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四君子:中國最美創業故事


攜程四君子:梁建章、季琦、沈南鵬、範敏
 
在中國,朋友之間合夥創業的公司並很多。咱們耳熟能詳的有「新東方三駕馬車」、「騰訊五虎將」、「阿里巴巴十八羅漢」、「萬通六君子」等。
 
不過,新東方的三駕馬車和萬通的六君子,最後鬧分家的時候都有點不愉快;騰訊和阿里巴巴,則因爲核心人物的地位太突出,其餘共同創業者基本上從朋友變成了下屬。
 
幾人一塊兒創業,以朋友始、以朋友終,不只共同的事業很成功,分開以後各自闖出一片天地,且還保持很好的友誼的,我看來看去,只看到一例,那就是:
 
攜程四君子。
 
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樑建章、季琦、沈南鵬、範敏四我的,以及他們共同的創業故事。

01web

梁建章
 
互聯網圈子裏天才不少,但梁建章是這些天才之中的天才。
 
1969年,梁建章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國企員工。他從小有「神童」之稱,又因爲腦殼大,得名「大頭神童」。
 
1981年,12歲的梁建章進入上海育才中學讀書。當時,育才正在搞教育試點,學校基本不佈置做業,每週有兩天能夠不用上課,只要考試能經過就行,因此課餘時間很是多,學生們能夠充分發展本身的愛好。
 
13歲時,梁建章加入了一個計算機興趣小組,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師從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朱鴻鶚教授學習編程。
 
梁建章遇到計算機,就像魚兒遇到水同樣,不分日夜地泡在裏面。半年之後,他的編程水平日新月異,設計了一個利用程序寫格律詩的軟件,得到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金獎。
 
在學編程過程當中,他遇到不少數學方面的難題,父親用高等數學幫他解出來了。他問父親,要學會這些高等數學須要多長時間?
 
父親回答:至少五六年吧,要等你上了大學才能學會。
 
梁建章說:太長了,我等不及。
 
而後用幾個月時間就學會了。
 
除了高等數學之外,他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詩詞格律和人工智能、數據庫等知識。這些知識,每個領域要弄懂,都不是幾月之功,而梁建章能在短短期內就把這些學通並開發成軟件,其智商之高,學習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1985年,16歲的梁建章以初中生的身份,直接考入了復旦大學少年班,半年後進入復旦計算機系。
 
與不少人印象中「少年班的孩子在大學會遇到生活和社交上的問題」不一樣,梁建章在大學裏普遍參與各類活動,交了不少朋友。用他本身的話說:「除了談戀愛,其餘活動均可以參與。」
 
不過,他在復旦只待了一年。1986年,他又考入了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而且用四年時間,讀完了本科加碩士。
 
1991年,正在攻讀博士的梁建章,以爲在學校已經無法學到最早進的東西,便放棄了讀博,進入甲骨文公司工做。
 
最初幾年,梁建章擔任研發工程師,作的是技術工做。可是1996年的一次回國探親,讓他心態發生了變化。

他發現國內出現了火熱的創業浪潮和無數商機。回到美國後,他立刻向公司申請轉崗,從研發部門轉到了ERP部門,並於1997年順利被派回中國,擔任了甲骨文中國區諮詢總監的職位。
 
1999年,在一個名叫萬超的朋友介紹下,梁建章認識了季琦。往後,他們將一塊兒開始一段輝煌的創業旅程。

02數據庫

季琦
 
季琦是另外一類型的天才。
 
他在學習上沒有梁建章這麼突出(但對普通人來講,也已是妥妥的學霸),可是在創業的成功率上,可能整個中國都無出其右者:

他曾經十年內創辦三家公司,所有登錄納斯達克並衝上百億市值,被稱爲「創業教父」。
 
季琦比梁建章大三歲。1966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如東縣。
 
他是四君子中惟一一個非上海人,也是惟一一個農村家庭出身的。小時候家裏很窮,有時甚至連飯都吃不飽。

讀初中時,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寒冷冬天,季琦走了一個小時回到家裏吃中飯,媽媽告訴他,家裏已經沒飯了。
 
