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工做經歷中,雖然也會出現公司的一些規章制度,但我鮮少與其打交道,也極少據說。可是來KB這裏,忽然發現公司竟然並無給我配備電腦!!緣由是制度上並無寫IT人員入職須要配備電腦,爾後經過特批流程才申購了一臺筆記本,此時我已經入職了半個月了。這半個月期間裏我一直用的是我本身的電腦,由於加密系統的緣故,我既看不了文檔,也登錄不了OA系統,基本上沒啥做爲。後續有新同事入職,只能在OA上申請借用電腦的方式來使用,一旦你須要申購電腦,就要跑很長的流程,特別是對價格的審批,這一點後續會重點講到。瀏覽器
咱們入職以後的工做就是立馬啓動對ERP的選型。那時候KB公司上到高層下到職員都基本上認同了用友U9的系統了,由於財務端就是用的用友U8,不管是報價仍是技術上看彷佛很合情合理。但咱們入職以後立馬啓動了對它更深層次的研究,也對比了它的競爭對手臺灣的Tiptop系統,加上參考了多家公司的使用狀況,結合KB公司的業務需求,再結合架構、技術、乙方顧問的素質等等,最終咱們認爲用友U9並不如售前人員吹噓的那麼完美,實際上不少地方有它的弊病所在。好比U9只支持IE系統,後臺使用IIS+SqlServer,不開源,不支持重複性生產模式等。而針對移動端和跨平臺選擇上面,U9系統也基本上處於劣勢。這些方面,Tiptop有它本身優點的地方。但就是這麼一些道理,咱們卻寫了幾乎幾十次的ERP選型報告,改了很是屢次,跟公司高層開了不知道多少次大小會議。每一次開會幾乎沒有人會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幾乎沒有人有ERP的概念,每次會議老是不了了之,沒有結果。網絡
上ERP意味着要花錢,特別是這種信息化建設爲白紙的公司。不只ERP要花錢,連現有的基礎網絡建設都要從新改版,改變現有愚蠢的外網訪問模式。公司高層一聽到要花錢,都很是的慎重,評估報告一寫在寫,並且要寫的很是通俗易懂,讓不懂IT的人也能看明白的那種,很是的心累。而ERP選型的評估報告,只有總裁纔有決定權,但要找總裁開會是要預定的,都是大型會議的那種,很莊重,很是的不容易,這樣無形之中就增長了不少溝通的成本。更要命的是,總裁等高層其實對咱們並不太瞭解和認同,所以對咱們的評估報告提了不少的質疑,甚至還所以找外部人員對咱們報告作評估,來來回回折騰了不少次,最著名的有《十大問題》戰役。架構
其中最大的阻力莫過於那時候仍是信息管理部的最高管理者的王姓副總,由於公司高層對他的信任,因此他只要但凡提出一點疑問,咱們老是要寫N多的報告來解釋。若是是懂行的人也就算了。像庫存週轉率、像銷售出貨管理、報表預警、成本分析結算、流程型生產模式等東西都一律不懂也不聞不問,在他眼裏,只有是否支持B/S,是否支持多種瀏覽器,界面是否美觀,是否兼容現有加密系統等等纔是最重要的。好幾回實施公司顧問都無語了,咱們也深深感到震驚,原來這CIO的格局竟如此之小。測試
就由於他提出要對ERP系統作測試試用,高層非常支持,咱們不得不花費不少精力對ERP標準模塊作一次一次的調研和評估。在一次跟乙方實施公司開的會議上,他竟然提出了:」能不能在公司內部安裝一套空白的ERP給公司試用「的著名言論,乙方售前顧問當場就拒絕了,我也差點吐了,這得是多麼不懂ERP的人才會這樣說啊?好幾回我也很想放棄,實在沒有那個精力和那個耐心去跟一羣不懂系統的人,一羣對咱們不信任的人作過多的溝通和解釋。但一想到咱們都過來了,奔着這個項目來的,好歹作過善始善終吧。 加密
終於報告寫了很是屢次,開了會議不可勝數以後,總裁終於肯定下來用Tiptop了。這ERP選型跌跌撞撞從我入職到最終簽下合同日2016年2月,已通過了半年多了。ERP選型可以選半年估計也只有KB公司纔會出現了。而後接下來就是合同的評審和價格商談,這個又磨去了很是多的時間。原本C總已經砍了很多價格了,而後總裁卻又不滿意,砍的價格異常的多。而乙方這邊已經很難以接受了,就這樣兩方耗着,拖去了很是多的時間。直到最後乙方妥協,各讓一步,以最低價格簽下了合同。spa
對於ERP商談的價格,我也挺無奈。高層管理者覺得這樣爲公司爭取了很大的利益,實則否則。乙方公司若是沒有贏的必定的利潤,那他們就會在顧問的質量,實施水平,解決方案上剋扣回來。所以,項目在實施週期裏,乙方項目經理一個月都未必會來一次,業務實施顧問基本上一週來三次,總共就2個(銷售生產採購倉儲就一個顧問,財務一個顧問),開發顧問若干,有時候開發顧問都拿來當業務實施顧問使喚,可見這項目的悲催。ip
從這裏開始,價格的問題就註定了這ERP項目質量的低劣!開發
然而,選型結束了,一切悲哀纔剛開始!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