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職業病一則:當別人要我作某件事情的時候,我總不喜歡直接接受別人的解決方案,但願問問爲何要作這件事?有沒有可能不作?肯定要作了之後,還要想是否是有更好的作法?更合適去作的人?作完了,再想之後怎麼讓提問的人本身可以解決從而得到解放……
Ø
產品經理是一個練內功的好職位
,內力強大之後,能夠驅動招式,轉行去作什麼都能很快上手,因此我想再作幾年看看,對於用戶體驗,仍然看成興趣愛好。
在我還有不少想法的時候,堅決的走專業路線,以避免被一些不熟悉的工做分散精力。
Ø
經過線上運營提升活躍度的悖論:提高活躍度的空間在於把不活躍的用戶變成活躍的,而能看到運營活動的多數是已經活躍的,經費都花在了最活躍的那部分人身上,顯然違背本意,必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Ø
模板的做用有三:讓常常看同類文檔的人提升效率;讓寫文檔的新人能夠儘快上手,寫出團隊可用的東東;讓寫做者不會漏考慮某些內容。各類結構化的方法論,做用也大體如是。
Ø
保持項目經理對項目團隊的威信相當重要,沒法作出的決策
PM
能夠單獨找老闆溝通,而後再下達,避免和團隊成員一塊兒去找老闆的狀況發生,此外,技術問題不要與開發爭論,而應該去充分得到項目內開發經理的支持。
Ø
亮點應用:「谷歌流感趨勢」能夠比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至少提前一週,覺察出該地區是否有流感暴發。數據的價值真的很高,只是不少都挖不出來。
Ø
忽悠的前提:信息不對稱,懂得比對方多,有大局觀
,因此要求很高。
Ø
內部(偏技術)的大改動每每是外部(偏商業)的小改動,反之亦然,因此去找改動小,收效大的點!
Ø
項目開始以前,
PM
作兩件虛事,邀請項目成員所在部門的大老闆組成督導組,不僅爲了督導,更重要的是讓成員們知道他們作的事情有重要人物看到;申請項目經費,或者相關資源。項目開始之後,
PM
的事情很簡單,幫你們買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