季琦只好又空着肚子走一個多小時回到學校,邊走邊抹眼淚,發誓必定要考上大學,逃離這個窮地方。
 
高考時,季琦如願以償,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上海交通大學。他本想報考自動化或者計算機這種一聽起來就很時髦的專業。不過老師告訴他:那些專業沒前途,報工程力學吧,之後幫包工頭算土方,算好了能多拿獎金。
 
因而季琦就報了工程力學。到了學校才知道,這個專業和算土方一點關係都沒有,學的都是怎麼計算潛艇的受力、導彈的起飛速度等問題。
 
當時交通不便,季琦是先坐車到南通,而後從南通港坐了一夜船到上海的。

當輪船於凌晨時分在十六鋪碼頭靠岸時,這個從農村來的小孩,被大上海的繁華驚呆了。這種衝擊是如此強烈,以致於往後在幾回人生重大決策關口,「留在上海」都成了季琦作決定的重要理由。
 
做爲一個「鄉下人」,季琦在上海的校園裏,又窮又土,什麼都不如人。大二時,他經歷了一次人生的至暗時刻。

當時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他就是忽然以爲人生好無趣,以爲本身就像個行屍走肉,全部東西都是外界安排的,沒有任何自由意志。
 
爲了排解苦悶。他把大量時間花在圖書館,從哲學、文學、詩歌中去尋找人生的答案。最終思考的結果是:人生無所謂意義,只有過程和經歷。
 
1989年,季琦大學畢業。他手裏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在本校讀研;二是到南通第二設計院工做。
 
那年因爲特殊緣由,大學生的分配狀況廣泛很差。季琦能有單位接收,很是不容易。這也是找了不少關係,好不容易纔獲得的。並且他們家的家庭狀況,也等着他去儘快賺錢。
 
可是季琦思前想後,最終仍是放棄了工做,選擇了讀研。

他心想,我如此艱難才離開南通,去到上海,難道就這樣回來嗎?
 
這回,對大學專業已經有足夠了解的季琦,選擇了機械工程系的機器人專業。讀研以後,他開始接觸計算機,並瞭解到這個新興行業的「暴利」,因而下了狠功夫扎進去。
 
很快,季琦從一個連開機都不知道怎麼開的菜鳥,成長爲一個熟練掌握電腦使用、裝機等技能的達人,甚至還學會了組網技術。
 
隨着找他裝電腦和組網的人愈來愈多,他乾脆和同窗開了一家電腦公司,搞起了兼職。等1992年碩士畢業時,他手裏已經攢下了好幾萬塊錢。
 
兼職的同時,季琦的學業也沒有放下。他的論文在1992年的國際機器人年會上發表。系主任但願他能留校任教。
 
在教師辦公室裏,系主任目光殷切,而季琦卻眼盯着那陳舊而凌亂的辦公桌,想着若是留校的話,這可能就是本身將來幾十年的日子,內心不由升起了深深的恐懼,趕忙拒絕了主任的好意。
 
他把簡歷投給了美國日化巨頭寶潔,經過層層篩選,拿到了最終的offer。但得知籤寶潔就要把戶口遷到廣東南海時,他猶豫了。
 
對留在上海的渴望,最終讓季琦放棄了寶潔的機會,而是隨便找了一家能落戶的上海企業——上海計算機服務公司。
 
季琦很清楚,本身是不會在這裏長待的,就是過渡一下,把戶口落下,混幾個月就走。
 
在入職報到那天,他手握大哥大,腰揣隨身聽,拍着公司總經理的肩膀說:「胡老闆,可能過一段時間我就會走人,公司的這點工資對我來講實在算不了什麼。」
 
這位胡老闆沒有計較季琦的囂張,反而重用了他,任命他爲大項目經理,負責公司大項目業務拓展。
 
季琦的銷售才能在上海計算機公司獲得充分的發揮。他騎着一輛自行車,穿行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交通銀行總行、甲骨文公司等單位,拿下一個又一個大單,很快成爲銷售冠軍,並當上了市場部和銷售部經理。他和助理兩我的,貢獻了公司80%以上的銷售額和利潤。
 
更厲害的是,那些給他業務的人,不只僅是生意上合做的關係,還一個個被他處成了朋友。這一點,讓人不得不服。
 
本來說待兩個月就走的季琦,過完兩個月又是兩個月,一直到兩年之後才離開。
 
離開不是由於混不下去,而是由於要出國。那年頭,在國內混得好不算本事,能出國纔算本事。更況且季琦的老婆在美國上學。1994年,他放棄了單位分的房子,帶着1萬美圓,以陪讀的身份去到美國。
 
