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是如何轉向戰略成功,併成功跑通一個現金流項目的

2019年來得快,去的也快。架構

2019年年初,我兒子蹦出來了,如今才知道,他當時有多乖。測試

2019年年初,我辭去穩定的外企工做,放棄了還不錯的薪水,離開了舒服的工做環境和團隊,開始了第一次創業。網站

2019年年中,我提早半年完成了去年的目標3w讀者,截止目前5.5w讀者。翻譯

2019年下旬,我經過3個月的時間,從點子到實施,從驗證市場到跑通閉環,從1到n,我跑通了一個現金流項目。code

2019年下旬,咱們團隊拿到了天使。blog

2019年年底,我在這裏。開發

--選自《上海·小胖記》中的一段話

記錄了2019年小胖的幾件事


1.

其實上面每一條都夠我寫一篇,甚至幾篇文章。有的是思想,有的是實操。原型

原本這篇文章的標題想叫《2019年覆盤》,後來想一想,覆盤不得寫好多好多,而後寫在一篇裏。直播

我不會拆成幾篇寫,不一樣樣均可以拿滿分麼?產品

其實不是這樣子的,覆盤呢,給人感受是一種結束,而我想說:這纔開始
上面那幾點,你要聽,我就講。


大家回憶下,多久沒看到我寫原創了?

3個月了把?我怎麼就忽然不寫了呢?

由於忙,

由於沒時間,

由於要好好工做。

其實就是懶。

那今天只講一點,那就是創業這點事。


2.

從今年年初開始創業,到今年9月份的時候,我一直還沒搞清楚和工做的區別是什麼。

只是換了一個身份?

仍是換了個工做的地方?

仍是換了份工做而已?

直到今年9月份,老闆和我聊了1個多小時,固然還有訓誡。我知道爲何沒搞清楚了,由於以前個人狀態,壓根沒區別啊!


創業不是必定要all in,我贊成,但我不能舉手,由於這不像是一句政治正確的話。

那你說創業和工做的區別是什麼呢?

是主人翁思想,

是自我驅動力,

是不斷突破自我,

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工做中,咱們常常會由於這個事情不是個人份內事,就推出去。

但創業就是要把全部事攬下來,是你的,本就是你的,全都是你的,

當我開始思考,開始覆盤過往,開始制定計劃的時候,「哇,過去的9個月我在幹嗎啊!」


在剩下的3個月裏,我依靠本身專業的售前能力,在不喝酒,不送禮的狀況下,拿下了多個行業頭部客戶。並得到了其中兩家的CIO、CTO 承認,並把我推薦給了其餘公司決策層。

同時,咱們完成了天使輪,這標誌着咱們1.0時代正式開啓。


3.

說到如今,你知道咱們團隊作什麼了嗎?

鬼才知道,我又沒說。

咱們作的是「數據中臺」,咱們的產品叫「Tapdata」。

那數據中臺四個字相信你們都不陌生,今天就不作過多贅述了,後面我會從架構、企業痛點、方案選型等角度幫助大家瞭解,什麼是數據中臺。


Tapdata 是老闆起的名字,Tap 意思是水龍頭,咱們的目標是:像自來水同樣方便的使用數據。隨開隨用。

我在團隊的角色比較多樣,起碼目前是的。

title是方案架構師,就是售前,給客戶作POC。不過由於目前人手關係,我還充當了售後、實施的工做,協助客戶排查問題。

你覺得僅此?我還在作PM,畫原型。和研發溝通開發項,把控整個項目進度,沒錯,項管本人。

這段時間來了測試同事,我算解放出來了,在沒來以前,我還充當測試。


有人說,「胖哥,你作的也太雜了吧,會不會影響到你的職業發展啊?」

若是你也這麼想的話,很正常。

那我爲何要堅持作呢?

由於窮啊。

不過不是我窮,是團隊窮。

不是團隊沒錢,是人窮,是人不夠,每一個人都分飾多角。

我也知道開發人不夠,你們都有幾十個任務等着開發,來不及作,我能幫你們擋的,都擋了。


換個角度來看,你真的覺得這些事情很雜嗎?

我如今很是享受這種多重角色的覆蓋,由於能夠多角度看待產品,多思考產品問題,公司問題,本身問題。

這麼說可能比較虛,咱們來點實的,我舉個例子,大家看了應該就都知道了。

我如今是作售前,公司惟二接觸客戶的。我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痛點是什麼?

