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獲取的三階段:需求背景、需求調研、需求分析(1)

軟件需求的獲取是軟件開發過程的第一步,需求質量是決定軟件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若是獲取的需求有了誤差或是遺漏,其結果可能致使後續的分析、設計與開發都出現問題;反之,若是得到了全面、嚴謹、邏輯表達清晰的需求,就會讓設計師與程序員能夠很是順利地進行後續的工做。
如何作好需求獲取的工做呢?需求獲取的過程分爲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不一樣的目標、內容及相應的方法、交付物和標準。這三個階段分別是:需求背景、需求調研、需求分析。
在對客戶進行正式的需求調研前,要事前作好對客戶的背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是需求調研成功的基本保障。程序員

這是需求工程的第一階段,介紹:需求背景的做用和方法。安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作好需求調研工做,事前就要作足功課。調研前的準備工做是否充分決定了調研初期的溝通成本(時間、資源)。架構

1.背景資料的來源工具

事前瞭解客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準備工做,瞭解客戶背景就是調研工做的第一步,這些資料能夠幫助事前作好準備,資料中的信息影響着與客戶肯定開發合同的內容、規模、金額、時間、技術複雜度等,瞭解客戶背景能夠有如下幾個途徑(不限於此)。網站

□互聯網:從各種網站上能夠快速地得到一些公開的企業基本信息;
□宣傳資料:企業的各種宣傳資料,會涉及到企業的基本信息、產品、服務等;
□人員溝通:網站、宣傳冊中得到是「過去時」的信息,人員溝通得到的是「如今時」的企業信息;spa

2. 背景資料的彙總設計

彙總已經得到的背景信息,梳理出一份背景分析報告,讓後續的需求工程師在調研開始前就掌握客戶和項目的基本背景,這樣作帶來的好處是:對象

□勾勒出客戶的「形象」,瞭解了這個形象後可讓需求工程師作到心中有數;
□讓初次見面的客戶感覺到需求工程師的「專業性」,加強信任感,提高溝通效率;
□背景資料是判斷客戶需求的重要參考,也爲需求分析師增長了交流時的話題、切入點;blog

彙總資料內容以及做用(不限於此)資源

1)企業基本信息
□企業發展願景:瞭解企業的長遠目標。幫助進行信息化的頂層規劃設計;
□主要領導發言:判斷進行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指望等,影響到投入資金、資源及支持力度等;
□客戶企業規章:理解企業的管理水平,可以系統管理設計的複雜度、深度等;
□企業組織形式:掌握組織結構、地域分佈、部分的劃分層級,這些會影響系統的部署;
□企業人員構成:瞭解員工人數、能力結構等,這些會影響到系統上線培訓、運行的難易度等;

2)企業業務狀況*
□企業業務構成:主營業務(行業、領域、產品),輔營業務(財務、人資等),幫助理解系統所需的功能;
□企業業務數據:近三年的年產值、收益狀況。判斷客戶能夠承受的開發費用、以及系統完成後可能帶來的經濟效果;
□有無管理問題:包括產值、成本、資金、收益、內控、質量、安全等諸方面的問題,導入信息化管理後可能改善這些問題;

3)既存IT現狀
□既有系統現狀:瞭解既有系統覆蓋的業務、系統構成、數據標準等,判斷是否有異構系統集成等需求;
□IT現狀與問題:既有系統的使用情況、是否數據標準不統1、信息孤島、系統是否已落後等問題等,用以判斷新建系統的需求等;
□其它問題:運行環境等問題等;

3. 表達形式的統一

有經驗的讀者都經知道,調研初期最爲頭疼的事就是針對一個雙方都知道的問題,需求分析師與客戶每每談了好久都說不到一塊兒,而通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後就會變得比較流暢了,形成這個現象的緣由就是雙方來自於不一樣的行業,有着各自的習慣,所以對同一個問題就缺少統一的定義,而相互熟悉以後,儘管用語還不明確但也知道對方指的是什麼,這種現象形成了調研初期的溝通效率不高,並且進行信息系統的詳細需求討論時,用語的定義必須是精確的、不含糊的。因此,調研開始前要對所用專業表述進行統一,統一的內容包括二個方面:用語表達的統1、邏輯表達的統一。