1994年9月17日,季琦遇到了他人生的「震撼時刻」。那天,他去硅谷甲骨文公司找同窗玩,第一次見到了互聯網。當他看到要查詢的信息從電腦上顯示出來時,不由驚歎道:「這也太神奇了吧!」
 
如同馬雲第一次見到互聯網的反應同樣,季琦意識到,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他內心激動萬分,模模糊糊以爲,本身將來的生活也許會和這個東西息息相關。
 
他在美國沒有待多長時間。雖然也在那邊上學、打工,可是卻發現,若是留在美國,往後幾十年的日子能夠一眼看到底,這和當初留在學校當老師又有什麼區別呢?而反觀國內這邊,正在風起雲涌,創業大潮已經襲來。
 
因而,1995年,季琦回國了。回國次日,一位之前作業務認識的老闆正好來上海,晚上叫他一塊兒出去娛樂,據說他剛回國還沒工做,就讓他到本身的公司來上班。
 
就這樣,季琦成了中化英華公司華東區總經理。他用了一年半時間,以公司給的10萬元資金啓動,作成了3000多萬的生意。成爲公司的一棵搖錢樹。

可是後來,隨着公司整個被別人收購,季琦只好離開。
 
1997年9月,季琦決定本身創業,再也不寄人籬下了。他成立了一家名爲「協成」的公司,作系統集成業務。
 
公司的第一個單子來得很順利。季琦給原來的客戶打個電話,說我如今出來本身幹了,有業務的話幫襯一下。客戶二話沒說,就給了他一個百萬大單。協成的業務,就這麼作起來了。
 
1999年,季琦在甲骨文工做的同窗萬超介紹了梁建章給他認識,倆人一見如故,很快談起共同的創業理想。
 
對於創業,他倆卻是很搭配——梁建章懂技術,季琦懂銷售和管理。可是還缺一我的,就是財務和融資。
 
梁建章說:我有一個很好的人選。
 
季琦問:誰?
 
梁建章說:你的校友,沈南鵬。

03編程

沈南鵬
  
沈南鵬與梁建章的關係,比和季琦還要久遠。
 
在梁建章13歲得到計算機編程大賽一等獎的那一次,同臺領獎的有一個比他大兩歲的學生,不過得的是三等獎。那個學生就是沈南鵬。
 
1967年,沈南鵬出生在浙江海寧。他母親擔任一家大型國企的廠長,平時工做很是忙,沒時間照看他,因此7歲那年,他被送到上海姑姑家居住。
 
沈南鵬小時候特別喜歡作數學題,他的願望是當一個數學家。當梁建章在福利會少年宮學編程的同時,沈南鵬天天都在上海市少年宮奧數班刷題。
 
儘管他在計算機編程比賽中只得了三等獎,可是數學方面的比賽,卻拿一等獎拿到手軟。不只是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還參加了美國中學生數學競賽,得到海外賽區冠軍。
 
1985年,也就是季琦坐船到上海交大上學的那一年,沈南鵬也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不過他不用考試,是直接保送進入教育改革試點班,後來選擇了應用數學專業。
 
沈南鵬在大學並非那種「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是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還當了交大的學生會主席。
 
1989年,爲了追逐數學家的夢想,沈南鵬繼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去讀博。
 
在此以前,他一直覺得本身在數學上有天賦,可是到哥大見識了真正的天才,而且被幾回考試成績打擊了以後,他發現,本身靠刷題刷出來的成績,遠遠不足以支撐一個數學家的夢想。
 
