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History,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Week4)

Week4.

We are now moving into Week 4! This week, we will be covering commercialization and growth. The late 1990’s saw the web and Internet used increasingly to revolutionize how business was done. Companies like Amazon were founded and grew very rapidly.javascript

History: Commercialization and Growth

coursera addressjava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Internet and Web

Keywords: Netscape,open source project, FireFox, Mozilla Foundation, Mitchell Baker, Brendan Eich, JavaScriptios

The Year of the Web

1994年是載入史冊的一年(距離我出生還有兩年,開個玩笑),能夠說是互聯網之年。4月,網景公司(Netscape)成立;5月25日至27日,在CERN舉辦了第一屆萬維網大會;十月17日~19日又在芝加哥舉辦了第二屆萬維網大會;同月Tim Berners-Lee創建了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萬維網聯盟);11月8號,微軟推出操做系統Windows 95 beta 2,其自帶符合TCP/IP協議的瀏覽器。web

至此web再也不僅僅是學術界的研究,也終於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吸引了不少資金流入。數據庫

And so if you really think about, I mean it's not even a whole year, it's almost six months where the world changed forever.編程

本節課主要介紹的內容是商業化進程和發展,着重介紹網景公司。Netscape在業界固然算是佼佼者,特別是在瀏覽器的開發這塊。他們公司開發了能支持Linux,Mac,Windows三個操做系統下的瀏覽器。由於微軟投入的精力主要在自家的操做系統Windows中,天然網景公司和微軟造成了很激烈的競爭關係。這時,微軟推出最新的操做系統Windows 95 beta 2 。微軟想收購Netscape從而摧毀它,Netscape也開始擔憂了。在微軟緊追不捨的狀況下,Netscape也只能抓緊去開發更好的軟件。這個時間段Netscape的成果就是JavaScript language,同時大力推動開源軟件,Mozilla瀏覽器就是一款開源軟件,同時也是Mozilla Foundation和FireFox的前身。api

Mitchell Baker: The Mozilla Foundation

Mozilla Open Source Project

Mitchell Baker是Mozilla的創始人之一。wiki頁面有記載她曾在2005年被時代週刊評價爲「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名人物」之一,可見其所作工做的影響之深遠。瀏覽器

網景公司曾經開發了很棒的瀏覽器,而在94年,Netscape和MS在進行如火如荼的競爭,Mozilla面對此情此景的思路是:服務器

The different way to compete would be by building a shared asset. Instead of Netscape versus Microsoft. That Netscape would gather contributions of volunteers and other commercial part, commercial partners, and then build the product that would be shared.網絡

沒錯,就是開源項目(open source)。此時,Netscape被AOL(American On Line)收購了,客戶有一部分被分流到AOL商業公司。商業公司作開源項目,尤爲在這種情形下,我以爲沒有點情懷是不行的(畢竟全部人都能拿到你的源代碼),不像同窗之間互看一下代碼那樣簡單。Mitchell Baker也說,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全部思路都得安排得徹底不一樣。他們一共只有6到8個做爲管理人員,一百來個工程師,把一切一切的成果都貢獻給了開源項目Mozilla。

Baker這個項目組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成功的開源項目,然而這絕非易事,因此不免在項目組裏開始瀰漫着一種緊張情緒。須要重構核心代碼,所以耗費了很長的時間。與此同時,市場份額也下滑了,這幾年能夠說是Netscape的dark years。不過Baker和她的小夥伴們依舊堅信他們所作的一切,樂意於建立一個大型開發者社區,讓你們可以享受到開源帶來的好處。相反,如果開發一些僅能讓AOL盈利的那種軟件,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不管是個體開發者,或是商業夥伴,都沒法引發他們的興趣,這是沒法走向成功的。Baker決定帶領她的團隊和Mozilla一直走下去。

不過不幸的是,Netscape 6 失敗了。你們都認爲這是一個很差的產品,甚至致使了Netscape產品線的終結。這對Mozilla項目組來講不是一個好消息,項目組裏的氣氛更加緊張了,AOL的人也沒給好臉色。在UI設計這一塊,AOL提出了一些要求,諸如增長一些連接到AOL的按鈕,或是增長一些投資者的廣告之類的。這和Mozilla項目組的初衷相抵,因而就發生了激烈的不愉快。

如今人們常說一句話「不忘初心」,實際上說出來容易作到很難。一個小項目組要頂住AOL的壓力,同時還要把開源項目作大作強,當時真的要經歷很多的苦難吧。

So I understand, yeah, why it was difficult, but on the other hand as an open source project, if you can't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code and you don't have any say in it, you're not very real.