1)用語表達的統一
從兩個方面進行用語的肯定,一是客戶的業務專業用語、二是軟件商的軟件專業用語。

□業務專業用語(客戶)
用文字的形式,將系統涉及到的各種客戶專業用語進行統必定義。方法是從預先收集到的資料中,將頻繁出現的專業用語、固定表達方式等抽提出來列成表,作好定義後交與客戶進行確認。業務用語根據不一樣的業務領域不一樣,好比企業管理常常會用到的:產值、利潤、成本、成本管理、收支平衡、業務財務一體化等;
□軟件專業用語(軟件商)
因爲客戶要引入信息系統,因此客戶也必需要引入和掌握系統相關的基礎用語。方法也是一樣,預先將本系統可能用到的專業用語列表,進行定義。好比:企業管理系統經常使用到的:需求、功能、流程、界面、流程分歧條件、管控規則等,軟件專業用語也就是設計用語。

2) 邏輯表達的統一
僅僅用語言還不足以保證雙方的溝通順暢,由於企業有不少複雜的業務邏輯是用語言沒法描述清楚的,因此必須採用圖形的形式進行表達和溝通,須要教會客戶方相關人可以看懂與他們業務直接相關的、而且須要他們確認的業務架構圖、原型界面圖。預先準備好用於不一樣業務的標準用圖,好比:

□分解圖(靜態):將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客商分類等關係表達出來;
□流程圖(動態):將客戶的業務運行順序、管控點佈置等關係表達出來;

相對於用語表達的統一,邏輯表達的統一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統一,由於即便是用語統一了,但在具體業務內容的描述上可能仍是不一致的,只有在邏輯表達層面也統一了,才能夠說是真正地對某個事物的理解是一致了(注:理解一致≠作法一致)。
用圖形表達業務邏輯的方式,是提高需求調研的效率、質量、價值等的最高效方法之一,當遇到的問題越複雜時,圖形表達的溝通方式就越有效。

4. 調研問卷的準備

一般在大型、或是複雜的軟件項目進入現場調研前,會對客戶的相關部門進行問卷調研,將需求分析師想要知道的、容易回答的問題提早發給客戶,在進入調研前回收,研究。問卷的做用不少
□給與對方思考的時間,讓客戶能夠根據問卷內容提早梳理思路;
□可讓客戶事前瞭解「需求調研」的工做內容等,作好心理準備;
□問卷法節省時間、經費和人力,這是爲何常常採用問卷法的緣由;
(如下省略)

5. 原型法調研的準備

原型法是指在獲取一組基本的需求定義後,利用高級軟件工具可視化的開發環境,快速地創建一個目標系統的最第一版本,並把它交給用戶驗證、補充和修改,再進行新的版本開發。反覆進行這個過程,直到得出系統的「精確解」,即用戶滿意爲止。(如下省略)

6. 項目啓動會的準備

一般軟件項目的合同肯定以後,在需求調研以前都會召開一次有相關各方參加的項目啓動會,可能有的讀者會認爲就是雙方相關人員相互介紹認識一下,走個形式,其實否則。對於軟件商方面而言,項目啓動會的做用是很是重要的,用「機不可失」來強調它的重要性也一點不爲過,它是需求調研開始前的最後一個重要工做,能夠說是進入調研前的最重要工做,這個會的重要性就在於,雙方的領導,特別是客戶的高層領導會參加,下一步調研相關的組織、管理、計劃等主要事項必定要在這個會議上的「當面落實、決定」,也就是說,軟件商一側要在會議前,將全部須要雙方領導當面肯定的事項所有準備好(能夠是提綱,也能夠包含還沒有敲定的事項)。(如下省略)

7. 調研路線圖的規劃

將前述的內容整理成調研的路線圖,路線圖包括
□流程:做爲路線圖的載體,給出開始、中間步驟、結束;
□節點:路線圖上的每一個節點包含的內容、對應的活動和模板(問卷、圖形)
(如下省略)

8. 調研物品

做爲最後一項,調研中要準備好如下的一些物品,這些物品的做用很重要
□投影儀:準備好的資料要用投影儀僅展現;
□白板/多色白板筆:臨時發生的問題在白板上畫張圖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什麼樣的軟件項目,調研前的準備越充分調研的效果就會越好,調研前準備的目的就在於:所有的調研過程必定要按照預先制定的內容規劃、節點計劃推動,也就是說整個的調研過程要在需求分析師的「掌控」之下推動,而準備不足時在調研現場就容易出現「失控」的局面,有經驗的讀者應該對此有體會。

其餘

□需求調研對象的區別
□需求調研的順序
□需求真實性的識別
□需求資料的收集方法
□需求的記錄格式&模板等

■本系列的下一篇博文:需求獲取的三階段,介紹:需求調研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