一年後,在一位教授的指點下,沈南鵬從哥倫比亞大學退學,轉到耶魯大學商學院去讀MBA。
 
在進入耶魯大學以前,沈南鵬對商業的瞭解徹底是一片空白,甚至連《華爾街日報》都沒有看過,在美國同窗看來,幾乎難以想象。
 
1992年畢業,沈南鵬開始了艱難的求職之路。雖然有耶魯的MBA金字招牌在手,可是做爲一個沒有任何商業實踐的中國人,要在華爾街謀得一份好職業,並不是易事。
 
他被拒絕了無數次,最終仍是憑藉數學方面的優點,進入了花旗銀行工做。
 
兩年後,隨着中國概念在美國資本市場開始吃香,沈南鵬進入了職業發展的快車道,中國背景+耶魯商學位+華爾街履歷,讓他成爲被華爾街公司爭奪的香餑餑。
 
在前後通過雷曼兄弟、漢華銀行的過分後,他最終於1996年進入德意志銀行,擔任德意志摩根建富的董事,負責中國資本市場業務。
 
在上海,也是通過校友萬超介紹,他認識了季琦。
 
當梁建章和季琦開始討論創業的事情時,沈南鵬成爲倆人共同想要拉入夥的最佳人選。
 
沈南鵬此時已經作投資8年,可是沒有本身創過業。他很是看好當時已經風起雲涌的互聯網行業,只是一直都沒有好的機會切入。梁建章與季琦和他一談,他立馬就怦然心動。
 
1999年2月22日,在季琦的家中,三人湊到一塊兒,開始正式討論創業項目。
 
他們也考慮過網上書店、網上宜家等方向,但最終都由於物流和網絡支付的難點而放棄。
 
最終梁建章提出,能夠作一個旅遊網站。
 
三人一拍即合。沈南鵬出資60萬,佔股40%;梁建章和季琦各出資20萬,分別佔股30%。
 
因爲季琦是本身創業,時間比較自主,由他來全職負責公司的創建,並領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沈南鵬和梁建章還在原公司上班,兼職參與公司運營,不領工資。
 
攜程由此開始起步。
 
但很快他們又發現一個重大問題:因爲三人都不是旅遊行業出身,除了本身喜歡旅遊之外,對旅遊生意上的事情一無所知。
 
必須再找一個旅遊行業的合夥人才行,並且這我的必須很牛!這是三人的共識。
 
因而分頭去找,最後他們找到了「三缺一」的那個「一」:
 
範敏。

04微信

範敏
 
範敏的履歷不像前面三人那麼光鮮,在大衆中的名氣也沒有那麼大。在四人組當中,他一貫甘居隱形人的位置。他的座右銘頗有意思:作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但在當時,面對梁、季、沈三人,範敏是有優越感的。做爲一家國企的老總,他入有房、出有車,走哪都有司機開路,偌大的總經理辦公室門庭若市。
 
範敏在四人中年齡最大。1965年,他出生於上海。因爲其刻意低調,外界歷來聽不到關於任何他小時候的故事。在公開資料上,他的人生經歷從1983年開始,那一年,他考上上海交通大學工業管理工程專業。
 
在大學,範敏當過學生會主席,是沈南鵬的前輩。大四曾經創辦過一家公司,可是無果而終。
 
1987年大學畢業,他直接保送本校管理學專業讀研。當年全校1000多名應屆畢業生,免試讀研的只有2人,他是其中之一。
 
1990年碩士畢業,做爲上海交大管理學研究生,他有的是好單位能夠選,卻選擇了當時並不吃香的旅遊行業,進入上海新亞集團。當時該集團幾萬人,範敏是學歷最高的兩人之一。
 
他的理由是:越是人才稀缺的地方,越是容易冒尖。
 
因而,他就進入了新亞旅行社的計調部,負責收發傳真、安排旅遊團行程、聯繫供應商等雜活。
 
僅在計調部幹了幾個月,他就被調到集團辦去了,擔任辦公室助理。雖然名字聽着不高,但倒是領導身邊的人。
 
而範敏在這個位子待了一年半之後,卻主動要求調離。他的目標崗位是:新亞集團下屬的海倫賓館見習管理生。
 
在基層幹了四年後,範敏做爲集團表明,被上海市旅遊局派往全世界知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學習一年。
 
留學回來,範敏開始官運亨通,先是被提拔爲新亞集團酒店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後來又進一步升爲上海旅行社總經理兼大陸飯店總經理,出入都配備專車和專職司機。
 
可想而知,這樣一我的物,又怎會輕易放棄這一切,加入一家新成立的創業公司呢?
 
