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夠是一個用愛發電開始的故事,但不該該是一個只靠用愛發電的故事。markdown
過去的 6 年間,我一直在開發者社區工做。從 InfoQ 到掘金,這 6 年的時間碰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開發者和技術專家,又跟各個大廠的市場、公關同窗創建起了深厚的友誼,這是我這幾年最寶貴的一筆財富。oop
今年 2 月份我選擇了裸辭,按說一個年近 30,還着房貸房租,還在裝修這個無底洞裏往外爬的我,是不該該有這個裸辭的底氣的。但個人確就是這麼普通卻自信,這個自信來源於個人一個認知:優化
這是技術最好的時代,這是開發者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作開發者關係/運營人員最好的時代。雲計算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也算是見證了中國開發者社區的飛速發展期。spa
這一切的變化,最後仍是追溯回上面的那句話——這是技術最好的時代。慶幸的是,我這樣一個文科生也能在這波浪潮裏搭上順風車,吃到所謂時代的紅利。操作系統
社區的發展,當然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料,也讓不少沒有想明白爲何要作社區的互聯網大廠開始跟風作起了社區。但真要讓我說一聲作社區的感覺是怎樣的,可能千言萬語最後只能匯成一句話——用愛發電
。code
當我 2 月份選擇換工做時,許多人給個人建議是:你須要去離業務(錢)最近的地方。我換工做的其中一個緣由,偏偏也是以爲本身到了須要有所轉變甚至轉型的時候。orm
我也的確是朝着這個方向去找的工做,幾家頭部雲廠商的市場部門我都有去接觸,也拿到了 offer,但最終仍是選擇了留在開發者社區,這背後的故事彎彎繞繞,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也許等過兩年我能夠更清楚地梳理本身的這段工做經歷。但有一點能夠確定的,就是作社區真的太苦了。token
一方面咱們這個類型的人才確實受到了大廠的青睞,但另外一方面不少時候咱們也並不能準確且有說服力地解釋本身的價值。這個行業的同行們,不多成爲冤家,更多狀況是在一塊兒報團取暖,互訴(相)衷(吐)腸(槽)。資源
基於開發者社區「用愛發電」這樣的現狀,咱們每每很難說服老闆這個事情背後可以產生哪些業務上的價值,更別提能搞到多少的預算作出多少的成績,KPI 很重,ROI 很低,因此能作好開發者社區運營的同窗,每每 PPT 都寫得很好……
對於開發者社區自己來講,一樣有着各類各樣的問題。咱們很難說服老闆認可開發者運營的價值,社區老闆又未嘗能說服他的老闆開發者社區的價值?我已經見過太多社區老闆被撤換,甚至整個社區被砍掉的慘劇了。
大多數的開發者社區離業務都太遠了,其自己定位每每就是一個支持部門,說得好聽點可能套上個「中臺」部門的稱號,但實際上就是個打雜的。業務部門未必承認社區的價值,社區自己也很可貴到業務部門的支持——你不賺錢你還那麼多窮講究?邊兒涼快去吧。
在我看來,其實只有兩種類型的企業對開發者社區有強需求:
一類是頭部雲廠商,另外一類是開源企業。
對前者而言,開發者社區更可能是對雲產品潛在客戶的培育。我以前看到過一篇報道,裏面有數據顯示企業內的技術採購決策已經開始有自下而上的趨勢,若是雲廠商能創建良好的開發者羣衆基礎,對其雲服務的轉化的確有幫助。對於那些規模更小的雲廠商,作垂直的開源項目社區更合理,好比青雲的 KubeSphere
。對於那些剛起家但雄心勃勃的雲廠商,更多考慮的仍舊是頭部客戶的業務轉化而非開發者羣衆基礎,好比字節跳動的火山引擎
。
對後者而言,開源和開發者社區自己就是先天性契合的最佳拍檔。開源企業的最終客戶、項目優化、迭代以及將來走向,無不直接與開發者社區造成關係。所以開源企業每每從一開始就有對於開發者社區的強需求,這個需求一方面是自建社區,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其餘第三方社區中強化品牌認知、影響開發者心智。表明的開源企業不勝枚舉,好比PingCAP、濤思、Kyligence
等等。
前文已經零零總總地提到了社區和開源的關係,這裏展開再深刻聊聊。
社區的概念應該早於開源,但社區的膨脹,卻離不開開源文化的興起,這很好理解。當咱們回顧軟件開發行業的發展,能夠清晰地發現閉源商業軟件時期和自由軟件、開源運動時期的速度差別。前者以辦公軟件爲表明,十年一變。後者以開源軟件爲表明,一舉超過硬件行業摩爾定律的創新週期,讓硬件的更新變成了「擠牙膏」式的(固然硬件創新變慢不僅是跟軟件有關係)。
在這個過程裏,社區起到了怎樣的做用?咱們能夠看下 Linux 社區的發展歷程。在 Linux 被開發出來以前,全部人都認爲,若是軟件複雜到操做系統這樣的程度,就必需要有一個精心協做的團隊,團隊要比較小,並且緊密互動。在 Linux 被開發出來以後,整個行業震驚於 Linux 的開發模式:僅經過互聯網合做,聚合大量的社區志願者,經過每週發佈,快速獲取海量用戶反饋,繼續協做開發、優化再發布。
而後 Linux 成了,社區模式也立住了。直到今天,開源軟件吞噬了整個互聯網世界。
無論是開源運動,仍是再以前的自由軟件運動,其實最開始都是一個由情懷驅動的故事。這個情懷源自於工程師的「原教旨主義」,相信技術、開放真的可以改變世界。事實也的確如此,開源開放讓整個互聯網世界的邊界史無前例地擴展,社區的概念縮短了物理的概念,"Community over code"成爲了你們信奉的準則。