因爲Netscape 6 的失敗,致使AOL的利潤受損,AOL開啓了大規模裁人活動,連本次受採訪的主人公都包括在內。(真是不容易啊)不過Baker發現,沒我不行啊,我豁出去幹了,因而仍是以一種相似於志願者的身份在爲她的項目服務了好幾年。

通過不懈的努力,Mozilla終於上市了,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

So a lot of people gave up on, say their own personal benefit, to believe in a cause that was the greater good of society through open source.

Mitch Kapor

後來Baker到了Mitch Kapor的開源項目組來工做。Baker也說,這是件很幸運的事情,Kapor一直是Mozilla的支持者。

到了2003年,AOL徹底中止了對客戶端的投資。不過AOL通過這些年也知道了Mozilla確實是個不錯的產品,因此沒有中止對這個產品的投資。因而,Mozilla Foundation成立了。這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致力於推進開源項目的發展。

Baker和她的項目組採起了思路上的轉變——要爲顧客和消費者開發軟件。作了一些歷來沒作過的事情,例如找設計師來設計了LOGO;設計了歡迎頁(start page);Mozilla開發工具客戶們用不來,那行,咱們換。項目組意識到,每一個上網的人都要用到的服務就是搜索服務,因此就着手研發了搜索欄(search box)。這一點Mozilla與Google達成共識,Google也認爲這一想法和Mozilla Browser是出色的。

最後,FireFox瀏覽器上市了,他們取得了巨大成功

Brendan Eich - Inventor of JavaScript

1995年4月,Brendan Eich就任於Netscape公司,此時Netscape公司已經發布了Mosaic Killer 1.0,Eich沒有去一塊兒開發瀏覽器,而是去幹本身想幹的一件事——開發一種編程語言。Java寫的是一種「真正的代碼」,是須要編譯的,然而當時的他想要的是能讓甚至不知道編譯器的人也能寫的語言,就跟HTML同樣。

They were just going to load it, it was like BASIC. And that was really the pitch, that we would make two languages, not one, analogous to Microsoft's Visual Basic for C++, so JavaScript for Java.

JavaScript,雖然說名字裏含有Java,但徹底是個謊話(和Java一點關係也沒有?),其語法格式反而是和C相近的。JavaScript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malleable,可拓展性。可讓各個用戶根據他們的須要去改變使用方法,不只能改變API,甚至是語言的形式,這也鼓勵了創新性。JavaScript和FireFox在2004-2005年引發了Web 2.0 revolution

當時有人會問:「咱們已經有Java了,爲何你還想開發另外一種語言?」 Eich想要開發一種對業餘愛好者、初學者都友好的語言。不管是Java仍是C++,都須要高深的專業知識,須要投入好久的學習時間成本才能去掌握和開發。從這一層面上JavaScript確實扮演了一個激勵使用者去創新的角色,也是JavaScript能取得成功的緣由之一。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Web

Keywords: W3C, Amazon, Jeff Bezos, Modern Internet

Assume the Web

Did MS Save the WWW?

Netscape公司的打算是本身作瀏覽器,本身作服務器,本身搞定協議。瀏覽器是和其餘東西分開賣的,就比方說你買來一臺電腦,沒有自帶瀏覽器,還須要爲瀏覽器軟件付費。微軟在於Netscape競爭之時,就讓本身的操做系統自帶瀏覽器。Netscape被逼的沒辦法了,纔有了後來的Mozilla、FireFox、W3C等之類的東西。因此咱們是否是也能夠說,Microsoft saved the WWW呢?(2333)

World-Wide-Web Consortium

又稱W3C,中文意思是萬維網聯盟。建立於1994年10月,主要領導者是Tim Berners-Lee,就是在CERN和Kunz一塊兒共事,開發出搜索引擎的那人。CERN當時也意識到,web時代即將到來,在這麼個以物理研究爲主的科研機構,不是特別適合作這麼一個萬維網聯盟,因而Tim就去了MIT,在那兒建立了W3C。在一段1995年的採訪資料裏,從中能夠看出當時的Tim就對互聯網有深入的看法,以及對將來互聯網會引起革命,會帶來全新的生活有着很強的信心。