1999年3月,上海徐家彙鷺鷺酒家,在朋友介紹下,梁建章三人第一次見到範敏。惋惜的是,通過一番遊說,範敏不爲所動。
 
範敏走後,梁建章和沈南鵬都以爲沒戲,說算了,換個其餘人吧。季琦說:若是咱們本身的校友都搞不定,那其餘人更不行。
 
他們也不是沒試過其餘人,以前想請春秋旅行社的王正華,就碰了一鼻子灰。若是像範敏這樣正值34歲,處於人生最容易焦慮和動搖的年紀,且又是交大校友的人都請不動,那其餘人也都不用想了。
 
季琦拿出以前跑業務的盡頭,隔三差五往範敏的辦公室跑,和他談人生,談夢想。

當時範敏做爲兩家國企的總經理,公務繁忙,季琦每次去都要等半天,才能見上一面。甚至有時候,明明辦公室沒有人,範敏也讓季琦等上10分鐘,才讓祕書叫他進去。
 
不過去的次數多了,季琦發現,本身等待的時間愈來愈短。後來基本上只要5分鐘,就能見上範敏。
 
季琦不失時機地問:校友,考慮清楚沒有?
 
這回範敏說的是:好吧!
 
從那一刻起,後來被譽爲中國企業史上「第一團隊」的攜程四君子,終於組隊成功。
 
4人的分工是:沈南鵬擔任董事長兼CFO,梁建章擔任CEO,季琦擔任總裁,範敏擔任執行副總裁。

05網絡

起步
 
1999年5月,在上海南丹路天文大廈,攜程公司正式成立。150平米的辦公區,十來號人。除了季琦爲了對外交往的須要而擁有單獨的總裁辦公室之外,梁建章三個兼職的人,起初連辦公桌都沒有。
 
剛開始設想的產品,是一個大而全的產品,框架包括三C:Content (內容) 、Community (社區) 、Commerce (商務) 三個領域,內容涵蓋了旅遊所涉及的吃、住、行、遊、購、娛各方面,幾乎等同於今天的攜程+大衆點評+美團+馬蜂窩的總和。 
 
攜程早期網頁,見《上海微型計算機》1999年12月
 
夢想很是美好,可是要作這麼一個綜合型的平臺,網站開發、內容建設和業務拓展,所需的成本都是巨大的。原來湊的100萬資金,很快就見底。

擺在創始人面前的第一個巨大難題,就是資金。
 
沈南鵬雖然在投資圈已經工做多年,但無論是他本身仍是他認識的人,此前開口都是幾個億的生意,對這種初創企業的融資,也幫不上太多忙。
 
最後仍是季琦找來一位熟人,IDG的章蘇陽。此前他擔任中化英華公司華東區總經理的時候,就認識了章蘇陽,互相在業務上幫過對方的忙,關係比較熟。
 
季琦向章蘇陽介紹了創業方向、產品和團隊,梁建章寫了10頁的商業計劃書。後來,章蘇陽又叫上另外一個合夥人周全,加上一個技術專家,跟四人組吃了個飯。
 
席間,章蘇陽三人沒有問任何關於商業模式和盈利預期的事情,反而都是問一些「創辦攜程的目的是什麼,10年之後若是攜程作大大家想幹什麼」這些問題。
 
季琦等人便大談對互聯網的認識,以及想在互聯網領域大幹一番的夢想。
 
一週後,章蘇陽給了準信:IDG決定投資50萬美圓,給攜程的估值是200萬美圓,IDG佔20%股份。
 
過後,章蘇陽說,他根本就沒仔細看梁建章寫的BP,由於他投資的風格是: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仍是投人。
 
一個抱着這種投資理念的人,看到這樣的夢幻創業組合,還有什麼別的可說的呢?只有「投」一個字啊。
 
不過,章蘇陽認的人不是梁建章,而是季琦。

在投資人的要求下,季琦擔任CEO,梁建章改任COO。
 
梁建章遵從了安排,交出了公司管理大權。
 
1999年10月28日,攜程網站正式面世。
 
1999年11月4日,攜程拿到了第一張網上酒店訂單。當工做人員再三確認這個消息時,整個辦公室頓時成爲一個狂歡的海洋。
 
可是很快,攜程的業務進展,就陷入了困境。

06app

磕絆
 
1999年,互聯網在中國仍是新鮮事物。

對消費者而言,你們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相信能夠在網上預訂酒店、機票或者旅遊行程;而對酒店、景區、航空公司、旅行社來講,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互聯網,以及這個東西能給本身帶來什麼。
 
