中,它定會有重要的位置。取代智能手機,並不是不可能。

 

 

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王吉偉

商業模式評論人、自媒體人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長期致力於互聯網+與企業轉型升級研究

百家、搜狐、界面、鈦媒體等30多家專欄做者

 

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