可從最近幾年起,開源、社區蓬勃發展之下,也有了「陰影」的伴生。亦或者能夠說,這個論題是開源模式下永恆的爭論——開源 VS 商業。
去年我在華爲 HC 大會上正好主持過這樣一個圓桌,辯題就是「開源和商業的相愛相殺」。這個辯題的背景,也是基於這樣的一個現狀——雲廠商和開源廠商之間的矛盾開始變得直接且激烈。
好比 MongoDB、Redis 對雲廠商(AWS)的實名 diss,好比 Elasticsearch 更改開源協議防止雲廠商白嫖,好比各個雲廠商被爆出剽竊客戶開源項目等等。甚至前一陣我還看到了一個專門的協議,名字就叫作「禁止雲廠商協議」(英文名不記得了)。
前幾年我曾在 InfoQ 寫過一篇文章叫「開源軟件盈利難,趁早賣身是正道」。當時我感嘆的是開源企業紛紛被收購,或者陷入資金危機,好比 Docker 被下載超過 800 億次,母公司卻差點死了。
你不得不認可,開源的理念很偉大,但開源企業卻不多有活得很滋潤的。不少人總喜歡拿出 Red Hat 來駁斥這個觀點,卻忘了只能舉出 Red Hat 這個案例自己就是對這個觀點的一個佐證。
幸運的是,開源行業有一個 Red Hat,不幸的是,開源行業只有一個 Red Hat。
但事情慢慢在發生變化。雲廠商和開源企業的關係,終究是在慢慢趨向合做或者競合的。
事實就是如此,開源吞噬了軟件,雲吞噬了開源,某種程度上咱們能夠認爲,雲是更高級別的商業模式。無論願不肯意,背不背離初心,開源終究是要跟雲相向而行的。
當一個社區,或者開源項目提出本身要走向商業化的時候,反對的聲音必定不會小,並且這個聲音必定是來自於本身的用戶。
我以前在 InfoQ 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樣的現狀:
絕大多數 Say No 的用戶,未必是你的忠實用戶。他只是把你當成一個免費的資源渠道,把你的一切付出視爲理所應當,社區的就應該是開源的,開源的就必須是免費的,這是他們的樸素邏輯。
說得直白一點,伸手黨們不會在你身上花一分錢,還以爲本身是你爹。
這就是作社區的真實現狀——我在你社區裏是看得起你,你不要不識好歹。更可悲的是,每每這類用戶的聲音是最多的,若是你沒有上佳的心理素質和判斷力,你會開始懷疑人生,懷疑本身用愛發的電餵了狗。
他們的反饋是用戶的聲音嗎?是。他們的聲音是對的嗎?未必。
當你試圖爲了知足這些用戶的觀點去作一些需求時,你就會發現也許本身反而影響到了更多的用戶。這也是爲何開源社區裏會有「仁慈的獨裁者」的管理模式,也是以前 React 項目組成員說不能提早透露重大的改進或功能的緣由——你沒法知足全部人,但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不少人。
我我的很佩服那些在一開始就說了我作社區、作開源是爲了「用愛發電」的人。但我我的對整天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的人的成分表示懷疑。
就個人觀察來看,一開始就爲愛發電的人,最後都餓死了。但願你用愛發電下去的伸手黨們,在發現你的死亡後,可能會對你表示一絲的哀悼,而後繼續去另外一個地方伸手。
真正的用戶,應該是但願你活下去,而後給社區帶來更多價值的用戶。但可悲的是,這種人太少了。
這就是現狀。
換一個角度想,也許這樣的初心自己就是個錯誤。事實上我見過的不少明星開源項目,一開始都只是做者對本身天天遭遇問題的我的解決方案,項目流傳開來則是由於做者遇到的問題成了一大類用戶的典型問題。
他們作開源的初衷是爲了解決本身的問題,而不是爲了解決用戶的問題。當發現這個一樣的痛點之後,每每經歷過前期的追捧之後,隨着項目的逐漸壯大,會讓這些做者感到痛苦,最後選擇抽身而退,離開這個讓他名動四方的項目。
不少國內的二極管們,一看到某某社區打廣告了,某某項目作營銷了,某某服務開始付費了,就開始聚在一塊兒發光:
夭壽啦,你看他們開始割韭菜啦!沒有一點互聯網的分享精神啊!這個世界還能好嗎?大家懂不懂什麼叫開源開放啊?
二極管們的思惟裏,開源與商業是對立的,分享和營銷是對立的,好比之前我運營 InfoQ 公衆號,一篇技術分享的文章只要加了底部 banner 廣告,那這篇文章就是爲了打廣告出的,而不是廣告是內容的附加品,不看不會有任何影響。
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樸素情懷,這大抵是作內容出身的人最容易犯的臭毛病——假清高。我後來慢慢地意識到,商業運做是這個世界運轉的正常規律,無視這個規律要求別人爲愛發電的人才是道德綁架。
我從不否定作社區和開源的崇高價值,但在現實的環境下,吃飽飯彷佛是更現實的選擇。像 Richard Stallman 這樣一年工做兩個月就賺夠錢,能把剩下十個月時間花在本身喜歡的方向上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你不行,我更不行。
因此,我敬佩那些爲愛發電的人,但我不但願他們的故事只是一個用愛發電的故事,我也不但願咱們的媒體、同行去大肆宣傳這些用愛發電的人。這個行業他就不該該被擺在一個過於清高的位置上。
我但願咱們能在這個行業裏爲社區、開源作出不少貢獻,也但願咱們能在這樣的工做裏收穫本身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富足,如此而已。
前 InfoQ 主編,現掘金氣氛組成員,對雲計算和開源行業有較深瞭解,你還能夠在這兒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