當時的狀況每每是:攜程的推廣人員剛開口介紹本身的業務,就會被酒店或旅行社的經理轟出去。
 
好在範敏在旅遊行業已經多年,且還擔任着上海旅行社的總經理,旅遊資源比較充足,爲攜程初期的業務開拓提供了不少便利。
 
但問題是,有了資源,賣不出去也白搭。一個特別狼狽的例子是:當時攜程好不容易拿到了上海龍華寺千禧年敲鐘門票的網上分銷權,可是在攜程網上一張也沒賣出去,最後全體員工只好到冒着寒風到現場去充當「票販子」。
 
到2000年初,攜程面臨的狀況是:業務進展很是緩慢,盈利根本看不見曙光,50萬美圓的融資很快將要花光。若是不能解決業務拓展和融資兩個問題,公司立刻就要倒閉。
 
不知道通常的創業公司面對這種狀況,會採用什麼辦法解決。而攜程四君子的救亡之道,則充分展示了這支夢幻團隊的魄力和想象力。
 
他們想出的辦法是:直接收購全國最好的酒店預訂服務公司,而且用這個做爲籌碼,去作新一輪融資。
 
2000年1月,攜程帳上已經沒剩幾個錢,季琦卻開始去和當時中國酒店預訂服務的前五強——現代運通、商之行、金色世紀、國信商盟、百德勤,一家家地談收購事宜。
 
這五家公司,每一家的業務量都遠超剛剛成立幾個月的攜程。
 
與此同時,攜程正在和軟銀談第二輪融資。目標融資額是450萬美圓,前提是,攜程可以收購成功。
 
季琦第一個去談的是現代運通。對方以爲這就是個笑話,他們根本就沒打算賣,何況攜程剛剛成立不久,業務量在業界幾乎能夠忽略不計。
 
但季琦不死心,一直追着談。同時也在談第二家:商之行。
 
剛開始,商之行的老闆吳海也是對攜程根本看不上眼。可是季琦持之以恆地找了一次又一次,吳海終於動心,說:那就到攜程看一看吧。
 
吳海到了攜程,季琦驕傲地向他介紹說:咱們每月的預約間數已經達到900間啦。
 
吳海頓時無語:咱們但是3萬間啊。
 
儘管瞧不起攜程的業務數據,可是季琦的堅持、攜程的團隊以及互聯網的概念,卻讓吳海最終仍是接受了收購邀約。
 
3月份,雙方簽下合約,隨後軟銀領投的450萬美圓當即匯入了攜程的帳戶。
 
一直處於兼職狀態的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在收購案完成和融資到帳後,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才終於分別辭去了原單位的工做,全職進入到攜程來。
 
往後看來,這個時間點極其驚險。由於正是這個3月,互聯網泡沫破裂,全球互聯網公司開始大批倒閉,投資市場風聲鶴唳。

攜程在最後時刻搭上了繁榮期融資的末班車。若是再晚個幾天,也許就沒有了後來的故事。
 
收購「商之行」,以及搞定450萬美圓融資後,攜程的主業終於肯定爲酒店預訂業務(後來又拓展了機票預訂等其餘服務)。今後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
 
又過了半年,通過季琦長時間的緊追不捨,現代運通也終於鬆了口,在《婚禮進行曲》的樂聲中,與攜程完成了合併。
 
值得一提的是,兩筆收購,攜程花的現金並很少,主要是憑藉互聯網的概念,利用攜程高估值的股票去置換。
 
而收購現代運通,不只讓攜程成爲酒店預訂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更是讓攜程又拿到了以美國凱雷爲主投資的1200萬美圓。

這是互聯網寒冬時期罕見的一筆鉅額融資。
 
對於爲何攜程能拿下這1200萬,往後沈南鵬解釋道:咱們不須要去說服投資商。當時咱們給了風險投資商一個財務報表,那上面顯示半年以來公司的費用是持平的,但營業額卻以每個月30%的速度在增加。風險基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因此他願意追加投資。
 
此後,隨着互聯網在中國逐漸興起,以及旅遊的火熱,攜程的業務數據大幅上漲。到了2001年10月,攜程首次實現了盈利,也成爲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後第一家盈利的互聯網公司。
 