People you met so far

  • Larry Smarr想要讓物理學家接觸到超級計算機,他的貢獻是NSFNET
  • 密歇根大學在NSFNet 提議中完成了1.5MB/s的任務
  • Lee 和 Cailliau爲了管理文件,建立了第一臺服務器
  • Kunz爲了讓數據庫更容易被使用,建立了搜索引擎
  • Joseph Hardin爲了讓超級計算機變得對用戶更加友好,他的貢獻是Mosaic。
  • Baker 想讓你們擁有一款免費、開源的網頁瀏覽器,她的成果是Mozilla,Mozilla Foundation和FireFox。

到了第四周,也快結束了對互聯網「歷史」的介紹,即將進入咱們如今的生活了。在繼續下一課以前,仍是要總結一下咱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先驅,討論一下他們身上有哪些共性。老師接下來這一段說的很是精闢,我貼出來作個小翻譯給你們分享。

Each one of these people, when you listen to them talk, they would quite often talk about all the other people doing all the other work. And they rarely consider themselves in anyway heroes. They rarely consider themselves as the great innovators. They always see themselves as part of a collective curiosity. And there were many things that I haven't told you about that were curious explorations that helped and form it. And this was really research.

這些先驅們中的每一個人,當你在聆聽他們講話的時候,他們常常提到其餘人,以及他們所作的貢獻。他們幾乎不把本身當作是英雄。他們也不把本身當作是偉大的先驅者。他們只不過一直認爲本身只是集體的一部分好奇心而已。其實有不少東西我沒告訴大家,有了好奇心才驅動了探索,幫助完成了偉大的業績。實際上研究就是這樣的。

很慚愧,只作了一點微小的貢獻。

我之因此能成功,都是由於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Founder of Amazon:Jeff Bezos

在97年,人們思考的問題已經從how to do轉變成了what to do with it。也就是說,之前尚未web,沒有server,沒有browser,沒有Internet的時候,人們在思考how to do。如今有了這些東西,咱們要思考,「能拿它來乾點什麼?」 下面咱們就要見識一個聰明的頭腦——Amazon的創始人Jeff Bezos。

Jeff BezosAmazon.com的創始人。他在1994年發現了web的使用率以每一年2300個百分點的速率在上升,因而想從中尋求商機。他選擇在互聯網上賣書做爲第一項業務。第一項業務很成功,因而第二項業務也開展了——音樂CD。都說在網絡上吸引流量和用戶點擊是一件難事,Jeff Bezos 把「attention」評價爲「a scarce commod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引人注目是一種稀缺的貨物,因此作生意時說不免有「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發生)。不過Amazon在當時新奇的作法吸引了不少媒體報道,加上顧客們的口口相傳,大大促進了Amazon的成功。

一開始Jeff在紐約時報上打廣告,就是書店的URL地址,但沒法肯定這個廣告的收益是多少。打廣告最重要的仍是要看掙錢,有沒有辦法轉換成收益。因此Jeff又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在大量網站上投放online ad。

最後記者與他討論起了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化,Jeff都有點語無倫次了,用了好幾個「incridible」,最後甚至還說「能活在20世紀末的地球上真的是太好了」。(我也這麼以爲,2333)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it's just a great time to be alive. You know, we're gonna find out that, I think, a millennium from now, people are gonna look back and say, wow,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was really a great time to be alive on this planet.

The Modern Internet

真正的進入到現代互聯網時代。上世紀九十年代,光纖也大大地普及了。所以傳輸數據的能力,不管是大量數據或是遠距離傳輸的能力,都大大提高了。從芝加哥到安阿伯市,180英里長的光纖,跟1960年30英里長的銅線差很少價錢。因此說,互聯網的創建,讓空間上的距離在大大縮短。

同時,接入互聯網的服務器數量也在劇烈增長。1990年12月,世界上有了第一臺Web Server,到了20世紀末,世界上有兩千萬臺左右的Web Server。互聯網大潮來臨的如此迅猛,以致於衝擊了股票市場,對全球經濟形成了影響。在歷史上,互聯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