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不要折騰一下?2008年5月的一天錢磊對新婚的妻子說,想去杭州發展,那裏有個公司叫阿里巴巴……
在上海工做8年後,身爲部門經理的錢磊,管理着一家ERP公司的百十來號員工,「再往上爬就是老闆和他兒子了……從這個領域的技術角度來說算是作到了頂。」05年,錢磊就開始關注一家名字奇怪,作事也奇怪的公司。面試
要不要折騰一下?2008年5月的一天錢磊對新婚的妻子說,想去杭州發展,那裏有個公司叫阿里巴巴……安全
告別上海的家和妻子,錢磊拖着行李箱獨自來了杭州。架構
豪情萬丈地入職,不料壓根沒有「蜜月期」……「剛來的那兩週,時時刻刻以爲本身是否是要揹着包回上海了……」錢磊並不迴避剛入職時的囧境。「不舒服,壓力大。在原來的公司裏,我就是拍板的人,來了之後發現其它人都挺厲害的。端着架子放不下,總想着本身好歹也是在業內幹了八九年的人,在這裏被剛畢業一兩年的工程師挑戰……」框架
像他這樣外地來杭的人,通常入職後就開始着手找房子,錢磊則是在賓館裏住了整整兩週。spa
「那段經歷對我來講仍是蠻寶貴的,不是有句阿里土話嘛,當你以爲不舒服的時候,就是成長的時候。一我的四平八穩時,很難得到成長。」3d
「硬」着陸半個月後,扒了層「皮」的錢磊又被主管砸了塊「石頭」。調試
他們要用技術的手段完全解決業務問題——爲阿里巴巴最先的「產品後臺」B2B的CRM作系統重構。這就比如開着汽車換引擎,百年老宅動地基……中間件
「最重要的一個責任落在了我身上,研發框架。當時業務給咱們的時間只有兩個月。我用了兩週時間搭框架、作論證。對於一個入職不久的新人來說,挑戰很是大。」blog
這種打仗的感受,讓錢磊漸漸忘記了本身是誰,業務在奔跑,系統延遲一天上線,影響就越大。天天幾百人依靠這個系統工做。get
「……個人主管被業務方總經理請去喝了兩個小時的茶,他是把半條命都搭上了。作很差,沒有退路。爲了系統上線,當時還停了兩天業務,對公司來講每一分鐘都是損失。」
系統上線後雖然又經歷了屢次調試,但這是一次技術對業務的引領,而不是以往那樣跟在後面打配合。由於框架的通用性還不錯。直到如今,這套CRM還在使用。
把業務風險和技術風險搭在一塊兒,並非一個最好的選擇,但倒是當時惟一的選擇。「我從主管身上學到了兩個字‘擔當’,這是一個管理者的氣質。」
接手用戶權限中心的技術團隊後,錢磊開始實打實地接觸客戶。在這幾年裏,他從偏技術的架構,轉爲偏業務的架構。「離業務太遠,作出來的東西不是場景驅動,後續會有較多的問題。架構師別把本身修煉成仙了,給公司留下的倒是與業務無關的垃圾。」
當時B2B的ICBU遇到了用戶權益打包的問題,底層須要一個產品化的解決方案,「原來每一年銷售作完規劃之後,技術同窗都要算,會花掉多少人力去作一個新的產品配置。每次都靠研發同窗衝到代碼裏面寫一大堆。咱們作了權益包功能後,只花幾個小時就能配置好了。權益的產品化解決了ICBU的一個大問題。這又是一次技術引領業務的實例。
兩年前,錢磊調到共享平臺,作會員和安全。他們團隊從技術和產品端入手,解決了移動端與PC端會員總體鏈路兼容的問題。下降了一半與賬戶相關的客服電話量。「如今賬戶相關的客服量在7%左右,咱們的目標是三年後降到0。」
從中間件到信息平臺,再到共享平臺,錢磊接的攤子愈來愈大,2015年,入職的第7年,他得到了一次提名晉升P10(研究員)的機會。
「面試的時候,自我感受還不錯,畢竟這幾年也作了幾件拿得出手的東西……」一個月後,錢磊卻得知了本身晉升失敗的消息。
