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篇文章,有提到本身以前選擇工做的一些經歷,有些讀者以爲我眼光不錯,差很少的時候都能找到值得加入的公司,也都有嘗試過,儘管結果都很差。
最近好幾個讀者問我工做選擇的問題,當你有多個選擇的時候,就會面臨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業爲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外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必定資源得到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外一種收入。另外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外一種收入即爲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這個解釋不夠簡單明瞭,仍是知乎網友給力,找到一個更好懂的解釋:
你面臨着許多選擇,可是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你放棄的選擇中收益最高的那項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若是有蘋果、梨子和橘子各一個供你免費選擇,你對他們的喜歡程度是蘋果 > 梨子 > 橘子,假設他們給你帶來的享受(也可說是效用,不知道你學了沒)依次是十、九、8,那麼你選擇蘋果的機會成本是9,選擇梨子的機會成本是10,選擇橘子的機會成本也是10,因此選擇蘋果的機會成本是最低的,你就會選擇蘋果。
舉個例子,小明北郵通訊工程研究生畢業,酷愛編程,校招進了百度鳳巢作廣告算法,畢業以前已經在這裏實習了一年。
14年下半年,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如火如荼,小明27歲,在百度正式工做2年半,從入職時的T3升到了T5,年薪30萬左右。
鳳巢是百度最最核心的部門,作商業化變現,也就是給百度賺錢,百度80%以上的營收來自這個部門,當時的百度鳳巢有着國內互聯網公司最爲先進的變現技術,各家互聯網公司的廣告部門都盯着鳳巢定點挖人。
在鳳巢呆了三年多(算上實習),小明想出去看看,並且已經付出行動,拿了好幾個offer,最中意的有兩個:
其中之一是阿里巴巴的商業變現部門阿里媽媽,廣告算法專家,P7,總包70萬,包括25萬現金 + 價值45萬的股票。
阿里的股票是按當時市價給的,一共2000多股,值180萬左右,要呆滿四年才能徹底兌現,平均每一年45萬,自簽字之日起,滿兩年才能拿到第一筆50%,日後兩年各是25%。
因此實際上,小明入職後第一年能拿到的年薪爲25萬左右,這都降薪了。
另外一個比較滿意的offer,是一家400多人的創業公司,主打產品是一款資訊閱讀APP,主要賣點是推薦算法,千人千面。
小明的崗位是高級廣告算法工程師,當時廣告部門剛剛成立不久,去了就是元老。
薪資包爲30萬現金 + 價值25萬的期權,期權是按當時公司的估值給的,一共給了價值100萬的期權,四年歸屬,每呆滿一年歸屬25%。
HR告訴小明,公司各項業務指標漲勢喜人,兩年內公司的估值頗有可能增加10倍,老闆爲了吸引人才,期權激勵至關激進,到時候這筆價值100萬的期權差很少就值1000萬了。
HR還告訴小明,公司有很多不從百度貼吧跳過來的,他們不傻,要是不看好公司,怎麼會跳過來?
當時百度貼吧已經在走下坡路,內部創收壓力大,管理混亂,人員大量流失,繼續呆着也沒啥意思。
但鳳巢不同,鳳巢是百度的核心,哪是貼吧能夠比的,貼吧人來這家創業公司並不能說明這家公司怎麼樣,有可能只是沒有更好的去處。
由於
幾
乎全部
創業公司的HR都
這麼
說,創始人要是以爲公司沒有10倍增加,那還創個啥業招個啥人?