由於我還在作售後和實施,因此我對產品線很是熟悉,在遇到痛點的時候,能夠把業務需求轉化成技術需求,從而和客戶的技術很是好的溝通。

產品經理的角色讓我對產品的 road map 很是清晰,而且不斷地修正目標。

同時因爲常常對產品思考,在作方案介紹和將來藍圖的時候,又能讓客戶以爲合理、專業、有眼光。

這麼看來,我這多重身份還造成閉環了呢。


4.

創業1年不到的時間,讓我從半技術、半售前的角色,真正轉型了售前,其實我更喜歡自誇技術型銷售。由於確實打下單子了啊,那這靠的就是專業技術和臉啊。

我曾經對本身的指望就是,靠着技術往上爬。不是鑽研技術,而是技術傍身,作銷售。

三年前有了指望,就開始付出。我在各大線上培訓網站開始作兼職。

錄屏、直播、露臉直播、企培我都作過。慢慢地,我也會說點人話了。

但這還不夠,接着我經過培訓創建的客戶和銷售關係,開始從技術來到了業務前。


就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獲得了老闆拋出的橄欖枝,他詢問我對售前的意願,對創業的態度,對將來的想法。

我相信這句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如今我愈來愈發現啊,不少老古話,當時以爲「假大空」的話,如今念起來真是不同,文化低,只有「臥槽」。

我自認爲是個喜歡挑戰新事物的人,有點賭性,有點貪婪,還有點虛榮。

我知道創業成功率低,萬分之一的機率。但我就賭那個萬一。要是成功了,就能夠買保時捷開了。


如今不少文章都在寫寒冬來了,要冬眠了,你們趕快報團取暖。

但我卻以爲,越是寒冬,對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應該越有信心嗎?

那結果也是很是香的,咱們找了幾家知名投資機構,而後感受就是狼多肉少。嗯,咱們是肉。

這裏給你們講一個邏輯,若是你認這個邏輯,那上面的結果你應該能夠理解。

道理很簡單,叫:錢就這麼點。

補充下說明下就是:池子沒變,只是下水前更謹慎了。

再補充一個邏輯:(上海話)阿子裏拔桑子,翻譯成普通話就是:矮子裏找高個。你不用很高,但你得是一羣人裏高的那個。


5.

就這樣羅裏吧嗦的說了一堆,最後再給你們潑一盆水,至因而不是冷水就看你我的了。

這句話叫:不要被戰術性努力感動。

其實原話是: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這類戰術和戰略的話有不少,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理解,戰略和戰術本質有什麼區別?不明白。

直到創業半年,老闆和我聊了一個多小時後,我下意識的發現,我無心間作的一些事情,居然成了戰略轉折點。而我在努力創業的這件事情,居然是戰術性努力。


大家想一想本身是否是這樣,一天忙到晚。

9點打完卡,就開始收郵件,回消息,升級系統,重啓軟件。

午餐時間都夠不上吃兩口,下午還得開2個大會。

晚上隨便對付了一頓,又開始寫報告,點外賣了。

這一連就是五天,每天如此,簡直要感動哭了。

那你本身再想一想,這周達成了什麼目標沒有?提高了本身哪些弱項沒有?有沒有讓本身多看了點什麼,亦或者學到了什麼?

若是都沒有,那你在忙什麼呢?


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目標,生活目標,工做目標。

生活上,我但願發呆玩兒子,發呆看老婆。

工做上,我但願一舉成名,成爲行業知名人物。

那如何平衡,或者割捨呢?

個人作法是:先事業,後家庭。在時間容許下,天天抽出1小時陪伴家人。一週抽出一天,陪伴家人。

爲何不是天天抽一小時工做,一週抽一天工做呢?

由於我認了個死理:貧賤夫妻百事哀。高收入人羣擁有更多的選擇,而且惠及家庭。

因此我要先富,在沒有家庭背景的前提下,富了,能夠解決餘生大半問題。注意,我是在預判,在沒有必定經濟基礎時,會發生不少不愉快的時候。我沒有妄斷,我是根據生活經驗得來的,是有胡謅基礎的。


今天話多了,但願對你有一些思考幫助。

做者:上海小胖,不甘現狀的上海90后土著。

  • 創業數據中臺;
  • 公衆號「Python專欄」做者;
  • 「紅色警惕:復興」聯合創始人;
  • 前普華永道TechLeader;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