「內心確定有波動啊。」提起兩年前的那次晉升面試,錢磊坦白:「我當時還請了兩天假,出去放空了一下。想明白了幾件事,第一,這幾年我在阿里巴巴學到的東西是否是已經遠遠超出過去?第二,公司給予的平臺和空間是否是足夠我成長?第三,我爲業務創造最大化的價值了嗎?當我連續問了本身幾個問題後,一會兒就看透了。證實本身沒什麼大意思,給業務和用戶創造價值纔是最踏實的。越想證實本身的人,死得越快。」
錢磊以爲本身這九年來作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堅持總結和反思。「我幾乎每月都會給本身留出作總結的時候,這個月本身和團隊作了什麼事,還有哪些提高空間。必定要趁熱打鐵記錄下來,反思能讓我保持頭腦的清晰。
我以爲一個不善於總結的人,就是在吃老本,吃慣性,吃你的智商和知識。反思就是得到加速度的那個點。這是工做多年來,讓我最受益的一個習慣。」
錢磊在本身的內網簽名裏寫着「知行合一」四個字。身爲技術男,在業務相關的書以外,他獨愛王陽明和南懷瑾,「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個人座右銘,傾聽心裏的聲音,力量強大。南懷瑾的《莊子》我讀了好幾遍,佩服他爲人的格局。我以爲技術同窗特別須要打開思路,千萬不要侷限在技術這個圈子裏。要有本身豐富的閱歷,去看不少東西,舉一反三,在某些時候造成連接,對你的技術思考、業務思考都有幫助。」
帶了七八年團隊,最多的時候錢磊一年要參加50多場面試,有招聘新人的,也有晉升的。他選人用人會特別看重對方的心態:
「我以爲心態很是重要,咱們面試人的時候,必定要去看他的進取心和好奇心。我以爲這二者是面向將來的能力。
我會問三個Why:爲何這樣作?這樣作背後有什麼問題和思考?你的業務價值支撐點是什麼?我對技術同窗的要求是:至少你本身作的事兒,若是到‘P7’這個級別,必定是問不倒的,必定經得起我問三個‘爲何’。若是你經不起問的話,我認爲你作這個事要麼是需求驅動,要麼你就是一個吃瓜羣衆。我很是在乎一我的的獨立思考能力。」
確定會帶出一個計較KPI的團隊
錢磊說本身的管理之道就是四個字「言傳身教」,「首先,要作好本身,不要對別人要求很高,對本身要求很低。再有,你是業務驅動、客戶價值驅動,仍是KPI驅動?一個每天計較本身KPI的人,確定帶不出一個不計較KPI的團隊。
咱們團隊的KPI很簡單,就是迴歸到業務場景。個人KPI已經連續幾年都是以客服量爲衡量點。你這個產品怎麼樣,上了多少功能,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關鍵是你最終解決了客戶的什麼問題。客戶用腳來投票。我會帶着團隊的D(業務負責人)一塊兒review團隊的KPI。
2017年7月,錢磊經過「綠色通道」(免試)晉升爲P10(研究員),既在乎料之中,又在乎料以外。儘管不作要求,他仍是準備了一個簡單的PPT,那是寫給本身的9年總結。
錢磊的辦公桌面一如典型的技術男那樣簡單。桌上擺着他5歲女兒的照片。問起他印象最深入的一個瞬間,他不加思索地回答:「2015年雙11,連續熬了兩個通宵後,11月13日的凌晨,我走到園區一號樓取車,眼前的夜空很美,身後是燈火通明的樓宇。就是一種很幸福的感受。我,在這裏,和你們在一塊兒。咱們和這家公司,挺偉大的……」
這就是一個阿里技術男的成長史。哪有那麼多成長快樂,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路。你怎樣選擇和對待人生,人生就怎麼樣待你。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做夥伴「阿里味兒」,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