2003年,攜程在經歷過非典的短暫影響後,下半年業務開始報復性反彈,一舉把攜程送上了納斯達克股市。
 
尤其使人「嫉妒」的是,攜程的財務數據如此之好、沈南鵬的準備工做如此充分,以致於本來應該無比忙碌和緊張的路演期間,沈南鵬和梁建章無事可幹,還在四處約人打橋牌。
 
從1999年2月提出創業想法,到2003年12月上市,攜程四君子僅僅用了4年10個月的時間。
 
他們曾經放棄的國企和外企職位、房子、車子、高薪,此刻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四我的都成爲了億萬富翁。

07框架

裂痕
 
與全部的朋友之間共同創業同樣,攜程四君子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不可能沒有爭吵。
 
2000年,攜程業務走上正軌後,管理的短板凸顯出來。梁建章以爲季琦的開拓能力很強,可是管理能力不行,因而要求公司設立聯席CEO,由他與季琦共同擔任。後來又進一步要求季琦讓出CEO的位置。
 
咱們不知道其中運做的內幕如何,只知道結果是:季琦讓出了CEO的位置,迴歸到總裁的角色。梁建章再次獨攬大權。
 
後來,攜程決定內部創業,孵化出如家酒店,季琦離開攜程,擔任瞭如家的創始CEO,沈南鵬兼任如家董事長。
 
可是把如家酒店作起來之後,季琦又遭遇了沈南鵬的放逐。
 
2004年末,以沈南鵬爲董事長的董事會提出,爲了順利上市,如家應該由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職業經理人來擔任CEO,季琦被迫離開,由孫堅接任。
 
雖然季琦仍然是如家的股東和董事,可是做爲一個創始CEO被放逐,他的內心受到沉重打擊,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的意義,一度想到過自殺。後來是莫扎特的音樂把他挽救回來。
 
當時他聽到莫扎特第三十一號交響曲,以爲人世間還有這麼美的東西,仍是值得留戀的。
 
平心而論,以季琦對攜程的貢獻而論,他在攜程和如家,兩次被奪去CEO職位,彷佛很不公平。

可是咱們又不得不認可,攜程這幫人,在作決策的時候,是以徹底商業化的邏輯,在理性地處理這些事。
 
感情再好,公司的前途,永遠放在第一位。
 
季琦充滿幹事創業的激情,適合創業初期的衝鋒陷陣,可是未必適合業務穩定以後的精細管理。不管梁建章的奪權仍是沈南鵬的放逐,都是從公司利益方面出發作出的決策,不是爲我的私利。
 
因此,儘管季琦經歷了至暗時刻,可是從感情上,他們幾個依然維持了很好的朋友關係。

08學習

珍重
 
卸任如家CEO不久後,季琦又振做精神,作起了漢庭。
 
2006年,如家在納斯達克上市;2010年,漢庭在納斯達克上市。
 
2020年,由漢庭改名而來的華住,再次在港交所上市,季琦經歷了人生第四次敲鐘。
 
在連續創業之路上,季琦已是一個傳奇。
 
其餘三個兄弟,也不遑多讓。

  • 沈南鵬
 
沈南鵬於2005年功成身退,建立了紅杉中國。有了作攜程和如家的經歷,他與合夥人張帆,不到兩個月就募資兩億美圓。
 
此後,沈南鵬在風險投資的路上,一路顛覆一路開創,成爲中國風投之王。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背後,都有沈南鵬的身影,號稱「憑一己之力,投出大半個中國互聯網」。
 
2019年,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出的「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The Midas List),沈南鵬名列全球第一。
 
  • 梁建章

2007年,攜程已經成爲中國市場當之無愧的第一。梁建章把CEO的位子交給範敏,本身跑到美國斯坦佛大學去讀經濟學博士。
 
2011年,他拿着博士學位,以經濟學家的身份回到中國,極力推進中國人口政策改革,成爲知名的人口學家。據稱中國二胎政策的放開,其中有他的一份功勞。
 
2013年,攜程在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之下遭遇危機,梁建章回歸攜程力挽狂瀾,在攜程從新站穩第一的位置後,又飄然而退,把CEO位子再次交給孫潔。
 
目前,梁建章是攜程董事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 範敏
 
範敏一直堅守在攜程的位子上,不辭辛苦。
 
他作的是最細緻卻又最不可或缺的管理活。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卻長期隱居幕後,甘作隱形人。
 
當其餘人一個個離去時,他默默出來擔起了CEO的重擔。6年以後,當公司發展須要時,他配合地退位讓賢,讓梁建章出來「拯救攜程」,本身甘願承受「發展不力」、「無能」的罵名。
 
2014年起,範敏擔任了攜程孵化的天海郵輪公司董事長兼CEO。
 
2019年,他以28億元位列《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1385位。

攜程15週年再聚首

09flex

餘音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一直在討論:好朋友能不能一塊兒創業?