首先,他在百度工做順利,核心部門,領導信任,還帶了2個小弟,來年晉升T6問題不大,晉升+春季普調,年薪大概位於45-50萬的區間,此時他才畢業三年。
當時百度T6是業界硬通貨,到時候職級上去了,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跟下家談offer才更有底氣,畢竟下家開的工資和職級都會重點參考上家,總包只升不降。
其次,小明也以爲,即便等一年升了T6再跳槽到阿里,阿里給的級別依然是P7,不可能給P8,畢竟P7跟P8跨度比較大。
要不要早點去阿里打怪升級,大公司內部晉升都要排隊,早去早得到晉升資格,升了又發幾千股,人生贏家的感受大抵如此。
最後,小明也在琢磨,要不要去這家創業公司搏一把,14年阿里巴巴上市就在眼前,入職七八年,身價大幾百萬上千萬的大有人在。
即便這家公司發展很差,兩年內還能回BAT之類的大廠繼續搬磚,代價是級別漲得慢點,徹底能承受。
創業公司多是字節跳動,也多是一點資訊,這兩家都是當時的明星公司。
當時百度勢頭不錯,號稱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成功,有14款用戶量過億的產品,內部一片歡欣鼓舞。
阿里媽媽的收入大頭是股票,若是呆不滿兩年,去阿里的收入將是3分工做裏最低的。這頗有可能,一方面是2年內可能會看到更好的機會主動離開。另外一方面,阿里媽媽也是阿里最核心的部門之一,牛人無數,新人被末位淘汰不是不可能。
可是,不管怎麼選,將來幾年小明的狀況都不會太差,即便日後一兩年看,當時沒有作出最優選擇,後續也能修正,由於小明基本面好呀,27歲,就有了3年多百度鳳巢的工做經驗,晉升之路順風順水,簡直就是量身定作最受歡迎的職場人羣畫像。
12年名校碩士,25歲畢業進入大廠,遇上好時候,一直能折騰試錯到33左右,大概有8年的機會窗口期,這批人只要不佛系,基本沒有混得差的,最差也年薪百萬。
再往上,平均水平的職場人,35歲左右跳槽就要當心謹慎了。
最近向我諮詢的幾個讀者都在35歲左右,級別又沒上去,這時候選擇就要慎重了。
他目前的狀況是35+,在上海,穩定,生活工做都沒啥壓力,有獵頭向他推薦杭州螞蟻的崗位,有沒有必要嘗試?
目前阿里內部35+的P7,沒有特批不讓轉崗,社招根本不考慮。像他這種狀況,只能面試P8及以上崗位,外來的P8,在螞蟻很難熬過2年。
若是你想擁有一支出色的隊伍,必須對團隊人員進行區分對待,重獎前20%的明星員工,淘汰後10%的落後員工,鼓勵中間70%的普通員工,而後從外部引入新鮮血液,再讓他們去跑,跑完再進行271排名,再把後10%的員工淘汰,不斷循環久而久之,最後就會擁有一支業內最強悍的隊伍。
好比最近入職螞蟻的P7大體3000-5000股,P8大體6000-10000股(不及17年末入職P7的三分之一),有個讀者告訴我,他P7,今年4月份年度271考覈,他3.75,位列前2/10,增發了5000股期權,比大部分新入職的社招P7還高。
阿里的規矩是同一個級別,放一塊考覈,一塊兒271排名,後10%末位淘汰。
跟新8競爭的都是老8,這些老人對內部環境各個檔口熟門熟路,有的還帶團隊,新8尚未跟老闆創建信任,拿不到容易出彩的活,怎麼跟人家老8比產出?
更別說老8有更多的期權,綜合算下來,假設老8年薪300萬,新8年薪100萬,你們都是爲了錢在這裏上班,誰的動力更強,誰的底線更低,不言而喻。
激進的激勵制度 + 末位淘汰,爲了生存下來,同事間的關係也更加那啥,這可不是我瞎說,給你們看幾條:
不是說哪一個具體的人壞,而制度和環境帶來的必然結果,時間一長,必然收斂於這麼一個狀態,善良的幹不久,剩下的都是人精。
兩年內滾蛋,那麼原來的期權預期就落空了,工做這段時間內只拿到工資,而純工資可能比他上家還低,那不是虧大了麼。
更重要的是,在螞蟻一年多後被從新輸送到到社會,接近40,老本行再就業至關尷尬,搞很差心態就崩了。
在這方面,一位朋友就至關通透,17年下半年,他同時拿到阿里集團的P8和螞蟻的P7 offer,他選擇了螞蟻的P7。
