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這裏,如今就開啓CodeMonkey的趣味編程之旅。
編程
什麼是變量?顧名思義,變量就是能夠變化的量。
app
和變量相對的是常量,即不可變化的量。例如數字一、2.5等等,它們都是常量。
設計
在使用變量以前,咱們首先要給變量取一個名字,這樣咱們才能使用這個變量。
code
變量名只能使用數字、字母和下劃線,而且不能以數字開頭。
blog
例如,d是一個合法的變量名,而2d則是不合法的,它不能用做變量名。
get
在定義變量的同時,咱們通常都會對它進行賦值,這一過程也稱作變量的初始化。
it
d = 2 # 定義一個名字爲d的變量,將其初始化爲2class
以上語句即定義了一個名字爲d的變量,它的值是2。
變量
咱們能夠把變量想象成是一個盒子,在它裏面存放着數據(2),爲了方便查找,咱們在盒子外面寫了一個d,用來表示這個變量的名字。
進階
當咱們之後須要用到這個盒子裏面的數據時,咱們只用寫出盒子的名字d就好了。
step 2*d
由於變量d裏面存放的是數據2,因此,上述語句等同於:
step 4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問,我爲何不直接寫成 step 4 , 這樣不是更加地簡單明瞭嗎?
你說得沒錯,在這裏確實體現不出使用變量的優勢。如今,讓咱們看一個例子,你就知道變量有多麼大的用處啦!
下面是我設計的一個關卡,用於說明爲何要引入變量這一律念。請看下圖:
上圖右側給出了最直接,同時也是最笨的解題方法。
若是忽略每次移動的步數的差異,那麼,這段代碼是可使用times循環簡化成以下的形式的:
12.times ->
....step d # 請先忽略這個d
....turn left
可是關鍵問題是,因爲每次移動的距離都是不同的,因此無法直接寫成上述形式。
因此,咱們引入了變量,有了變量,這可就好辦了。
很明顯,小猴子每次移動的步數都是遞增的,它每次都比上一次多走2步。
因而,咱們能夠定義一個變量,它的名字是d,咱們用它來表示每次小猴子移動的距離,並給它一個初始值2。
每移動一次以後,讓變量增長2。
這樣,咱們能獲得瞭如下的代碼:
d = 2 # 定義變量d,賦初始值2給它
12.times -> # 將如下的代碼循環執行12次
....step d # 小猴子移動d步
....d = d + 2 # d遞增2
....turn left # 小猴子左轉
怎麼樣,再對比一下上圖的笨辦法,這樣寫是否是頓時簡單清爽好多啦?
來看一看運行結果:
這就是爲何要引入變量的緣由,你如今瞭解了吧?
好了,本章內容就到這裏了,趕忙利用本章所學知識去闖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