新東方和萬通的經歷,彷佛在告訴咱們,好朋友最好不要一塊兒創業。

可是攜程的故事提供了另一個範本。

朋友創業,最難處理的是感情、理性和利益之間的關係。攜程四人之間,一開始就創建了最高的原則:以共同的事業爲大。

對於我的利益和權力,他們有足夠的格局和智慧,來做出對公司最有利的選擇。不管是股權分配仍是權力配置,都是如此。而利益和感情被損害者,也能大度地接受結果。

季琦曾經說過: (創業要) 先把最危險、最有爭執的利益說清楚,才能坦誠相見。若是連把利益問題算清楚的膽量都沒有。那還叫真朋友嗎?

範敏也曾經說過: (對於利益) 剛開始不要計較,殺出一條血路再說。可是到後來,公司上了軌道,就要真計較,不能假計較,一切以商業規則來辦事。真計較的一個原則,就是以公司利益爲重,而不是我的利益爲重。

他們都作到了這一點。

此外,他們四我的之間既有共同的夢想,又各有特色和專長,造成了完美的組合。

梁建章曾經在一個節目上總結攜程四君子的特色:季琦激情範敏專一南鵬嚴謹。他的同事幫他補充了一句:建章純真

有純真,纔有偉大的理想和長久的堅守;有激情,纔有銳意開拓的無懼和持之以恆的堅持;有專一,才能把那些純真和激情落實下來;有嚴謹,才能保證幹成事而不出事。

難怪攜程四君子被人稱爲中國創業的第一團隊。

若干年前,攜程四君子曾經有一個內部約定:誰都不能單獨表明攜程寫一本書。
 
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大的憾事。
 
由於攜程四君子的創業史,是現代中國最浪漫的創業故事之一,應該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地記上一筆。
 
正如財經做家吳曉波的評論:
 
「青春激盪,拍馬相聚,商場當歌,所向披靡;一戰即勝,呼嘯而散,相忘江湖,餘音盪漾。這樣的創業故事,像不像一個充滿了東方俠客氣韻的‘中國夢’?」
 
好在,他們那個約定「不能單獨寫書」的期限,是20年。
 
如今已是第21年了。
 
我很期待,梁建章、季琦、沈南鵬、範敏中的某一我的,可以把那段青春激盪的歷史寫出來。
 
這個故事,必定會很美。 

參考資料:
【1】攜程網創始人梁建章:斯文的「狠角色」,尹潔,《環球人物》,2014
【2】創業四人組:第一團隊,朱瑛石,《中國新時代》,2008
【3】這才叫創業合夥人:從攜程、如家到漢庭的啓示,高慕,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
【4】行天下:攜程十年,應長天,周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5】創業者手記:一個企業家的思想、工做和生活,季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
【6】作最擅長的事:沈南鵬傳,張笑恆,現代出版社,2016
【7】百佬會·攜程網董事長兼CEO梁建章(視頻),深圳衛視百佬會
【8】捨得·梁建章(視頻),捨得智慧講堂
【9】波士堂·季琦(視頻),寧夏衛視波士堂

做者簡介:何加鹽,一個專門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做,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爲諮詢顧問,公衆號寫手。和你一塊兒瞭解牛人是怎麼煉成的,從牛人的經歷與方法中,得到思惟與認知的提高。瞭解牛人,學習牛人,成爲牛人,從關注何加鹽開始。


-END-

【文章版權歸原做者全部,其內容與觀點不表明Unitimes立場。本微信平臺出現的圖片均在互聯網收集而來,版權歸版權全部人全部,若版權者認爲其做品不宜供你們瀏覽或不該免費使用,請發郵件至 editor@unitimes.io 或添加微信unitimes2019聯繫咱們,本平臺將當即更正。網站


掃二維碼|關注咱們

加入Unitimes精選用戶羣

解鎖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喜歡就點個

在看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Unitimes(Uni-times)。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