一方面P7生存難度低於P8,熬過兩年的機率更高。另外一方他打聽到,螞蟻立刻要融資了,就是那輪估值從600億美金漲到1500億美金的融資,螞蟻的期權立刻要翻倍,螞蟻P7 offer發的螞蟻期權比阿里P8 offer發的阿里股票更值錢。
這個螞蟻P7 offer,不但現金總包比上家公司高,還給了3萬股螞蟻期權,即使在螞蟻被趕走拿不到一毛期權,也不虧,就是再就業困難一點。
由於他去的時候已經快35了,不過在上家公司也有失業風險,由於業務在衰退,早晚有那麼一天。
不管怎麼看,他此次跳槽都是明智的,不求升職加薪,跪着熬滿四年期權所有歸屬,哪怕被趕走,期權回購的收益也不小,若是能熬到上市股票解禁,那就賺大發了,後續不享受福報也能從容度日。
直接告訴你們一個結論,普通人,上班3-5年去阿里系公司,P7,最合算,太早太晚、級別過低過高都不合算。過低沒有股票期權,過高存活率過低。
回到前面那位讀者,上面討論都是基於他能經過P8面試入職這個前提,實際上P7的經過率都很低,更別提P8。
並且他是獵頭推薦,八字沒一撇,獵頭推薦跟阿里員工網上處處找人要簡歷無異,爲了完成KPI,廣撒網,50分簡歷最終有一個入職就賺了。
若是比你高一二個級別的人本身招人,願意到你的地方找你聊聊,那可能真缺人。
網上P7找我要簡歷,通常都不給,P8讓我過去聊聊,我也懶得去。除非他過來找我,我通常都約在錢塘江邊散步聊天。人家願意過來,說明有誠意,可能真缺人,這種時候面試經過的機率也大。
此次是個淘寶的P8,他們作推薦算法相關工做,在江邊了聊了兩個小時,能感受到他的誠意,我原本也沒想過去,一據說他們晉升很看重發論文,就更沒有興趣了,由於這個對我未來的計劃沒有任何幫助。
聊完他建議我立刻準備,儘快安排面試,由於立刻財年結束,財年以後股票又要減小。
這個所謂獵頭推薦的機會,不要太當回事,人家就是廣撒網,你滿懷指望反覆幾回修改簡歷,推過去,人家以爲給不了P8,簡歷就通不過。
簡歷經過了,也可能一次聊個20分鐘面試草草結束,這只不過是他們的例行任務。
35+了,安安心心呆在原處反光發熱,站好最後一班崗,別瞎折騰,像下面這位朋友,就有些後悔了。
建議這位朋友看看浙江移動之類的運營商系統,比諾基亞穩定,諾基亞在中國都快接不到什麼單子了……
公司是璧仞科技,作芯片方向,期權給了XX萬人民幣,公司估值大約爲10億刀(B輪),HR說入職以後可能每一年還會再有點,不過就不是很肯定了。主要就是衝着期權的可能性去的,可是不太清楚期權潛在的價值,公司方面感受比寒武紀強,能夠幫忙參考一下麼?
另外,我指望可能比較高,由於我我的已經完成了資產的原始積累,手上房子大約有小2000萬,想去搏一搏讓家庭再上個臺階。
咱們業內很看好這家公司,公司的創始人是商湯的董事長張文,技術上也挖了不少大牛,高舉高打,我以爲應該會比燧原/寒武紀要作的好。可是芯片公司人員不少,給到中層的期權感受很少,如今公司規模在120人左右。
我對芯片行業並不瞭解,只知道芯片行業壁壘高,創業成功率極低。但如今有個契機,美國卡咱們高端製造業脖子,芯片又是脖子的脖子,國家政策民族情緒都大力支持,寒武紀創立4年上市以及股票瘋漲都能說明這一點,創業環境仍是不錯的。
可是接受這個offer,對這位讀者的機會成本並不高。
這位讀者大概35左右,華5碩士畢業,一直在外資芯片廠商工做,忘了是18年仍是19年,他拿到地平線的offer,問我要不要去,當時的offer誠意並不高,還有一些我瞭解的其餘信息,不建議他過去,目前看來是對的。
此次建議他去試試,薪水漲了,期權數量也不錯,公司成了漲個10倍20倍很正常,家庭資產上一個臺階,有盼頭嘛。
最壞的狀況,公司發展很差,兩年內再滾回外資大廠搬磚,也沒有多難,損失只是職級升的慢一點。
35歲在芯片行業,仍是年輕人,至關互聯網行業二十八九,正是受歡迎的年紀。
以爲本文不錯,分享、點贊、在看,都是支持,三連就更好了。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州的先生(zmister2016)。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